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I-9过程表A~E-1.doc_第1页
CQI-9过程表A~E-1.doc_第2页
CQI-9过程表A~E-1.doc_第3页
CQI-9过程表A~E-1.doc_第4页
CQI-9过程表A~E-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审 附录A-过程表 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复碳/调质/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回火/沉淀硬化时效。 过程表B: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气体或盐浴) 过程表C:铝的热处理 过程表D:感应热处理 过程表E:退火 / 正火 / 去应力退火 15 附录A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复碳/调质/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回火/沉淀硬化时效 表中给出的所有要求都要服从于顾客特殊要求。 顾客可以增加其它要求,如检查试验、增加检测频率等,评审时审核员应 确认热处理组织是否满足了顾客要求。 *连续加热炉的检查频率是按批次(订单)或按规定执行,两者取频率多的。 * 运行温度低于760(1400F)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示不适用 序号 评审要素 1.0 过程与检测设备要求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1.10 A1.11 3.1/3.7 3.1/3.7 1.18 3.2 3.2 3.2 3.2 3.2 2.16 2.16 3.2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炉 连续炉* 气氛发生器 所有的热处理炉、气氛发生器和淬火系统应 有温度指示仪表。 温度和碳势的监视系统要求有连续纸带记录和/或数据日志,如露点仪、氧探 头、红外线(IR)气体分析仪等。 要建立针对热处理炉和气氛发生器的燃尽程序(适用于含碳气氛)。 热处理炉用磅秤应 至少每季度检验一次,每年校准一次。 检测炉内碳势的露点仪、三气体分析仪、光谱分析仪和红外碳燃烧分析仪(间 隙试片分析)等仪器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光谱分析仪和红外碳燃烧分析仪应 每天或使用前进行校准验证 三气体分析仪的零点和气体测量范围应 至少每周校准验证一次。 氧探头控制器应 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 所有硬度测试设备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而且每天要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的标准确认。 锉刀应 每天或使用前用校准装置按SAE J864规范确认。 折光仪(专门用于检查聚合物淬火剂和清洗溶液)应 至少每天用蒸馏水检验 一次,并按制造商的要求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0 高温测量仪器 A2.1 A2.2 3.2/3.3 3.2/3.3 A2.3 3.2/3.3 A2.4 3.4 热电偶及其校准应 符合AMS 2750D的要求。 仪表应 按AMS 2750D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低于AMS 2750D规定的频率是 不允许的。 CQI-9要求在合格工作区对控温传感器(CTS)与下列仪器进行比较检查: (1)已校准的温度测试传感器(CTTS)或 (2)标准热电偶(R-T/C). (1)控温传感器(CTS)在CTTS的读数应 在其工作温区5(10F)的范围 内,此检查应 每月执行一次;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按最近温度均匀性检测时的测定,CTS和R-T/C读数的差 异不得超过1(或2),此检查应 每周一次。 任何校正不合格读数或确认测试结果的措施都应 记录备案。 此外,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K型(镍铬-镍硅) 和N型(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季度检查K型和N型热电偶 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R型(铂铑13-铂)和 S型(铂铑10-铂)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保护管的目视检查频率应 与热电偶的检查频率相同。 温度均匀性检测(TUS)请参照AMS 2750D的程序实施,其检测频率应 为每年一 次或在设备大修后进行;温度均匀性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淬火炉应 为14 (25),回火炉应 为11(20)。