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精品.doc_第1页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精品.doc_第2页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精品.doc_第3页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精品.doc_第4页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精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一、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陕西是中国的腹地,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又是中心的中心。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很像一个跪式的兵马俑,关中地区似缠绕在兵马俑身上的一条腰带,这就是“一线”的概念。20XX年3月和7月,国家科技部相继批准了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此为“两带”的概念。一线两带就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关中地区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地级市和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7;人口2164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92。这里城镇连绵、产业密布,聚集了陕西省80%的科技实力、72%的国内生产总值,具有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能。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一线两带”与周边地区形成显著的高位势差。二 一线两带提出的背景20XX年5月,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20XX年9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首先把“一线两带”搞上去,依托关中地区的科技和经济优势,使关中地区率先崛起,以关中带动陕南,陕北,进而实现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三 一线两带发展的成果(一)20XX年20XX年西安经济发展20XX年西安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5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7.70亿元,增长17.0%,占生产总值的45.1%,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下降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259元,比上年增加4920元,增长14.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1%。 20XX年是新世纪以来西安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148.77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95亿元,增长1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2351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0.7%。 20XX年西安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2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09.53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90亿元,增长12.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3%。(二)20XX年20XX年宝鸡经济发展 20XX年宝鸡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为近十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3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0.6:59.4:30.0变为11.0:60.3:2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92元,比上年增长15.5%,折2779美元(汇率6.835)。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0%,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7.6%。宝鸡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9.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6.9%。20XX年全年宝鸡市生产总值80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91.1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230.26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60.9:28.5。按宝鸡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25.5元,比上年增长15.5%。平均县域生产总值40.9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47.6%。高新区全年生产总值2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0XX年全年宝鸡市生产总值9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0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14.42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57.47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7:62.9:26.4。按常住人口计算,宝鸡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24元,折合3945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2万元/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1.30亿元,占宝鸡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8.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4%,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4.6%。宝鸡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2%。农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三)20XX年20XX年咸阳市经济发展20XX年咸阳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76.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3%,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2%,下降2.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5286元,约合2235美元,比上年提高3496元。20XX年咸阳市全市生产总值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50.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65.4亿元,增长1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4%,下降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7429元,约合2552美元。20XX年咸阳市全市生产总值1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1亿元,增长11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3%。人均生产总值21900元,约合3307美元。(四)20XX年20XX年铜川市经济发展 20XX年铜川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28.6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8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97亿元,增长14.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362元,较上年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57.5:34.8调整为7.5:59.9:32.6。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7.04亿元,较上年增长16.6%;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6%。20XX年铜川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6亿元,剔除价格因素,较上年增长15.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95.2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19.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548元,较上年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5:59.9:32.6调整为6.9:61.1:32.0。 20XX年铜川市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7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317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4%。20XX年全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2.1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16.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2.1%提高到43.7%。(五)20XX年20XX年渭南市经济发展 20XX年渭南市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实现5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创1983年以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26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3.46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7.59亿元,增长16.9%。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8.6:47.06:34.34。人均生产总值9535元,同比增长15.4%。 20XX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渭南市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5.5亿元,较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2.98亿元,增长16.3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7亿元,增长1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