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性学习动员讲座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本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今天讲座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也是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冲破了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时空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展开,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下面我将用两个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案例地点是:新西兰 汉密尔顿市 一所普通公立中学普通班。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只是简单地交代,接下来的两周是专题学习时间,请全班学生共同做一个探究,做什么,怎么做都由学生们决定,只要与科学有关系,又有条件能做好就行了。老师建议,学生们可先分组设想有什么可以做的课题,然后再一起讨论决定研究课题。按照老师的建议,第一、二节课,全班学生28人分成8组提设想,大家海阔天空地想了20多个题目,然后再分为4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定一个自认为最合适的课题,最后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报告他们的课题和设想,全班同学一起比较、评议,再投票决定选择哪一课题。在这两节课中,老师在各个组巡回,主要是听学生的讨论,有时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题的实际可行性,如:做你们建议的课题需要些什么器材?要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有没有安全问题?有一组学生想分析橄榄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碰撞问题,请老师帮忙出主意。老师就要他们想想物体的碰撞有多少种情况,橄榄球运动员的碰撞应属于什么情况,碰憧有什么规律,到什么书上可以找到有关的资料,等等。 经过这样的讨论和投票,学生们决定做“市场上哪个牌子的洗衣粉洗涤效果最好”这一课题。下来的两节课,学生们分组讨论探究的方案,在许多问题上都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如市场上最常见的洗衣粉有哪些,要用什么规格的洗衣机进行洗涤,用什么样的洗涤程序,水温多少,洗衣粉应放多少,用什么样的布作为洗涤对象,等等。多小组讨论的问题不尽相同,也不全面,但全班的问题合在一起,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如在讨论洗什么的问题时,开始有人提议洗校服,但是,校服有新旧、大小之分,不行,被否决了;后来又提议用一般衣服、用几块不同的旧布,等等,都又由于难以控制实验条件而被否决了;不过,同学们也觉得,用布比用衣服容易保证实验条件相同,因此决定用布,并不断补充控制条件:如布要都是新的,颜色相同,大小一样,再弄得一样脏;但都用浅色布也不行,不能全面说明洗涤效果。最后,他们买了五块颜色和深浅不同的布,裁成同样大小,弄得同样脏,然后用相同型号的洗衣机在同样的水量、温度、程序、洗衣粉量之下洗涤。又如,在比较洗涤效果时,应把布一起放在光线相同的地方,相互比较,再与一小块没有弄脏过的同颜色新布作比较,等等。 根据超市提供的资料,学生们选了4种销量最大的洗衣粉进行比较。因为学校里没有4台相同的洗衣机,就让几位同学带回家中去洗,还派了监督人,保证洗的方法程序符合预先计划安排。第一次洗出来的结果怎样也看不出差别,有的同学就打算下结论。这时,老师就提醒大家注意,是否这样一次实验就可以下结论了,全班又进行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只做一次实验,洗衣粉的用量只有一种,下结论太早了。于是决定逐步减少洗衣粉的量,再重复做实验。前几次结果都看不出差别,直至第四次才看出差别。然后,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份研究报告,要写明研究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一研究,做的方法和过程,对比的方法和过程,得到什么结论。报告是集体讨论写出来的,全部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们比较,哪一份有什么优点,选出最好的一份,并让这个小组把别人的优点都吸收过来,得出一份代表全班的报告。利用教师周会的时间,该小组的三名学生向全校老师做了一次很生动的报告。一个月后,新学期开始了,老师提醒学生看看上学期的活动有没有影响。怎样做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经过讨论,决定对老师们进行调查。他们在校门口给老师发调查表,内容是“你最近有没有买洗衣粉?如果买了,买的是什么牌子?”结果,买洗衣粉的老师中有80买了他们证明洗涤效果最好的那种。 另一个案例: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博士写了一本书,题目是素质教育在美国。 书中介绍他的儿子矿矿在美国是怎样做研究的。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如果说小学侧重的是对孩子收集材料、独立提问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到了中学,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则成为培养的重点。 矿矿在七年级时独立完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百分之百的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一开学时就给孩子们布置了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孩子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正月的第一周确定课题(课题一经确定便不能更改)。课题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动物到植物,从心理学到行为科学,爱选什么都行。但有一条是必须要遵守的,即一定要新,不能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矿矿早已有多年“研究”经验,目是成竹在胸,跃跃欲试。他一开始就认准了要做一个百分之百“真正”的科学研究与那些在科学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所做的一样。既然小白鼠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实验工具,那就用小白鼠做研究好了。 研究什么呢?矿矿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个异想天开的课题: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这种题目也只有这些想像力丰富的孩子才能想得出来。 我暗暗地为儿子庆幸,好在他没打算去测试小老鼠的对话能力、动作语言或最快的奔跑速度等等太离奇、太出格的难题。但是,说实在话,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傻头傻脑、毛绒绒、胖乎乎的小玩意儿怎么会听指挥去接受你的测试呢? 矿矿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为难。他很顺利地决定了研究方法。