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应 按AMS 2750D 测试。 例外:若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170(306),则只需 要测试一种温度,该温度应 在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内。低于AMS 2750D规定的测量频率是不允许的。 奥氏体化过程用连续自动高温测试仪获得的记录温度应 控制在设定值的9 (15)内,炉温及保温时间应 从炉温达到公差下限(公差如上所述)时 开始控制。 回火及脱溶硬化过程用连续自动高温测试仪获得的记录温度应 控制在设定值 的6(10)内,炉温及保温时间应 从炉温达到公差下限(公差如上所 述)时开始控制。 红外高温测试仪应 每年用黑体炉校准一次。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在合格工作区 A2.5 3.5 A2.6 3.5 A2.7 3.2 是 是-在合格工作区 是 是-在合格工作区 16 序号 评审要素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炉 连续炉* 气氛发生器 3.0 过程监视频次 A3.1 1.4 2.14 主要温度控制仪的监视 每炉记录或连续记 每批记录或连续记 录,每2小时要签字 录,每2小时要签字 确认一次。报警系 确认一次。报警系 统要确保满足签字 统要确保满足签字 确认的要求。 确认的要求。 每班一次 A3.2 A3.3 A3.4 A3.5 A3.6 1.4/2.14/ 3.7 1.4 2.14 3.7 1.4/2.14/ 3.7 1.4/2.14/ 3.7 气氛发生器的监视 连续 主炉气氛控制器的监视* 连续记录,每2小时 连续记录,每2小时 要签字确认一次。 要签字确认一次。 报警系统要确保满 报警系统要确保满 足签字确认的要求 足签字确认的要求 。 。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通过备用方法验证主炉气氛的控制方法*。 盐浴:检验盐的化学性质(可溶性氧化物)或检验零件的脱碳情况。 每日一次 1.4/2.12 淬火介质的监视 温度 每炉记录或连续记 每批记录或连续记 录,每2小时要签字 录,每2小时要签字 确认一次。报警系 确认一次。报警系 统要确保满足签字 统要确保满足签字 确认的要求。 每日一次 确认的要求。 每日一次 淬火介质液面 搅动 每天目视检查一次, 每天目视检查一次, 无报警系统时监视 无报警系统时至少 每炉装炉量。 每炉 每炉 A3.7 A3.8 A3.9 1.4 2.14 1.4 2.7 1.4 2.12 炉内时间、处理周期或传送带速度的监视 对装载量或工装情况或装载率进行监视(适用时)。 淬火预冷(延迟)时间 报警系统应 根据工件出炉到进入淬火槽底部的时间而设置。 每炉 每2小时监视一次。 2次/班;任何传送 带速度改变后 2次/班;任何装载 率改变后 每料筐(推进式连续 炉);带式连续炉不 适用。 4.0 过程检测/最终检测频率 A4.1 A4.2 A4.3 A4.4 1.4/2.15 显微组织 1.4/2.15 表面硬度 1.4/2.15 芯部硬度(有要求时) 1.4/2.15 渗层深度(有要求时) 每日一炉 每炉 每炉 每炉 每日一炉 至少每2小时一次 至少每4小时一次 至少每4小时一次 5.0 淬火剂和溶液检测频率 A5.1 2.12/3.14 聚合物淬火介质 浓度 淬透性检查,如冷却曲线、粘性或滴定。 A5.2 2.12/3.14 水淬火介质 悬浮固体物 A5.3 2.12/3.14 盐淬火介质 分解物和污染物 A5.4 2.12/3.14 盐水或苛性淬火介质 浓度和/或比重 悬浮固体物 A5.5 2.12/3.14 油淬火介质 含水量、悬浮固体物、粘性、冷却曲线、酸度和闪点。 A5.6 A5.7 2.13 2.11 可溶性防锈油 浓度 清洗剂 清洗剂浓度 溶液温度(当要求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适用)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季度一次 每季度一次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17 附录A过程表B: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气体或盐浴) 表中给出的所有要求都要服从于顾客特殊要求。 顾客可以增加其它要求,如检查试验、增加检测频率等,评审时审核员应 确认热处理组织是否满足了顾客要求。 *连续加热炉的检查频率是按批次(订单)或按规定执行,两者取频率多的。 表示不适用 序号 评审要素 1.0 过程与检测设备要求 B1.1 B1.2 B1.3 B1.4 B1.5 B1.6 B1.7 B1.8 B1.9 3.1/3.7 3.1/3.7 1.18 3.13 3.2 3.2 2.16 2.16 3.2 类别/过程步骤 所有的热处理炉、气氛发生器和淬火系统应 有温度指示仪表。 温度和碳势的监视系统要求有连续纸带记录和/或数据日志,如露点仪、氧 探头、红外线(IR)气体分析仪等。 要建立针对热处理炉和气氛发生器的燃尽程序,蒸馏气体渗氮则不要求。 用于奥氏体化的盐浴的盐的化学性能或零件的脱碳情况应 每天检查一次。 热处理炉用磅秤应 至少每季度检验一次,每年校准一次。 