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旅.doc_第1页
世界之旅.doc_第2页
世界之旅.doc_第3页
世界之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之旅”课程有感12920702 姚健刚开学选课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叫做“世界之旅”的课程,这个题目首先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上了两个周的课,感觉很不错,于是就选了这门课。这个课趣味性非常强,老师将她多年在外游历所拍摄的图片和视频放给我们看,带给我们很强的现场感。小小的课室里,老师就带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采。上完这个课,我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五光十色的,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方说有竟然有一所学校建在船里,学生们都在船里上课,真实趣味无穷啊。上过这门“世界之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3个国家: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首先来说一下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起源很有意思。澳大利亚一词,原意是“南方大陆”。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现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总数是41万3千人。据有关史料记载,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是英国的属土。 英国人首先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园林湾,当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现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SYDNEY)。现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谈到澳大利亚,就不得不说悉尼歌剧院了。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他们兴趣广泛,喜欢体育运动,如冲浪、帆板、赛马、钓鱼、地滚球、澳式足球、橄榄球及游泳等都有众多的热衷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土著居民渐渐离开部落,搬迁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亚有优惠土著居民的各种政策,包括在房屋、就业、福利各方面为他们投入现代生活提供各种必要的协助。在旅游区,土著居民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是世界各地游客搜罗购买的物品之一,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来源。澳大利亚有特别浓厚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人们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称呼名,不称呼姓),老板和员工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如是。在两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见穿笔挺西服的白领人士或白领丽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筑物门前的台阶上吃简单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热狗,白领人士坐在街上吃便当,同样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样的场面在东京或香港这样的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澳大利亚人文明有礼,乐于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话,人们即使互不相识也会打招呼和问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滚在地上,周围的人会马上帮忙捡起来,送还你的手上,还会有人给你找来一个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么可以救急的替代品,这就是澳大利亚。接着来说一下法国。法国素有“高卢雄鸡”之称。法国历史悠久,文化丰盈,具有别致的风土人情。首先讲“食“,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法国人在饮食方面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比我们花的心思一点都不少。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奶制品非常重要,有奶酪、奶油、牛奶、酸奶、黄油等,各类奶制品中又分为不同口味。另外,法国的菜品也分为:精致类、平民类、地方类和即席类等,包括专业名厨的极致佳肴、百姓家庭的田园汤菜,特色菜肴和独到美味。法国人讲究品酒,有红酒、香槟、啤酒等,餐桌上一般先喝开胃酒,吃饭时是红酒配红肉(比方次是 “穿”,法国人牛肉、羊肉、猪肉),白酒配白肉(比如鱼肉、鸡肉),饭后上甜点,甜点一般配甜餐酒。法国的吃喝独具特色,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其的穿戴讲究品位,正式场合穿着西装与礼服,朋友聚会穿着大放而得体。老年人注重传统风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生活中喜爱穿裙子。中年人上班职业装,下班休闲类。年轻人穿衣戴帽相对随便,但不并不是“乱穿衣”,突出个性。从他们随便的着装中,你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和修为。交际礼仪,法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有一定社会身份的场合,客人要施吻手礼。生活当中,人们见面以“贴面礼”表达友好和尊重,很多人也习惯行“握手礼”,不过握手时间不应过长,也不要握住对方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法国是一个以吻示情的国家。在与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见面时,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则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法国男女交往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以示对女士的尊重。社交中忌讳过问对方的私事,比如家庭、年龄、工资等。一般人不习惯初次会面就送见面礼,这样会让人引起反感。信仰禁忌,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生活中忌讳“13”和“星期五”,颜色忌讳黄色和墨绿色,动物不多谈孔雀与仙鹤,认为鸡是吉祥物,认为菊花、杜鹃花和核桃是不祥之物。法国人的节日假期繁多,宗教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耶稣升天日,降临日等,国定假日有元旦、国庆节、劳工节、一战和二战纪念日等。在加上每年五周的带薪假期,法国人可以说放假的时间不比上班的时间少。另外,还有各种文化节日,文化遗产日、音乐节、电影节、戏剧节、舞蹈节等,举不胜举。有人说法国人是:“春天恋爱,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可见法国人的生活情趣,风土人情别具一格。法国首都巴黎有着“浪漫之都”的美誉。穿着时髦光鲜的巴黎都会男女,整天似乎无所事事的牵着心爱的狗或情侣的手,漫步在塞纳河畔,喝左岸咖啡聊人生是非,他们好像不用为生活而忙碌。到了巴黎之后,亲自走到巴黎的街头,你除了可体会到巴黎城市的繁华,更可以感受到巴黎处处充满 术文化气息,除了数不尽的美术馆、公园绿地和文化中心,里面典藏着无数的文化瑰宝,街道整齐划一,建筑典雅和谐,该赞叹的是当初规划这座都市的眼光与魄力,以及后代子孙保留历史艺术的精神与努力。巴黎可以说是由塞纳河畔所孕育出来的都市,蜿蜒的河流滋润着大地,带来养份与妩媚,我们可以这麽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左岸,没有左岸就没有左岸咖非,没有左岸咖非的巴黎就是黑白的。扶级而上凯旋门俯瞰犹如十二道光芒的巴黎街道,登上艾菲尔铁塔浏览巴黎的夜色,夜游赛纳河体会巴黎挢梁之美与建筑的艺术气息,进入罗浮宫和奥塞美术馆叁观开阔视野培养美学细胞,目睹庞毕度中心的怪异造型难怪以前令人如此惊声讶异,圣母院的宏伟令人兴起思钟楼怪人之幽情,蒙马特的街头画家让我们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真谛,街头拥吻的情侣觉得浪漫巴黎不是浪得虚名,左岸咖啡的悠闲叫人品尝人生之芬芳最后再说一下日本。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但日本的茶道最终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造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和服不用纽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日本的社会福利事业比较好,公园、体育馆、电影院等基础设施较好,一般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都建有供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公园,公园大多采用免费开放式的,就是风景区的门票也比较便宜,仅相当于3瓶矿泉水的价格。在日本,每个都道府县的政府大楼均设有一个供市民观光的大厅,有专用高速电梯直达。在日本你就会感觉到日本人的生活节奏很快,这表现在各个方面,他们平时走路很快,连坐下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在立食面店简单地吃完马上就走。在日本的人工费很贵,几乎不用人,尽量用机器。满大街都是自动贩卖机,卖什么的都有,最常见的是卖饮料的,大约100到150日元,还有卖速食面的,卖小食品的,卖报纸的,我见过最夸张的是卖花的。各种各样的花束在自动贩卖机中围绕中轴旋转,站在外面就可以看到所有的,下面有编号,选中了就投钱摁它的编号就可以了。在日本坐电车也都是自动贩卖机,而且只有自动贩卖机。咱们是人工也有,机器也有。日本只有机器,只有你遇到困难时,才有人出来帮你,在车站里有很多的自动卖票机,上面有写着从现在的站到你要去的地方的票价。当然你中途下车出站了,是不退钱的。买少了的话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