从宠物店买了两只小老鼠回来,那只白的,长着一双亮晶晶的红眼睛;另一只是黄的,一双黑眼睛总是滴溜溜转。我家那只大黑狗吉吉小时候住过的一个塑料狗笼,成了这对小老鼠的新家及矿矿的试验所。 矿矿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并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来取得食物的时间。 儿子每天下课回家都在忙忙碌碌地搞他的测试。为了找到最佳测试方式,他设计了好几种方法。经过比较,他最后采用的方法是,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五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矿矿把左边的洞堵起来,只开放右边的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看上去贼溜溜的小黄老鼠,实际上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来就会别有洞天。 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矿矿先是把右边的洞墙上,把左边的洞打开,用一张透明的塑料纸把出口封起来。小老鼠钻过去会发现受到阻碍,不得不转回头。在老鼠回头后,矿矿又把右边的洞开通,让小老鼠能钻过去取到食物。 按照矿矿的设计,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矿矿把左右两个洞同时打开,左边的还是用塑料纸封上,右边的还是畅通无阻。然后看小老鼠的选择。 那几天,我和妻子都饶有兴趣地去看矿矿做试验。儿子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 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来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鼠则十次之中有八到九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矿矿完成了他的论文。 一看他的论文,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 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当然,题目下面照样写着(黄矿岩著)的字样。美国的专业学术论文都具有一个特定的格式。开篇通常是介绍,讲些研究背景之类的东西,然后是研究的假设论点,即研究中想证明或反对的论点。跟着是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再接着就是研究中得到的新信息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统计分析。最后是结论段,提出自己的见解。 翻看美国出版的学术刊物,几乎本本如此,篇篇如此。我把这种研究文体称为“美式八股”。 儿子的论文一步不差地模仿了这种美式八股,十页正文外加三页附加的分析表格。从头至尾的叙述、分析有条有理。 他所写的结论更是让我对儿子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它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 孩子自有孩子的逻辑,一个在开始被我看成过于不切实际的论题,就这样让儿子找到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大团圆结局”。 在七年级的科学研究展览会上,展示了100多个研究报告。每份研究报告都粘贴在一块一米见方、大小一致的硬纸板上。除了展示论文外,作者们还极尽其艺术天才之能事,美化自己的那块小天地。外加搬来了做研究用的各种各样的仪器。实物,甚至小动物什么的。说句实在话,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七年级的孩子有着这么活跃、这么充实的思维。 下面,是我从这个展览会上摘录的一些有趣的研究课题: 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色彩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 食物的色彩与消费者的心理; 狗靠什么来决定选择玩具? 猫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辛辛那提地区的气温与环保; 学校请来了几个资深评委,对所有的参展科研项目一做了评价。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来。矿矿的研究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还有什么能比看见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项科学试验更能让作父母亲高兴的呢?通过上面的小案例,我们不难看到,要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周密的计划,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实施方案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我们锤炼才干、学习做人的过程。今天讲座的第二个话题是: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掰着指头算一算,从你背起书包上学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你有没有回想过在这一段不算短的日子里,你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想大家一定都忙着埋头苦读那些从书本里搬来的知识,一遍又一遍地解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存在的习题吧。难道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手中这成百上千的试卷?也许你正在怀疑挑起这沉重的担子会不会有意义,因为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这日新月异的崭新世界在告诉你一个现实: 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你的各种潜能。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有所不同,从课题的选取到完成,都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它可以让同学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美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相关课程。1984年,美国就开始推行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课程 。该课程从一个现实社会问题出发,把各类学科的知识合在一起。在讨论每个社会问题时,把与之有关的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社会问题的多重起因和不同的解决办法,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生产实际和技术增长率引进到课程当中去,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知识的综合。 在中国,1999年在上海推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湖南2007年教材改革,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我们需要明确的是:1、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独立的课程2、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3、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必修课范围。