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佛山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关开炳指导老师:徐 颂佛山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调查及对策研究关开炳(指导老师:徐 颂)摘要:本文通过对佛山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的详细调查,分析了其污染源的组成,总结出生活污染源是佛山水道的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佛山水道沿岸河涌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思路,为佛山水道的综合整治提供了依据。关键词:佛山水道,河涌,污染源调查,对策前言为了查清佛山水道沿岸河涌污染源的详细情况,进一步掌握流域内水污染的成因和现状,为佛山水道的综合整治提供依据,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委托佛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旅游与资源环境系对佛山水道沿岸支涌水污染及其控制途径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时间是2001年3月7月。该调查包括三部分调查,一是流域调查,以发放表格收集资料为主;二是河涌水质调查,以现场监测为主;三是公众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其中表格发放收集资料、公众调查和统计工作由我班部分同学完成,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同时参考老师们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归纳。1、 佛山水道基本情况佛山水道是西江流域的一部分,流入珠江。佛山水道西起佛山沙口,东行横贯市区北部和南海东南角,到南海平洲沙尾进入东平水道,佛山水道从沙口至平洲沙尾桥全长约25.5公里。佛山水道流经佛山市区、南海、广州三地,其中沙口至街边为佛山南海共河,街边至谢叠桥贯穿市区北部,谢叠桥至沙溪贯穿南海东南角,沙溪至平洲沙尾桥为南海广州共河,从西到东流经佛山境内罗村、佛山市区、桂城、平洲、大沥、盐步等6个区镇。佛山水道沿岸主要支涌共有12条,其中市区有4条(军桥涌、南北大涌、郊边涌和九江基涌),南海有9条(罗村涌、红星运河、谢边水道、岳利沙涌、叠窑涌、花地涌、平北五胜河、夏南石岸涌、夏东三洲涌)。沿岸共有窦闸46个,其中市区15个,南海31个。据监测资料统计,1999年佛山水道的汾江水质超过国家地表水类标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0.73,为中污染级。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其中全年平均值超标的污染物是氨氮2.94mg/L(标准为1.0mg/L)和生化需氧量6.02mg/L(2.6-9.2mg/L之间、标准为6mg/L),属于有机污染。特别是枯水期,由于基本没有新鲜水引入,河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成为佛山、南海、广州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2、 流域污染源调查的意义和范围2.1流域污染源调查的意义河流污染源的调查是进行污染源评价的基础工作,是判明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依据。佛山水道沿岸河涌的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生活污染源与城乡建设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工业污染源与工业布局、工业产值、工业废水排放情况等有关,农业污染源与农业结构、农作物状况、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调查上述相关内容对河涌污染源的详细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2 流域污染源调查的范围在具体确定调查范围时我们遵循下列三个原则:一是河涌的流域范围在佛山市区和南海市域内的河涌,调查范围为整个河涌及其流域;二是河涌的流域范围超出佛山市区或南海市域的河涌,只调查佛山市区或南海市域的河涌段及流域;三是河涌沿岸的陆域调查范围以河涌的流域为准,流域范围难以确定时,按河涌纵深向各1500米的区域为调查范围。3、 流域污染源调查内容的设计及数据处理3.1内容的设计为了能客观地、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佛山水道的污染源情况,调查内容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参照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1,为此我们设计了六大块调查内容:社会经济方面的调查内容有:总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外来人口)、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乡建设情况调查内容:供水渠道、人均生活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粪便利用和处理情况、城乡建设规划方案。农业结构调查内容:种植业、林业、禽畜饲养业、水产养殖业的面积、产量、产值、从业人数;产业结构拟调整的方向等。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情况调查内容:稻谷、旱粮、薯类、豆类、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等种植面积、造数、生产期、灌溉用水等;水产养殖品种、数量、养殖工艺、用水等。这部分主要是针对佛山地区的农业特点而专门设计的,目的是能深入地掌握其农业用水情况。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化肥使用的品种和使用量;农药中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素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主要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调查内容:以企业为单位调查其产值总量、占工业产值的百分比、利税、废水量、主要污染物外排量、主要处理(控制)措施及去除效果、排放方式及去向。以上六部分调查内容我们设计成六张表格,分发给各个镇的环保办,并对每一项内容填制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由镇环保办发给下面的管理区或村填报。