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屿防洪排涝规划文稿.doc_第1页
秦屿防洪排涝规划文稿.doc_第2页
秦屿防洪排涝规划文稿.doc_第3页
秦屿防洪排涝规划文稿.doc_第4页
秦屿防洪排涝规划文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鼎市秦屿集镇防洪排涝专 项 规 划福鼎市鸿展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二月审定:林祖铭审查:赵芳弟校核:林上霞编制:赵芳弟 林祖铭林上霞卢 剑欧阳坤华目 录1 基本概况11.1 社会经济概况11.2 集镇总体规划概况11.3 流域概况31.4 水利工程现状51.5 水文气象72 规划目标和原则102.1 规划依据102.2 规划目标112.3 规划原则123 水文分析计算133.1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133.2 设计洪水133.3 设计暴雨133.4 洪峰流量的计算143.5 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163.6 各控制断面洪峰流量的推求173.7 设计洪水过程线193.8 秦屿湖(番岐头围垦)洪水分析223.9 涝水流量推求243.10 设计潮水264 工程地质294.1 勘察依据294.2 工程地质294.3 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314.4 地震效应324.5 地质评价324.6 天然建筑材料335 防洪排涝总体规划345.1 防洪规划345.2 排涝规划716 非工程措施836.1 建立防洪预案机制836.2 超标准洪水对策857 管理机制877.1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877.2 管理设施897.3 调度规程及管理费用898 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综合评价918.1 现状分析918.2 防洪效应评价928.3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928.4 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影响948.5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948.6 综合评价结论949 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969.1 编制依据969.2 投资估算979.3 分期实施1041 基本概况1.1 社会经济概况秦屿镇位于福鼎市东南沿海,是太姥山旅游服务中心和我省20个小城镇建设中心之一,镇区陆地面积116.7km2,辖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39万人。秦屿镇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山海丰富,经济发达。境内拥有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牛郎岗天然海滨度假区,风景秀丽。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2.3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9.43亿元。根据秦屿镇“十二五”规划和远景规划预测:2015年总人口达6.37万人,工农业总产值78.91亿元, 2020年总人口达8.0万人,工农业总产值226.44亿元, 2030年总人口达11.0万人,工农业总产值996.34亿元。秦屿镇地处东南沿海,水陆交通发达,973县道贯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和福温铁路途经本区,设有高速公路太姥山互通口和秦屿火车站;小员当千吨级交通码头连通全国各港口。1.2 集镇总体规划概况。秦屿集镇位于镇域东部,睛川湾内,由玉池、寒碧、康湖、金灵、积石5个居委会,斗门、财堡、下尾、屯头、瓜园、洋里、秦海、建国、秦屿、巨口、樟岐11个行政村组成,2009年城镇人口2.92万人,城镇化水平54.2%,现状已建成面积 2.5km2。根据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福鼎市秦屿镇总体规划(2010.8)定位为:以太姥山为依托的滨海生态旅游城镇、太姥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配套服务中心、闽东重要的滨海度假休闲及生态宜居城镇,福鼎市次中心,旅游商品产业基地。1.2.1规划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涉及沈海高速秦屿路段东侧及沈海高速秦屿路段西侧延至秦屿火车站,规划总面积61.4 km2,集镇用地面积 747.7hm2,其中:居住用地322.3 hm2,公共设施用地285.4hm2,生产设施用地140 hm2。(2)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3)规划人口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5.1万人,城镇化水平80%;中期(2020年)城镇人口7.0万人,城镇化水平 88%;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10万人,城镇化水平90%。1.2.2总体布局规划全镇形成“一心一带两片区”的空间发展结构。一心:镇域中心。以现镇区为中心,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和便捷的对外交通,以传统工业和旅游服务齐头并进为龙头,分别沿交通轴线向南北发展工业,沿东西向山、海、城景观轴线发展旅游产业。一带:中部城镇发展带,即沿973县道,北至吉坑村、南至文渡工业区,西至财堡村,东至秦屿湖的狭长发展带。