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我们考大学矛盾吗?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你的首要任务,这其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两大任务中,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现在高考的题目正在向能力型、综合性、开放型等各个方向扩展,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能力。在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直接出现过研究性课题,另外在一些地区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考试卷中都出现了许多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动员和提取有效信息:来自卷面提供的情境、资料,对教科书有关知识的记忆,日常生活的积累等。并将它们融为一体,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因此,面对高考命题正在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趋势,学生们再也不能靠死记硬背、复原课本知识来应付考试,取得高分。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不仅对高考有帮助,而且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这里以一个高考试题进行说明:2001年上海高考试卷中的有这样一道试题:上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文科综合测试卷: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查;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理科综合测试卷:课题一:上海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态的剖析;课题二: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课题三: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2、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3、该课题最终的成果是_。“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但实质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种活动更多的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而真正的研究则更强调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探询,更注重的是结果。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我们的师兄415班李俊超带领大家做的课题为例来简要说明。他们的题目是让广告精彩我们的生活关于岳阳市电视广告传媒的调查研究,结题后交来的课件袋里有一个记载本、一本厚厚的结题报告,一个精美的光碟,158张问卷。回收的问卷有158张,当然发出去的就不知有多少了!我选取了这个课题组成员在采访问卷调查中一些感受。陈云昊同学:可新问题又接踵而至,该去哪儿发问卷呢?有人说去发给同学就行了,这样也省事些,可有人又提出了不同 的看法,学校里的学生在社会上并不具有特别的代表性,无法准确地反映出我们所调查的问题,并提议可以去步行街发问卷,街上有许多不同职业的人,这样可以反映出群众的意见,更有参考性,大家都赞成这个观点。胡蝶:第一次采访正式开始前有一些小紧张,不过和组员一起说说笑笑的,也不觉得了,我写字比较慢,怕记录不完整,组长说:“没关系!记一些要点就好!到时候会有一些录像资料的,而且我会和你一起写。”这样我就觉得踏实多了。“你好!”采访对象来了,感觉是个有成就的大老板,很绅士的和我们握手,“可以开始了吗?”“当然!”感觉还不错,虽然刚开始时有些不自在,但当采访正式开始时,我看见了对方眼里的肯定与赞扬,于是我也抬起头来,表现出了我的自信。或许自信助我成功!徐明亮:可现实总是和幻想差得太远,我刚刚碰到第一个目标就给我泼了桶凉水,就在我拿到表格正在寻找目标的时候,一名慈眉善目的光头老大爷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想那么慈祥的人应该会填我的表格吧,哪知我还没说完开场白,他就摆手,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就快步走开了。我遭到这待遇后,手脚皆软,不知所措。感觉面子上极度过不去,要知道我可是非常重视我的面子的。我拿着一叠问卷在大街上四处徘徊,正当这时又一个人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穿保安制服的中年男人。端着一个一次性纸杯,正快步走过去。我正犹豫着是否过去时,突然看到同组同时来的同学已有收获,再看看自己,还没发出一张,我一咬牙, 住呼吸向他走去,说出我的新版开场白:“我是岳阳市一中的学生,可否帮我填张问卷?不用很久的。”他停下来打量了一下我,爽快的答应了,当他填到一半时,突然一个电话打断了他的动作,我刚放松了下来心又紧张起来,哦,上帝啊,什么 时候来电话不好这个时候来,希望他的手机没电,我心里祈祷着。还好,在接完电话后,他还是认真地完成了全部问题,我如释重负,终于松了一口气。之后在街上涌现了各色运动员,在我拦住一位看似十分柔弱的老太太,正想说开场白,没想到未说出的开场白威力如此巨大,令她充满了能量,健步如飞。看那架势可以赶超博尔特,另一男子也被我激发了篮球潜力,在我向他走去时,还没张嘴,一个急停,一个漂亮的转身过人,我便被他晃过,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在2个小时,我艰难的完成了任务。在经历这么多人后,我获益良多,至少在发问卷上,在拦住个人以后,首先要搬出自己是岳阳市一中学生,再说其他的,最重要的是必须说不会占用对方多少时间,先用开场白稳住对方,再开始让对方填问卷。另外在发问卷上,必须要大胆,不怕挫折或是冷眼,最重要的是我不怕与陌生人交流了,这次活动对我来说可以说是获益良多。 李怡同学说:“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更自信,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中的一员了。以前,我是个比较自卑、不够开朗热情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不是不能为其他成员出力,我也可以加入到研究中,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我不再是个旁观者。”今天讲座的第三个话题: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选题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第二步是确定课题; 第三步是表述课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出问题。虽然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当我们要真正确定一个课题进行探究时,我们又会发现自己的头脑中的问题太一般化了,这些问题好像很难成为一个课题,不值得研究。这就是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时感觉到无课题可以研究的原因。