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技法突破实战演练苏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技法突破实战演练苏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技法突破实战演练苏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技法突破实战演练苏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技法突破实战演练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注】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子:这里指女儿。1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_ 的态度。(2分)答案: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意思相近即可)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4分)答:答案:着重审察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细察言行、动机,如冉求为季氏加税敛财,不合德政,不明是非善恶。“观过,斯知仁矣”(了解一个人的“过错”,就可知他是否具有仁德了),因为“过错”有真假、大小和主客观原因之分,如公冶长虽被囚,却可能是被人冤枉。全面辩证地考察,如冉求虽然是贤弟子,但也有犯错的时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3礼记曲礼上的“贫贱而知好礼”,可以看作是对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_(人名)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_(人名)的高度评价。(2分)答案:孔子颜回4梁朝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一书中将论语中的“未若贫而乐”改为“未若贫而乐道”。有学者认为改得恰到好处,请你揣摩一下,这样改好在哪里?(4分)答:答案:句式和结构上与下文“富而好礼”构成前后照应;内容上使“乐”直接指向“道”,更能体现孔子对儒家之道的执着追求。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6分)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礼记内则)5由材料可知,孔子的“孝道”指_。(不超过6字)(2分)答案:恭敬不违6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4分)答:答案: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者必须做到的,子女要让父母身心快乐,做到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对父母的过错委婉劝说,替父母操劳而没有怨言,在生活方面尽心周到侍候。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稍加规劝。看到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恭顺他们,不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观察儿子的实际行动。(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传下来的正道的话,就可以说是尽孝了。”曾子说:“孝子养老,要使父母内心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志,敬备礼乐,使他们听得高兴,看得快乐,使他们起居安适,在饮食方面尽心周到侍候,直到孝子去世。所谓终身,不是说终父母的一生,而是终孝子自己的一生。所以父母喜爱的,自己也要喜爱,父母崇敬的,自己也要崇敬,就是对父母钟爱的犬马也都要这样,更何况对父母所爱的人呢?”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6分)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7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正直和 _三大原则。(2分)答案:严己宽人客观公正8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4分)答:答案:不违背。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即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6分)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荀子性恶)【注】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谄:谄媚。中:中正之道。傀然:坚定的样子。9两则材料阐述的共同点是:_。(2分)答案:勇敢是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行动(意近、有理即可)10简析两段话的不同点。(4分)答:答案:孔子站在个人立身处世立场上,从否定“无原则地迁就、讨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勇敢须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原则为基础;荀子则站在统治者强国安民的立场上,从捍卫正义、坚持优良传统、舍己立仁、爱护百姓等方面阐述了正确思想指导下的勇敢行为的具体内涵。六、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1112题。(6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论语)齐宣王问曰:“汤放(流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独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11同样面对臣子弑君的事,孔子和孟子的态度有所不同。(2分)孔子的依据是_,孟子的依据是_。答案:周礼中的君臣等级制度君王的德行是否符合仁义12孟子对“武王伐纣”的解释巧用了孔子与子路的一次谈话(“卫君待子而为政”)中提到的治国主张。请说出这种主张,并说明孟子是如何巧用这种主张的。(4分)答:答案:正名。孟子认为戕害仁义的君主不是好君主,是独夫。按照“正名”主张,商纣不是好君主,而是独夫。因此,杀掉商纣,称不上弑君。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传言中有这样的事。”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七、(2020嘉兴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4 题。(6分)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13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指_,“君臣之义”指_?(2分)答案: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言行合礼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14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评价这两种人生观?(4分)答:答案: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唤。两人的选择,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甲:子路说:“不从政是不义的。长幼礼节不可废弃,君臣名分如何能废弃呢?只想洁身自好,却乱了君臣间的伦理关系。君子之所以要从政做官,就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道不能行,(我们)已经知道了。”(乙翻译略)八、(2020台州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6 题。(6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15你认为晨门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揶揄还是赞美孔子?说说你的理由。(2分)答:答案:(示例1)是揶揄。晨门可能是隐士,明白当时的形势,也了解孔子的遭遇,揶揄孔子不知难而退。(示例2)是赞美。孔子的态度非常可贵,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献身)精神。(示例3)既是揶揄又是赞美。晨门可能是隐士,不同于一般的民众,他有能力判断时势,也有能力认识孔子的精神。他虽然不赞同孔子的态度,却也能看出孔子精神的伟大。(三种观点皆可)16儒家和道家对待“命”的态度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分)答:答案:都主张了解现实,要面对现实;但儒家提倡积极进取,道家主张消极无为。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庄子:“知道事情无可奈何,不是人力可战胜的,则安然不为,这才是最高的道德。”九、(2020绍兴市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18题。(6分)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7两则材料中都表现出孔子“仁”道的_特点。(2分)答案:爱人、恭敬18谈谈你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种仁道精神的看法。(4分)答:答案: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敬是出于爱心的,爱与敬既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仁的核心内容。与人交往,我们提倡发自内心的爱与敬;管理和领导百姓,我们更提倡爱护和尊重百姓,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孔子接见穿丧服的人,穿着祭祀礼服的人和盲人时,即使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仲弓向老师请教如何行“仁”政。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见到贵人那样敬重人民,役使百姓要像进行大祭那样恭敬谨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也不怨天尤人。”仲弓说:“弟子虽然愚钝,但一定将您的教诲铭记在心,谨遵而行!”十、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1920题。(6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19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分)答:答案:同:能赡养,提供物质保障。异:孔子认为孝更在于“敬”,和颜悦色,从内心尊敬、关爱父母。20“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答: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