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古音通假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经常遇到“古音通假”的现象。那么它具体指什么呢?王力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假借或古音通假,说白了就是古人写别字”。但是在学习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还是会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为什么古人写错字就是古音通假,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研究学习,而我们写错了就是明明白白的错别字、不可取的呢?”首先,何为古音通假呢?“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用。说得科学一点,“通假”是古人写作时,没有按照汉字记词的规则来用字,临时用与该用的字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义。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也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由于各种原因,写的人没有使用它的本字,而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因而有人认为一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他是写的错字,只是后人都来竞相效仿,也就是“趋之若鹜”久而久之,这种“错误”普遍被人接受、默认甚至延续。到后来,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然而,古音通假和现代汉语中的别字现象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来探讨古人为什么喜欢写“错别字”了。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现在的我们用文字交流,要求用字的速度快,这样就很难对文字做更细致的要求;而在古代,从事文字工作的大多数是知识分子,这些人要么位置显赫,要么以读书人自居,他们轻视农民耕种几乎不从事劳动工作,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仔细研究文字、语言,所以通假现象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而且规律性比较强。而随着人们的知识水平的提高,文字广泛地被普通人所使用,人民群众对文字的改造作用也愈加明显,所以国家对于文字的规范也就更加地重要,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规,整理异形词,以及各种考试来进行规范。当一个错别字的使用已经成为主流,国家也会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正字和别字进行取舍。古音通假是重要的用字手段。(不明古音不可与读古书)例如:“蚤”通“早”,同在精母幽部。“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左传成公七年)句中“罢”通“疲”,同在并母歌部。“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孟子告子上)句中“信”通“伸”,信,心母真部;伸,书母真部。真部叠韵,心书邻纽。清人王引之在其经义述闻中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矣。”例如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毛亨注“方,有之也。”郑玄、孔颖达都没有提出异议,直到清代许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像毛传那样解释为“占有它”。戴震觉得不妥,把“方”解释为“房”,他看出了“方”是个通假字,但没有讲对。王引之解释为“旁”的通假字,“旁”是“傍”的古字,有“依”的意思。他说:“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者,维鹊有巢,维鸠依之也。古字多通假,后人多失其读也耳。”这就纠正了两千多年的误读,正确的疏通了原文的语义。如何辨认通假字?即判定通假字的条件:.古音要相同或相近(利用上古语音来辩明),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要同时共存。这些还不够,在辨识通假字时还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既然是“古音通假”,当然就不能以今音为标准。辨识通假字应严格依据古音标准,并且必须有其他古籍辅证。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它们分别是通假和假借,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得识别清楚,它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假借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古音通假,则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本有其字,只是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来写而已。很多人搞不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在这里我想举例说明,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本来已有 “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其意义是“智慧”的意思,这种情况是通假。再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假借和通假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本字,如果有就是通假,没有就是假借。“古音通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通假,即通假字和本字声韵都相同(古音的声母和韵母相同)辩 辨(借字在前,本字在后)两字古音同属并母元部。辩字本意在巧言,假为辨。例:言伪而辩,礼记王制本义;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还有一种是音近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音相近(有声母相同,韵母相近;有韵母相同,声母相近;还有声母、韵母都相近。例:(1)声母相同,韵母相近:时,是。(时,禅母之部;是,禅母支部)时的本义是季,假借为“是”。(2)韵母相同,声母相近:被,披。(被,并母歌部;披,滂母歌部)被的本义为被子,假借为“披”。(3)声母、韵母都相近:阙,掘。(阙,溪母月部;掘,群母物部)阙的本义为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阁楼,假为掘。还是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古人喜欢写“错别字”?产生“古音通假”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古音通假现象与造字时代文字系统“不成熟”有关。古人在记录语言时“仓促无用字”,一时想不起来,只好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就好比现在我们生活中,虽然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也会有提笔忘字、突然不会写某个字的时候,这时我们往往就会用另外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这些在听起来是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这就是“说”别字可以实现我们记录语言的目的。后来人或者不知而随波逐流,或者明知却故意效仿,以至于积非成是,流传下来,成了合法的用字现象。我想今天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网络错字被大众引用,然后习惯了便流传下去,那我们的后人也可能说我们使用了通假字。这是人之常情吧,毕竟你不可以要求人和机器一般在任何场合不受外界影响而精确、快速的做出应有的反应。“无规矩不成方圆”,缺乏规范字典等比较完备的用字工具作为参照也是造成古音通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针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文字进行统一规范。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汉字的正字学著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字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字政策。人们对文字的规范性越来越注重,不断地进行正字改革工作,因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规范字典,使得我们的汉字规范有“章”可循。而在古代,由于没有实用的规范字典,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可供参照,自然容易出现同声异形的现象。古音通假的现象与古人写别字、不规范字的用字习惯有关 。我们可以试想:在用毛笔书写的年代,那些繁杂的字体如何快速写成?并且稍有差池就会毁了整幅字帖,前功尽弃。所以古人在使用文字的时候,规范观念不强,为了书写简便,使用通假字已成为一种社会习惯。一般通假字都比本字形体简单、易写,书写效率高很多,所以人们喜欢写通假字,这点也与今天的我们喜欢用电脑敲字儿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字形的理解也是这样。对于同一个意义,比如说感叹的“叹”,有的人用了“口”字旁,有的人用了“欠”字旁,于是就造出来两个字:“歎”和“嘆”。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个作为标准字体,那另一个就可以被看做是通假字。所以二者的定位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对于古代哪个是本字,哪个是通假字,也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古人用字一般规律来判断,但没有绝对说法。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情形都与“古音通假”现象相似,比如说网络聊天。在网络交际用语中,文字输入的速度会影响交际的效果,因而为了追求速度,我们就可能忽视文字的精确,轻易地默认和使用错别字。因为有语境,即使我们无意中把一句话说错了,但是听话人由于惯性没有意识到,双方都会按照说话人本来的意思来理解,所以说这些错别字基本不会影响交际的表达效果。所以“斑竹”、“大虾”“神马”之类的网络语言便有了广泛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送配电施工方案(3篇)
- 俱乐部社团活动策划方案(3篇)
- 襄樊阳台加固施工方案(3篇)
- 抗震轻钢别墅施工方案(3篇)
- 英语动词时态的运用与辨析教学教案: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难点解析
- 交通卡支付系统技术开发合作合同
- 办公设备租赁与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读兔子的胡萝卜有感650字8篇
- 棕色卡通初三开学第一课
- 满分作文我的老师(14篇)
- 当归种植培训课件
- 三年(2023-2025)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22 议论文阅读(解析版)
- 学习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专题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GA/T 2158-2024法庭科学资金数据获取规程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2024年自投光伏安装合同范本
- 《重组与突破》黄奇帆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基础练习含答案(5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