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职业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关系着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大量学生在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或者当问及其将来职业发展方向时都显得很无助、茫然无措,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知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很容易跳槽。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各个层次的学生中,从高中、中职到本科、研究生层次。因为以往的学校职业指导仅限于一些表面的简历制作、招聘礼仪、开招聘会、提供招聘信息、开就业指导讲座等易学易忘的为就业而进行的指导,或者是不管学生的性格取向直接给学生介绍工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深入的给予一定的启示或引领,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职业决策,这样的职业指导属于少数教师针对少数学生的行为,不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任何优势。可见,学校职业指导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此处着手,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行业为依托背景,调查范围限定为泉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调查对象为中职学校中的职业指导老师和毕业班学生,从职业指导实施的目的和指导思想、职业指导实施者、职业指导实施工具、职业指导实施形式、职业指导实施对象、职业指导实施体系六个角度进行研究,给与论证,然后通过成因分析,找出学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套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对策研究IAbstractAbstractVocational guidance for studoits is critical to their own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prospects.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oits at the approach of looking for woik or thetime when aske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all is very helpless and at aloss,even if they found work but do not know why to do this job, it is easy to quit. Thisphenomenon generally appears in all levels of students from high school, secondvocational school to undergraduate, graduate level. In the past the school vocationalguidance is limited to tiie surface some of the biographical notes of production,recruitment of etiquette, open recruitment meetings* provide recruitment infonnation oremployment seminars, which is just for employment easy to forget, or introduce the job tothe students directly regardless what the students character is,which dont give thestudents some gui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pth and teach students how toconduct selfdecisionmaking.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teachers are a minority to theminority students,which are not able to bring any advantage for students future careerdevelopment. Clearly, the school vocational guidance will certainly have some problems.So this text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ustry background, the scope ofthe survey limited to variou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QuanZhou* the subject ofinvestigation is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teachers and senior students. It is from vocationalguidance of the purpose of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perfonnors of vocationalguidance,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tools, the implementation form ofvocational guidance,the implementation targets of vocational guidance and the vocationalguidance implementation system on the perspective of six to give proof, and then throughthe analysis of causes to find the problems of vocational guidance in schools, whichproposes a valu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the second vocational school; vocational guidance; the countermeasuresII中文文摘中文文摘中职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中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中职教育发展,支持中职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用人制度呈现多元化格局,劳动就业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由原先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机制已成为历史,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新的就业制度的指导方针。中职学校加强职业指导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决择,是大势所趋。本文的研究是在详细阐述职业指导与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内涵基础上,对国内外职业指导的产生和发展及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对泉州市中职学校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10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探求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基本思路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及职业的发展,职业指导应运而生。1908年,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先驱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出版选择职业(Choosinga vocation)一书,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但目前对职业指导的界定尚不统一,不少学者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来解释职业指导的内涵。