检测炉内碳势的露点仪、气相分析仪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所有硬度测试设备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而且每天要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 会的标准确认。 锉刀应 每天或使用前用校准装置按SAE J864规范确认。 折光仪(专门用于检查聚合物淬火剂和清洗溶液)应 至少每天用蒸馏水检 验一次,并按制造商的要求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分批炉 是 是 是 是 连续炉* 是 是 是 是 气氛发生器 是 是 是 盐 浴 是 是-只对温度 是 2.0 高温测量仪器 B2.1 B2.2 3.2/3.3 3.2/3.3 B2.3 3.2/3.3 B2.4 3.4 热电偶及其校准应 符合AMS 2750D的要求。 仪表应 按AMS 2750D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低于AMS 2750D规定的频率 是不允许的。 CQI-9要求在合格工作区对控温传感器(CTS)与下列仪器进行比较检查: (1)已校准的温度测试传感器(CTTS)或 (2)标准热电偶(R-T/C). (1)控温传感器(CTS)在CTTS的读数应 在其工作温区5(10F)的范 围内,此检查应 每月执行一次;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按最近温度均匀性检测时的测定,CTS和R-T/C读数的 差异不得超过1(或2),此检查应 每周一次。 任何校正不合格读数或确认测试结果的措施都应 记录备案。 此外,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K型(镍铬-镍 硅)和N型(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季度检查K型和N型热电 偶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R型(铂铑13- 铂)和S型(铂铑10-铂)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保护管的目视检查频率应 与热电偶的检查频率相同。 温度均匀性检测(TUS)请参照AMS 2750D的程序实施,其检测频率应 为每 年一次或在设备大修后进行;温度均匀性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淬火炉应 为 14(25),回火炉应 为11(20)。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应 按 AMS 2750D测试。 例外:若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170 (306),则只需要测试一种温度,该温度应 在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 内。低于AMS 2750D规定的测量频率是不允许的。 用连续自动高温测试仪获得的记录温度应 控制在设定值的9(15) 内,炉温及保温时间应 从炉温达到公差下限(公差如上所述)时开始控制 。 红外高温测试仪应 每年用黑体炉校准一次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在合格工作 区 是 B2.5 B2.6 3.5 3.2 是 是-在合格工作 区 是 3.0 过程监视频率 B3.1 1.4 2.14 主要温度控制仪的监视 每炉记录或连续 每批记录或连续 记录,每2小时 记录,每2小时 要签字确认一次 要签字确认一次 。报警系统要确 。报警系统要确 保满足签字确认 保满足签字确认 的要求。 的要求。 每班一次 每2小时一次 及任何更改后 B3.2 1.4/2.14/ 3.7 气氛发生器的监视(适用时) 连续 18 序号 评审要素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炉 每炉记录(仅对 连续炉* 气氛发生器 盐 浴 B3.3 1.4 2.14 3.7 主炉气氛控制器的监视 旋转炉)或连续 连续记录,每2 记录,每2小时要 小时要签字确认 签字确认一次. 一次。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要确保 要确保满足签字 满足签字确认的 确认的要求。 要求. 每炉和至少每4 小时一次 每炉一次 每4小时一次 至少每2小时一 次 每日一次 B3.4 B3.5 B3.6 B3.7 1.4/3.7 1.4/3.7 1.4/2.14/ 3.13 气体渗氮时应 检测氨的分解。 铁素体氮碳共渗时应 检测气体比例 盐浴:检验盐的化学性质(可溶性氧化物)或检验零件的脱碳情况。 每日 1.4/2.12 淬火介质的监视(适用时) 温度 每炉记录或连续 每批记录或连续 记录,每2小时 记录,每2小时 要签字确认一次 要签字确认一次 。报警系统要确 。报警系统要确 保满足签字确认 保满足签字确认 的要求。 每日一次 的要求。 每日一次 淬火介质液面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每炉记录或连 续记录,每2 小时要签字确 认一次。