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Cotton.doc_第1页
棉花枯萎病(Cotton.doc_第2页
棉花枯萎病(Cotton.doc_第3页
棉花枯萎病(Cotton.doc_第4页
棉花枯萎病(Cotton.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花枯萎病(Cotton Fusarium wilt)分布是世界性的危险病害, 我国大部分棉区均有发生。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四川等省发病较重。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产生三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型,略弯曲,两端稍尖,足胞不明显,一般有3个隔膜,少数2个隔膜,偶尔可见4-5隔膜的孢子。小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无色透明,无隔膜或有1个隔膜。厚垣孢子近圆形,卵黄色,表面光滑,单生或串生。生理生化特征该病菌具有分解蔗糖活性很高的蔗糖酶;棉花枯萎镰孢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可因不同菌系而有变化,在15以下时生长速度减低,在5以下或35以上时通常不能生长,其最适温度为15-20之间;光对病原菌的影响在于促进或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孢子萌发和其他方面的影响等。危害对象棉花枯萎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棉花、秋葵红麻等少数植物,在温室或病圃接种条件下,可侵染麦类、豆科茄科、瓜类、烟草等多种植物。发病条件枯萎病的发生与地温和雨量的关系密切,当地温达20时开始出现苗病,地温上升到25-30时为发病高峰期,32以上时,枯萎病就受到抑制,成为隐症。6-7月份降水多、分布均匀,则发病重。长期连作棉田、病菌积累量大、种植粗放、管理不良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发病重。酸性土壤或有机质含量低、缺钾的棉田发病重。危害症状棉花感染枯萎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1.黄色网纹型 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枯脱落,棉苗死亡;2.紫红型 病苗子叶或真叶部分或全部变成紫红型,叶脉多呈现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枯萎脱落,棉苗死亡;3.黄化型 病苗从子叶或真叶边缘开始局部或全部变黄,最后叶片萎蔫,干枯脱落;4.青枯型 叶片突然失水、变软下垂,叶色稍显深绿,最后病株青枯干死,但叶片不脱落;5.矮缩型 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6.萎蔫型 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防治方法棉花一旦发生枯萎病就难以防治和消灭。因此,首先要严禁病害传入,对病区应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的防治策略。1.保护无病区(田): 植物检疫,不从病区调种,自选、自育无病良种,种子消毒处理。 2.消灭零星病区(田):拔除和销毁零星病株,对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进行土壤处理。 3.控制轻病区(田):病田隔离,农具专用,棉花单收、单轧、不留种,病残就地烧毁,加强棉田管理,实行水旱轮作。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