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出题人:杨舒会子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咀嚼(jio)颤栗(zhn)莞尔()B.傩送(nu)契诃夫(h)恁地(nn)赍发(j)C.唾弃(tu)吮吸()蛮横(hng)模样(m)D.央浼()搠倒(shu)玷辱(din) 撮合(c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讥诮不合规矩辖制黯淡B.磨蹭哀声叹气癖好娇嗔C.通霄兴高采烈了却接壤D.揣测驰名中外拌倒刻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祖国母亲再穷困,再受苦受难,甚至让我受过委屈。但我对她永远充满了义无反顾的爱。B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深圳发表演讲时称,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 C当代西方许多新的文化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而我们何必要数典忘祖轻薄自己呢?D前来开封寻访北宋历史的人们,已经看不到当时的河流,还有州桥的样子了,一个朝代的辉煌如白驹过隙。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B. 我们订报刊谈文章,无非是为了了解时事,获取信息,愉悦性情,不断拓宽精神空间。C. 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D. 本来很平常的事,可经他写出来,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全新的感觉。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B.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狄更斯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C.沈从文的作品以湘西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C.沈从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但是,人们又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其实不然A. B.C. D.二文言文阅读郑光,宣宗之舅,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人患之。积岁征租不入,户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擒而以械系之。及延英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寘于法。”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于贫下,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贷法得否?不然,重决贷死可否?”澳曰:“臣不敢不奉诏,但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亦可为惩戒。”上曰:“可也。为郑光所税扰乡,行法自近。”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乃纵去。(节选自宋王谠唐语林卷二) 帝舅郑光庄野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寘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节选自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注:延英:宫殿名。寘:同“置”。畿甸: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拟如何处置 拟:准备、打算。B.是使臣理畿甸积弊 理:治理。C.但郑光再三干朕 干:冒犯。D.积年不输官赋 输:交纳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9.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A.(朝廷)积岁征租不入 B.臣欲寘(郑光庄吏)于法C.俟征积年税物毕放(郑光庄吏)出 D.它日(于)延英,帝问其故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光庄吏犯法被抓,皇帝亲自出面求情,要韦澳放人,韦澳表示不敢奉诏,皇帝就先提出“贷法”,继而提出“贷死”,于是,韦澳不敢不奉诏。B.逮捕郑光庄吏后,韦澳最终采取了先施杖刑、征收欠租,然后才放人的办法,这种做法在当时来说亦可谓两全之策。C.新唐书中提到皇帝向太后汇报的细节,说明皇帝为郑光庄吏求情也是不得已的事情。D.两段文字均以韦澳惩处郑光庄吏一事为例,阐明了有法必依、执法不移的法治思想;同时也启示后世官吏,应当从郑光庄吏身上吸取教训,不可胡作非为。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在下页答)(1)卿禁郑光庄吏,何罪?(2)不然,重决贷死可否?(3)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3分)凤凰妩媚得风流卞毓方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迓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两次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他是水面荡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坡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那年月,山林镇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帆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满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感受他们(其实也包括你自己)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沁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后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所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沈先生的文集。