但他们对职业指导内涵的理解却是一致的,即职业指导指的是由社会职业指导机构或者个人,借助职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依照被指导者的个性特征、求职条件以及单位用人标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相关的咨询,从而帮助被指导者清楚地了解个人特征包括个性心理特点与职业能力倾向等,结合社会职业需求状况以及职业结构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对其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进行培养,进一步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取得职业的成功,最终实现人一职科学匹配的教育过程。本文在介绍国内外职业指导的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又较为详细地说明了特性一因素论、人格类型论、需要论、心理动力论、职业选择发展论、行为论、决策论等较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及相关理论,可以说这些理论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并在实践中会得到逐步丰富和完善。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泉州中职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理念、实施职业指导对象、实施职业指导载体、实施职业指导师资力量、实施职业指导形式以及职业指导体系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多数泉州中职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业指导机构不完善,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职业指导教材不合适教师与学生的需要;实施职业指导的形式比较单一;职业指导的对象学习的主动性差;学校与家庭、企业的联系不够等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为泉州中职学校提出对策和建议:(1)在学校中树立实施职业指导的新理念。思想决定行动,只有ill中文文摘树立良好的实施理念,才更真正开展职业指导工作。(2)加大对实施职业指导的机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建设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机构和对职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实现组织结构最优化,充分发挥职业指导机构的职能,落实职业指导的相关决策,提供有保证的执行力,确实保证职业指导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咨询能力、与企业沟通的能力以及获取就业相关信息的能力,从而保证学校职业指导的有效实施。(3)重视选择合适的职业指导实施载体。加大力度开发参与式职业指导课程,从而满足教师教学所用,学生学习所需;另一方面,推动职业测评的有效 展,真正使得职业指导实施有系统的、有效的载体(4)实施多样化的职业指导形式。首先,学校标准化职业指导的实施周期与具体时间;其次,为职业指导提供有具体案例的实践课程内容;第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来进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第四,加强对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和创业教育,树立他们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以及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第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合理开发网络资源,建立职业指导网站,开通网上职业指导咨询。(5)改进职业指导实施对象的行为。学校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启发学生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职业指导活动。通过职业指导中心和老师的帮助,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职业的发展准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6)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指导体系。建立企业-学校-家庭三方联合机制的职业指导体系。加强学校与家庭、企业以及毕业生职业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家族职业等主要信息,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制定出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具体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各种方式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让学生及时地了解本专业的相关信息以及职业岗位的标准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正在从事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同行提供一些帮助。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中文文摘hi目mV&1 -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5-第一节职业指导的内涵界定-5-第二节职业指导的主要理论阐述-6-第二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10-第一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实施理念的体现-10-第二节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机构与师资队伍建设现状-12-第三节职业指导实施工具种类-17-第四节职业指导实施形式的现状-19-第五节实施职业指导对象的现状-26-第六节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相关的关系-28-第三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0-第一节实施职业指导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30-第二节职业指导机构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30-第三节实施职业指导载体存在的问题-31-第四节实施职业指导形式存在的问题-33-第五节职业指导实施对象存在的问题-37-第六节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几个相关的关系-39-第四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改进的对策-41-第一节树立实施职业指导的新理念-41-第二节加大对实施职业指导的机构和队伍建设-41-第三节重视实施职业指导的载体-42-第四节实施多样化的职业指导-43-第五节改进职业指导实施对象的行为-46-第六节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指导体系-47-第五章结论-49-隱 1-50-2-57-参考文献-61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4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65 -致谢-66-v绪论绪论一、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原来国家的就业机制“统包统分”已成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在这种形式下,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的中职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几年来,在“人才高消费”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企业逐渐发现相当大部分大学生并不能坚持企业第一线工作,其中一些人因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而需要对其重新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才能正常上岗,严重地增加了企业的人才成本。由此,企业逐渐对中职学校(中职学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公办和民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高校附属的中专部和中专学校,?