报警 系统要确保满 足签字确认的 要求。 每日一次 搅动 每天目视检查一 每天目视检查一 次,无报警系统 次,无报警系统 时监视每炉装炉 时至少每2小时 量。 每炉一次 每日一次 B3.8 B3.9 B3.10 1.4 2.14 1.4 2.7 1.4 2.12 炉内时间、处理周期或传送带速度的监视 对装载量或工装情况或装载率进行监视(适用时)。 淬火预冷(延迟)时间(适用时) 系统应 根据工件出炉到进入淬火槽底部的时间而设置。 每炉一次 报警 每炉一次 监视一次。 2次/班;任何传 送带速度改变后 2次/班;任何装 载率改变后 每料筐(适用时) 每炉一次 每炉一次 每炉一次 4.0 过程检测/最终检测频率 B4.1 B4.2 B4.3 B4.4 1.4/2.15 显微组织 1.4/2.15 表面硬度 1.4/2.15 芯部硬度(有要求时) 1.4/2.15 渗层深度(有要求时) 每日一炉 每炉 每炉 每炉 每日一炉 至少每2小时 至少每4小时 至少每4小时 每日一炉 每炉 每炉 每炉 5.0 淬火剂和溶液检测频率 适用时,淬火介质的监视 B5.1 B5.2 B5.3 B5.4 B5.5 B5.6 B5.7 2.12/3.14 聚合物淬火介质 浓度 淬透性检查,如冷却曲线、粘性或滴定。 2.12/3.14 水淬火介质 悬浮固体物 2.12/3.14 盐淬火介质 分解物和污染物 2.12/3.14 盐水或苛性淬火介质 浓度和/或比重 悬浮固体物 2.12/3.14 油淬火介质 含水量、悬浮固体物、粘性、冷却曲线、酸度和闪点。 2.13 2.11 可溶性防锈油 浓度 清洗剂 清洗剂浓度 溶液温度(当要求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适用)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季度一次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季度一次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每半年一次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19 附录A过程表C:铝的热处理 表中给出的所有要求都要服从于顾客特殊要求。 顾客可以增加其它要求,如检查试验、增加检测频率等,评审时审核员应 确认热处理组织是否满足了顾客要求。 *连续加热炉的频率是针对每一订单或按规定执行,两者取频率多的。 表示不适用 序号 评审要素 1.0 过程与检测设备要求 C1.1 C1.2 C1.3 C1.4 C1.5 3.1 3.1 2.16 3.2 3.2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固溶处 连续固溶处 理和时效炉 理和时效炉 退火炉 所有的热处理炉和淬火系统应 有温度指示仪表。 测温传感器要求有连续纸带记录和/或数据日志 所有硬度测试设备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而且每天要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的标准确认。 热处理炉用磅秤应 至少每季度检验一次,每年校准一次。 折光仪(专门用于检查聚合物淬火剂和清洗溶液)应 至少每天用蒸馏水检验 一次,并按制造商的要求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0 高温测量仪器 C2.1 C2.2 3.2/3.3 3.2/3.3 C2.3 3.2/3.3 C2.4 3.4 C2.5 3.5 C2.6 C2.7 3.5 3.2 热电偶及其校准应 符合AMS 2750D的要求。 仪表应 按AMS 2750D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低于AMS 2750D规定的频率是 不允许的。 CQI-9要求在合格工作区对控温传感器(CTS)与下列仪器进行比较检查: (1)已校准的温度测试传感器(CTTS)或 (2)标准热电偶(R-T/C). (1)控温传感器(CTS)在CTTS的读数应 在其工作温区5(10F)的范围 内,此检查应 每月执行一次;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按最近温度均匀性检测时的测定,CTS和R-T/C读数的差异 不得超过1(或2),此检查应 每周一次。 任何校正不合格读数或确认测试结果的措施都应 记录备案。 此外,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K型(镍铬-镍硅) 和N型(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季度检查K型和N型热电偶 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R型(铂铑13-铂)和 S型(铂铑10-铂)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保护管的目视检查频率应 与热电偶的检查频率相同。 温度均匀性检测(TUS)请参照AMS 2750D的程序实施,其检测频率应 为每年一 次或在设备大修后进行;温度均匀性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淬火炉应 为14 (25),回火炉应 为11(20)。