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第六章.doc_第1页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第六章.doc_第2页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第六章.doc_第3页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第六章.doc_第4页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第六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与健康 理 论 课 教 案 高 二 学 年 徐艳民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水平五 第一次课教学内容第六章 预防“三大杀手”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杀手”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2、提高预防生活方式病的风险意识。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方式病的初步了解,提高风险意识,从现在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三大杀手”侵袭。教学难点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学生不要将注意力纠缠在专业术浯中,而是提高预防意识。教师教学中也尽量避免出现过于专业的语言,要重点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特别是一级预防的一些措施的具体操作。教学方法与教具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创意特色一、课前激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吗?(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这几种慢性病号称“三大杀手”。这节课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三大杀手”及其预防措施。二、课上增趣导入新课:目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三是人群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加。我国目前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为主的各种慢性病死亡者,约占死亡总人数的70,位于发病人数前三名的疾病依次是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号称“三大杀手”。我国每年因上述几种慢性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和消耗的医疗经费高达数百亿元。慢性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一)、悄无声息的杀手心脑血管病1、不敢怠慢的血脂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血脂代谢异常,血中胆固醉、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血脂成分含量高于正常,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病理改变。血液中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通常称为高血脂。正常人的血脂水平是:血总胆固醇(TC)低于52mmolL,甘油三酯(TG)低于17rmnolL。如果血总胆固醇达到或超过57mmol儿,甘油三酯达到或超过17mmolL,则可分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均异常升高则称“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血脂的预防:对于高血脂,我们应该防治结合,重点在防,无病防病,有病防恶化。虽然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衰退老化,但只要注意饮食均衡,改进膳食结构,并养成良好的生恬习惯,就可以使我们的血管永远年轻。坚持参与健身运动,有利于消耗体内脂肪,并加速血液运行,有利于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另外,还要勤于用脑。人的大脑只有体重的2却在消耗人体20的热量,勤于用脑将有利于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有利于降低血脂。2莫让血压头抬高谈谈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脏的搏动使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循环,就会对血管壁产生压力,这就是血压。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方能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升高的因素及预防:慢性病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共同的,如吸烟、营养过剩、缺乏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等,高血压有五个“坏朋友”,即血压升高、糖尿病、血脂升高、肥胖和吸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易患恶性高血压,所以,戒烟是非常重要的顶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另外,精神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恐惧、愤怒、抑郁可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最终引起血压升高。此外,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而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避免肥胖,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3、“心痛”的感觉不要有谈谈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因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的血管管腔狭窄所致的心脏病变,它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这种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实质是心肌缺血。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引起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被动吸烟者受到同样的危害,戒烟可使患冠心病的危险降低。肥胖影响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另外,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使人成为冠心病易患者,这些不良情绪包括承受压力时的生理和情绪上的反应(包括愤怒、愤世嫉俗、疑惑和仇视)。除上述因素外,家族史、年龄、性别也被认为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但这几种因素是不可干预的。4、警惕脑血管“断路”脑卒中 我们常常讲的“卒中”、“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变(闭塞、破裂、畸形)造成脑循环异常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的病因多样复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糖尿病是公认的脑卒中四大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很多,与年龄、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情绪激动也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卒中。