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_第1页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_第2页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_第3页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_第4页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辩人: 马菲菲学号: 200840710323指导老师:张宏,2012年学士论文答辩,答辩题目:血红蛋白在AuNPs/Hbn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中的直接电化学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 生命科学电化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是在电极表面将蛋白质分子直接固定,使电极能与具有蛋白质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进行直接交流,从而能够更易更快地进行电子传递。 2、研究意义 能量转换、物质代谢、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 器,解析蛋白质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电子转移机理和生理作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Farmer等利用DDAB 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Mb 对NO2-和NO 的催化还原机理。 Kong等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在DDAB 薄膜电极上的可逆电化学行为。 何亚楠等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促进剂在裸银电极上测定血红蛋白,得到很好的电流响应,三、论文内容,本文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了40nm的金纳米粒子,用制得的金纳米粒子制作化学修饰电极,在此过程中,首先在玻碳电极上吸PEI/PSS/PEI聚离子作为前驱膜,再利用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将带负电的金纳米粒子和带正电荷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层层组装,四、具体实验过程,第一步:纳米金溶胶的制备:第二步:热解玻碳电极的打磨第三步:金纳米粒子与血红蛋白层层组装膜的构筑第四步:将制备好的Au/Mbn薄膜电极置于ph=7的PBS缓冲溶液中进行循安扫描,五、结果,金纳米粒子及表征,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K3Fe(CN)6/K4Fe(CN)6电对在裸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AuNPs/Hbn 薄膜在pH=7.0空白缓冲溶液中的CV 图,六、图形结果分析,由图可知: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 血红蛋白的峰电流逐渐增大, 当组装第三层的时候, 峰电流与第二层峰电流接近,但相对裸电极,其峰电流都明显增大, 这说明纳米金可以促进血红蛋白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此修饰电极很好地催化了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不足分析,但我们从图上结果发现,Au纳米粒子与Mb的层层组装膜有明显的还原峰,而氧化峰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始终保持氮气氛围,导致有氧气进入,从而使血红蛋白与金纳米粒子层层组装膜被空气中的氧化性物质(主要指氧气)氧化 血红蛋白放置时间太长,已经失去部分活性,08级化学(3)班马菲菲,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大学本科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他们在 我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