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应 按AMS 2750D 测试。 例外:若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170(306),则只需要测试 一种温度,该温度应 在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内。低于AMS 2750D规定 的测量频率是不允许的。 用连续自动高温测试仪获得的记录温度应 控制在设定值的6(10)内,炉 温及保温时间应 从炉温达到公差下限(公差如上所述)时开始控制。 用连续自动高温测试仪获得的记录温度应 控制在设定值的9(15)内,炉 温及保温时间应 从炉温达到公差下限(公差如上所述)时开始控制。 红外高温测试仪应 每年用黑体炉校准一次。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在合格工 作区 是 是 是-在合格工 作区 是 20 序号 评审要素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固溶处 连续固溶处 理和时效炉 理和时效炉 退火炉 3.0 过程监视频率 C3.1 1.4 2.14 主要温度控制仪的监视 每炉记录或连 每批记录或连 每批记录或连 续记录,每2小 续记录,每2小 续记录,每2小 时要签字确认 时要签字确认 时要签字确认 一次。报警系 一次。报警系 一次。报警系 统要确保满足 统要确保满足 统要确保满足 签字确认的要 签字确认的要 签字确认的要 求。 求。 求。 C3.2 1.4/2.12 淬火介质的监视 热处理组织应 根据产品形式和材料确定温度范围,且温度应 按规范要求监控 。 每炉记录或连 每批记录或连 续记录,每2小 续记录,每2小 时要签字确认 时要签字确认 一次。报警系 一次。报警系 统要确保满足 统要确保满足 签字确认的要 签字确认的要 求。 每日一次 每天目视检查 一次,无报警 系统时监视每 炉装炉量。 求。 每日一次 每天目视检查 一次,无报警 系统时至少每 2小时监视一 次。 2次/班;任 淬火介质液面 搅动 C3.3 C3.4 C3.5 1.4 2.12 1.4 2.7 1.4 2.12 处理周期的监视 对装载量或工装情况或装载率进行监视(适用时)。 淬火预冷(延迟)时间 报警系统应 根据工件出炉到进入淬火槽底部的时间而设置。 每炉一次 何标定指数速 每炉一次 度改变后 2次/班;任 每炉一次 何装载率改变 每炉一次 后 每炉 每次装炉 4.0 过程检测/最终检测频率 C4.1 1.4 2.15 时效后的硬度或抗拉强度试验 每炉一次 每4小时 每炉或连续炉 每4小时一次 5.0 淬火剂和溶液检测频率 C5.1 2.12/3.14 聚合物淬火介质 浓度 悬浮固体物 淬透性检查,如冷却曲线、粘性或滴定。 C5.2 2.12/3.14 水淬火介质 悬浮固体物 C5.3 2.11 清洗剂 清洗剂浓度 溶液温度(当要求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适用)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21 附录A过程表D:感应热处理 表中给出的所有要求都要服从于顾客特殊要求。 顾客可以增加其它要求,如检查试验、增加检测频率等,评审时审核员应 确认热处理组织是否满足了顾客要求。 表示不适用 序号 评审要素 1.0 过程与检测设备要求 D1.1 D1.2 D1.3 D1.4 类别/过程步骤 感应线圈 2.16 2.16 3.2 按顾客要求 所有硬度测试设备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而且每天要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 会的标准确认。 锉刀应 每天或使用前用校准装置按SAE J864规范确认 折光仪(专门用于检查聚合物淬火剂和清洗溶液)应 至少每天用蒸馏水检 验一次,并按制造商的要求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2.0 高温测量仪器 D2.1 3.2 红外高温测试仪应 每年用黑体炉校准一次。 3.0 过程监视频率 在每班开始作业/工具更换/任何设备维修时,应 检查所有过程参数。若没有过程参数报警系统,同样在每班或每批结束时检查过程参数(无论 何种频率) D3.1 1.4/2.12 淬火介质条件的监视(适用时) 温度 淬火介质液面 淬火液压力和流量 D3.2 D3.3 1.4/2.12 处理周期的监视 1.4/2.14/3. 16 监视 1) 电压(伏特)或电流(安培) 2) 功率(千瓦) 能量监测器或信号监视器的使用满足1)和2)的要求 4.0 过程检测/最终检测频率 D4.4 D4.5 D4.6 D4.7 D4.8 1.4/2.15 感应区长度 1.4/2.15 淬火总深度或有效层深度 1.4/2.15 表面硬度 1.4/2.15 芯部硬度(有要求时) 1.4/2.15 显微组织 需要有高温和低温报警系统 每日一次 对管道的淬火液压力和流量进行检测,每一感 应线圈应 目视检查其淬火液流量 当没有报警系统时,每2小时或有任何改变时监 测一次。 启动时和任何过程变更后进行周期监视 此要求适用于任一电源(感应线圈不适用) 当没有报警系统时,每2小时或有任何改变时监 测一次。 