例一:高润霖在2009年6月20日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活动专家演讲中提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大家知道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是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心血管病就是指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个病加起来,是造成我们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死亡第一位的原因,如果把脑卒中和冠心病分开的话,肿瘤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上面的黄线是脑卒中的死亡,脑卒中的死亡增加得最快,这是从1985年到2005年这20年当中,我们脑卒中在1985年大概每十万人口有75个死于脑卒中,到了2005年每10万人口当中就有140个死于脑卒中,这20年脑卒中死亡增加了一倍。绿色的是冠心病,到2005年每10万人口当中有将近五六十个是死于冠心病,死于心梗,这两个增加的最快。下面是各种肿瘤,肿瘤也有增加,如肝癌、肺癌等也有增加,交通事故的死亡增加也是很快,有人预计,在20年以后,交通事故的死亡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和肿瘤的死亡。所以整个从国家慢性疾病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心脑血管病确实危害非常大。5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系统工程 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高达1500万人,居死亡病因的第一位,因此人类的健康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医学上把危害血管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和精神紧张,这些是造成血管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人类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做好血管保健。那么,怎样才能有健康的血管呢?(1)血管年轻化 加强体育锻炼能加快血液循环,使血管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血管的弹性体育运动还能消耗体内脂肪,减少脂质对血管的损坏。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适当选择一两项运动项目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坚持做“血管体操”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血管体操”即用冷水擦身或冷水浴,而冷水浴是最好的“血管体操”。(2)把好病从口入关多吃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少吃过咸食品。不吸烟不饮酒。少食酸性食品。例二:高润霖在2009年6月20日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活动专家演讲中提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就开始注意了心血管病的预防,经过这几十年,美国和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都是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有的国家现在心脑血管发病率、死亡率跟50年代比下降了将近一倍,而我们国家心脑血管发病是呈上升的趋势。给大家看一张图(PPT),这是我们在90年代进行的一项研究,最左边的图表示所有原因的死亡,上面是男的,下面是女的,死亡呈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了我们国家医疗条件的改善,国家对卫生投入的增加,我们医疗水平的提高,整个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死亡率是在下降。但我们看看心脑血管病,冠心病事件的发病蓝色的是男的,红色的代表女的,在人群当中是升高的,这主要是指的心肌梗死。最右边是冠心病的死亡,男性很明显,从每十万人30左右增加到40到50,女性也在增加。总之,整体死亡率和病死率是在下降,但是冠心病的发病在增加,造成的死亡也在增加,足以证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三、课后遗趣a、想一想,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b、对自己预防糖尿病和癌症的意识作出评价。c、调查了解有哪些疾病与生活方式相关,哪些疾病是在年轻时期可以避免的,讨论如何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和心态拉进师生距离,调动学生兴趣讲述内容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生动性事例代替生动的说教给学生留有余兴未尽的感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讲述内容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生动性事例代替生动的说教讲述内容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生动性提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水平五 第二次课教学内容第六章 预防“三大杀手”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杀手”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2、提高预防生活方式病的风险意识。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方式病的初步了解,提高风险意识,从现在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三大杀手”侵袭。教学难点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学生不要将注意力纠缠在专业术浯中,而是提高预防意识。教师教学中也尽量避免出现过于专业的语言,要重点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特别是一级预防的一些措施的具体操作。教学方法与教具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创意特色一、课前激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吗?(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这几种慢性病号称“三大杀手”。这节课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三大杀手”及其预防措施。二、课上增趣导入新课:目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三是人群慢性病发病卑与死亡率的增加。我国目前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为主的各种慢性病死亡者,约占死亡总人数的70,位于发病人数前三名的疾病依次是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号称“三大杀手”。我国每年因上述几种慢性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和消耗的医疗经费高达数百亿元。慢性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一)、甜蜜温柔的杀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型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全身受累和无法根除等特征,其危害不仅是缩短人的寿命,而且会因各种慢性并发症而导致生命质量的下降。(组织学生讨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让学生自由分成几组进行讨论。