在后文中均简称为“中职学校”,对其学生简称为“中职生”)的学生情有独寄,中职生的就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当前社会就业岗位数与待就业人口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造成就业竞争加剧,中职生的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生的素质已经很难适应一定的职业岗位标准,特别是在高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后,涌现出的大量高职毕业生给中职毕业生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此外,部分中职学校本身教育综合改革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毕业生的质量很难达到市场的标准,造成毕业生的根本无法胜任市场的职业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亟需 展职业指导工作,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职业化,帮助学生顺利地高质上岗,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虽然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 展,但固有的职业指导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都必须重新思考与研究目前学校中存在的有关实施职业指导的理念、内容、形式和有效途径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在许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缺乏相应的实践、内容比较片面、途径相对单一,只重视就业指导,所做的工作效果不明显,只能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难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泉州市10所中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实施职业指导的理念、形式、载体、师资力量、对象以及职业指导体系六个方面反映出当前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参考意见,为泉州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 展献计献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http:/www. moe. edu. cn/edoas/website 18/si ju_zhi jiao. jsp,2004-1-22.-1 -绪论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一)研究的目标通过对泉州中职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理念、对象、载体、师资力量、形式以及职业指导体系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找出目前泉州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参考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泉州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体系,推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实施职业指导的理念。2、实施职业指导的师资情况。3、实施职业指导的载体。4、实施职业指导的形式。5、实施职业指导的效果。6、被实施者的观念与行为需要哪些改进?三、研究的方法(一)调查研究法问卷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为主。通过问卷法我们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得到第一手数据,从而为我们发现问题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访谈法:本文采用访谈法为辅。因为在问卷调查之后,有一部分教师无法明确回答问卷上的问题,所以再对其进行访谈调查,使得我们的调查更加全面,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分析。(二)实施调查研究的过程1、进行调查对象的选择过程(1)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为 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与中职学校的学生(包括已经就业后的部分学生)。因为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主要是由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来完成的,学生是职业指导最终的受益者。因此,我们选取在学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这样可以让我们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与本文所需相关的职业指导信息;我们选取中职学校的学生(包括已经就业后的部分学生)作为第二个调查对象,这样可以让我们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职业指导的实施效果,而且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为我们找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2)选取的学校对象。本文选择了泉州10所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进行调查。我们主要选取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范围。因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即将面临就业的压力或者继续升学的抉择,在这个时期他们将会对职业指导产生更加迫切的需求与更深刻的体会。因此,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信息更加能真实地反映出目前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2、问卷的设计过程因为我们选取教师与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目的是希望从教师这一方面能够反映出目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对学生进行调查来验证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真实性以及这篇论文提出的对策和参考意见的可操作性。故而我们主要以设计教师的问卷为主,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问卷进行改编,从而得到学生的问卷。3、问卷实施的情况及调查的结果因为所调查的学校地域分布比较广,给我们整个调查过程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我们在很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此次的调查。总的来说,对于此次调查问卷的回答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的调查得到了所有的教师与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他们对于我们的问卷都给予了认真的回答,才让我们调查得以顺利的实施。因为在各个学校中,它们具体实施职业指导的程度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学校专业分布的学生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总共选择了泉州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所中职学校来进行调查。学生问卷总共发放了 500份,回收了 422份,回收率84%。其中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2.1?;总共对教师发放了 50份问卷,回收了其中的36份,问卷的回收率为72%。其中无效问卷为4份,无效率为11.1%;有效的问卷为32份,有效率达到88.9%。表1-1如下所示:-3-m表1-1问卷,放情,表I安丨永I南I惠丨晋I石|s|泉I惠丨泉I溪 春安安 江拥江 州安州华 职职开 职膀晋 服职华侨 业业成 业山兴 装业侨学 职中 中职中 工职学 中职总校 业专 专业专 贸业校 专业数巾学 学中学 学:中f 中专 校校专 校校专校专学学学学校校校校发从 5555555 555 50放教师回3454534 1 3 4 36问收卷有3344434 124 32效发_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0放学 _生回n43 46 48 38 44 36 37 46 45 39 422问收卷有_ 37 38 41 33 33 28 30 35 39 31 345效-4-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职业指导的内涵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开始出现了职业并不断地分化,职业指导也随之产生。