两片区:包括太姥山风景游赏区和东部滨海景观休闲活动区。1.2.3河道布局吉溪主流、何坑溪支流、罗里坑溪支流、洋里溪主流、巨口溪支流5溪沿溪两岸控制3050m绿带,建设滨水带状公园。吉溪主流、洋里主流下游建设湿地公园,后岐水闸、小东门水闸闸前留足一定水域,作为滞洪区。1.2.4分期实施 (1)近期至2015年,建设布局从老城向外扩展,主要发展三大区块,即洋里、火车站、城南三片。建设用地规模约 5.8km2,建设重点:建设海山大道,加快太姥山旅游专用道建设,改善太姥山景区交通条件。建设海通大道,改善火车站与镇区交通条件。串联湖滨路和海山大道、海通大道,成为贯通旧镇区诸多尽端路交通通道,并初步形成镇区的主要景观性通道。(2)中期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约8.1km2。城镇发展建设用地主要利用荒土和一部分农用地。(3)远期将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的布局结构。预期在延续总体规划近远期空间格局、衔接规划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筑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城。远景总建设用地约14.016.0km2(含远景备用地约2km2)。1.3 流域概况秦屿集镇内有吉溪流域和洋里溪流域。吉溪流域由吉溪主流和支流何坑溪、流水坑溪、罗里坑溪等组成,控制流域面积84.92km2。洋里溪流域由洋里溪主流和长章溪、巨口溪支流组成,控制流域面积38km2。 各流域各主、支流河道特征值列表1-1。1.4 水利工程现状集镇流域内建有秦屿海堤工程1处,承担挡潮排涝任务。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座,为拦蓄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提供了有利条件。1.4.1 秦屿海堤秦屿海堤工程由后岐围垦工程和小东门围垦工程组成,合计围垦面积7500亩,保护面积2.26万亩,按30年一遇防潮标准设防。1.4.1.1 后岐围垦后岐围垦工程位于吉溪主流下游,秦屿集镇左侧,围垦面积4000亩。工程由海堤一条长910m,挡潮排涝闸一座10孔净宽计35m,管理房等组成。海堤堤顶高程6.75m(黄零高程系,下同),防浪墙顶高程7.45m,水闸闸底板高程-1.50m, 1.4.1.2 小东门围垦小东门围垦工程位于洋里溪主流下游,秦屿集镇右侧,围垦面积3500亩。工程由海堤一条长876m,挡潮排涝闸一座6孔净宽21m,管理房等组成。海堤堤顶高程6.7m,防浪墙顶高程7.5m,水闸闸底板高程-1.5m,1.4.2.1 吉坑水库吉坑水库位于吉溪主流中游,是一座纯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5km2,大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高21.8m,总库容558万m3。1.4.2.2罗里坑水库罗里坑水库位于罗里坑溪支流上游,是一座纯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km2,大坝为浆砌石双曲拱坝,坝高30m,总库容118万m3。1.4.2.3 长章溪水库长章溪水库位于长章溪支流上游,是一座集供水、发电、灌溉为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92km2,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32.3m,总库容153万m3。1.4.2.4 平桥水库平桥水库位于巨口溪支流中游,集发电、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33km2,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36m,总库容116.7万m3。1.5 水文气象本区域流域上游除太姥山、秦屿处雨量站外,无其它雨量站和水文站。水文气象资料借鉴宁德市水文局编制的等值线图,进行分析计算。1.5.1 气象秦屿集镇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域,具有冬短夏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秋温高于春温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5,受季风环流影响,风向转换明显,冬半年多为偏北风,夏半年多为偏南风,历年汛期平均最大风速19.26m/s,瞬时最大风速35m/s。1.5.2 水文1.5.2.1 降雨根据宁德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1996年编制的水文等值线图查得,本区域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800mm。但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在空间分布上,降雨量随着海拔高程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在年内分配上,丰水季节4至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5%, 1.5.2.2 径流,泥沙根据宁德市水文局1996年编制的水文等值线图查得,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100mm,径流系数0.60,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与降雨量相似。根据高滩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计算得垦区内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97万m3,其多年平均推移质0.60万m3,则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2.57万m3。