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_第1页
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_第2页
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_第3页
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_第4页
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方案透气型塑胶面层施工方案 一 本项工程施工内容一 本项工程施工内容 基础施工完毕后 在运动场的跑道及内外环排水沟区域铺设 13mm 厚透气型塑胶面层 二 施工工艺流程图二 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 施工方案三 施工方案 为保质 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本工程由项目组统一管理并根据 施工进度 质量要求及施工现场自然条件实施 调整每日 周 月施工安排 1 施工准备 根据铺装面积计算所需材料量 将所需浆料和粘合剂分别按照 批号排放整齐 将所需黑胶粒和粘合剂分别放在操作台上合适的 位置 便于机械的搅拌 2 施工方法 场地清理 测量放线 塑胶面层喷涂 塑胶底层摊铺 画跑道标志线 1 施工小试 1 先将湿固化型聚氨酯粘合剂分别按生产批号排序 然后取样根 据现场环境条件分别进行成胶试验 如果发现某批粘合剂出现 成胶速度过慢 则调节催化剂的用量来调节成胶速度 如果发 现某批物料出现粘接强度差现象 则调节施工配方来改善 以 达到成胶强度要求 2 将透气型塑胶跑道面层喷涂所用的材料甲组 乙组 催化剂 颗粒等严格按配比进行小试 为保证颜色 强度均匀一致 根 据环境对熟化速度进行调节 2 测量并放施工底线 为合理安排每天的铺装工作 必须先在基础层上按照设定的施 工方案测量好分界线 将铺设区域分成条块 然后按条块进行 铺装 为保证排水畅通和接缝少等要求 采用先内后外的施工 程序 3 在铺设塑胶底层之前 应在混凝土基础表面涂刷一层单组份胶 水 粘合剂 以达到以下效果 1 增强混凝土表面的防潮性能 2 增强混凝土同面层的粘合力 4 塑胶场地底层施工 1 摊铺塑胶场地底层时我公司保证采用专业摊铺机进行施工 摊铺机 型号 P202 2 5var 最大摊铺宽度 2 5m 每小时可摊铺 400 重量 750 公斤 外廓尺寸 2 3 0 7m 2 铺筑橡胶混合料前 应检查确认基础面层的质量 当基础面层 质量不符合要求时 不得铺设塑胶场地底层 3 摊铺前摊铺机要涂少量的防止粘料用的溶剂 4 摊铺机采用双侧找平 人工控制标高 经摊铺机压实的摊铺层 应符合平整度 横坡的规定要求 5 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及场地横坡 不符合要求时根 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6 摊铺橡胶混合料应缓慢 均匀 连续不间断 摊铺过程中不得 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的转动 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2 3 的混合料 并保证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当熨 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 不得随意调整 透气型底层橡胶黑颗 粒及粘合剂经摊铺 厚度达到 9 10mm 7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 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 当出现下列情况 时 可用人工做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a 横断面不符合要求 b 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 c 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 d 表面明显不平整 e 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 f 摊铺机后有明显的拖痕 5 塑胶场地面层施工 1 将聚氨酯色浆及EPDM 颗粒倒入搅拌机内 经搅拌好的浆料及 时装入喷涂机内 进行机械喷涂工序 在喷涂过程中 必须保 证喷涂的连续性 并沿直线喷涂 待第一遍喷涂结束后 检查 其色度及均匀度 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喷涂工序 喷涂时要采用 交叉喷涂方式 确保施工后的面层平整 且颜色均匀一致 厚 度达到 3 4mm 2 喷涂塑胶场地面层时我公司保证采用专业搅拌机及喷涂机进行 施工 搅拌机 型号 M1202 容量 200 升 出料率 75 公斤 分钟 重量 650 公斤 外廓尺寸 1 0 7 1m 喷涂机 型号 S122E 容量 120 升 喷涂率 15 公斤 分钟 重量 540 公斤 外廓尺寸 1 9 1 1 15m 6 铺装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1 底层铺装施工过程包括配料 搅拌 喂料 机械摊铺 修边等 工序 2 面层铺装施工过程包括配料 搅拌 机械喷涂等工序 a 配料工序的任务是严格按照配方按比例计量 经搅拌制成合格 的浆料待用 如果发现异常 必须由技术负责人进行处理 b 送料 喂料工序的任务是将合格的胶浆料送入指定位置 底层 摊铺喂料时 必须保证喂料均匀 c 