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 目目 录录 一 总则 3 二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3 三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3 3 1 人员配备 3 3 2 监控量测项目 3 3 3 量测设备和元器件 5 3 4 量测断面和测点的布置 6 3 4 1 必测项目断面布置 6 3 4 2 必测项目测点布置 7 3 4 3 选测项目断面及测点布置 12 3 5 监控量测频率 13 3 6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3 3 7 监控量测数据记录格式 见附录 16 3 8 数据处理及分析预测 16 3 8 信息反馈及对策 19 3 9 监控量测技术方法 22 3 10 监控量测资料管理 25 3 10 1 各工区需上报资料 25 3 10 2 量测数据电子版要求 25 3 10 3 监控量测竣工验收所需资料 26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 四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26 4 1 管理体系 26 4 2 奖罚制度 26 五 附录 27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3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一 一 总则总则 为准确合理的实施监控量测工作 正确有效的指导隧道施工 根据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兰新铁路甘 青有限公司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编制本细则 二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二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隧道全部为双线隧道 最大埋深 450m 洞身穿过地层主要为第四系 全新统滑坡堆积砂质黄土 冲积粗圆砾土 上更新统风积 冲积砂 黏 质黄土 基岩主要为泥岩夹砂岩 砾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 元古代花岗闪 长岩 三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三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3 1 人员配备 每个隧道工点成立监控量测组 每组至少三人 组长由熟习隧道监控 量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 其他人员配合组 长工作 3 2 监控量测项目 根据隧道的地质 施工和变形情况 测量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 目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选测项目应根据隧 道建设规模 围岩的性质 隧道埋置深度 开挖方式等特殊要求进行的监 控量测项目 如下表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4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 号 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 精度 备 注 1 洞内 外观察现场观察 数码相机 罗盘仪 2 二次衬砌前 净空变化 收敛计 激光隧道断面仪 0 1mm 全站仪采用 非接触观测法 3 二次衬砌后 净空变化 收敛计 激光隧道断面仪 0 01mm 4 地表沉降水准仪 铟钢尺或全站仪 1mm 浅埋隧道必测 Ho 2B 5 拱顶下沉水准仪 钢挂尺或全站仪 1mm 一般进行 水平收敛量测 6 沉降缝两侧底板 不均匀沉降 三等水准测量 1mm 沉降缝两侧底板 或 仰拱填充层面 沉降 7 洞口段与路基过 渡段不均匀沉降 观测 三等水准测量 1mm 洞口底板 或仰拱填 充层面 与洞口过渡 段的沉降 注 Ho 为隧道埋深 B 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5 监监控控量量测测选选测测项项目目 序号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测试精度备备 注注 1 围岩压力压力盒 0 001Mpa 2 钢架内力钢筋计 应变计 0 1Mpa 3 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 10 4 二次衬砌内力 混凝土应变计 钢筋计 0 1Mpa 5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 接触压力 压力盒 0 001Mpa 6 锚杆轴力钢筋计 0 1Mpa 7 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 0 1mm 8 隧底隆起 水准仪 铟钢尺 或全站仪 1mm 9 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 记录仪临近建筑物 10 孔隙水压力水压计 11 水 量三角堰 流量计 0 1mm 12 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 全站仪 0 1Mpa 当有以下要求时进行选测项目的量测 1 当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 锚杆轴力 初期支护内力 锚杆拉拔试验进行测量 以此确定锚杆的作用 2 对地下水发育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带可进行水量 空隙水压力 测量 3 对一般硬质岩 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 减少支护数量时 可对 锚杆轴力 围岩压力 初支压力与二衬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量测 3 3 3 3 量测设备和元器件量测设备和元器件 根据本工程所选定的量测项目 每个量测组必须配齐一下量测设备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6 3 3 1 监控量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仪器 1 地表沉降 陆域 及仰拱隆起WILD N3精密水准仪 铟钢尺等 2 隧道拱顶下沉全站仪或铟钢尺配精密水准仪 3 隧道净空收敛专用数显精密收敛计 4 锚杆抗拔力锚杆拉拔计 5 钢架内力 6 二衬钢筋应力 7 围岩与接触压力 VW 1型频率接收仪 钢筋应力计 应变计 压力盒等 8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地质罗盘仪及规尺等 9 数据处理电脑2台 3 3 2 量测系统和元器件精度要求 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拱顶下沉 净空变化 地 表沉降 纵向位移 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 0 5 1mm 围岩内部位移测试 精度为 0 1mm 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 元器件的精度应满足要求 元器件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求 并具有良 好的防震 防水 防腐性能 元器件的精度 序号元器件测试精度 1 压力盒 0 5 F S 2 应变计 0 1 F S 3 钢筋计拉伸 0 5 F S 压缩 1 0 F S 注 F S 为元器件满量程 3 4 3 4 量测断面和测点的布置量测断面和测点的布置 3 4 1 必测项目断面布置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 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 2 5m 在隧道 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 