1.5.2.3 洪水区域内洪水多由锋面雨和台风夹带暴雨形成。一般发生在56月雨季和79月台风季,尤为89月的洪水为全年最大,常发生集中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加之受潮汐顶托,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1.5.3 潮汐本区域流域汇入晴川湾。晴川湾港属正规半日潮港,潮汐按邻近沙埕潮位站实测资料推求,多年平均高潮位2.23m,历史最高潮位4.26,港区平均潮差4.13m,最大潮差6.82m。潮位的频率分析借鉴省水利规划院“沙埕站高潮位极值I型频率分析成果”列表1-2。2规划目标和原则为适应秦屿集镇总体规划的布局,满足新时期防洪排涝要求,根据秦屿镇政府的委托,编制“福鼎市秦屿集镇防洪排涝工程专项规划”。2.1规划依据2.1.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管理条例(1991年)212技术规范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14-83)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其他有关规范及地区性规定2.1.3技术文件福鼎市秦屿镇总体规划(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鼎秦屿水井头防洪堤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福鼎秦屿晴川湾防洪堤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秦屿集镇地形图及其它相关资料2.2 规划目标2.2.1规划范围秦屿集镇总体规划平面呈长方形:北至茶塘桥,南至巨口,西至沈海高速秦屿路段(其下尾段延至秦屿火车站),东至秦屿海堤。范围包括:上述区域内的各主、支流的防洪规划和区域内的排涝规划。2.2.2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的划分与秦屿镇总体规划相一致。规划基准年:2009年;近期水平年:2015年;中期水平年: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2.2.3规划任务集镇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摸清规划区域内各主、支流河道的主要流域特性,山洪灾害成因,科学分析,精心计算,从而对防洪排涝工程作出合理规划,确保规划区域在设防标准内不受山洪灾害的侵袭。因此,具体任务有两项,一是山洪灾害防御,二是区域内部涝水排放。2.2.4规划标准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福建省城市排水排涝设计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结合秦屿镇总体规划要求,福鼎市秦屿集镇防洪排涝标准: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2.3 规划原则秦屿集镇防洪排涝规划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分期实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体现在防洪排涝规划服从防洪规划,并与秦屿镇总体规划相协调,处理好防洪工程建设与集镇建设用地的关系,以及防洪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综合治理、分期实施”体现在工程措施上,采取“蓄、疏、排、挡”等综合治理措施。“蓄”指利用主流下游(湿地公园滞洪区)和具有一定调洪能力的小(一)型水库,提高蓄洪能力;“疏”指疏通淤积严重、行洪不畅排洪河道,提高泄洪能力,保持排水通畅;“排”指建设排涝渠道,提高规划区涝水排放;“挡”指建设高标准堤防和设置挡水拍门,防止各主、支流洪水倒灌保护区。“分期实施”指结合秦屿镇总体分期建设规划,按轻重缓急,略有超前,分期实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体现在强调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强非工程措施中防洪指挥,充分发挥防洪排涝工程的功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水文分析计算3.1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秦屿集镇洪水主要由台风雨和峰面雨形成,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垦区内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匀,常发生集中的台风类暴雨和冷风类暴雨,每年79月份,台风活动频繁。由于台风夹带暴雨,形成了强降雨气候,强度大、雨量集中,若台风暴雨恰遇北方冷空气南下交绥,暴雨强度更大;冷风类暴雨常发生在每年46月份,来自西太平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输入,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持续交绥,且势力相当,形成了准静止峰,往往产生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的峰面大暴雨。由于本区域内河流北高南低,中上游河床坡降大,两岸山体陡峭,下游垦区地势低洼,易洪易涝。每遇峰面雨或台风夹带暴雨袭击,受太姥山脉屏障的影响,暴雨便回旋集中下降,中上游洪水很快赶往下游,下游垦区河段水位剧增,同时受外海潮汐的影响,常形成风、雨、洪、潮“四碰头”,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3.2 设计洪水鉴于规划区内流域面积(吉溪流域84.922、洋里溪流域382)均大于302,本次洪水计算采用“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的推理公式法),并用“华东特小流域洪水参数法”进行验证。