半个月后,我们去镇环保办收回表格,对填写不完善和不符合要求的表格,则要求他们重填。3.2 数据处理以上六张表格的内容最后以河涌为单位来汇总的,这就涉及有的村或管理区的资料可能跨两至三条河涌,为此我们以1:5000的现状地图为蓝图,加上现场观察,判断该村或管理区所辖的流域。如果大部分居民点和工业区所属一条河涌,则把该村或管理区的资料放在该河涌上,如果确属两大流域,则按一定的比例拆分在对应的两或三条流域上。在调查中,佛山水道有六个村或管理区的资料的归属应放在不同的河涌中。其次在数据统计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因为村或管理区的工作人员不一定会做得很认真,单位有时不统一,这时需统一,对有怀疑的数据应打电话询问。4、 流域调查结果4.1 生活污染源4.1.1农业人口和外来人口所占比重大调查区域总计人口数为635986人(200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比重73.2%,外来人口占总计人口的平均比重为55%。常住人口总计285899人,其中农业人口209144人,非农业人口为76755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14388.8吨。十二条河涌的平均人口密度是3102.3人/km2,人口密度最大的河涌是三洲涌,人口密度为5747.1人/km2,总体看,人口密度很高。从实地观察可知:河涌两岸居民点和工厂密集,沿岸可发现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口。4.1.2绝大部分村、居委会的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入河涌中在调查的57个村、居委会中,生活污水有处理的仅有桂城区的叠二居委、花苑居委、桂城城区、桂二居委、桂一居委,石湾环市镇的镇安村、郊边村,罗村的下柏村,占调查村、居委会中的14%。93%的村、居委会的粪便经过人化粪池处理,80%的村、居委会的粪便没有利用,仅少部分用作肥料。80%的村、居委会没有规划方案。盐步的河东村,大沥的曹边村,罗村的务庄村,桂城的叠二居委、东约村、石肯村委、桂城城区,平洲的夏西,环市镇的镇安村、扶西村、郊边村有规划方案,其余村、居委会则没有。但在调查的镇中,全部有镇域规划方案。4.2 农业污染源4.2.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调查的流域内的耕种面积约54489亩。按产值来算,种植业占61%,禽畜饲养业占27%,水产养殖业11%,林业占2%。按面积计算:种植业占74%,水产养殖业占17%,林业占6%,禽畜饲养业占3%。4.2.2农作物的品种以蔬菜、稻谷为主按种植面积算:蔬菜占57%,稻谷占36%,其它农作物占7%。其它农作物包括:旱粮、花卉、薯类、花生等,其中以花卉为主。 调查区域的农作物的灌溉用水总量为3215924.822吨,全部集中在谢边涌和罗村涌。水产养殖用水量总计为1251846.994吨,以谢边涌、罗村涌和南北大涌为主。4.2.3 化肥使用以复合肥为主,农药使用以杀虫剂为主 2000年调查区域的使用化肥总量为10679.54吨。复合肥的使用量占50%,氮肥占39%,磷肥占7%,钾肥占4%。平均亩施用量为:复合肥98kg,氮肥77.2kg,磷肥13.6kg,钾肥7.1kg。杀虫剂的用量是190.11吨,杀菌剂35.352吨,除草剂30.8475吨,生长素76.135吨。调查区域使用的杀虫剂占用量的57%,生长素占23%,杀菌剂占11%,除草剂占9%。进一步分析可知:杀虫剂的用量:有机磷占32.7%,杀螨剂占24.6%,氨基甲酸占21.8%,其它占20.9%。生长素的用量:保鲜剂用量占92%。杀菌剂用量:氟吗啉用量占75.9%。从上述可知:化肥和农药的亩均用量偏高。过多地依赖化肥和农药,将会降低土壤的性能,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污染水环境。应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4.3工业污染源调查区域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个别河涌第三产业较发达。调查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26125.1万元。工业产值占78%,第三产业占17%,农业产值5%。在各河涌中,工业产值占比重最大的河涌是石岸涌,其值为96.1%,其次为三洲涌和军桥涌,其值依次为:92.0%、89.0%。第三产业较发达的河涌有叠窖涌和郊边涌,其值分别为47.1%、46.4%。调查流域内分布的主要污染工业企业273家,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735.4吨。按各企业等标污染负荷进行评价,平洲造纸厂、华南装饰布厂等30家企业的污染负荷已占80.23%,是调查范围内的最主要排污企业。按各河涌接纳的工业水污染物等标负荷评价,接纳工业水污染物最多的河涌依次是九江基涌、南北大涌、罗村涌、军桥涌。从工业的区域分布看,佛山市区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仅南北大涌和九江基涌工业废水排放量就占49.7%,污染物占50.2%,反映了工业污染水污染的集中性。调查流域内的273家企业中,纺织行业40家,皮革行业26家,建筑、陶瓷行业55家,造纸行业4家,化工、塑料行业26家,铝材业41家,电镀行业28家,机电行业34家,制药、旅游、污染水厂6家,其它行业12家。按行业分类,各行业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是纺织业,占45.5%,其次是:建材陶瓷、塑料化工、铝材业,分别占13.2%、11.8%和10.7%。各行业的废水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排序是:纺织、皮革、塑料化工。纺织业等标负荷最高,独占有40.4%,皮革、塑料化工分别占15.8%和12.1%。从现场抽样监测的数据来看,各企业的污水排放达标。综上所述:三大污染源中,结合历年监测和现场监测的数据,可以得出生活污水是本次调查河涌的最重要的污染源,是导致河涌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故应成为河涌水污染控制的重点。4.4地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特点佛山水道流域地处珠江三角洲冲各平原,河涌纵横向联合交错,形成水网,帮部分河涌如叠窖涌、五胜、军桥涌三洲涌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河道无明显的坡度,涌水的流向受潮汐、水量、窦闸的开关等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削弱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佛山、南海经济高速发展及带来的人口急速膨胀,乡镇建设规划、行洪排涝及污染水排放系统等市政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乡村、镇的城市化进程,调查区域内基本上是雨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合流制,12条河涌无一例外均被作为其沿岸区域的排涝、工业和生活污水纳污河道。