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 Ho B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7 地表有控制性建 构 筑物时 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 m 2B Ho 2 5B20 50 B Ho 2B10 20 Ho B 5 10 注 Ho 为隧道埋深 B 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断面间距 m 30 50 10 30 5 10 注 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3 4 2 必测项目测点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 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 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 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以便 数据的相互验证 测点布置示意图测点布置示意图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8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9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0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1 监控量测点必须安装牢固可靠 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 拱顶下沉量测 点的后视基准点必须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 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监控量测点严禁直接焊接与钢架上 4 监控量测点的样式 a 沉降无尺观测 收敛有尺量测 测点样式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2 b 沉降观测 收敛观测均无尺量测的观测点样式 净净空空变变化化量量测测测测线线数数 地段地段 开挖方法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一般地段特殊地段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两条斜测线 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 CD 或 CRD 法上部 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 每 分部一条水平测线 两条斜测线 其余分布一 条水平测线 3 4 3 选测项目断面及测点布置 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 围岩变化 施工方 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 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初期优先设置 并 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 测点应尽量对称 布置 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3 3 5 3 5 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频率 3 5 1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 度分别按表 3 5 1 和表 3 5 2 确定 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 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 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 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 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3 3 5 5 1 1 按按距距开开挖挖面面距距离离确确定定的的监监控控量量测测频频率率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 m 监控量测频率 0 1 B2 次 d 1 2 B1 次 d 2 5 B1 次 2 3 d 5 B 1 次 7 d B 为断面宽度 3 3 5 5 2 2 按按按按位位移移速速度度确确定定的的监监控控量量测测频频率率 位移速度 mm d 监控量测频率 5 2 次 d 1 51 次 d 0 5 11 次 2 3 d 0 2 0 51 次 3 d 0 2 1 次 7 d 3 5 2 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测项目反 馈信息的结果确定 3 6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 6 1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 地表沉降 爆破振动等 应根据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安全性 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以及周围建 构 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4 1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如下表 跨度跨度 B 7mB 7m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隧道埋深隧道埋深 h h m m 围岩级别围岩级别 h 50h 5050 h 30050 h 300300 h 50300 h 50 0 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0 01 0 040 20 0 60 0 10 0 500 40 0 700 60 1 50 0 20 0 700 50 2 602 40 3 50 0 30 1 000 80 3 503 00 5 00 拱顶相对下沉 0 01 0 050 04 0 08 0 01 0 040 03 0 110 10 0 25 0 03 0 070 06 0 150 10 0 60 0 06 0 120 10 0 600 60 1 20 注 1 硬岩取下限 软岩取上限 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 拱顶相对下沉指 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 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乘以 1 2 1 3 后采用 双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双线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隧道埋深隧道埋深 h h m m 围岩级别围岩级别 h 50h 5050 h 30050 h 300300 h 500300 h 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0 01 0 030 20 0 60 0 03 0 100 08 0 400 30 0 60 0 10 0 300 20 0 800 70 1 20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5 0 20 0 500 40 2 501 80 3 00 拱顶相对下沉 0 03 0 060 05 0 12 0 03 0 060 04 0 150 12 0 30 0 06 0 100 08 0 400 30 0 80 0 08 0 160 14 1 100 80 1 40 注 1 