3.3 设计暴雨本区域内有太姥山雨量站和秦屿雨量站,均具有较长系列观测资料。但从地理位置、权重比例、暴雨成因、下垫面因素综合考虑,资料缺乏代表性。由于宁德市水文局2004年版宁德市暴雨等值线图是综合全区较长系列观测资料,暴雨等值线绘制具有较高区域代表性。故本次洪水计算设计暴雨采用查宁德市水文局2004年版宁德市暴雨等值线图的方法。查2004年版宁德市暴雨等值线图求得该区域各流域流域中心各历时设计暴雨参数列表3-1。3.4 洪峰流量的计算3.4.1 各主、支流控制断面特征值根据1:2.5万地图上量测,规划区域各流域各主、支流控制断面特征值列表3-2。 3.4.2 入海口洪峰流量的推求入海口洪峰流量的推求按“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和“华东特小流域参数法”两种方法分析计算,取大值。3.4.2.1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的推理公式法)综合本区域流域特性等条件,根据查图各历时暴雨参数,对各历时暴雨量点、面雨量换算,设计净雨计算,产汇流计算,点绘Qmt及Qm两条曲线求其交点,计算得本区域各流域控制断面(P5)设计洪峰流量成果列表3-3。 3.4.2.2 华东地区特小流域参数法(推理公式)综合本区域流域特性等条件,根据设计流域中心处下垫面、植被(以不稠密的落木林和不很密集的草坡为主兼有1020的水田组成),对照华东特小流域洪水参数的分类综合表中下垫面条件,雨洪特性,河道特性描述,其m值取3类,经试算本区域各流域控制断面(P5%)设计洪峰流量成果列表3-4。3.5 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综合上述两种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其中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洪峰流量大于华东特小流域参数法。考虑华东特小流域参数法是着重研究流域面积F30km2(特别是F10km2)的小流域区域,本区域流域面积均大于30km2,因此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洪水参数法仅作为验证。且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采用由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较为合理。故本次设计采用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推求洪水计算成果,其洪水特征列表3-5。3.6 各控制断面洪峰流量的推求为合理确定各不同河段的河宽,根据规划区主、支流汇合口的不同,拟吉溪流域下游:吉溪主流 5个断面,何坑溪支4 个断面,流水坑溪支流2个断面,罗里坑支流2个断面;洋里溪流域下游:洋里溪主流5个断面,长章溪支流2个断面,巨口溪支流 2个断面,作为河道的控制断面。各控制断面洪峰流量按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推求。考虑规划区上游共有小(一)型水库4座(吉坑水库、罗里坑水库、长章溪水库、平桥水库),具有一定的洪水调节能力,故参与洪水调节计算,为简便推求经水库调节后下游控制断面的洪峰流量,对上游建有小(一)型水库主、支流各控制断面推求的设计洪峰流量减去相应的水库削峰流量,作为各控制断面的设计洪峰流量。对于小(二)型水库,由于库容小不作洪水调节计算。小(一)型水库洪水调节采用高切林法。通过分析计算,各小(一)型水库(P5)的削峰流量列表3-6。通过上述的分析、采用“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计算各流域主、支流控制断面各频率洪峰流量成果分别列表3-7,表3-8。3.7 设计洪水过程线本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福建省24小时暴雨洪水概化过程线t 分配,成果列表3-93-10。3.8秦屿湖(番岐头围垦)洪水分析秦屿镇总体规划中,拟秦屿海堤外侧至番岐头建设秦屿湖(番岐头围垦)。番岐头围垦已完成初步设计并经省水利厅审查批复,不列入本规划范围。秦屿湖合计流域面积130.58km2,主河道长度16.22km,河道平均坡降8。秦屿湖洪峰流量按“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法”推求,通过分析计算,其成果列表3-11。洪水过程线亦采用“福建省24小时暴雨洪水概化过程线” t分配,其成果列表3-12。 3.9涝水流量推求3.9.1涝片的划分根据秦屿镇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受各主、支流河道切割制约,集镇规划区域共划分9个涝片区。集镇旧区涝片区集镇旧区涝片控制范围包括集镇旧区、瓜园新村等,控制流域面积2.99km2。排涝箱涵自秦川大道环岛至洋里流主流0+380桩号左岸汇入洋里溪主流,全长1.29km,沿玉池路北侧人行道布置。.水井头涝片区水井头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水井头、秦海新村等,控制流域面积1.69km2,排涝箱涵自秦晖路环岛至吉溪主流0+465桩号右岸汇入吉溪主流,全长0.67km,沿秦晖路南侧人行道布置。巨口涝片区巨口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巨口、秋溪等,控制流域面积3.48km2。排涝箱涵自秦川大道和金湖路交叉口至巨口溪支流 0+180桩号左岸汇入巨口溪支流,全长1.17km,沿金湖路北侧人行道布置。樟岐涝片区樟岐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樟岐、巨口溪支流东片地块,控制流域面积0.73km2,排涝箱涵自湖滨南路和玉池路交叉口至洋里溪主流0+380桩号右岸汇入洋里溪主流,全长0.60km,沿玉池路东侧人行道布置。