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烟台-威海城市的气候.doc_第1页
青岛-烟台-威海城市的气候.doc_第2页
青岛-烟台-威海城市的气候.doc_第3页
青岛-烟台-威海城市的气候.doc_第4页
青岛-烟台-威海城市的气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北纬3535至3709,东、南濒临黄海。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青岛气候有着鲜明的特点: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青岛近代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景观:趵崂山、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 青岛气候背景分析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左右;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极端最高温度不超过38,是夏季避暑的绝好去处;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摄氏度,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0.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约660毫米。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山光海色,道教名山。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胶州市位于胶州湾畔, 1987年2月胶州市撤县建市,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现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210平方公里,人口78万。到2005年底,胶州市市区人口28万,市区建成区接近40平方公里。胶州市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胶济、胶黄、胶新铁路横贯境内,济青、环胶州湾、同三、青红高速公路、204国道纵横交错。胶州距离青岛港35公里,黄岛前湾港30公里,距离流亭国际机场25公里。境内有全国第三个铁路集装箱编组站,是进出半岛的咽喉,重要的交通枢纽。胶州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胶州大白菜即鲁迅先生所说的胶菜名扬海内外。45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三里河文化。唐宋时期胶州(板桥镇)又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北方唯一通商口岸。胶州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画家高凤翰的故乡。胶州又是胶州大秧歌和茂腔的发源地,胶州大秧歌又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和茂腔的特色唱腔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化遗产之列。渊源流长的历史使得胶州素有“金胶州”之美称。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南依崂山,近靠青岛。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即墨向为山海形胜之地,物华天宝,文物古迹较多,“形胜为东方冠”,实为旅游佳境。城东20公里之鹤山,风景奇绝,素有“崂山之秀”的美誉,元明时为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著名羽士张三丰、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等遗迹至今可寻。城西5公里之马山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石林耸立,硅化木保存完整。历史名岛田横岛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墨的海水温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建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青岛培训中心等培训疗养基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疗养人员。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金口天后宫、七级双砖塔、留村小龙山、海上仙山千里岛、耐冬宝岛长门岩等旅游景区,异彩纷呈,点缀着即墨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四五千年前,先祖就在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秦代置县,汉初已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隋朝建城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即墨因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之名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次出现。战国时期,即墨被称为“三齐名区”,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商贾云集,与齐都临淄“并夸富饶”,尽享渔盐之利。秦统一中国后,即墨正式定为县,隶属于齐郡。馆藏北宋金银书写妙法莲花经为“国宝”。 胶南市位于青岛市区的海西岸,北纬3535至3608,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它东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南及东南临海,海岸线138公里。全市1894平方公里,84万人口。胶南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1,是人们避暑、疗养和观光旅游的滨海胜境。2000年,国家旅游局公布胶南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平度处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制造业中心地带的平度,是连接【青岛】、【潍坊】、【烟台】三大城市的“枢纽”,更是胶东半岛制造业中心、青岛经济发展潜力之都,被誉为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后花园”。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隶属于青岛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也是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位于青、烟、威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居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距青岛港9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在青岛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属山东最适合居住和创业的首选城市。地处北纬36343709,南临五沽河与即墨市为邻,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全市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72.8万人。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和黄海,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烟台历史悠久,古称芝罘。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夏季,海风抚面,清爽可人;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海光山色,交相辉映。既是避暑纳凉之胜地,也是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境地。景观:烟台山、蓬莱、长岛、金山滩等。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 烟台市常年平均的年降水量为672.5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总降水量的70%。烟台的年平均气温12.6,最冷的1月份平均温度-1.2,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24.8。山东长岛,历称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隶属烟台市。长岛属亚洲东部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43天。全县森林覆盖率53.2%,独特的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候鸟迁徒的必经之地,每年途经的候鸟有200余种,百万只之多,享有候鸟“驿站”的美誉,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岛南临蓬莱,北接旅顺,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屿周围有星罗棋布的港湾,众多的海水浴场,还有千姿百态的奇礁异石,素有“海上仙境”之称,它与蓬莱被列为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岛无岛不秀,无岛不奇,是一处天然的海上大花园。著名的景点有:九丈崖(半月湾)、庙岛、龙爪山、宝塔礁、珍珠门、砣叽岛等。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东接烟台、威海,风光秀丽,北与庙岛群岛和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相望。市政府所在地登州镇,距烟台市区73公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旧称登州,历史上人杰地灵,文官武将名人辈出,因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而得名。蓬莱又是新兴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蓬莱港旧称登州港,唐代时就与泉州、扬州和交波(即宁波)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港,近代是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蓬莱也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胜地。