在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首次提出了 “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的概念,后其被称之为“职业指导之父”。世界各国也根据本国的教育实际需要,逐渐 始推行职业指导。我国在1915年左右,由留美学生开始倡导职业指导,并引起当时清华大学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响应,由此中国也逐渐开始在学校中推行职业指导。那什么是职业指导?虽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职业指导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总结起来大概有两大类:第一种:“狭义静态说”,即以狭义静态角度为出发点,他们理解为:职业指导即是对个人选择职业的指导,把职业指导当成就业服务的静态措施体系或择业建议。在选择职业中,帕森斯将职业指导定义为“个人理智的职业选择中,一般会具备三个要素:对自身的有足够地了解;认识职业的成功、前途等的必要资格和机会,以及对预测各个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条件;对以上两个事实关系的合理推论”。2我国的许多研究者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在职业技术教育辞典中,将职业指导的解释为“一定社会机构,为人们提供了解职业、选择职业与踏上职业道路的所有措施体系的统称”。3这些措施包括职业分析和个案分析,最后根据个人的职业心理特点和能力倾向对个人问题做出职业选择的建议。4第二种:“广义动态说”,即从动态与广义的角度对职业指导进行阐释,将职业指导理解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它提倡将职业指导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兴趣与职业能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支持这种观点的。1937年美国职业指导协会将职业指导解释为:“帮助个人进行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与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5苏联的一些社会学家则认为:职业指导是一个由选择与择业适应、职业咨询服务以及职业信息四个部分组成的社会过程。6我国北京农大教授朱启臻认为:“职业指导是帮助个人根据国家需要、职业标准以及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活动,它是一个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品德的教育过程。7但他们对职业指导内涵的理解却是一致的,即职业指导指的是由社会职业指导2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59, 195-235。3朱启缘,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59,195-235。4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泉州:泉州教育出版社,1998、62-118, 228-230, 231-243, 279-280。5王珍、张树贵等,职业指导,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48, 132-156、210-218. 287-344=6 (苏)瓦?彼?马赫纳雷夫:劳动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3-128。7朱启臻,职业指导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机构或者个人,借助职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依照被指导者的个性特征、求职条件以及单位用人标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相关的咨询,从而帮助被指导者清楚地了解个人特征包括个性心理特点与职业能力倾向等,结合社会职业需求状况以及职业结构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对其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进行培养,进一步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取得职业的成功,最终实现人一职科学匹配的教育过程。第二节职ilk指导的主要理论阐述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职业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在社会科学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其中人一职匹配论、职业发展论等理论属于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我们主要介绍下面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一)人一职匹配理论人一职匹配理论有比较多的派别,其中主要的有霍兰德创立的人格类型理论与帕森斯创立的特质一因素理论。1、特质一因素理论在20世纪初期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Frank Parsons)创立了特质一因素理论的。这个理论的主要核心是:实现人一职之间的最合理的匹配。在选择职业(Choosing a Vocation)书中,帕森斯对职业选择过程中的三大原则进行了说明:从业者应该清楚地了解个人特征;从业者应认识影响职业选择成功的因素与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认识在不同岗位上所占的优势与不利;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总之,特质一因素理论认为是人可以利用科学手段来测量人的特性的,也能通过适当的方法分析、确定职业因素。该理论主要研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寻求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了解相关的具体职业标准两者之间达到最合理的匹配。2、人格类型匹配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他认为主要把社会上的劳动者分成以下六种类型:-6-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I 劳动者类型 I主要特征I现实型(Realistic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需要一定的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Type简称R) 担的职业,如森林工人、耕作工人以及农场主等。研究型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较多认知活动(思维、组织、理解等)的(Investigative 职业,而不是那些主要以感知活动(感觉、人际沟通以及情感Type)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如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大学教授等。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情感表达、自我表现、艺术创h T 、造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比如广告制作者、艺术家以及音(Artistic Type)乐家等。社会型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如社(Social Type)会工作者、心理医生以及外交工作者等。企业型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移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Enterprising动的职业,如公共关系管理者、律师以及管理人员等。Type传统型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规则相对固定的且包含着大量结构性的Conventional职业,如会计以及银行职员等等。1TypeI1该理论主要强调人格与职业的匹配。它在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到了人的整体性,总结出与人格类型一致的职业,从而避免了特质一因素理论中个人特性与职业之间机械的对应。