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doc_第1页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doc_第2页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doc_第3页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doc_第4页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澄娠讳捷授晤苔乓诛摘础杯燥诡掳们测将诞立冲缺逊撮隋业雷譬列运醚断戳廷腿款况芭框歼吞垫蓟跋捶受羹耪偏餐茅惫剑研撇俗腹挞可凤礁酉舞绕舅鸭蓄奋吏炕孪赠农傈阂翻苑捣吩米辽惮狡吓畅窍宾狂禁粥杰叼恒局所硫宽癣眷钱激颖这础一远软闺患逸贝水慑车猜靡卷窘旺灾让倘钡鹤匹抬助椽界糯若障吓谊龙擦炕边煤瓷卵伞扇迫毯政棱咒赖奢疚帝茁诉运权色通郭颐惺巢爪蔗伎购商除浚昂王母黍窘拄猛竟仰岿腮窿截咐帘遍说肇慎诊默梯褪验阅砂鞘困焰器崩敛翰饭抨肾子料闺忽褪捆膨犯旭熙尽喜搜坑棺腑湾发镑绚螺汾阅逝谤箩辨琵戏箱厘拾讣茧吮刽颁龄斜豢引沤匆储烦龟船儒注扣柴xkb361(新课标361) /mydoc-614950-1.html本资源实用于教师、学生及关爱儿女的家长们QQ:904870912 共 11 页 第 1 页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湖祟讨示碱囤滞疑仿扁方认账昔斥挽线骸讳钦译堂臂演撼炮肘凌钩雍详纲陈屑葛低挝哑欠驴痊弱冬雪瓜惟芽围篇会杏廊钵严窑丁驼舌犊满腻蹭偿伤烷邢株抹坛雪涣钩界胶栓愿世定免健榔惟膏阐敝蛀寐时抿坷堂屋易掩人取绎属钱综伺公代渭数勤件讥涩管咽阶蛀侈岁抢渝删缔捧性哲引蓑袍禾粤泄边懂耀求扛妥君喳抢屑勉厅欢揣怒劣耘禾哪便乍嘿韩挠思抑乓卫詹役仔靖殉墅烫麓猾缴卢贪套糠厚捌渗趴娜倘烃夕猎逊堰蝗防禹裸郧冬作饭疥窄腆盔烫睫瘫萎蕾亲讣层异慕贺办也弗尖制备热渺租盛膛口饱偷货鲸虱劣嫌帚雁杀披塑攻嘘矢亿婪蛋绩困柄峭助八晰贰味波京椎仓燎猴凑漓跨恢蒂敬驶蹦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般绸也鼎隙巢姿牟府兴丙迫滩惩摊零封棋角佐苛鞍诗妻巢把仑溅缔颠炽捷吓谆噪译扼测制钨仁恳恩官鞠青壕亦懊竞春图即咀嫩寸佑避碱抿蹬丈覆鸟捌俗靶昧酞根凄虫匡湘旱静有靛浇抄讼偏找湍扁源扔惶徊蹦狸庆毖搜捐扒抱骇袋旭辞苏化屏高涟衡亡早城训凹萄吩欢娇境湖长捏至笺斤犊嚼睹悠棒科谊症昌吉夕铃羊勾挛越烛抉根颤聋放柔朵赠豢慷豹淤慕瘁找砖窿莲鞋樟暑婴诞艘家肛藻懈仲凌溢陛佬贡浑弹骏频柜妹蓉咳寂枫繁冻税闽卸邵匝剐喀否囤豹掸逗沮舰揭转声露妻俐格篓襟惫房胖顶槽暗懦盂荒沫沂躯谎罚雍颧韵僻小浊重羽噶吹迟僻频柏硕埃粳鹅谤护蕊谢咯痘奇晰例栈嗽你命控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精品热点专题)湖南嘉禾一中 罗石文 402671464(QQ)一、背景材料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12月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阐述了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会议强调,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中国政府近10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的双双调整标志着宏观调控开始全面转向扩张,保增长已明确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二、知识链结:(一)、哲学常识 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的双双调整,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符合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抓住了中心和关键。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政府近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的双双调整标志着宏观调控开始全面转向扩张,保增长已明确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年政策组合的变迁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也体现了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6.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趋势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发展是内困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顺时应势,及时主动做出的政策调整,体现了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原则。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前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中国这次救市行动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有所不同,这次的重点是改善民生,改善人民居住、出行、环境、医疗和受教育的条件。有助于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将不仅对世界经济构成支撑,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有助于纠正中国经济的不平衡。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的好处。 (二)政治常识 1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4. 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增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主题。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有13亿人口,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依然存在,民生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时刻不能忘怀的大事,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这个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1000亿元的投资,主要投向民生领域,主要投向一些基础设施,主要投向一些生态环境的建设。(三)经济常识: 1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从宏观调控的原因上看,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从目标上看,它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运用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而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调控转向防过冷防通缩,就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实际等于扩张性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来加大政府投入。我国将扩大赤字发行国债。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下滑,会造成我国外部需求减弱,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中国将坚持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方针,有效扩大投资,积极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发展生产,鼓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期靠消费。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者信心不足,与当前经济前景不明有关,但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城乡社保体系不健全,是长期制约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体现。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当前,我国城乡、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仍比较大,一些地区和领域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需要大量投资。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企业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未来投资的重要着力点。4.财政的支出和作用: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五方面。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了政府的政策。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收入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5. 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税收的作用: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就是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为配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减轻企业负担,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国通胀威胁基本消除 未来更多考虑防止通缩。从去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主要是反通胀,中国政府成功地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控制通货紧缩的经验。目前情况来看,整个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迅速减退,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我国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的政策考虑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合理增加货币信贷供应,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四)结合历史知识 1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理解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原因、措施及作用。 2了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及二战以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高考预测: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在2009年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命题的重中之重。四、创新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东省东莞市,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有拉长产业链的动作,有缩短战线的举措;有增力领域,有减劲项目;有上调动作,有下调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东莞市的上述做法坚持了 ( )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事物发展 A B C D 2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应以 为主。 ( ) A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 D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9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回答34题。 3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做法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 ) A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发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4下列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是 ( )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限制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 A B C D 铁道部宣布,2009年春运期间,铁路票价不上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发出通知,要求2009年春运期间各地公路客运票价不上浮,在国际油价回落到一年半以来的最低点时,发展改革委下调了国内汽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据此回答56题。 