有“海市蜃楼”的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美传,在山东省“儒、岱、仙、海”四大旅游资源体系中,蓬莱独占据仙、海合一的优势。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蓬莱阁、蓬莱水城、戚氏牌坊,均属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龙口(原黄县)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68.4公里;辖13个镇(区街),人口63万。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东临烟台,南近青岛,北与大连、天津、秦皇岛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海阳市地处黄海之滨、东半岛的中南部、胶东半岛南翼,南临黄海,北接半岛内陆,位于北纬3616至3710,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该市地处烟台、青岛、威海三个开放窗口城市中心地带。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7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4万人。因县地处黄海之北,故名“海阳”。1996年4月29日撤县市。海阳市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达200余天,宜人的气候,非常适合旅游观光和居住,多年平均气温为11.9,年降水量700mm左右。春季受海洋气候调节,气温回升缓慢,大部年份无晚霜冻危害,有利于各种农作物及林果的种植、生长和发育;盛夏盛行东南风,气候凉爽,是盛夏避暑胜地;秋季多受大陆变性冷高压控制,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冬季虽受大陆气团西北季风控制,但在山东半岛东西向山脉的阻挡下,冷流降雪少,受黄海海洋气候影响,气温降幅小,无寒冷之感。 烟台栖霞市,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64.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2万人。【市名由来】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14-3729。北临黄海和烟台经济开发区,东、南、西与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栖霞市、蓬莱市接壤因境内有福山而得名。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1131年(金天会九年)置县,故名。 牟平,素有“南山北海”之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南依“胶东屋脊”昆嵛山,山间名胜古迹、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山下有“龙泉温泉”,水温达四十多度,素有“华夏第一汤”的美称。在这里沐浴,对各类皮肤病、关节病等均有明显疗效。北濒黄海,海岸线长60多公里,距城区7.5公里的养马岛,是昔日秦始皇牧马之地,如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度假胜地。牟平现在是烟台市的一个区,在此之前是烟台市的一个县,更早还曾是宁海州的治所。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临黄海丁字港。地理坐标为北纬36341037952。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东西最大横距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5千米。总面积1731.54平方千米。地处北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平均无霜期173天。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北纬3659-3728。西、北濒临渤海湾。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晋为东莱国治。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同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招远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位于北纬37053733之间。北以龙口市为邻,西北濒临渤海,海岸线长13.5公里。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地带,山区、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32.9%和38.4%,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地势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偏高,东北部的罗山山脉高为群首,主峰海拔759米,有“势压登莱百万峰”之说。周围分布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头21个,群山环翠,峰峦叠嶂。境内河流11个流域160余条,多为源短流急的时令河,分为渤海水系和黄海水系。境内长48公里的大沽河为第一大河,界河流域为第一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51条。海岸线略呈凹形,均为海饰作用的沙岸,平缓细腻,为天然的海水浴场。礁岩中盛产刺参、梭鱼、对虾及三尤梭子蟹。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黄海之滨,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石岛港。海岸线总长达到1000多里。三面环海,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成山头、桑沟湾、石岛、槎山四大风景区绚丽多姿,各具特色,构成千里海岸旅游线,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客人游览观光。威海市大部分地区为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委变化及季风进退明显。但由于三面环海,地形复杂,形成了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与相似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雨水充沛等特征。景观:刘公岛、北洋水师遗迹、成山头、石岛、九顶铁槎山、昆嵛山、乳山口旅游区等。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市历年平均气温 11.9 ,历年平均降水量 730.2 毫米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2538.2 小时。石岛位于山东荣成市。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石岛港,国内外客商来往频繁,素有“小香港”之称。石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比之青岛、威海犹在之上,冬无冰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可登山望远,亦可下海怡情;晓可观海上日出,夜可啖鱼虾之美.石岛管理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88.5公里,与日、韩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总面积260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49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总人口20万。区内拥有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一类开放港口-石岛港和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渔港。历史悠久,享誉海内:石岛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隋唐时期就成为东部沿海的重要商埠;明末清初,更是商贾云集,被誉为北方的“小上海”、“小香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两次提到石岛,将石岛与上海、广州并列为中国东方三大港口。 春夏季节可观山海云雾的秀丽风光;夏、秋季节可洗海澡;冬季可在海边观来荣成越冬的天鹅;四季都可赶海、垂钓、乘船出海、观黄海日出。石岛的年平均气温12.1,年降水766mm左右。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北纬3641至3708。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309国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西最大横距6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8公里,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乳山市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85.6公里。市区至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汽车路程均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累年平均日照数为2635.5小时,累年平均气温11.6,累年平均降水量813毫米,累年平均气压1013百帕,累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秋、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春、夏季以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为主,累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 成山头,又名“天尽头”,位于荣成市龙须岛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成山头风景区最高点海拔200米,东西宽0.75公里,南北长1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这里群峰苍翠连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