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升华”——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__第1页
“主题升华”——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__第2页
“主题升华”——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__第3页
“主题升华”——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__第4页
“主题升华”——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_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升华”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_在我们中学生的习作里,有这样一种现象颇为普遍:在文章的结尾,同学们往往会来个“主题升华”,常见的比如:“我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一个身有残疾的人尚且如此百折不挠,我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又怎么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灰心丧气呢?”“她转身默默地离开了。在夕阳的斜晖下,她显得那么美丽。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她的后背生出了一双天使的翅膀”“我朴实、善良的爸爸,是你让我读懂了沉默是金的永恒含义!”也许,不少同学都曾听老师说过:在记叙一个事件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叙事件本身,而是要提炼出该事件背后的某种意义,进而抒发自己从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或启发这就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升华。升华主题,无疑是深化或拓展文章内涵的一种有效方式,往往能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这一类的文章一多,又不能不为之忧虑: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们给人一种模式化的感觉,显得颇为僵化呆板。其次,从内容上看,“升华”文字往往千篇一律,让人过目即忘。因此,在文末来个“主题升华”,有时又难免有画蛇添足的味道。那么,在一篇文章里,“主题升华”什么时候是画龙点睛,什么时候又是画蛇添足呢?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这样一种写作方法呢?在此,我们邀请了数位在作文教学以及写作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予以讨论。文章的深度要靠整体的布局左建明在文章结尾,能不能来个“主题升华”呢?我的观点是,要看文章本身的情况。有些文章,必须升华,像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果这首诗的结尾不从个人之愁升华到对国家之愁,那么它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还有一些文章,本身是记叙一件很普通的事,如果只停留在事件本身,就会显得太浅显,加那么一句两句,让文章提升一点思想深度,也是可以的。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写她一次喂猪的事。看完原文,给人的感受是,喂猪还真不容易呢。推荐投稿的时候,我帮她加了一句:想想长辈们天天做这些事情,他们真是不容易。这样,读者就会想到,长辈们不容易,劳动者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劳动者的劳动,于是文章的内涵得到了拓展。但是,如果每篇文章都在结尾来个“主题升华”,那肯定不行。文章贵在创新,模式化的文章让人生厌。有的文章的“主题升华”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那就是画蛇添足了。其实,文章的深度要靠整体的布局,光靠结尾提升,显然是不明智的。有的文章,本身感情就浓,主题就深,完全没必要再在结尾搞“主题升华”了。(左建明:笔名左明戈,湖南芷江县晓坪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多家刊物发表文章一百多篇,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刻意“主题升华”是对真情实感的扭曲伍福常我曾多次参与中考作文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记叙文结尾很喜欢议论几句,以此来升华作文主题。这种方式似乎是考场记叙类作文的“潜规则”。对于刻意升华主题,我持反对态度。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作文是写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率真表达。作者能够运用准确的文字真诚地表达出自己情感的作文,就是一篇优秀作文。而刻意升华主题则是对真情实感的一种扭曲。对于写作,我们强调“我手写我心”就是文章要贴近作者自身独特的生活、思想、情感等,而不能是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和人云亦云的套话。记得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文中有一篇妈妈回来了,其结尾一句写的是:“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纯净得几乎透明,谁不喜欢?谁不感动?难道还有必要再添上几句赞美妈妈的话吗?当然没必要了。因此,作文最重要的是要顺乎作者之心,顺乎作者之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文中情感的自然真切。若是在文末不大发议论,而是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由读者自己去品味,这无疑要比所谓的主题升华更为简洁,也更富有韵味。(伍福常:湖南新化县二中语文一级教师,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曾在多家刊物发表文章数百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作文辅导书籍数十本。)不要单纯为了追求技巧而作文邹仕泽我认为,“主题升华”就是在文章(主要指叙事性的文章)的结尾对所叙事件蕴含的意义进行提炼、加工,从而揭示事件的本质,提升事件的意义等。因此,准确的“主题升华”不仅可以使文章有效避免就事论事、主旨和内容过于简单,还可延展文章的内涵,自然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是这样结尾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就不仅是对全文内容的凝练概括,同时也延展了文章的内涵,使文中的“个别”事件上升到了一种“普遍”的高度。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结尾:“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把文中紫藤萝花带给“我”的感受作了最深刻的总结,把文章内涵拓展到了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新的高度,文章的立意因此显得更加高远,主旨也更显深刻了。“主题升华”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很多作者都比较重视。但这种技法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是否升华主题,必须考虑文章本身的需要。比如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而且故事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那么如果再在结尾来个“主题升华”,就有画蛇添足之感了。比如下面这个故事: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时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便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用剑自杀了。像这样的故事,后面还需要加什么内容吗?很显然,不需要!因为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已相当突出,给人的情感震撼也十分强烈了。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既要重视“主题升华”这一写作技巧,又要记住一点:作文无定法;如果单纯为了追求技巧而作文,无疑就是舍本逐末了。(邹仕泽:四川江油实验学校语文一级教师。在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刊发表文章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书籍十余本。)本刊总结:是否“升华”要斟酌在学习了以上三位老师的发言后,现在请大家再回顾我们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说是两个:一、“主题升华什么时候是画龙点睛,什么时候又是画蛇添足呢?”对于这个问题,三位老师基本上都给出了答案,并且都举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然而,我们发现没有一位老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告诉我们“主题升华”具体在哪些时候是画龙点睛,在哪些时候是画蛇添足。是的,这个问题确实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这个问题不是白问了吗?当然不是。综合三位老师的发言,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不是每篇文章都非得要“升华”,而且在我们准备“升华”的时候,应该仔细斟酌一下以下几点首先,你的“升华”是不是出自真情实感。伍福常老师说得好,“作文是写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率真表达”,“刻意升华主题则是对真情实感的一种扭曲”。其次,你的“升华”是不是对文章本身有帮助。左建明老师和邹仕泽老师分别提到,有些文章“本身感情就浓,主题就深”、“故事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文章就没必要再“升华”了。再次,你的“升华”是否是“人云亦云的套话”。“文章贵在创新,模式化的文章让人生厌”。所以,哪怕你所写的文章确实需要一个“升华”,而且你确实是出自真情实感,但是如果“升华”的角度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