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然,爱因斯坦说问题不是一个一般化的问题,而是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即课题。那么,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呢?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观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时,要特别关注三种有价值的现象,它们是新奇的现象、重复的现象和密集的现象。新奇的现象是指在客观世界中刚出现的新鲜、奇特的现象。新奇的现象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新鲜的现象和奇特的现象。新奇的现象在刚出现的时候,无疑是属于偶然的现象、个别的现象,但这些偶然的现象或个别的现象在平时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有目的地对这些偶然的现象、个别的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好课题。古今中外,从偶然的现象、个别的现象进行认真思考而取得很大成绩的人不胜枚举。重复的现象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的时空里或以一定的形式多次性地出现的现象。重复的现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空间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另一种是间断性、连续性显示的重复现象。例如,花开花落,候鸟徒迁,雄鸡啼晓,四季轮回,潮汐涨落,等等,这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周期重演、过程重演或内容重演性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但是如果对这些重复的现象深入研究一下,就会有重大发现。只要学生在平时能认真地考察,用心思索这些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重复现象,一定会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一定会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所突破,取得较大的成果。科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创造都是从观察重复现象开始。密集的现象是数量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同时存在或短时间内先后相继出现。密集的现象后面往往涵含着事物的规律,因此,我们对密集的现象要经常问:这些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什么,通过对问题的思索就会有新的发现。举一个例子说明,1878年,盛产葡萄的法国梅杜克地区由于葡露菌病的流行,绝大多数的葡萄在快要成熟时都咧开口子,慢慢地腐烂了,可是波尔多城市郊靠近马路的一片葡萄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唯一难看之处是葡萄上沾满了蓝不蓝,白不白的东西,并且散发出难闻的怪味。这一成群密集现象引起了波尔多大学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原来这片葡萄园的主人怕过路人偷吃葡萄,就把白色的石灰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喷到葡萄上,结果,不但无人偷摘他的葡萄,还意外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米勒德特抓住葡萄园主的丰收秘诀不放经过进一步研究,终于找到了这种混合液的最佳配方,即后来人们用来防止瓜果和豆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从这三种现象入手进行思考,就可以产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因为从新奇的现象中能考察发现未来趋势(包括发现有重大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新事物);从重复的现象中能考察发现客观规律;从密集的现象中能考察发现事物本质。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我们对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时,问题的产生有时是很短暂的,智慧的火花会在大脑中一闪而过。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就会不复存在,而有时这些问题往往是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学生们要养成记问题的习惯,不要过多地去顾及问题的质量档次,不顾自己以现在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随时记下你所想到的问题,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的成败。因此,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从我校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选题大概有这么几种:可以是由学生自行确立题目和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也可以是由老师提出课题,供学生选择;可以是由学校确立研究范围,学生选择确立课题或研究思路,还可以是由指导教师确立主课题,学生确定子课题。今年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将采用教师提供课题与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相结合的方式。但不管是哪种选题方式,同学们都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选题应来自同学们周围的真实世界;(2)选题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是自己乐于参与的或是自己的想完成的小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泌阳县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方案
- 庐江县联考初三数学试卷
- 梅州高三期末数学试卷
- 工程施工中合同履行与进度协调方案
- 城中村商业综合体开发方案
- 南平质检初三数学试卷
- 乐山二调数学试卷
- 机坪运行部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领跑作业本初三数学试卷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汽轮机原理-凝汽器课件
-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练习题
- 检验报告(风机)
- 鼻骨及眼眶骨折的CT诊断课件
- 房屋拆除工程监理规划
- 海思芯片HTOL老化测试技术规范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编辑+带水印)
- 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第五版ppt课件(完整版)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2015)
- [云南]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