下尾涝片区下尾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沈海高速秦屿路段下尾高架桥东侧及财堡路南、北两侧地块,控制流域面积0.82km2,排涝箱涵自沈海高速秦屿路段下尾高架桥至吉溪主流0+950桩号右岸汇入吉溪主流,全长0.96km,沿财堡路南侧人行道布置。屯头涝片区屯头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财堡路和海通大道之间地块,控制流域面积1.01km2,排涝箱涵自屯头村委会附近至吉溪主流0+950桩号左岸汇入吉溪主流,全长0.48km,沿海通大道和财堡路之间支路南侧人行道布置。九头脚涝片区九头脚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沈海高速秦屿路段东、海通大道南北两侧地块,控制流域面积0.98km2,排涝箱涵自沈海高速秦屿路段九头脚东至何坑溪支流0+383桩号右岸汇入何坑溪,全长0.75km,沿海通大道北侧人行道布置。里岙涝片区里岙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海通大道北侧地块,控制流域面积2.20km2,排涝箱涵自海通大道和斗门路交叉口至吉溪主流1+830桩号汇入吉溪主流,全长1.03km,沿海通大道南侧人行道布置。海田涝片区海田涝片区控制范围包括海川大道东西两侧地块,控制流域面积0.81km2,排涝箱涵自海田变电站至罗里坑溪支流0+490桩号右岸汇入罗里坑溪支流,全长0.83km,沿海通大道西侧人行道布置。3.9.2涝水流量推求各涝片区涝水汇流特性为山丘性汇流,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涝水不漫溢,其涝水流量采用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法进行计算。通过查找福建省暴雨图集和宁德市暴雨等值线图集,规划区内各涝片设计暴雨参数:H24=150mm,CV24=0.5,CS=3.5CVH6=90mm,CV24=0.52,CS=3.5CVH1=47mm,CV24=0.5,CS=3.5CV综合流域特性、地理、气候等条件,结合流域中心处下垫面、植被等情况,m值取-3类,经分析计算,各涝片P=10%涝水流量成果列表3-133.10设计潮水3.10.1 沙埕潮位站潮位分析统计沙埕潮位站潮位19651997共33年的实测资料,3月10月平均最高潮水位3.594m,频率分析借鉴省水利规划院极值型频率分析成果,列表314。3.10.2 洪、潮遭遇标准的确定规划区域内流域下游河道属感潮河段,受潮夕影响明显。根据近年来我省常用的计算方法,洪、潮遭遇标准采用上包线法确定,即:设计洪水对应多年平均汛期高潮位、多年平均洪水对应设计高潮位,取大值。3.10.3 外江典型潮型曲线选择潮型的选择采用典型潮位过程线法。通过对沙埕潮位站长系列潮型曲线的排比、选择:1976年10月24日高潮位3.56m(低潮位-2.97m)与多年平均汛期高潮位相接近;1997年8月18日高潮位4.11m(低潮位-1.99m)与P=5%典型年高潮位相接近;1997年8月15日高潮位3.90m(低潮位-2.57m)与P=10%典型年高潮位相接近。因此选用1976年10月24日潮型作为多年平均潮型曲线;1997年8月18日潮型作为P=5%潮型曲线;1997年8月15日潮型作为P=10%潮型曲线。其潮型曲线列表3-154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主要是借鉴福建省闽东工程勘查院编写的“福鼎市秦屿水井头防洪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福鼎秦屿晴川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综合整理描述。4.2工程地质4.2.1 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福鼎市秦屿镇防洪工程位于太姥山脉下,晴川湾北侧,秦屿海堤垦区内。其地貌属滨海沉积滩涂地貌单元。经人工围垦并填方作为耕地或养殖场,地形平坦,整体上高差小于2.00m。场地地质情况自上而下大致为素填土(或耕植土)、淤泥、卵石、凝灰岩及风化层。根据1:20万区域地质图(三沙幅)地质资料,场地下伏为侏罗系上统小溪组下段火山岩地层。4.3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4.3.1 水文地质简况拟建水井头和晴川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有一河流发育,无其他地表水体发育。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卵石,中孔隙型弱承压水。水井头防洪堤场地承压水水头高度为9.00m,晴川湾防洪堤现场承压水水头高度为-8.00m(水位标高)。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及同一含水层侧向补给,通过地下径流方式排泄。水井头勘察期间通过钻孔量测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0.501.10m之间,水位标高在0.201.75m之间,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00m。晴川湾场地勘察期间通过钻孔量测的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0.200.80m之间,水位标高在0.651.50m之间,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00m。4.5地质评价拟建两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场地稳定性能较好,适宜拟建建筑物,但为抗震的不利地段。 场地处于抗震设防烈度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第一组,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2条,不考虑地震液化及震陷问题。