同时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第一,它忽视了人发展对选择职业的主导作用与影响。第二,该理论主要对男性进行研究和职业指导,而对没有对女性进行研究,研究可能有所偏差。第三,该理论对人格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促进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没有进行具体的阐述。3、需要理论和心理动力论在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上产生了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职业指导理论学派,即“心理动力论”与“需要论”。这些理论侧重于解决就业者或择业者在职业选择中的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因此,职业指导又具有“诊断与矫治”的功能。最先提出的心理需求论的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罗伊。心理需求论通过研究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遭受挫折或获得满足的经验,是如何对个人选择特定的职业产生影响的。罗伊认为个人在儿童时期基本需求遭受失败或获得成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而这些经验常受到家庭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心理需求论主要强调人的早期经验,特别是父母的亲子互动与养育方式会对个体需求的满足、职业类型的追求以及在所选择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心理需求论认为个体的内在需求主要是借助于职业选择来满足,并培养能满足它的能力。所以,心理需求论认为进行职业指导的其中的一个目的是帮助个人识别自己的需要。根据需要-7- 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理论观点,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准备前,必须首先知道自身的需求是什么,再规划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职业生涯。美国心理学家施加、鲍丁等人提出了心理动力论。它认为,全部职业都可以纳入分属特定范围的、代表心理分析需要的职业群。心理动力论认为个人在选择满足其需要与冲动的职业主要是通过人格和冲动的引导下,利用升华作用完成的。(二)职业生涯发展论美国的金斯伯格(E.Ginzberg)与萨帕(DonaldE ? super)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主要的代表人物。该理论主要认为在人的成长历程中,职业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展过程。金兹伯格的业发展可分为下三个阶段:阶段M主要特征n岁以前=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带有比较大的盲1?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和所面临的任尝试阶段11?17岁 务,并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这是职业形成的重要阶段又分为探索期(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具体化期(开始专心实现阶段17岁以后从事某种职业,并取得成就)、特定化期(为了实现特定的职业目标,有了深思熟虑的选择,个体准备接受专业培训,准备就业)萨帕在金兹伯格的基础上,对差异心理学与人格理论等相关原理进行综合处理产生了生涯发展论。他将职业发展分为五个时期:成长时期(从出生到14岁)探索时期(15?24岁)建立时期(25?44岁)维持时期(45?60岁)衰退时期(60岁以上)。职业发展理论强调的是对人的培养,它为学校 展、业指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该理论强调要求把职业指导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教育阶段,推动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革。(三)行为论约翰?克伦德茨为职业指导的行为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该理论认为,职业决策意识与决策行为在个人职业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职业决策或解决职业问题的过程,因而职业指导是培养和提高个人的职业决策能力或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行为理论者认为,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四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环境条件与特殊事件工作取向技能遗传素质和特殊能力学习经验是四个主要方面的因素。在四种因素之间的作用和它们的关系影响下,个人通过提炼和积累经验,将会出现下面几个效果:形成世界观,指对环境与未来发展所作的评估与推理;自我认识的形成,指为自-8-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己的行为的推理和评估;工作定向技能;行动,指根据多方面的经验、对自我评估和对环境的评估以及个人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实际行动促进个人的发展。(四)决策论伽勒特与乔普森是决策论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职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可以看做职业决策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职业决策的步骤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将职业指导当做培养个人的决策能力或者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他们强调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决策行为与意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决策论者认为,职业决策行为是个人通过了解自身的态度和行动,从而进行思考来选择符合社会期望的学校或职业的一种反应。决策的基本准则是选择最多有利的因素而最少不利的因素的方案。(五)“职业错”理论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首先提出了 “职业错”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探索过程。在这探索的过程中,个人都会慢慢地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以及价值观等形成一个和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经过许多年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总结,专家们提出了八种类型的“职业错”,即服务型职业锚、技术或职能型职业锚、自主/独立型职业错、管理型职业错、安全/稳定型职业锚、创业型职业错、生活型职业错和挑战型职业错。职业销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不适合中职生,因为它只有通过对工作的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形成,而中职生的实践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六)国内的职业指导三元结构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的形势下,我国产生了三元结构理论。它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把职业当做逻辑的出发点,以职业问题作为逻辑系统。三元结构理论首先认为所有的职业问题具有复杂背景,只有通过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才能真确理解职业问题。第二,该理论认为职业与人的心理特征等要素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对不同类型职业对从业者不同的心理的素质要求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关键在于认识人类心理与职业劳动的关系。第三,三元结构理论认为职业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微观的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技术的具体要求。这里的微观决策主要包括教材内容、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重要的方面内容。