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物料技术标准.doc_第1页
手机电子物料技术标准.doc_第2页
手机电子物料技术标准.doc_第3页
手机电子物料技术标准.doc_第4页
手机电子物料技术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目的为规范本部门电子物料技术标准特立订。二、范围凡本部门所用电子物料技术标准,均依本规范标准统一行使。三.定义电子物料为:显示屏组,摄像头,FPC,喇叭,咪头,马达,片电池,充电器。四.描述1.充电器1.1 使用环境项目性 能1、工作温度范围0+502、相对湿度93%3、大气压力70106kPa1.2 充电器电源输入方式 交流输入电压:供电电压AC100240V;最低电压:90V;最高电压264V。 输入电源频率:4763Hz 空载时输入电流5mA,输入电压在AC90-264V范围内;负载400-500mA(最大500mA)时输入电流120mA,输入电压在AC90-264V范围内。1.3 AC输入端最大电流 通电瞬间浪涌电流30A,正常工作过程的电流120 mA。1.4 漏电流 充电器对地漏电流0.25 mA。 1.5 充电器工作效率 充电器效率50%(输入电压为AC 90-264V,输出电流在400-500mA,输出电压4.2V)。 1.6 充电器空载输出电压 USB口输出电压: 5.2V-5.8V; 电池槽输出电压: 4.17V-4.23V. 1.7 充电器输出电流 USB口输出电流范围在400-500 mA之间(输出电压4.2V)。最大输出电流为500 mA。 电池槽输出电流范围在250-350mA之间(输出电压3.0V) 1.8最大输出纹波电压300mV 1.9 负载能力 充电器DC在接通电源时,输出端可长期连续开路或接其他任何阻性负载,而没有任何电气损坏。 1.10 响应时间 充电器从通电瞬间到输出电路正常工作的时间应小于3S(AC输入为AC90264V,输出电流为0500mA时)。1.11 绝缘强度输出电路和壳体之间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的电压1min,无击穿或飞弧现象。1.12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90%、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带电部件和输出电路及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7M。输出电路和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 M。1.13 外观结构A、充电器外壳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刮痕、毛刺及其他机构损伤,外露五金无绣蚀、氧化等现象。B、充电器电源输入、输出插头及连接线应与充电器连接牢固,用10N拉力进行试验,其各部分应无松动及脱落。C、充电器外壳尺寸为(不包括五金、线材):74.29*43.94*28.49(mm),外壳为插墙式扁脚外壳,颜色为黑色,外壳材料为ABS+PC料;充电器重量为423g 1.14 低温充电性能 试验方法按(GB2423.1-89中 “试验Ab”进行。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203,试验持续时间为8h,恢复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5 高温充电性能 试验方法按(GB2423.2-89中 “试验Bb”进行。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652,试验持续时间为8h,恢复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6 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9-89中“试验Cb”进行。产品不包装,试验温度402,湿度90%-95%,试验持续时间48h。恢复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7 振动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10-1995中“试验Fc”进行。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每个方向上扫频循环次数为10次,试验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8 自由跌落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 2423.8-81中“试验Ed”进行。高度1000mm,试验台面为厚度为20mm的硬木板,试验次数2次。试验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 1.19 防静电试验 试验方法是在AC输入或DC输出的任一端施加静电空气放电,具体指标为:15KV电压、放电电阻330、放电电容150PF、空间距离1mm,试验后充电器功能应正常。