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成语“大器晚成”。究竟是书上写的,还是我的错觉?说他为大器,嗯,肯定没错。说晚成,就颇费思量。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冷落并不可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早在1934年1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公平自在山川日月。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12.理解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1)第1段“你便仿佛一头闯入沈从文的领地”一句中的“沈从文的领地”指的是 题号12345678910答案(2)第6段中“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倦游归来”意思是: 13第四段中作者盛赞沈从文“好眼力”“也是好定力”,联系上下文简答:(8分)(1)“好眼力”指沈先生 (2)“好定力”指沈先生 14第三段中写到了“泼街的游人”“石崇、王恺、沈万山”和“桃花源秦人洞”作者这样写的作用分是什么?(8分) 答: 15. 这篇文章用沈从文墓碑的碑文结尾,作用是什么?(6分)(1)阳面剖白: (2)阴面敬诔: (3)整个碑文: 16.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6分) 答: 五、语言应用17.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缺少必要的词语,使文意不连贯。请在相应的序号处补上适当的词语。(4分)(1)文人与民间创作相结合,(2)中国小说呈现出了重视情节的特点。(3)重视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4)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5)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在_处补上_,在_处补上_。18.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4分)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你就会有红润的面庞和明朗的心境;如果你是_ ,_ ;如果你是 ,_三把古文阅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禁郑光庄吏,何罪?(5分)译文: (2)不然,重决贷死可否?(5分)译文: (3)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6分)译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答案 1.B 2.A 3D (白驹过隙:看见白驹在缝隙前飞快驰过。形容时光过得很快。用在此处刁;合语境,宜改为“过眼烟云”。过眼烟云:从眼前飘逝而过烟气和云雾。比喻很快消逝的事物。A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B韬光养晦: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C数典忘祖:比喻忘本或对祖国历史的无知) 4. B(A. 主宾不当 C. 缺少宾语 D. 赘余)5.B 6. B。二文言文答案:1.析:C项,干:求情。答案:C2.解析:B项两个“且”字分别译作“暂且”“将要”。A项两个“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表被动;C项两个“自”字均为介词,译作“从”;D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译作“用、把、拿”。答案:B 3.解析:A项应为郑光庄吏。答案:A4. 解析:从全文来看,由于皇上出面,韦澳灵活地处理了郑光庄吏的问题,因此,“执法不移”之说欠妥当。答案:D(1)你拘禁郑光的庄吏,他犯了什么罪?(重点词“禁”“何罪”。)(2)要不这样,重新判决免予死罪,行吗?(重点词“重”“贷”。)(3)怎么可以让(全国)统一的法律只在贫苦百姓中执行呢?(重点词“安”“行”。)参考译文:郑光是宣宗皇帝的舅舅,他的庄吏十分放纵蛮横,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那个庄吏)多年不向朝廷缴纳租税,(当时的)户部侍郎韦澳担任京兆尹,(得知此事后)将其擒获,并给他戴上刑具,把他拘禁起来。等到在延英殿向皇上回话时,皇上问:“你拘禁郑光的庄吏,他犯了什么罪?”违澳就一五一十地禀报了这件事。皇上问:“爱卿啊,你打算怎样处置他呢?”韦澳答道:“我想依法惩办他。”皇上说:“郑光很爱惜他,怎么办?”韦澳说:“陛下把我从京城里调去当京兆尹,是让我治理好京都周围的地区,革除那里由来已久的弊端。如果郑光的庄吏长年为非作歹,不能得到从宽处理,那么,朝廷颁布的法律只是在穷人身上实施,微臣不敢领旨。”皇上说:“的确是这样,只是郑光再三求我,你就给他免除法律惩处,行吗?要不这样,改判免予死罪,行吗?”韦澳说:“(既然皇上发了话)臣不敢不遵旨。不过,请您允许我暂且关押那个庄吏,等我征收完他多年拖欠的税收物资后再放了他,也算是对他的惩戒吧。”皇上说:“行啊。因为郑光交税一案干扰了乡里的工作,自然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韦澳从延英殿出来后,径直到来京兆府对郑光的庄吏施以杖刑,征收到了其所欠的几百斛租谷后,才放他离开。(宋王谠唐语林卷二) 国舅爷郑光的庄吏强横放肆,多年不向朝廷缴纳赋税,韦澳就逮捕了他,把他拘留起来。后来有一天,延英殿上皇帝问起这事的缘故。韦澳就详细介绍了郑光庄吏所犯的罪行,并说一定要依法处置他。皇帝问:“可以免予处罚吗?”韦澳说:“陛下把我从朝中调去管理京城附近地区,怎么可以让全国统一的法律只在贫苦百姓间施行呢?”皇帝进到后宫告诉太后说:“这个法律是不容触犯的呀。”后来,(郑光的庄吏)上缴了所欠租税,才幸免(死罪)。从此,那些有钱有势的人都收敛自己的行为,不敢放纵了。四. 12.(1)沈从文作品中描写的湘西生活。(2)走完了他人生之旅,归葬于他的老家凤凰或逝世后埋葬故里。13(1)“好眼力”指沈先生看清了“时间的古怪”,“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肃意义”,对生活认识深刻。(2)“好定力”指沈先生“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不大在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始终刘生活报以“妩媚的微笑”。14。写“泼街的游人”,用意是从侧面表现沈从文巨大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感召力。写“石崇、王恺、沈万山”,用意是反衬(突出1沈从文作品在净化人的心灵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