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暑假作业区域地理资料高一(3)班 保云涛 一、海南1、地理位置: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全省包括海南岛和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广阔的海域。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最小的陆地省。所属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面积的1/3;所属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面和南面为南海及西太平洋。2、地形地貌:多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中间高、四周低3、气候特点:海南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岛中部地区气温较低,西南部较高,年均气温23.8,1月份平均气温17.2,7月份平均气温28.4,可谓全年皆夏,冬无严寒。海南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17502700小时,干湿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4、农业及水产特点: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水果种类繁多。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我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5、植被特点: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热带森林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原始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6、矿产及能源: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砂、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 经地质普查勘探证实海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资源。目前尚未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能源资源还有海洋能、太阳能和生物能。7、旅游资源:热带海洋景观,山岳、热带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火山、溶洞、温泉等。二、黄土高原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2、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年均温2C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 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荒漠草原带大体一致。黄土高原地区的径流主要由暴雨洪水形成,区域差异明显。黄河兰州以上地区多湖泊、沼泽,降雨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广,形成的洪水洪峰小,涨落平缓,含沙量小;兰州至河口镇区间两岸多为沙漠地带,无大的支流汇入,气候干旱,降雨量小,洪水过程更趋平缓;河口镇至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频繁、洪峰高、含沙量大、历时短、陡涨陡落。3、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该地区黄土平均厚度50100m,洛川塬超过150m,董志塬最大厚度超过250m。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主要为风成黄土,粉粒占黄土总重量的50%,结构疏松、富含碳酸盐、孔隙度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4、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燃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2)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5、水土流失: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6、矿产及能源: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三、长江流域1、 地理位置: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211.31公里。不过人们习惯性的称为6300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2、气候特点: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南岭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汉江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万县地区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3、 农业特点: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地区和太湖地区都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长江流域不愧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江流域西部虽为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但草场辽阔,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马。而长江中下游则农业发达,养殖业兴旺,四川、湖南、江苏是全国生猪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顷耕地载有生猪量为全国最高的地区,四川的黄牛、水牛等大家畜拥有量居全国之冠。所以说,长江流域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4、 动植物及淡水鱼资源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东北林区;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著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我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内已建立了约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可占全国产量的以上。现有水面约.亿亩,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其中可供养殖的约万亩。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种,为全国淡水鱼种的,其中鲤科占半数以上,主要经济鱼类多种。产区主要在中下游水域,目前渔业以淡水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高。5、旅游资源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昆明、成都、重庆、南京、杨州、镇江、苏州、江陵、武汉、上海、杭州、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四、东三省 1、地理位置:“东三省”狭义概念通常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省区域,就是通称所说的“东三省”或者“东北三省”。“东三省”广义概念指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东北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区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北区总面积为124.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1995年全区总人口为1153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5;土地和人口的规模相当于世界上一个较大的国家。 2、气候特点: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3、矿产及能源: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金刚石、金矿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田是目前开采中的最大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都在扩大之中,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4、工业特点: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5、农业特点: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南而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热量显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则仅有10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自东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气候上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6、交通:公路、铁路网密集,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五、珠江三角洲地区1、地理位置:中国珠江在广东中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冲积的三个小三角洲组成,面积约1.13万平方公。它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2、气候特点: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3、地形地貌: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4、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及肇庆。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经济的快速发展表现为: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3.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4.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5.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6.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5、农业特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 。 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6、动植物及淡水鱼资源:珠江三角洲不生长赤道性植被,但热带性的却不少,在山谷还见有海芋、野芭蕉群丛分布,林下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亦以热带种属为主,每成优势群落。今天广泛分布的榕、木棉、鱼尾葵、凤凰木亦为热带树种,珠江口红树林。三角洲是水网区,以沼泽、洼地和低平林野为主,故也栖息不少典型热带巨型动物,它们也反映出三角洲原来的热带。7、交通:铁路线多,已有多条高速铁路已建成或在建。珠江中下游和南海航运发达,航空业发达,已拥有多个机场,开设了多条航线。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私家车保有量很高。六、德国1、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中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全国总面积为357 020平方公里。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1990年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因此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2、地形地貌: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3、气候特点: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4、经济发展: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GDP是亿美元。