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但干湿交替状态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建筑设计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对建筑材料进行防护。.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软土层(淤泥)厚度大,工程地质性能差,故须进行对淤泥及其夹层进行地基处理,拟采用塑料排水带结合预压固结的方式进行处理。并辅以堆载预压,施工工艺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后应进行检测。4.6天然建筑材料土料经踏勘,土料场选择在工程区域西北方向的财堡村墓亭里,料场储量能满足防洪排涝工程的需要。运输条件:料场山坡坡脚有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可直抵规划区域,交通十分便利。所需砂料主要从后岐码头及小东门码头砂料场购买。工程区域周边无可开采毛乱石、条、块石、碎石料场,均需外购。5 防洪排涝总体规划5.1防洪规划5.1.1 河道治导线规划区内河道主要有:吉溪主流、何坑溪支流、流水坑溪支流、罗里坑溪支流;洋里溪主流、长章溪支流、巨口溪支流。各主、支流河道治导线根据秦屿镇总体规划布局,原则上按原河道走向布置,部分河段结合规划用地截弯取直。 (1)吉溪主流 吉溪主流自973县道秦屿路段茶塘公路桥至秦屿海堤后岐水闸,全长2.76km,河道北南走向。茶塘公路桥断面河床高程-0.60m,后岐水闸闸底板高程-1.50m,河床天然平均坡降0.3。镇区总体规划拟财堡路至后岐水闸河段规划为湿地公园,财堡路至茶塘公路桥河段沿溪两岸布置3050m绿带,建设滨海带状公园。根据镇区规划总体布局,河道治导线:后岐水闸(0+000)财堡路(0+950)河段,右岸以海城大道为界,左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300 m;财堡路(0+950)海通大道(1+510)河段,右岸以海城大道为界,左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284241m;海通大道(1+510)预留公共中心广场(1+830)河段,左、右两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241226m;预留公共中心广场(1+830)乌礁路(2+360)河段,右岸以求是路为界,左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226120m;乌礁路(2+360)茶塘公路桥(2+760)河段,左、右两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12080m;(2)何坑溪支流 何坑溪支流自内财堡铁路桥至吉溪主流1+830桩号汇入吉溪主流,全长4.28km,河道西东走向,内财堡铁路桥断面河床高程4.04m,汇入口(0+000)断面河床高程-0.91m,河床天然平均坡降1.1。镇区总体规划拟海通大道至秦川大道河段规划滞洪区,其它河道按原河道走向布置(其中3+6154+060河段为新开河道, 河床底宽20m)沿溪两岸布置2030m宽绿带,建设滨海带状公园。根据总体布局,河道治导线:汇入口(0+000)海通大道(0+383)河段,左、右两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80m;海通大道(0+383)秦川大道(0+890)河段,左、右两岸以滞洪区边缘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80m;秦川大道(0+890)河段内财堡铁路桥(4+280)河段,左、右两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8060m; (3) 流水坑溪支流 流水坑溪支流自外财铁路桥至何坑溪支流2+790桩号汇入何坑溪支流,全长0.64km,河道北西走向,外财铁路桥断面河床高程3.39m,汇入口(0+000)断面河床高程0.95m,河床天然平均坡降3.3。镇区总体规划拟沿溪两岸布置宽30m绿带,建设滨海带状公园。根据总体规划,河道治导线:汇入口(0+000)外财铁路桥河段左右两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70m。罗里坑溪支流罗里坑溪支流自斗门至吉溪主流1+830桩号汇入吉溪主流,全长1.15km,河道由北东向南西走向。斗门(1+150)断面河床高程-0.14m,汇入口(0+000)断面河床高程-0.91m,河床天然平均坡降0.6。镇区总体规划拟沿溪两岸布置30m左右绿带,建设滨海带状公园。根据总体规划,河道治导线:汇入口(0+000)海川大道(0+490)河段,右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左岸以海川大道为界,河面宽度110m;海川大道(0+490)斗门路(1+150)河段,右岸以乌礁路为界,左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100m;5.1.1.2 洋里溪流域 洋里溪主流洋里溪主流自洋里溪心至秦屿海堤小东门水闸,全长3+090km,河道西东走向,洋里溪心断面河床高程2.17m, 小东门水闸闸底板高程-1.5m,河床天然平均坡降0.9。镇区总体规划拟玉池路至小东门水闸河段规划为湿地公园,玉池路至洋里溪心,按原河道走向布置(其中2+4502+793河段为新开河道,河床底宽20m),沿溪两岸布置3050m绿带,建设滨海带状公园。根据总体规划,河道治导线: 小东门水闸(0+000)玉池路(0+380)河段,左岸以海山大道为界,右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200m; 玉池路(0+380)海山大道(0+910)河段,左岸以海山大道为界,右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200105m;海山大道(0+910)河段秦川大道(1+738)河段,左岸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右岸以海山大道为界,河面宽度 105m;秦川大道(1+738)河段洋里溪心(3+090)河段,左、右两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60m;长章溪支流长章溪支流自秦太县道洋里公路桥至洋里溪主流2+793桩号汇入洋里溪主流,全长0.36km,河道西东走向。 