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 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 软质围 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是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 拱顶相对下沉 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整体下沉值后与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 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 1 2 1 3 后采用 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 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要求确定 位移控制基准位移控制基准 类别类别距开挖面距开挖面 1B1B U U1B 1B 距开挖面距开挖面 2B2B U U2B 2B 距开挖面较远距开挖面较远 允许值 65 U 090 U 0100 U 0 注 B 为隧道开挖宽度 U 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2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 5 0mm d 时 表明围 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 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水平收敛 拱脚附近 速 度小于 0 2mm d 拱部下沉速度小于 0 15mm d 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3 根据围岩回归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 降 du2 d2t 0 时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位移速率保持不变 du2 d2t 0 时围岩不稳定 应加强支护 当位移速率不断上升 du2 d2t 0 时围岩进 入危险状态 必须立即停止掘进 加强支护 根据量测结果可按变形管理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6 等级指导施工 位移管理等级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管理等级距开挖面距开挖面 1B1B距开挖面距开挖面 2B2B U U2B 2B 施工状态施工状态 U U1B 3 U 2U1B 3 U 2U2B 3 应采取特殊措施 3 6 2 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 同时可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 3 7 监控量测数据记录格式 见附录 附录 1 XXX 铁路 XXX 隧道净空变化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 2 XXX 铁路 XXX 隧道辅助坑道净空变化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 3 XXX 铁路 XXX 隧道拱顶下沉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 4 XXX 铁路 XXX 隧道地表下沉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 5 XXX 铁路 XXX 隧道辅助坑道地表下沉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 6 XXX 铁路 XXX 隧道隧底沉降监控量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 7 XXX 铁路 XXX 隧道收敛沉降成果表 附录 8 监控量测分析周报格式 3 8 3 8 数据处理及分析预测数据处理及分析预测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应包括数据校核 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 监测结果分析采用散点 图 时态曲线 和回归分析法 依据时态曲线的形态结合围岩稳定性 支 护结构的工件状态安全性评价 并提出实施意见指导施工 如有异常应及 时补测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 包括观测数据计算 填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7 表制图 误差处理等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 选择回归曲线 预测最终值 并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 对支护及围岩状态 工法 工序进行评价 及时反馈评价结论 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 监控量测数据可采用指数模型 对数模型 双曲线模型 分段函 数 经验公式等进行分析 并预测最终值 应选取应采用与实测数据散点 图最相近的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分析表格如下 收敛速率分析图 时间 收敛关系曲线图 y 0 0218Ln x 0 0717 0 00 0 02 0 04 0 06 0 08 0 10 12345678910111213 时间 d 收敛速率 mm d 实测数据 累计收敛值分析图 时间 累积收敛值关系图 y 0 4245Ln x 0 1825 0 40 0 20 0 00 0 20 0 40 0 60 0 80 1 00 1 20 1234567891011121314 时间 d 总收敛值 mm 实测值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8 沉降速率 时间关系分析图 沉降速率 时间关系图 y 0 0664e 0 1213x 0 00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6 0 07 0 08 0 09 123456789101112131415 时间 d 沉降速率 mm d 实测值指数 回归分析 累计沉降值 时间关系图 累积沉降值 时间关系图 y 0 4665Ln x 0 2827 0 40 0 20 0 00 0 20 0 40 0 60 0 80 1 00 1 2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时间 d 累积沉降值 mm 实测值对数回归分析值 XX隧道收敛值与掌子面距离关系曲线 1 60 1 80 2 00 2 20 2 40 2 60 2 80 3 00 距离 m 收敛值 mm 对实际测得的数据 利用计算机进行 指数 对数 双曲线其中最合 适的一种形式进行计算分析 并进行预测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9 如上图实测数据在正常预测曲线附近分部时则说明隧道围岩变形正常 当实测数据曲线出现反弯点时 则说明围岩变形出现异常性速率开始变大 需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3 8 信息反馈及对策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 对工程安全性 进行评价 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流程图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流程图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0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 环境及工程安全性评价 隧道设计 判定基准 报监理 业主 设计单位 调整设计参数 提出变更设计建 议 现场调查与资料调研 经验类比 环境及 安全是否 满足要求 特殊要求 理论分析 变更设计 工程安全性评价分级及相应应对措施工程安全性评价分级及相应应对措施 