污染源的最显著的特点为密集、面广,水污染物性质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综合性污染,甚至部分河段已经成为工业及生活垃圾的堆放场。从而为水污染控制增加了难度。5、 河涌水污染控制对策思路5.1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镇兴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治理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从上述调查可知,佛山水道河涌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染源,而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直入河涌中。虽然有的镇强调现有的排污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改造难度大,成本高,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的确,污水处理厂属于资金密集型工程,它的基建和运行费用都很高,目前,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基建投资已超过2000万元/d万t,处理每吨污水的运行费用在1.02.0元之间,但是,有的镇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里,经济发展迅速,有一定的积累,有实力、有能力建立一个中等级别的污水处理厂。目前,佛山市区只有一座日处理生活废水10万吨的镇安污水处理厂和一座日处理粪便600吨的粪便处理厂在运行,一座正在施工2。即使两座污水处理厂同时运行也满足解决不了现有水污染状况,所以必须在一些镇也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5.2对向佛山水道支涌排放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污染物、城乡生活污水污染物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沿岸镇、区、管理区、居委会实行由行政长官负责的河涌水质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保护河涌水质、保证向河涌达标排放污染物、保证河涌水质达到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一项政府行为,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用水安全检查和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各镇、区、管理区、居委会要把流经本辖区的河涌水质达标管理列入任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明确镇长、区办事处主任、管理区主任对水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任。将水质达标管理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本辖区各有关部门,并作为对各级政府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环保第一标否决权。5.3 建立对佛山水道及沿岸支涌环境污染监督管理的统一机构当前,佛山水道及沿岸支涌水资源管理状况是“多头管水,政出多门”,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航政部门等,形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收”的状况,同时由于跨流域,各地执行环保政策的情况又不一样,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将在佛山市范围内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水质性缺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佛山水道及沿岸支涌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上必须改变多头管理等于无头管理体制的现状,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监督机构。这个机构,既是一个权力机构,又是一个管理机构,而且是个跨流域的机构,组织协调各项任务。按流域划分水权,对流域内各种水资源环境实行统一调配和管理等。5.4 以生态系统原理作为技术切入点,开展佛山水道支涌水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在整治河涌的过程中,在强调大型治理工程的作用的同时,更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是各种生态关系的破坏,如切实要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必须把水环境污染放进生态系统大循环中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理顺各方面的生态关系,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从而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佛山水道沿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水环境对污染物的负荷及环境承载力较大,自净能力强,因此对于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应尽量利用水环境系统的环境容量。同时,佛山水道沿岸支涌普遍具有流量小、流速慢、流程长、河道曲折、河床浅的特点,可大力研究推广运用适合南方河涌污水就地治理的氧化沟技术,即在支涌中建立适当的水生生态系统,强化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增强水环境系统的承载力。在治理过程中把污染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既净化水质,又美化了环境。5.5 加强监督管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