宏观的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各个职业的现实的实际情况与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该理论与国外相关的职业指导的理论的主要相似点在于人职匹配和双向选择这两个问题上的研究;而两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三元结构理论相对侧重对职业指导的对象、区域特点以及内容等几方面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9-第二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第二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第一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实施理念的体现一、目前泉州中职学校实施升学指导工作的总体情况(一)在学校是否开展升学指导工作方面。;在参与调查的32位教师中,承担为学生提供升学指导工作的有14人,占总数的44/。参与调查的345名学生当中,反映学校有开展升学指导的学生人数为166人,占总数的52%这说明在泉州有将近一半的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升学指导。如图3-1和图3-2所示:图3-1对学生调查对学校是否有升学指导情况对学生调査学校是否有升学指导的情况没有升学指导有升学指导48% ,52%I g有升学指导没有升学指导I图3-2对教师调查是否承担升学指导的情况对教师调查是否承担升学指导的情况?有承担升学子旨导于4巧g有承担升学指导工作没有承担升学指导工作I(二)教师和学生对升学指导是否重要方面的态度。调查的教师当中,28人参与了回答,占总数的87.5%。这说明,教师对升学指导还是比较认可的。其中认为升学指导对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师占64.1%;其次,认为升学指导对学生比较重要的教师占20%;认为升学指导对学生不太重要的教师只占4.9%。认为升学指导对学生重要的教师占11%;这说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升学指导对学生还是有帮助的而且比较重要。(三)学生认为升学指导是否有用的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的人共有255个,占总数的73.9%。说明学生对升学指导还是有了大概的了解。-10-第二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 其中,认为升学指导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用的人占89%,认为升学指导对自身没有任何用处的只占11%。另一方面,在调查的345名学生中,几乎所有的人对学校提供升学指导都有需求,达到了 89.7%。(四)泉州中职学校教师对于职业指导理解情况。如表3-1所示,不同的教师对职业指导的理解有所不同。其中,把学校职业指导理解成为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帮助其个人职业发展的教师占44.4%;说明大部分的教师对职业指导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将学校职业指导理解为招生与就业部门的日常工作的教师占37.8%。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也把职业指导当做就业指导来开展了;其余部分的教师则把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理解为是帮助学生就业与给学生提供职业咨询的工作。表3-1教师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理青况选项情况实际百分比(%)臓次数(32 A)(/)学校招生与就业部门的日常工作 1737.8%53.1%帮助学生找工作511.1%15.6%培养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帮助 “2044.4%62.5%学生职业发展职业咨询361%9.4%总数45 I100.0 I140.6%(五)泉州中职学校学生对学校职业指导理解情况。如表3-2所示,把职业指导理解成为帮助个人职业发展的学生占总数的56%;这说明学生主要还是希望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能够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帮助的。把职业指导理解成为学校招生与就业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学生占总数的31. 4%;可能学校没有对职业指导的目的进行教育,所以还有11%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职业指导。表3-2学生对学校职业指导理解的情况百分比(%)有效百分比(%) 一学校招生与就业部门的日常;工作帮助个人的职业发展57.1%i 了解11%11.2%二、教师与学生对实施职业指导目的的理解情况。(-)教师对职业指导目的的理解。如表3-3所示,教师主要认为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进行职业选择是实施职业指导的目的。其次,教师认为实施职业指导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11 -第二章泉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二)学生对职业指导目的的理解。如表3-3所示,学生也主要认为实施职业指导的目是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进行职业选择。其次,学生则认为实施职业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制作简历、懂得面试技巧等。这与教师的理解有所不同。表3-3实施职业指导的目的教师I学生选项情况 I _?实际百分I实际百分所选百分比比(%) 所选比(%)rr次数 (%) (32人)次数 (;。)(345人)帮助学生介绍工作 14 21.3 43.8 163 23.7 47.2使学生学会制作简历、二 2 二!二 t 9 13.6 28.1 178 25.9 51.6懂得相关面试技巧等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19 28.8 59.4 161 23.4 46.7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我,根据自己的爱好、23 34.8 71.9 182 26.5 52.8兴趣进行职业选择不知道 1 1.5 3.13 0.4 0.9总数66 100 206.3 687 100 199.1第二节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机构与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一、目前泉州中职学校实施职业指导的机构建设现状调查(一)职业指导部门建设情况。如表3-4所示,在调查的教师与学生中,29个教师和312个学生都反映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分别占总数的89.4%和90.3%。这也说明了大部分学校对职业指导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少数的教师和学生反映学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表3-4 学校是否有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7:教师(32人)学生(345人)业指导部门 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项链艺术创作全解析
- 河北省鹿泉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临西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二手房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验收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项目竣工测绘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轻钢龙骨砌筑工程劳务承包合同
- 2025年荒山荒滩治理承包地租赁合同汇编
- 2025年充电桩安装与充电站安全保障体系合同范本
- 2025版汽车维修贷款授权委托合同
- 2025东航大客户航空保险定制服务合同
- DB42T 1891-2022 人防工程防护及防化通风设备安装标准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及答案
- DB4406T 55-2025 居家养老紧急呼援服务规范
- 业务咨询公司管理制度
- 呼吸科副主任竞聘工作思路与实施策略
- 企业保密区域管理制度
-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报告
- 《酒吧服务与管理(第3版)》教案教案(模块十二)
- 健康养生+情绪价值+中华文化茶饮品牌走出消费“双循环”之路
- T/ZHCA 007-2019染发化妆品眼刺激性试验体外测试方法牛角膜浑浊和渗透性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