洋里公路桥断面河床高程4.00m,汇入口(0+000)断面河床高程1.12m,河床天然平均坡降4.7。根据镇区总体规划,左、右两岸河道治导线约、均以规划地块边缘为界,河面宽度11080m。巨口溪支流巨口溪支流自沈海高速秦屿路段巨口高速桥至洋里溪主流 0+650桩号汇入洋里溪主流,全长2.18km,河道西东走向,巨口高架桥断面河床高程1.11m,汇入口(0+000)断面河床高程-1.07m,河床平均坡降1.0。镇区总体规划拟0+960汇入口(0+000)河段结合规划用地截弯取直,河床底宽15m。沿溪两岸布置20m宽绿带。0+960巨口高架桥(2+180)河段按原河道沿溪两布置15m宽绿带。根据总体规划,河道治导线: 汇入口(0+000) 0+960河段,左、右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60m; 0+960巨口高架桥(2+180)河段,左、右岸均以沿溪绿带与规划地块间为界,河面宽度60m;5.1.2蓄排涝演算5.1.2.1 库容曲线调节库容(滞洪区)由吉溪主流下游和洋里溪主流下游湿地公园、主、支流河道及河道两岸绿地组成,合计总面积3248亩,其中:后岐片(吉溪流域下游)面积2440亩,小东门片(洋里溪流域下游)面积808亩,库容曲线由秦屿镇1/1000地形图量算,成果列表5-1表5-2。 5.1.2.2起调水位秦屿海堤后岐水闸10孔净宽35m,小东门水闸6孔净宽21m,闸底高程均为-1.5m,胸墙底高程均为2.5m,综合考虑规划区内湿地公园汛期限制水位,同时保证上游洪水及时排泄,确保集镇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拟起调水位为0.0m高程。5.1.2.3水闸下泄流量计算水闸运行方式:当内港水位高于外港水位时,开闸排洪,反之关闸滞洪。水闸的泄流能力按宽顶堰堰流和闸孔出流计算,其界别为:当e/H0.65时为堰流,当e/H0.65时为孔流(式中:e为闸门开度,H为从堰顶算起的闸前水深),下泄流量按水力学公式:5.1.2.4蓄排涝演算蓄排涝演算采用解析法,根据水量平衡基本方程式进行吉溪流域、洋里溪流域各不同频率、不同洪潮遭遇蓄排涝演算,成果列表5-4表5-115.1.3 后岐水闸、小东门水闸上游闸前水位校核根据镇区总体规划,秦屿湖(番岐头围垦)形成后,后岐水闸、小东门水闸上游闸前水位将起变化,为确保防洪工程满足规划设防标准要求,进行上游闸前水位校核。番岐头围垦工程由一条长746m,挡潮排涝闸2座,总净宽56m(其中:右岸水闸6孔净宽21m,左岸水闸10孔净宽35m),管理房、备用发电机房等组成。围垦面积5000亩。围垦工程建成后,拟3000亩水域面积作为秦屿人工湖。5.1.3.1番岐头围垦蓄排涝演算库容曲线库容曲线由吉溪流域、洋里溪流域滞洪库容和秦屿湖库容组成,库容曲线列表5-13。起调水位起调水位的确定与后岐水闸、小东门水闸起调水位一致,即起调水位为0.0m高程。水闸下泄流量计算番岐头围垦右岸水闸6孔,净宽21m,闸底板高程-2.0m;左岸水闸10孔,净宽35m,闸底板高-2.5m。水闸下泄流量计算公式与后岐水闸、小东门水闸计算公式相同。蓄排涝演算蓄排涝演算采用方法及方程式与吉溪主流、洋里溪主流蓄排涝演算相同。通过蓄排涝演算,成果列表5-14表5-15。5.1.4河道水面线推求起始水位确定为满足番岐头围垦建设后(秦屿湖水面3000亩面积要有保证),规划区内防洪排涝标准不受影响,通过番岐头围垦建设前后蓄排涝演算成果分析,吉溪主流、洋里溪主流不同频率洪水水面线推求起始水位列表5-18。洪水水面线推求起始水位表 表5-18河流名称吉溪主流洋里溪主流P=5%起始水位(m)4.324.45P=10%起始水位(m)3.984.15河道水面线推求按天然河道采用伯努利能量方程式:Z1+ V12/2g= Z2+ V22/2g +hf+hj式中:Z1、Z2上、下断面的水位(m) V1、V2上、下断面平均流速(m/s)hf 、hj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m)桥的壅高计算当桥面较低时,洪水漫桥,桥孔被淹没形成压力孔流,则:桥面以上部分过水以宽顶堰自由流公式计算:当桥面较高,洪水不会漫桥时,则应用宽顶堰淹没流变换公式,水面线推求根据吉溪流域各主、支流,洋里溪流域各主、支流河道天然坡降、断面型式、综合糙率和控制断面洪峰流量及起始水位,进行河道洪水水面线推求,其成果列表5-19表5-32。 5.1.5防洪堤规划为确保规划区域在设防标准内,不受山洪灾害的影响,沿溪两岸治导线规划拟建防洪堤。同时,横跨规划区内各河道的主、次、支道路,均应拟建桥梁衔接。规划区域各河道沿河违章建筑物、低矮公路桥、人行桥、拦河坝(闸)均应拆除。旧八都桥桥孔拓宽或拆除,下尾公路桥桥底需降低1.0m。规划区内规划防洪堤总长28.66km,各主、支流防洪堤长度列表5-33。 堤顶高程的确定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堤顶加高堤顶加高=安全超高+波浪爬高+水面雍高查规范,在允许越浪工况下,4级堤防工程安全超高值为0.3m。洋里溪主流1+7383+090河段、何坑溪支流1+4004+280河段和巨口溪支流、流水坑溪支流,河道水面宽度较小,风浪爬高和水面风雍增水较小,按0.3m计,则上述河段:防洪堤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6(m)吉溪主流、长章溪支流、罗里坑溪支流和洋里溪主流0+0001+738河段、何坑溪支流0+0001+400河段河道水面较宽,在确定堤顶高程时,需计入风浪爬高的影响,水面风雍增水影响甚微,忽略不计。计算风速按福鼎市历年汛期平均最大风速(19.26 m/s)1.5倍,即V=28.9m/s,风浪爬高按莆田公式计算,根据各河段面宽(吹程)、设计洪水位、设计风速、风区平均水深、边坡系数等,计算得各河段波浪要素及风浪爬高值列表5-34。 