管理等级应对措施 正常施工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 加强监控量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暂停施工 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1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 实时分析 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 发现安全隐患 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 阶段分析 按周 月进行阶段分析 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 律 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 提交阶段分析报告 指导后续施工 c 各个洞口值班室必须保留近 30 天的量测数据资料 便于施工 技 术负责人每天查阅 监控量测分析结果必须每天报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工程对策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般措施 稳定开挖工作面措施 调整开挖方法 调整初期支 位移 应力 是否超过超 级 管理 位移 应力 是否超过超 级 管理 综合评价设计 施工措施 加 强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结果 位移 应力 是否超过 超级 管理 暂停施工 继续施工 工程对策 否 是 是 安 全 是不安全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2 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 降低爆破振动影响 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注 浆 辅助施工措施 地层预处理 包括注浆加固 降水 冻结等方法 超前支护 包括超前锚杆 管 管棚 超前插板 水平高压旋喷法 预 切槽法等 3 9 3 9 监控量测技术方法监控量测技术方法 1 洞内 外观察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 外观察 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 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 素描图 数码成像 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 并与勘查资料进行 对比 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 主要是观察并记录喷射 混凝土 锚杆 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 记录地表开裂 地表沉 陷 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 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同时还应对地面建 构 筑物进行观察 2 变形监控量测 变形监控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或非接触量测方法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 测点应埋设在规 定的测线两端 采用收敛计量测时 测点采用焊接或钻孔预埋 采用全站仪量测时 测点应用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 靶标粘附在预埋件上 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 拱顶下沉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或全站仪进行 在隧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3 道拱顶轴线附近通过焊接或钻孔预埋测点 测点应与隧道外监控量测基准 点进行联测 地表沉降监控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 铟钢尺进行 基准点应设 置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 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 测点四周用水泥砂 浆固定 当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手段出现困难时 可采用全站仪量测 围岩内变形量测可采用多点位移计 多点位移计应钻孔埋设 通 过专用设备读数 3 应力 应变监控量测 应力 应变监控量测宜采用振弦式 光纤光栅传感器 振弦式传感器通过频率接收仪获得频率读数 依据频率一量测参 数率定曲线换算出相应量测参量值 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获得读数 换算出相应量测 参量值 钢架应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器 传感器应 成对埋设在钢架的内 外侧 采用振弦式钢筋计或应变计进行型钢应力或应变量测时 应把传 感器焊接在钢架翼缘内测点位置 采用振弦式钢筋计进行格栅钢架应力或应变量测时 应将格栅主 筋截断并把钢筋计对焊在截断部位 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型钢或格栅钢架应力应变量测时 应把 光纤光栅传感器焊接 氩弧焊 或粘贴在相应测点位置 混凝土 喷混凝土应变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 器 传感器应固定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相应测点位置 4 接触压力量测 接触压力量测包括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接触压力 初期支护与二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4 次衬砌之间接触压力的量测 接触压力量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 传感器与接触面要求紧密接 触 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应与围岩和支护相适应 5 爆破振动监控量测 爆破振动速度和加速监控量测可采用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 以及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 传感器应固定在与埋件上 通过爆破振动记录仪自动记录爆破振 动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振动波形和振动衰减规律 6 孔隙水压与水量监控量测 孔隙水压监控量测可采用孔隙水压计进行 水压计应埋入带刻槽的测点位置 采取措施确保水压计直接与水 接触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获得各测点读数 并换算出相应孔隙水压力值 水量监控量测可采用三角堰 流量计进行 7 周边位移量测 隧道开挖后应不间断进行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 运用全站 仪进行无尺量测 隧道开挖后 周边点的位移是围岩和支护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 接 最明显的反映 净空的变化 收缩和扩张 是围岩变形最明显的体 现 拱顶下沉量测值是反映隧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 是围岩和 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 最明显的的反映 易于实现量测信息 的反馈 拱顶测点在支护结构施工时埋设 拱顶下沉 