生产准备设定或感应圈变更时首件检验 首件,末件;最少每4小时1件;工装更换、设 备修理、报警(关闭、故障等)前后各1件 5.0 淬火剂和溶液检测频率 适用时,淬火介质的监视 D5.1 2.12/3.14 聚合物淬火介质 浓度 淬透性检查,如冷却曲线、粘性或滴定。 D5.2 2.12/3.14 水淬火介质 悬浮固体物 D5.3 2.12/3.14 盐水或苛性淬火介质 浓度和/或比重 悬浮固体物 D5.4 2.13 每天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度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度一次 D5.5 2.11 可溶性防锈油 浓度 清洗剂 清洗液浓度 溶液温度(当要求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适用)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22 附录A过程表E:退火/正火/去应力退火 表中给出的所有要求都要服从于顾客特殊要求。 顾客可以增加其它要求,如检查试验、增加检测频率等,评审时审核员应 确认热处理组织是否满足了顾客要求。 *连续加热炉的检查频率是按批次(订单)或按规定执行,两者取频率多的。 * 运行温度低于760(1400F)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示不适用 序号 评审要素 1.0 过程与检测设备要求 E1.1 E1.2 E1.3 E1.4 E1.5 E1.6 E1.7 E1.8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炉 连续炉* 气氛发生器 3.1 3.7 所有的热处理炉、气氛发生器和淬火系统(适用时)应 有温度指示仪表。 3.1 3.7 3.2 3.2 3.2 3.2 3.2 2.16 温度和碳势的监视系统要求有连续纸带记录和/或数据日志,如露点仪、氧探 头、红外线(IR)气体分析仪等。 热处理炉用磅秤应 至少每季度检验一次,每年校准一次。 检测炉内碳势的露点仪、三气体分析仪、光谱分析仪和红外碳燃烧分析仪(间 隙试片分析)等仪器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适用于含碳气氛控制。 光谱分析仪和红外碳燃烧分析仪应 每天或使用前进行校准验证,适用于含碳 气氛控制。 三气体分析仪的零点和气体测量范围应 至少每周校准验证一次,适用于含碳 气氛控制。 氧探头控制器应 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适用于含碳气氛控制。 所有硬度测试设备应 至少每年校准一次,而且每天要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的标准确认。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0 高温测量仪器 E2.1 E2.2 3.2/3.3 3.2/3.3 E2.3 3.2/3.3 E2.4 3.4 热电偶及其校准应 符合AMS 2750D的要求。 仪表应 按AMS 2750D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低于AMS 2750D规定的频率是 不允许的。 CQI-9要求在合格工作区对控温传感器(CTS)与下列仪器进行比较检查: (1)已校准的温度测试传感器(CTTS)或 (2)标准热电偶(R-T/C). (1)控温传感器(CTS)在CTTS的读数应 在其工作温区5(10F)的范围 内,此检查应 每月执行一次;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按最近温度均匀性检测时的测定,CTS和R-T/C读数的差 异不得超过1(或2),此检查应 每周一次。 任何校正不合格读数或确认测试结果的措施都应 记录备案。 此外,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K型(镍铬-镍硅) 和N型(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季度检查K型和N型热电偶 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对在760(或1400)温度下操作的设备,应 每月检查R型(铂铑13-铂)和 S型(铂铑10-铂)热电偶一次,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保护管的目视检查频率应 与热电偶的检查频率相同。 温度均匀性检测(TUS)请参照AMS 2750D的程序实施,其检测频率应 为每年一 次或在设备大修后进行;温度均匀性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淬火炉应 为14 (25),回火炉应 为11(20)。最低和最高温度范围应 按AMS 2750D 测试。 例外:若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170(306),则只需 要测试一种温度,该温度应 在合格工作区的操作温度范围内。低于AMS 2750D规定的测量频率是不允许的。 用连续自动高温测试仪获得的记录温度应 控制在设定值的9(15) 内,炉温及保温时间应 从炉温达到公差下限(公差如上所述)时开始控制。