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集中学“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 语文) 导学方案设计 学习内容 1.邓稼先主 备 初一组使用者审 核教研组课 型新授时 间学习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重点 1、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2、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学习难点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学 习 活 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2根据拼音写汉字然不同划育妇皆知马革尸出不穷家户晓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3每家每户都知道。()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查)1.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2.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查)1.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1、 2、3、 4、5、 6、2.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2.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 服从祖国 (博士)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民建功立业,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无私奉献自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答案:【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展示提高】1.(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就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的具体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的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3、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4、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