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修身处世德为要,治国齐家几卷书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故本专题先从熟悉考情入手,把握备考方向,再从考查的常见题型讲起,对语境提示默写类、语言概括理解类、话语分析评价类、话题分析评价类、文学欣赏式评析类等考查形式进行逐点突破。然后是重难突破,对文化经典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归纳、梳理。本专题特别提供传统文化经典相关链接,为考生提供相关积累。1(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_的说法。(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夫子自道”是宾语前置句,即“夫子道自”,意思是“先生在说自己”。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他说“夫子自道”,不是真的认同孔子对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评价,而是认为孔子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仁者”“知者”“勇者”,“我无能”是孔子谦虚的说法。答案:先生在说自己自谦(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第一则材料立足于孔子对“仁者”的认识,孔子认为“仁者”不忧,是因为“仁者”胸怀天下,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不忧虑自己的人生,能乐天知命。孟子认为,尧在没有发现舜之前很忧虑,舜在没有发现禹和皋陶之前很忧虑,这是因为他们二人之前没有发现贤才,没有找到能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继承者而担忧。尧、舜是为天下而担忧,而不是为自己。答案: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没有能力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先生说自己啊。”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2(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解析:这道题目检测了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答案直接来自课文注解。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章对“梦见周公”作了注释:“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古代圣贤之一。”掌握了课本内容即可轻松得出答案。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段的原有意思。这句话是说,即使一个人(君主)拥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很显然,孔子把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作为评判一个人的首要标准,一个人如果缺少了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那么其他就无从谈起。由此,即可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来。答案: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孔子说:“(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3(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子贡属于_。(2分)解析:这道题可以在论语选读第十一课诲人不倦中找到依据。原文写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所以颜渊属于德行科,子贡属于言语科。答案:德行言语(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段的原有意思,“与”在这里一般理解为动词,即“赞同、同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而将“与”理解为连词之后,句意变为“我和你,都不如他”,即两个人都不如颜回。这样,孔子把自己和学生子贡相并举,显示了他的谦逊,体现了他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孔子对子贡说的一番话,明显是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继续努力,再加深造。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自己与颜回都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是在勉励他更加精进。这两则材料充分体现了孔子善于勉励学生的教育品质。答案: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孔子对子贡说:“你跟颜回,谁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能够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不如他啊;我同意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孔子对颜渊说:“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有任用就藏身民间,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4(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能力。认真阅读原文,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针对“节用”,可以找到关键句“去其无用之费”。答案:去无用之费(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段的意思,然后找出重点语句加以分析。如由“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可以看出,墨子是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的,由“去其无用之费”“用财不费”可以概括出要合理地节约用度,由“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可以看出,墨子主张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答案: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墨子节用:“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省去不必要的浪费,这样就能够加倍了。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举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更有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5(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一句的注释。(2分)解析: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材料选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对孟子的注释。题目又明确问“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一句的注释”,其实即便没有这样的语境,考生对“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也是十分熟悉的。难度不大。答案:浩然之气(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