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 6h内完成 其他量测应在每 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 最迟不得大于12h 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 须完成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5 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 外水准基点建立关系 3 10 监控量测资料管理监控量测资料管理 3 10 1 3 10 1 各工区需上报资料各工区需上报资料 1 本工区所有隧道及辅助坑道的监控量测数据电子版 按进洞方向顺 序编号 以每个洞口建立文件夹 电子版数据发送至邮箱 yhjlxjklc 2 监控量测周报 按掌子面分列 由工区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局经理部 周报内容见附表 每周三上午 12 00 前上报上周资料 3 10 2 3 10 2 量测数据电子版要求量测数据电子版要求 1 上报的量测数据统一为 EXCEL 表格 2 地表沉降 拱顶下沉 净空变化及隧底沉降应分类汇总 建立各自的 文件夹 3 表格必须详细填写隧道名称 注明进口或出口 桩号 及测点埋设的 里程 围岩级别 施工方法 埋设时间及观测者 计算者 复核者 工 区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的姓名 工程部位填写测点的埋设位置 拱腰 拱顶 边墙 等 4 表格内三次观测值填写完整 表格内所有数据使用 EXCEL 表格进行自 动计算 5 当量测点由损坏重新安装时应进行备注说明 6 每个 EXCEL 工作表内只填写一个断面的收敛和沉降数据 Sheet 表格 名称修改为该量测断面里程号 7 斜井进入正洞后按大小里程分别建档 名称为 XXX 隧道 XXX 辅助坑道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6 大 小 里程方向净空变化监控量测记录 3 10 3 3 10 3 监控量测竣工验收所需资料监控量测竣工验收所需资料 1 监控量测设计 2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及批复 3 监控量测结果及周 月 报 4 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观测资料 5 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 四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4 1 管理体系 工 区 总 工 量测主管工程师 各隧道量测组各隧道量测组 各隧道量测组 经理部总工 经理部工程部经理部安质部 4 2 奖罚制度 4 2 1 对不能正常开展围岩监控量测工作 不及时上报围岩监控量测 数据和分析周报的工区进行通报批评 情节严重的进行经济处罚 4 2 2 如发现监控量测点位 数据存在弄虚作假 不能真实反映实 际情况的将根据局经理部 技术管理办法 和有关文件对责任人进行严厉 处罚 如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进一步追究其责任 4 3 4 3 监控量测资料及分析预测结果和大变形地段的处理意见必须报工监控量测资料及分析预测结果和大变形地段的处理意见必须报工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7 区总工和隧道主管副经理必须签字审核 区总工和隧道主管副经理必须签字审核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8 五 附录 附表 1 XXX 铁路 XXX 隧道净空变化监控量测原始记录隧道净空变化监控量测原始记录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仪器型号 观测点埋设日期 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围岩级别 测量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 温度 修正值 修正后 观测值 相对初 次变化值 相对上 次变化 值 时间间隔 变形 速度 测 线 型 号年月日时m mmm mmmmmmmdMm d 备 注 观测者 计算者 复核者 工区技术负责人 工区生产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29 附表 2 XXX 铁路 XXX 隧道隧道 XXXXXX 斜井斜井 平导净空变化监控量测原始记录平导净空变化监控量测原始记录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仪器型号 观测点埋设日期 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围岩级别 测量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 温度 修正值 修正后 观测值 相对初 次变化值 相对上 次变化 值 时间间隔 变形 速度 测 线 型 号年月日时m mmm mmmmmmmdMm d 备 注 观测者 计算者 复核者 工区技术负责人 工区生产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30 附表 3 XXX 铁路 XXX 隧道拱顶下沉监控量测原始记录隧道拱顶下沉监控量测原始记录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仪器型号 观测点埋设日期 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围岩级别 测量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 温度 修正值 修正后 观测值 相对初 次变化值 相对上 次变化 值 时间间隔 下沉 速度 测 线 型 号年月日时m mmm mmmmmmmdMm d 备 注 观测者 计算者 复核者 工区技术负责人 工区生产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 LXS 3 标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31 附表 4 XXX 铁路 XXX 隧道地表下沉监控量测原始记录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生鲜牛肉市场营销策略探讨与未来销售趋势调研报告
- 2025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等级考试题及答案初级工一级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范本经典版本3篇
- 2025年社区消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 述职评议整改报告范文(2篇)
- 标准商品房购房交易协议合同5篇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用及探望权执行监督补充协议
- 宅基地使用权租赁协议范本:生态农业园合作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业运营与品牌合作承包协议
- 精细净身出户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合同
- 解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含准则全文)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四川省2019年 (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 (绿化)质量评估报告
- GB/T 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 GB/T 19227-2008煤中氮的测定方法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企业员工出差登记表Excel模板
- 汽车认购合同
- GB∕T 37303.6-2019 船舶和海上技术 船舶操纵性 第6部分:模型试验特殊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