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_第1页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_第2页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_第3页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_第4页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摘要: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是曾经的蜀都。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而且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出土文物众多,拥有众多遗址和文化名人。充分挖掘古蜀文化的内涵,积极推动古蜀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的结合,以古为神,以今为体,古今交融,形神兼备,以望丛文化园的开发为契机、为核心、为推动,整合县内外文化资源,倾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推动郫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郫县文化产业的资源特征: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商品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原创性”,要了解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必须把握文化产业资源的不同特征。(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积淀古蜀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郫县博大精深、独特神韵的历史人文底蕴,它们是今天蜀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现存的蜀文化资源主要有:望丛祠:望丛祠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是祭祀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是全世界蜀人寻根祭祖的圣地,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祠内望帝陵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杜鹃城遗址:是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古蜀国望帝杜宇建造的都邑,汉代扬雄蜀王本纪载:“杜宇一名杜主,代鱼凫王蜀,徙都于郫,即杜鹃城也”至今在郫县县城北郊仍存古杜鹃城残垣。古城遗址:是一处保存完好,内涵丰富的以城址为特征的蜀文化早期遗址,是成都平原史前古城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距今约4000年左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蜀文化孕育出了西汉哲学家、思想家易学大师严君平,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西蜀孔子”扬雄,大司空何武,宋代著名诗人张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清代名将罗毓流,抗日英雄解固基,中科院学部委员萧伦,文学教授、语言学家殷孟伦,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客居郫县的一文人墨客如杜甫、陆游、范成大、张大千、叶圣陶等,在郫县留下深深的足迹,杜甫的杜鹃行、野人送朱樱等歌咏郫县的优美诗歌至今仍脍炙人口。(二)民间工艺和活动极具历史性、艺术性蜀积淀丰厚、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年按农历次第举行的节庆盛会有:望丛恳亲大会,充分展示古蜀文化魅力,汇聚蜀商力量,促进全域开放。三道堰龙舟会,在端午节以赛龙舟和抢鸭子的活动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的地方特色。被称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享誉全球;安靖刺绣为蜀绣精品,蜀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是中华工艺美术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郫筒酒:是郫县郫筒镇的作坊生产的一种美酒。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三编”:(竹编、棕编、草编)制品巧夺天工,文艺民俗中的编织工艺:如背的荚背(一种细竹篾编的背篼)背,提的竹篼(竹编),戴的草帽(草编),扇的棕叶子编的扇子(棕编)等等。(三)科教资源富集郫县是成都市的大学城,有二十一所高校,近三十万大学生,每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为居西部之首。富集的科教资源,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四)生态环境优美地处都江堰自流灌区之首,居成都市上风上水,“八河并流”贯穿全境,空气清闲,气候宜人,是全国文明县、四川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中国韭黄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五)郫县古蜀文化的思想精髓以望丛二帝为代表的望丛文化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望丛二帝功在田畴,望帝教民务农,死后魂化杜鹃仍然催农生产;丛帝治水劳苦功高,体现出一种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和积极奉献的思想。望帝让贤于丛帝,体现出一种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思想;扬雄、严君平、司马光等历史文化名人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学术精神和科学精神。古蜀文化思想精髓,丰富了城市的内涵,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二、郫县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一)特色文化品牌优势不突出,缺乏品牌竞争优势文化品牌是城市的形象,郫县文化资源丰富,但没有系统的打造,缺乏窜珠之线,资源零散,没有进行整合,未形成品牌,没有影响力,因而没有竞争力。目前有一定知名度的首推郫县豆瓣,其次是蜀绣。而最能代表郫县形象和最具研究价值的杜鹃城遗址,古城遗址,商周遗址,扬雄墓等精品文化资源未能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二)资源分散,开发利用不力郫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散落在各镇村。未能保护的遗址已损毁,没有利用的已废弃,已利用的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形成规模,更不能形成品牌。目前郫县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且是独立运作,没有与文化旅游、商贸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特色工业旅游、教育旅游等嫁接融合。各种旅游缺少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品味,文化与旅游分离,难以形成产业链。三、郫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着力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对特色文化财产集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资源集聚化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依靠。郫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一个区域都有很多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文化。依靠区位和人文优势,充实发挥城市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经过挖掘、嫁接等方式,最大限度整合、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形成文化资源聚集效应与合力,推动文化经济产业发展。(二)产业个性化积聚特质、形成特色,避免趋同化、防止一般化,切忌成为某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翻版”和“复制品”,而要做本地文化产业的样板。郫县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古蜀之源、川菜之魂、蜀绣之乡、生态之城”等特色资源,着力望丛文化和扬雄文化的开发与建设,将文化产业与现代商务、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特色农业等进行嫁接与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聚集发展上规模、特色发展上水平,并且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使集聚区品牌成为区域文化代表。(三)产业规模化特色文化产业的规模越大,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政府应高效运用金融杠杆、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带领和帮助有潜力、有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园区做大做强,增加产能,形成规模,实现高增长、高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郫县文化产业商会”的平台,强化其功能,凝聚商会会员企业的力量,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目标。(四)宣传扩大化大力宣传古蜀文化的蜀祖、蜀源及人文的地位和影响,着力提高郫县的文化软实力,扩大县域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升望丛赛歌会为中国乡村音乐节。赛歌节将延续传统“赛山歌”的习俗,强调“乡土”和“原创”概念,以民间原创乡土音乐、民间乐器、民间曲艺比赛为内容,并广发邀请函,邀请各地民间艺人参与,促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内知名的民间乡土音乐节。通过政府运作,将望丛赛歌会创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郫县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多方式、多渠道宣传,招大引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