2.DOME片2.1材料规格2.1.1 背胶:rubber adhesive , Thickness:0.125mm or SDT25#,Thickness:0.065mm2.1.2 MYLAR胶:TLT25# ,Thickness:0.043-0.045mm or TLT50# ,Thickness:0.065-0.07mm2.1.3 spacer: TLT25# ,Thickness:0.043-0.045mm or TLT50# ,Thickness:0.065-0.07mm2.1.4 dome: 不锈钢(SUS301) 或 镀镍, Thickness:0.06mm2.1.5 离形膜: PET100#涂离形剂2.2 电气特性2.2.1 接触电阻12.2.2 地网阻抗100万次2.5.2 低温:-40、48Hrs2.5.3 高温:85、48Hrs2.5.4 耐温湿度:85、95%RH、48Hrs3.电池3.1测试条件:温 度: 1535相对湿度: 45%75%大气压力: 86kPa106kPa3.2 测量仪表或设备要求3.2.1、电压仪表准确度不低于0.5级,内阻不低于100k/V;3.2.2、电流仪表准确度不低于0.5级;3.2.3、时间仪表准确度不低于0.1%;3.2.4、温度仪表准确度不低于0.5;3.2.5、恒流源电流可调,在充放电过程中,其电流变化范围应在1%内;3.2.6、恒压源电压可调,测试过程中其电压变化范围应在0.5%内。3.3 常规电特性:项目条件及其它性能(备注)3.3.1 电池充电指以1C的恒流及4.2V的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0.01C。充电时间6h3.3.2 额定容量指电池的放电量,即按3.1.1充满电后以0.2C放电至2.75V时的放电容量 。根据实际要求定制h3.3.3 循环寿命在205条件下,电池按1C充电至4.2V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本5mA时停止充电,开路放置0.51h,再以1C放电至2.75V,放电结束后开路放置0.51h,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当循环到连续两次放电时间小于36min时循环次数。容量60%初始容量循环次数300次。3.3.4 内阻满电状态测定内阻180m(参考值)3.3.5 低温性能在205条件下,电池按1C/0.2C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202的低温箱中恒温1624h后,以0.2C放电至2.75V,要求放电时间3.5h.试验结束后取出电池在在205条件下放置2h,电池外观应无变形、爆裂。3.3.6 高温性能在205条件下,电池按1C/0.2C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552的高温箱中恒温2h,然后以1C放电至2.75V,要求放电时间51min,试验结束后取出电池在在205条件下放置2h,电池外观应无变形、爆裂。3.3.7 储存在20条件下,电池储存28天容量保持:80%(参考值)充满电后在60条件下,电池储存7天容量恢复:85%(参考值)3.3.8 电压开路电压3.703.90V(参考值)3.4 材料特性:项目条件及检测标准3.4.1 振动测试电池在以0.38mm为单振幅,频率为10Hz55Hz的谐波振动状况下,电池在X、Y、Z三个方向循环扫频振动不小于30min。3.4.2 碰撞将电池按XYZ方向,峰值加速度100m/s,每分钟40-80次,脉冲持续时间16ms,碰撞次数100010次.3.4.3 重物冲击用10Kg重锤自1m高空自由落在固定在冲击台面上的电池。3.4.4 热冲击电池放入热箱,温度以52/min的速率升至1302并保温30min。3.4.5 性能要求指标电池不冒烟、爆炸,仍可装手机,接触良好,锁扣牢固;电压3.6V。3.5 安全指标: 项目条件及其它3.5.1 过充在2C电流下以7.2伏电压充8小时3.5.2 过放电池放电到3伏,用一个30欧姆电阻连接正负极24小时3.5.3 短路用一个0.1欧姆的铜线连接电池正负极做短路3.5.4 反充用负12伏电压对电池反充,但不允许正充(参考项)3.5.5性能要求指标电池无裂纹,着火,冒烟,漏液。3.6 其它特性:项目条件及其它3.6.1 恒定湿热充放电的电池先在405的温度及90%95%的湿度下存放48小时。再在205温度下放2小时,观察其性能,再在1C电流放电到2.75 V,放电时间不少于36分钟。3.6.2电池电量保持电池完全充后,在电路断开状态下存放28天,如果以0.2C电流放电到2.75V,放电时间不少于4.25小时。3.6.3性能要求指标电池无裂纹,着火,冒烟,漏液。 4麦克风4.1尺寸依据项目要求的规格尺寸:4.1.1 0.2 mm4.1.2 h 0.2 mm4.1.3 PIN 长 0.5 mm 4.1.4 线材 10 mm 4.2电气性能4.2.1 消耗电流:0.5mA以下。4.2.2频响特性全向:70Hz与1KHz灵敏度差距不大于 3dB。双向、单向:符合“CLIO”框架4.3信噪比 4.3.1 全向:58dB4.3.2 双向:50dB4.3.3 单向:55dB4.4指向性指向性类型旋转角度频率特性(Hz)灵敏度差(dB)全向904002000-5双向901004000-20单向180或1353002000-84.5阻抗测试: 通常情况: 2.2 K5.马达 5.1 轴向间隙:电机的轴向间隙应不大于0.50MM。5.2 绝缘强度 电机的绝缘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5.2.1 绝缘电阻:电机绕组与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5.2.2 电机绕组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交流100V的试,历时一分钟而无击穿或飞弧5.3 电机应能承受振动频率为10-55Hz,双振幅1.5mm的振动,实验后电机的轴向间隙应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