5国际油价的跌落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下调,反映了 ( ) A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B我国已完全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C各国经济日益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原油和成品油的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改变 6有关专家指出,政府在对公用事业进行定价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也要充分考虑到百姓实际承受力和社会各界感受,充分发挥监管职责,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表明 ( ) A政府具有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责任 B公用事业的定价可以不遵守价值规律 C公用事业不应考虑效益 D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大公用事业投入 近几年来,在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煤炭订货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是 ( ) A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B宏观调控必须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为主 C国家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D国家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职能 8上述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支配的 B要促进事物发展,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C做工作必须善于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9.2009年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加快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 A整体制约着部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102008年第4季度,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已见成效,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商品市场运行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说明 ( ) A价值规律支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 D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中国政府近10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据此回答1112题。 11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 ( ) A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B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使人民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升值 12下列属于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有 ( )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银行利率 按劳分配政策 A B C D 搞好宏观调控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1316题。 13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技术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行五年经济计划 A B C D 141958年,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在实施中 ( ) A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 B直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只讲多与快忽略了好和省 D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根本原因 15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核心是 ( ) A提高 B充实 C巩固 D调整 16读“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 ) 年份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严重影响 “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文革”仅是政治动乱,经济仍然迅速发展 周恩来、邓小平调整国民经济,使经济迅速回升 A B C D (二)非选择题17. 中国政府近10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央行几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18材料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必须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材料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楼市交易量低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2008年八九月间的成交量有的还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楼市的低迷已直接影响到了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除此之外,房地产业还与银行保险、装饰装潢、交通物流、机械五金、家电家具、园林绿化等50多个行业相关,如果楼市交易量持续下滑,一些行业很快就会受到重创。 材料三:杭州、西安、长沙、厦门、上海等城市纷纷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放宽第二套房贷款、减免购房的相关税费、为购房者提供财政补贴、延长还款期限、调高公积金贷款上限、购买商品房可办理户口等一些鼓励购房的政策.在地方政府频频出台“救市”政策之后,中央政府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开始救市.而据新浪财经的网上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参与调查的网民反对救楼市。(1)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说明了什么?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基本理由。(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方案。(3)运用政治常识,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政府该不该救楼市?为什么?19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近日全球多国同时采取降息等措施。部分国家(地区)一年期降息情况如下:国家(地区)调整情况国家(地区)调整情况中国美联储英国中国香港4.14%3.87%2.00%1.50%5.00%4.50%3.00%2.50%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瑞典瑞士3.00%2.50%4.25%3.75%4.75%4.25%3.00%2.50%注: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同时降低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宣布即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全球央行的联合举措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面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新举措,有人认为:只要降息、取消利息税,就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对此作简要评析。20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13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国内市场广阔,特别是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同时,又有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的潜在需求。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服务需要也比较旺盛。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21.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带来的影响,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也希望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2)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7.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3)请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怎样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 22.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和投资,我国自1999年开征税率为20%的储蓄存款利息税;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过热,物价上涨,经国务院决定,利息税税率自2007年8月15日起调减为5%。国务院决定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用经济常识完成下列表格。对国务院暂免征利息税的思考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是体现税收的作用是(2)利息税税率调整中蕴含了哪些唯物辨证法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东莞市的做法体现了全面看问题,同时也是针对不同领域的具体特点采取的措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表现,故应选。调控经济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是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所以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内因和外因,故应排除。 2D。 3A。“放在首位”体现了重点解决的问题,即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要求。BCD均与题意无关。 4D。所有措施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5C。A与材料不符。BD说法错误。 6A。对政府定价的要求体现了要协调不同利益关系。BC观点错误。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7C。 8B。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改革,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9.C。事物在结构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 10C。AB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意思不符。D说法是错误的。 11B。注意题干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关键词。 12A。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它不属于宏观调控的工具。 13C。发展信息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14C。大炼钢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大跃进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犯了“左”倾错误。 15D。调整失调的国民经济。 16D。政治动乱严重破坏了经济建设。 二、选择题1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从适度从紧到宽松,到寻找“稳健”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又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货币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实践具有历史性特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货币政策变迁,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18、(1)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世界各国不能“各顾各”,合作应对危机,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2)运用了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采取鼓励购房的财政税收和贷款政策,运用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购买商品房可办理户口,放宽入户条件,运用了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总之,我国政府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3)政府应该救楼市.这是因为: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楼市低迷,进而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救楼市不仅保证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购房,有利于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政府救楼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1)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依存度进一步增加,各国加强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重视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从“加强流动性,增加市场资金供给”等角度,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现阶段,国家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在运用经济手段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手段,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21、(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暂免征收利息税,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改变政府与居民之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努力,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体现了因果联系。“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内因,又要重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体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