1、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感染 肥胖 体力劳动 妊娠 环境因素2、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虽然不是我国人群主要的致死原因,但它通过其严重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眼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对人群的健康和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糖尿病人患高血压是非糖尿病人的25倍,患脑卒中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34倍,失明是非糖尿病人的103倍,坏疽和截肢是非糖尿病人的20倍。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心肌梗塞、脑卒中、尿毒症等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糖尿病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10的糖尿病由遗传因素所致,90由环境囚索所致,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构成了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既然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那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以达到延缓或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有可能实现的。合理膳食、心理平衡、保持体重、戒烟限酒和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例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呈现流行势态,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全世界有194亿糖尿病患者。这个数字将在2025年升至33亿,主要是因为人口增长、老龄化、城市化和久坐的生活方式。2003年,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五个国家是印度约3550万、中国约2380万、美国约1600万、俄罗斯约970万和日本月670万?雪。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糖尿病是第四大死因。世界卫生组织的近期数字指出,全世界每年有320万人死于糖尿病,即每分钟6个人。(二)横行霸道的杀手癌症 肿瘤是指人体内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分裂生长是在DNA严格控制下有规律地进行的。如果细胞长期受到某些因素的作用,DNA受到破坏,细胞就会无规律地迅速分裂生长,最终破坏正常的组织,这种不正常的细胞被称为肿瘤细胞。其中分化程度低、生长异常迅速,向四周扩散浸润的肿瘤细胞就是恶性肿瘤细胞,称为癌细胞。例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接近于相应组织的正常细胞,肿瘤多呈缓慢、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形成包膜,所以分界清楚。肿瘤在局部生长,产生压迫和阻塞等症状,但瘤细胞不会从原发部位脱落、转移到其他部位而形成新的转移瘤。因此,良性肿瘤大多数可被完全切除而不复发,能完全治愈,对人体危害较小。恶性肿瘤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相应正常细胞有较大的差异,形态怪异,功能减弱、增强或丧失。肿瘤生长的速度快,常侵入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瘤细胞很容易从瘤体上脱落下来,通过淋巴管、血管或其他腔道运行到他处形成新的转移瘤。恶性肿瘤除了引起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能合并出血、坏死、发热等。不少恶性肿瘤患者,尤其在疾病晚期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由于恶性肿瘤呈漫润性生长,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而且肿瘤常常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或向全身扩散,难以彻底治愈,最终往往导致患者死亡。1、癌症的病因从病因看,癌症可说是目前为止人类所患疾病中诱因最复杂的一种。近年来关于癌症的病因,有两种著名的推断已逐渐为许多研究者所接受。一种认为化学因素引起的癌症约占8085,另一种认为人类癌症病因有7090是环境性的,遗传引起的病因不会超过5%,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不仅限于工业污染,还包括个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具体地说,致癌因素有:(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精神刺激(4)种族因素(5)遗传因素(6)饮食因素2、癌症的家族(1)肺癌 :肺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及死亡率增长迅速是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常发于30岁以下,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痰血等,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年轻人出现以下病征应警惕肺癌可能: 反复出现的咳嗽、咳痰、痪血,尤其是咯黏液水样痰、胸痛等。 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肢体麻木、骨痛 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明显、局部呼吸音降低、排除其他原因者。(2)肝癌 :在我国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发病率居第二位,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大,疗效不明显,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肝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嗜酒等因素有关。肝病患者戒酒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措施。(3)消化道的癌症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胃癌为我国第三大癌症。好发于35岁以下,青年胃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恶心或呕吐,上腹部饱胀黑粪,呕血。食管癌为我国第四大癌症。青年食管癌患者首发症状为吞咽不适或困难胸骨后疼痛,泡沫黏液性呕吐。结、直肠癌死亡率上升趋势城市明显大于农村,目前为我国第五大癌症。(4)乳腺癌和宫颈癌 (5)口腔癌:口腔癌是较常见的癌症之一,不但发病率较高,而且死亡率也较高。口腔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吸烟的人患口腔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4倍。这是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致癌作用。长期异物刺激,如牙齿磨损形成牙齿锐利的边缘、有毒物质制作的假牙、假牙制作不当或粗糙不平等,长期与口腔舌部、颊面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就会产生局部慢性溃疡时间长了有可能引起癌变。口腔黏膜白斑与红斑容易转化为癌。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口腔疾病。如果在口腔内出现小溃疡或小颗粒肿块千万别掉以轻心,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断和治疗。延误治疗的结果常常使小病变大病。3、癌症的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