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在合格工作区 E2.5 3.5 是 是-在合格工作区 23 序号 评审要素 类别/过程步骤 分批炉 连续炉* 气氛发生器 3.0 过程监视频率 E3.1 1.4 2.14 主要温度控制仪的监视 每炉记录或连续 记录,每2小时 要签字确认一次 。报警系统要确 保满足签字确认 的要求。 每批记录或连续记 录,每2小时要签 字确认一次。报警 系统要确保满足签 字确认的要求。 每班一次 E3.2 1.4 2.14 3.7 气氛发生器的监视 连续 E3.3 1.4 2.14 3.7 主炉气氛控制器的监视* 连续记录,每2 连续记录,每2小 小时要签字确认 时要签字确认一次 一次。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要确保 要确保满足签字 满足签字确认的要 确认的要求。 求。 E3.4 E3.5 E3.6 E3.7 1.4 2.14 3.7 1.4 2.14 3.13 1.4 2.14 1.4 2.7 通过备用方法验证主炉气氛的控制方法*。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盐浴:检验盐的化学性质(可溶性氧化物)或检验零件的脱碳情况。 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 炉内时间、处理周期或传送带速度的监视 每炉 对装载量或工装情况或装载率进行监视(适用时)。 每炉 2次/班;任何传送 带速度改变后 2次/班;任何装载 率改变后 4.0 过程检测/最终检测频率 E4.1 E4.2 E4.3 1.4 2.15 1.4 2.15 1.4 2.15 显微组织 表面硬度 芯部硬度(有要求时) 每日一炉 每炉 每炉 每日一炉 至少每4小时一次 至少每4小时一次 5.0 溶液检测频率 E5.1 2.13 E5.2 2.11 可溶性防锈油 浓度 清洗剂 清洗剂浓度 溶液温度(当要求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适用) 2次/周 2次/周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每日一次 每班一次 24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审 附件B术语表 AIAG - 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 汽车工业行动集团(小组) AMS Aerospace Material Specifications 航空材料规范 ASTM -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美国测试及材料协会 CTS控温传感器 CTTS已校准的测试温度传感器 Capability 过程能力统计稳定过程固有变差总宽度的范围(见AIAG出版的统计过程控制) Control Plans 控制计划对生产件或散装材料的系统及其过程控制的书面描述,控制计划由组织内部编制以阐述产品的重要特 性及工程要求。每个零件应有一个控制计划,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系列控制计划可以覆盖采用通用过程生产的多个 相似零件。参考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手册、ISO/TS16949及顾客特殊要求。 Critical Spare Parts List 关键备件清单一份用于设备维修的关键备件清单,对设备操作很重要,其可得性将影响热处理操作。 Cross-Functional Team 横向职能小组公司组织内的不同职能员工组成的团队,通常由操作者、热处理工程师、金属学专家、质量管理 人员组成。横向职能的同义词是多方论证。 Customer 顾客组织或供方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Customer Requirements 顾客要求来自OEM(装备制造厂,特别是汽车制造公司)的要求或规范准则。这些要求在合同、采购订单、工 程标准、零件规范中明确规定。 Dew Pointer 露点测试仪(露点温度计)对含碳气氛进行露点测试的仪器,露点间接确定了炉内的碳势。 Energy Monitor 能量监视器一种测量并显示传送到感应加热圈的实际功率的电子监视器,单位千瓦/秒。 Furnace Monitoring Systems 热处理炉监控系统一种监控热处理炉运行状况的系统。 Heat Theater 热处理组织(供应商)一个生产热处理零件或服务件的组织(见1.2应用)。这种热处理可以是内部的或从属于 制造生产组织的、或独立的商业化的热处理组织(供应商)。 HTSA - Heat Treat System Assessment 热处理系统评审 IR Infrared 红外线 Nonconforming Product 不合格产品不符合顾客规范要求的产品。 Oxidizing Burn-Out 氧化燃尽一个从炉内除去残留氨的过程,该过程通常包括除去绝大部分含碳保护气氛,然后导入氧化气氛。 Oxygen Probe 氧探头一种确定含碳气氛中氧分压的测量探头,该方法可间接测量炉内气氛的碳势。 Process Tables 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