根据风浪爬高计算成果,上述河段堤顶高程确定如下:吉溪主流0+0000+950河段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96 吉溪主流0+9501+950河段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80吉溪主流1+9502+760河段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74何坑溪支流0+0001+400河段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67洋里溪主流0+0000+910河段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84洋里溪主流0+9101+738河段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70罗里坑溪支流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72长章溪支流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0.69通过对堤顶加高的分析,进行防洪堤堤顶高程的确定。规划区各主、支流防洪堤堤顶高程列表5-35表5-41。 断面设计各主、支流防洪堤均采用不等腰梯型断面,堤顶宽3.0m,迎水面坡比1:0,背水面坡比1:1.5。堤顶采用C20砼浇筑厚0.20m,作为防汛通道。迎水侧拟干砌块石挡墙结构,挡墙顶宽1.0m,外坡比1:0,内坡比1:0.4。墙后堤身采用砂质粘土分层夯填。为防止堤身土颗粒被水流带走淘空,挡墙与堤身间铺设碎石层厚0.2m和300g土工布作为反滤。同时,墙顶增设护拦。 堤脚防冲洋里溪主流2+4503+090河段、何坑溪支流1+9404+280河段和长章溪支流、流水坑溪支流两岸防洪堤为砂卵石基础,堤脚拟C20砼护坦作为防冲处理。护坦宽6.0m,厚0.2m,护坦外缘增设C20砼齿墙,齿墙高1.0m,厚0.3m。吉溪主流、罗里坑溪支流、巨口溪支流和洋里溪主流0+0002+450河段、何坑溪支流0+0001+940河段两岸防洪堤为淤泥基础,堤脚拟堆石压载护坦防护。堆石压载宽6.0m,厚1.0m,面层经整平理砌,铺设碎石层厚0.2m,表层拟C20砼浇筑厚0.2m作为堤外防汛通道。 软基处理吉溪主流、罗里坑溪支流、巨口溪支流和洋里溪主流0+0002+450 河段、何坑溪支流0+0001+940河段防洪堤坐落在淤泥层基础上,满足不了稳定和沉降要求,拟基础面铺砂厚0.8m,采用塑料排水带结合预压固结方式处理。排水带平面上按矩形布置,带间距1.6m,入土深度1530m,预压固结采用防洪堤分层填筑来实施。 堤身沉降堤身沉降参照类似已建工程,其沉降量计算列表5-43。5.2 排涝规划排涝工程包括:下尾涝片区、茶塘涝片区、水井头涝片区、集镇旧区涝片区、巨口涝片区、洋里涝片区、海田涝片区和斗门头涝片区。各涝片区排涝渠结构均采用钢筋砼方型箱涵。5.2.1 排涝箱涵水力计算 排涝箱涵设计水深的确定排涝箱涵设计水深按箱涵末端排入口河道相应断面处P=10%(同频率遭遇)设计洪水位及河床设计高程确定。箱涵末端渠底设计高程按高出该排入口河道相应断面河床设计高程0.31.2m推求。各排涝箱涵设计水深列表5-44。 排涝箱涵水力计算排涝箱涵水力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法,糙率n值取0.015,其成果列表5-45。计算成果,各排涝箱涵过水能力均大于相应涝片区P=10%涝水流量,满足涝水过流要求。5.2.2 箱涵结构设计排涝箱涵拟C25钢筋砼现场浇筑,砼厚度0.3m。双孔以上箱涵,中部隔墩砼厚亦为0.3m。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对于淤泥基础,应采用河卵石进行基础置换,置换厚度1.0m。为避免温度应力的影响,导致构件变形,各排涝箱涵沿纵向每间隔30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3cm,采用BW4止水带止水。同时,为防止外江洪水倒灌,箱涵末端设置拍门。排涝箱涵允许有压过流,箱涵顶高程按下式计算:排涝箱涵顶高程=设计涝水位+箱涵顶板厚度通过箱涵顶高程的确定及水力计算成果,各排涝箱涵相关高程列表5-46表5-54。为满足10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为尽可能少建排涝泵站,根据秦屿镇政府要求,除秦晖路(水井头排涝箱涵)、玉池路(集镇旧区排涝箱涵)道路已形成,不满足自排条件,需建排涝泵站,规划地块标高按现状路面标高外,其他各涝片区规划地块路面标高按排涝箱涵标高确定,即:规划地块路面标高=排涝箱涵顶高程+箱涵顶覆盖高度5.2.3 排涝泵站及排涝闸鉴于集镇旧区、水井头涝片区现状道路已形成,路面标高偏低,满足不了自排要求,需增建排涝泵站及排涝闸。集镇旧区排涝泵站设计抽水流量29m3/s,水井头排涝泵站设计抽水流量36m3/s。5.2.4 主要工程量初步估算,秦屿集镇防洪排涝工程专项规划主要工程量合计 247.8万m3,其中:土方开挖52.6万m3,土方回填(含碎石回填) 80.3万m3,砌石方44.7万m3,堆(抛)石方59.4万m3,砼及钢筋砼 10.8万m3。工程量汇总列表5-55表5-56。 6 非工程措施6.1 建立防洪预案机制为充分发挥规划区防洪工程的防洪效应,将洪涝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秦屿集镇防洪特点,编制防洪预案,建立健全防洪预案机制,为相关部门在抗洪救灾中提供决策。6.1.1 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秦屿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履行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6.1.2 防御洪水方案防御洪水方案由险情监视、险情警报、抢护方案、抢险队伍、弃守转移、工程修复六部分组成。 险情监视汛期,镇防汛办应严格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潮情和风情。 险情警报 抢护方案汛前,镇防汛办应组织相关水管单位,加强防洪工程的检查排查,对各险工地段进行修复加固 抢险队伍组织以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