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中国,且与英法的差距很大。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近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5、矿产及能源: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6、旅游资源:勃兰登堡门,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无忧宫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7、交通:联邦德国是个交通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铁路,公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小汽车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汽车,火车,再辅以水上的船只和空中的飞机,人们可以方便迅速地乘坐其中任何一种交通工具南来北往,自由而畅通。高度现代化的交通使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上不再受距离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各经济部门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和灵活性,由此促进了经济的顺利发展。如今,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东西欧交往的加强,德国其地处欧洲心脏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七、英国1、地理位置: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积24.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2、水文: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内伊湖,面积396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3、气候特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暖夏凉,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4、经济发展: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年产值700多亿英镑,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5左右。与以风光旅游为主的国家不同,英国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旅游业的最大看点。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英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国还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资国和第六大对外援助国。伦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贸易中心。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金融业是英国贸易平衡的主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从业人员100多万英国政府鼓励外国向英国投资,并将其视为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业、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英国成为外商在欧洲投资的首选地。5、矿产及能源: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6、旅游资源: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包括圣詹姆士公园和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LOCH LOMOND)和托萨奇斯(TROSSACHS)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7、交通:作为国际交通中心,你几乎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找到飞往英国的航班。铁路系统非常完善,设备也佳,英国有相当便利的巴士服务网,亦提供数种交通套票,快车通行证、巴士折扣卡、巴士旅游证等。八、日本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日本的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2、地形地貌: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3、水文和渔场: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如北海道渔场。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3、气候特点:日本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4、经济发展: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GDP方面,居世界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5、旅游资源: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东京铁塔:东京塔是日本最高的一座铁塔,位于东京市内,于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造而成的,高米,塔身为棱锥体,有黄,白,红三种颜色。金阁寺、银阁寺、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为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大阪城天守阁:安土桃山时代的建筑。目前,天守阁内存放着有关天主教的珍贵史料,十分具有历史价值。阿苏火山:东大寺/严岛神社/平安神宫(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点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东寻坊/樱岛/姬路城。台场(或称御台场,位于东京都东南部东京湾的人造陆地上,是东京最新的娱乐场所集中地。)浅草寺(创建于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白山历史乡村(是将日本传统完整保存的范例。村庄靠种植桑树。为了减轻寒冷冬季的积雪压力,居民们把屋顶倾斜度加大,建成独特的双层茅草陡坡顶木住宅。这种由于屋顶的形状很像日本人拜神时双手合掌的样子,故称“合掌屋”也称“三角屋”。)6、交通:日本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每日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公路上运行,高速公路多达100多条,日本公路建设已经成熟,但在特大城市仍有车辆堵塞现象,日本交通部正在为改善这种情况而努力。日本的水路交通也十分发达,港口接近20个,航线多达几百条。日本的空中交通堪称完美,首都的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是日本的空中大动脉,机场服务质量很好。九、北美五大湖区:1、地理位置: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有五个大湖,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五大淡水湖。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总面积约2456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五大湖流域约为766100平方公里,南北延伸近1110公里,从苏必利尔湖西端至安大略湖东端长约1400公里。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除密歇根湖和休伦湖外水平面相等外,各湖水面高度依次下降。五大湖是始于约100万年前的冰川活动的最终产物。现在的五大湖位于当年被冰川活动反复扩大的河谷中。地面大量的冰也曾将河谷压低。现在的五大湖是更新世后期该地区陆续形成许多湖泊的最后阶段。(1)苏必利尔湖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世界仅次于里海的第二大湖。湖东北面为加拿大,西南面为美国。湖面东西长616公里,南北最宽处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积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万立方公里。有近200条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贡和圣路易斯河为最大。湖中主要岛屿有罗亚尔岛(美国国家公园之一)、阿波斯特尔群岛、米奇皮科滕岛和圣伊尼亚斯岛。沿湖多林地,风景秀丽,人口稀少。苏必利尔湖水质清澈,湖面多风浪,湖区冬寒夏凉。季节性渔猎和旅游为当地娱乐业主要项目。蕴藏有多种矿物。有很多天然港湾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贝和美国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为8个月。该湖1622年为法国探险家发现,湖名取自法语,意为“上湖”。 (2)休伦湖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它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331公里,最宽处163公里。湖面积59570平方公里。有苏必利尔、密歇根湖和众多河流注入。湖水从南端排入伊利湖。湖面海拔176米,最大深度229米。东北部多岛屿。湖区主要经济活动有伐木业和渔业。沿湖多游览区。4月初至12月末为通航季节,主要港口有罗克波特、罗杰期城等。休伦湖是第一个为欧洲人所发现的湖泊,名源出休伦族印第安人。(3)密歇根湖也叫密执安湖,是北美五大湖中面积居第三位,唯一全部属于美国的湖泊。湖北部与休伦湖相通,南北长517公里,最宽处190公里,湖盆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75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77米,最深处281米,平均水深84米,湖水蓄积量4875立方公里,湖岸线长2100公里。有约100条小河注入其中,北端多岛屿,以比弗岛为最大。沿湖岸边有湖波冲蚀而成的悬崖,东南岸多有沙丘,尤以印第安纳国家湖滨区和州立公园的沙丘最为著名。湖区气候温和,大部分湖岸为避暑地。东岸水果产区颇有名,北岸曲折多港湾,湖中多鳟鱼、鲑鱼,垂钓业兴旺。南端的芝加哥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并有很多港口。12月中至来年4月中港湾结冰,航行受阻,但湖面很少全部封冻,几个港口之间全年都有轮渡往来。 (4)伊利湖是北美五大湖的第四大湖,东、西、南面为美国,北面为加拿大。湖水面积25667平方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长388公里,最宽处92公里,湖面海拔174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是五大湖中最浅的一个,湖岸线总长1200公里。底特律河、休伦河、格兰德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由东端经尼亚加拉河排出。岛屿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岛为最大。西北岸有皮利角国家公园(加拿大)。主要港口有美国的克利夫兰、阿什塔比拉等。沿湖工业区曾导致许多湖滨游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扮校园活动方案
- 银行小区业主群活动方案
- 西部志愿活动方案
- 国际站考试题及答案
- 古典乐器考试题及答案
- 高空证考试题及答案
- 市场调查问卷标准化操作流程工具
- 业务谈判技巧与方案模板
- 飞船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 启动项目开发责任保证承诺书6篇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五倍子提取物对临床分离鸡源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中班语言活动《哈哈镜》课件
- 2025年中外合资企业合作框架协议模板
- 公司财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2025年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事业单位联考真题解析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培训课件(共139张)
- 宣传物料技术服务方案设计
- 检验科质量管理手册
- 幼儿园讲解海军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