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doc_第1页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doc_第2页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doc_第3页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doc_第4页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内容摘要:农村初中的许多学生惧怕作文,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内容空洞,干瘪无味,就是照搬照抄,应付交差。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多,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好日记。关键在于教师有计划有耐心的指导,其法有三:(一)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二)指导学生练笔,学会有选择地记录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三)学会将积累的写作素材整理归类,恰当运用。【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素材纵观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师大多是结合范文讲写作的技法,讲遣词造语的精妙、形象,讲得多,析得细,学生听得入耳,当时感受不错,可一提笔作文,许多学生眉头紧锁,搜肠刮肚,无从下笔,烦恼不堪。究其缘由,头脑空空,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只好瞎编乱造,或仿一篇范文,改名换姓,应付交差。长此以往,习作水平又怎能提高呢?教师们很烦恼,很困惑,花了很大力气,费了很多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很低。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生活是写作的土壤,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矿藏,可我们常常重视学生的阅读,重视丽词嘉句的积累,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却忽略了写作的源泉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要求: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是“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这些要求和建议明确指出中学生作文命题范围要“事事关心”,即关注自我、关注家庭、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国事、关注世界等等,鼓励学生以手中的笔自由书写心中的真情实感。写些什么呢?就写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吧,从日常的生活里去挖掘写作的材料。如何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素材呢?一、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快乐。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更多地去关注生活,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可实际情况呢,许多学生对生活不太留意,不会观察,不会思考,每天耳闻目睹的人和事犹如白驹过隙,不留痕迹,亦或是印像模糊,犹如雾中之花。教师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多看看。观察就是仔细地看客观事物或现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观察中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又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彼此联系,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这件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有些教师也尝试过,但有些急躁,希望一蹴而就,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一味指责学生,肯定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扩大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皆可入文;3、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4、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会观察,能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农村孩子的生活天地是很宽广的,如割草放牛、捉鱼摸虾,砍柴做饭,喂猪养鸡,跳绳踢毽,掏鸟窝,捉迷藏,玩皮球,诵课文等等;同学间、师生间、邻里间、亲友间的交往,千姿百态的生活都要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感受,扩大见闻。还要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洞察人情事理的细微变化,时令景象的千变万化。当然,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与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观察要得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观察要有目的性;2、观察要抓住重点;3、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4、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5、观察要细致;6、观察要发生联想;7、选择观察的对象要遵循由静到动,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目睹桃红柳绿的山间,去欣赏黄花覆盖的田野,蜂飞蝶舞的枝头,鱼跃水欢的小溪,指导他们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东到西,或从左到右,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移步换景,或由因及果的观察与联想,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新奇有趣的事物,用细腻的心神去感受、触动情感的人事景物,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就会逐步增强。二、指导学生练笔,学会有选择地记录生活。仅仅靠眼睛观察,停留在表象上,还远远不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应指导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张孝纯先生强调“生活即语文”,引导学生把每天觉得有趣的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记下来。从观察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家庭所处的环境位置开始,到学校环境位置、老师、同学,进而放眼于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感,凡有所获,立即有所记。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游戏、割草、放牛、做饭、逛街、看电视、听广播等等都要留心观察,认真听取,思索过程,细细品味,把握情感脉搏的起伏变化,凡有趣有感都要有所录;如新生入校,有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有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要求学生细细品味形成文字,将会富有真情实感,也会有话可说,内容充实。看到日本大地震的严重灾害,几十万人为此流离失所,成千上万条生命被吞噬,把自己的对日本人民的同情,对国际救援的赞美记下来,可以联想到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的灾难,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当然,记日记不是记流水账,不是把当天发生的什么事都平铺直叙地记下来,而是要选取最典型最有意义的感触最深的写。如要求学生周末逛集市,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三教九流充塞其间;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吵吵闹闹,嘈杂声不绝于耳。写什么?先走走,细观察,抓典型。如发现有肢体稍有残疾但不影响工作的中年男人,身背破包,衣衫褴褛,满脸污垢,匍匐地上,一手持铜铃,一手端小盆可怜巴巴的乞讨。好心人纷纷投给他五角、一元、几元不等,有一二十元钱了,这乞讨者就悄悄地收进腰包。等到快集市散了,他一下子站起来,躲到街的拐角处换上干净的西服,搽干净脸,走进了大食店。看到这些,你难道无动于衷吗?对这种人会怎样看,对这种社会现象会怎样看?把它记下来就是很好的素材。指导学生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感触,及时记下来。要求学生观察生活要抓住细节,体悟情感,如回家后无意中发现妈妈悄悄把仅有的一个鸡蛋埋在女儿碗中;雨中,父子二人同撑一把雨伞,父亲把雨伞尽量斜向儿子,自己的后背全湿了;父母即将远行去打工,临别的谆谆告诫,满含期望与担忧的眼神,暗含泪水的红红眼眶;老师给自己辅导作业的耐心,分步讲解的细心,恨铁不成钢的苦心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深切领悟父母、教师伟大的无私的爱,将心灵的震颤述诸笔端,就是真情的流露,就会扣人心弦获得成功。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素材,就能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作文的源泉自然就丰富了。三、 将积累的素材加以归类整理,恰当选用。生活素材积累多了,还要时时翻阅,不断回味那美好的时光,不断体会那动人心弦的时刻。如果是杂乱无章的记忆,在运用的时候就难以甄别,可以把自己的日记或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归类整理,可按家庭、学校、社会归类,可按写人、叙事、绘景、抒情归类。有了丰厚的生活底蕴,有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只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不是说,材料丰富了,文章就必然写得好,这还得有一个提炼的过程。清朝诗人郑板桥有一首诗说:“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绿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