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doc_第1页
40、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doc_第2页
40、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doc_第3页
40、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doc_第4页
40、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常见题型 (1)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擦鞋者说(2)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例题: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3)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 例题: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4)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的深层意蕴例题: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 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 擦鞋者说关于实用类文本的知识储备1、定义: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大致分为科学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2、特点: 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3、阅读要点:(1)把握说明对象特征(2)理清结构,分析顺序结构: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3)分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 (4)分析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和简明,除此之外,科普文的语言还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答题注意要点 :(1)关注答题范围提示语: 内向型:a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b 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 舞者之歌c 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这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外联型:a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b 对此,你如何评论。这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内外结合型:a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b 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李清照传这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2)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李清照传 这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原文照抄,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舞者之歌 这类提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例1.( 2008年江苏卷)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答:参考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解析】从文中看,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是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例2. (2008年江苏卷)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解析】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寻到三方面,分别是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交友这一方面。例3. (2009年)江苏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参考答案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涉猎广泛的阅读,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独特的生活态度。答题误区:审题不严,答非所问;未能整合,大段摘抄。答题方法:根据要求,划定区域,整合呈现。例4. (2009年江苏卷)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参考答案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答题误区:审题不严,答非所问;未能整合,大段摘抄。答题方法:根据要求,划定区域,整合呈现。答题常见的错误类型 :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这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例1、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2)表明反对人类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答题误区:脱离文本,机械答题。答题方法:忠实文本,内外结合。例1、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6分)4分示例:示例1 让读者了解清楚我们人类正竭尽全力去破坏环境,却自以为在为自己谋取利益,保护了环境。告诉读者以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简直就是自取灭亡,谈到其严重性。(2分)提倡“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从而希望大家保护环境,尊重大自然。(2分)3分示例:示例1意图告诉人们竭力改造自然,自然会反抗,会最终威胁人类自身。(1分)呼唤人们尊重、认识自然,改变我们自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2分)警示人们敬畏自然,不要违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示例:示例1人类总是认为自己主宰着大自然,不断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甚至是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加,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分)本文通过“大自然的反抗”提醒人类别再破坏大自然,大自然正在以各种形式反抗人类的改造,请人类停止破坏大自然,唤醒人类。(1分)1分示例:示例1 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1分)警示人类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告诉人类不要改造自然,大自然正在反抗。例2: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学生答案分析: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2分) (只有理论知识,脱离了具体文本)参考答案: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文章中的内容,真实可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4分) ( 理论与文本相结合)例3: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青山不老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提问某一文体特征的作用时,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仅仅关注到结构的作用)参考答案: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4分)(结构作用与具体文本的内容作用相结合)题型归纳 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解题时应注意将一般与具体相结合例4、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分) 擦鞋者说答案要点: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个答案可以回答这篇文章的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本文用“1991年”2001年“2003年11月6日”等具体数字显示时间的具体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这类错误常出现在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的题型上。例1. 2011年广州一模大自然在反抗“大自然的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体现: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控制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答题误区:审题不严,答非所问;未能整合,大段摘抄。答题方法:根据要求,划定区域,整合呈现。3分示例:示例1 “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1分)那些被认为已在十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折磨我们”的问题表述不够准确,不得分)原因:人类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1分)无视大自然的平衡(1分)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3分示例:示例1体现在: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使不显眼的昆虫也迅速增长成灾。(两点合为一点答,1分)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使环境防御能力全面持续下降。(非“反抗”的体现,不得分)原因:人类在制定的昆虫控制计划时忽略了对昆虫真正有效控制的是自然界完成,不是人类。忽略了环境防御作用,被削弱后昆虫的爆炸性繁殖能力复生。(1分)盲目使用化学物质,无视大自然平衡。1分示例:“大自然”的反抗体现在对人类和对环境这两个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人类无视大自然的平衡(1分),私自对生物链其中一环赶尽杀绝,人类不懂得利用好大自然的天秤。例2: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学生答案:他常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他说:“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执”、 “忘我”, 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乐天知命”。学生答案分析: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的“概括”。 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描述进行提炼、概述。解题过程 解题方法 整体阅读,通盘把握;明确目的,划定区域;根据要求,整理呈现。3、片面理解,草率答题此类错误常出现在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题型上。例1:“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李清照传(节选)学生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语句在结构中的作用,没有注意到在内容层面上在作用。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除了要注意到关键语句在文章层次结构中起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语句在内容上的深层意蕴,答题时不应草率完成,要学会联系背景,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手法,剥开修辞的外衣,找寻蕴藏在当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层的含义。参考答案:从文章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文章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最大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