机械摊铺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必须保证摊铺机行走 均匀并根据地基平整度将高度卡子适当调整 同时还要将接边 处拍平拍匀 d 机械喷涂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必须保证喷涂颜色均 匀 厚度一致 7 铺设施工注意 1 完成透气型的铺设 要求现场监督人员随时检测透气型厚度 其厚度应在 13mm 加厚区的厚度在底层要先加厚至水平 2 质量控制关键点 a 清理场地 因为整洁与否将影响到材料与基础的结合 b 边缘区域及盖板要刷涂接著底油以增加黏结力 c 黑橡胶粒与粘合剂按比例搅拌均匀 关键是每粒黑橡胶粒上都 应被粘合剂所润湿 d 把搅拌好的原材料送至指定区域 关键是材料应在 30 分钟内 用完 e 以自动调整水平机按厚度铺设 关键是在于接缝平整及边缘部 分包边要挺刮 牢实 f 以 EPDM 红颗粒与喷涂硬化剂用高压高黏度搅拌喷涂设备 实 施两次交叉喷涂 3 技术措施 1 严格按图纸尺寸 位置 厚度要求施工 2 每天开工前进行施工所用原材料 机具 施工面基础查验 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 3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监测天气 温度 湿度的变化 以便调整 原料配方 施工进度 确保质量 4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避免新铺胶面被污染 注意封闭现场 以 免非施工人员对成品的无意损坏 5 雨天将对塑胶施工不利 措施如下 1 所有颗粒须放置室内干燥处 拉出使用后及时收回 淋湿的颗 粒利用晴天晒干后及时收回装袋 2 施工时准备 120m2塑料布 下雨时及时覆盖刚铺设的塑胶 6 选派专人对施工中易出现问题的主要环节精心处理 如胶面的 横纵接缝 7 为保证面层美观 安排大面积连续施工减少接缝 铺胶幅宽定 为 2 5m 8 严格执行技术组制订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及各项质量安全实施 细则 建立质量控制保障体系 9 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认真贯彻班组自检 互检 施工管理日常 检查及各种定期检查 分项检查验收等工作 4 施工质量目标 合格 5 技术指标 根据 GB T14833 93 规定 透气型塑胶面层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 附表规定 四 四 田径场点位线的画法田径场点位线的画法 1 根据 塑胶跑道 GBT14833 93 要求 标志线应清晰 无反光 无明显虚边 与面层粘全牢固 各标志线位置距终点线间的距 离不允许出现负差 其正差应小于 1 10000 2 田径场测画的基本依据 田径规则规定第一条分道 应在离跑道突沿外 0 3m 处进行丈量 如无突沿应在离跑道内侧标志线 0 2m 处丈量 还规定 跑道 全长不得少于 400m 但是 承认 200m 或 200m 以上任何距离 的纪录时 创记录所用的跑道周长不得超过 440 码 纪录的 跑道 其外道的半径不得超过 50m 除非形成这个曲段的两个 半径中的大半径所构成的弧 在 180 度角的弯道中不超过 60 度 项 目指 标 拉伸强度 0 4 Mpa 扯断伸长率 40 压缩复原率 95 回弹值 20 阻燃性1 级 角 这是标准田径场测画的基本依据 测画时要准确 1 在场地的长轴方向确定场地的中心点 确定两端弯道的圆心 2 基准点 田径场内有以下一些特殊的固定点 在丈量和画线时 以它们为基准 称之为 基准点 O O 为南北两个半圆的圆 心 A B C D 为直道和弯道交于内突沿外侧上的分界点 E F 为 O O 的连线延长与内突沿的外沿交点 3 分界线 分界线即直道与弯道的分界 田径场直道为 6 条分道 弯道为 6 条分道 整个跑道道宽为 1 22m 6 7 32m 因此 整 个弯道的外沿半径是 19 1m 7 32m 26 42m 即以 O 和 O 为 圆心 以 26 42m 为半径 分道第六分别在两端各画一个半径 圆 与直道相交 交点为 A B C D 通常把 AA 称为第 一分界线 BB 称为第二分界线 CC 称为第三分界 线 DD 称为第四分界线 而 OO AD BC 直道长 4 直道延长 直道径赛项目有 100m 跑 终点线设有运动员冲过 终点的减速距离 因此 应在直道两端分别延长 5m 5 内突沿 外突沿 规则中规定内 外突沿的宽度为 50mm 高 出地面 50 65mm 其宽度不计算在跑道的宽度之内 6 分道线 规则中规定 400m 以下的各项径赛 均采用分道比赛 和的方法 每条跑道宽度为 1 22m 分道线宽 50mm 各分道 右侧 即外侧 的分道线应包括在该跑道之内 7 跑道丈量点 1 第一跑道的丈量点应在离内突沿外侧 30cm 处 其他跑道的丈 量点均在分道线外 20cm 处 这些丈量点的连线即为该跑道的 实跑线 2 跑道应进行两次单独的测量 两次测量的公差不得超过 0 0003 跑道长度 m 0 01m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算出 100m 跑道的公差应 0 04m 8 终点线 1 规则规定在正式比赛中 各项径赛的终点线都固定在同一地方 通常是第一分界线 终点线宽为 5cm 不包括在跑程之内 2 在终点线后还要画出五条相隔 1m 并且平行于终点线的白线 线宽 5cm 在这五条线的两端 跑道的两侧 按距终点的距离 由近至远分别竖立标有的号码牌 在终点线前还要由里至外 醒目地标出各分道的号码 9 位线 1 它包括各种距离的起点线 接力区前 后沿 接力区预跑线 抢道线以及栏位线等等 所有位线的线宽均为 5cm 2 直线形位线包括分道跑的起点线 接力区前 后沿 预跑线 弧线形位线包括不分道跑的起点线 集合线和抢道标志线 10 弯道丈量方法 现在使用的是通过有关数学理论 把弯道上 任何一个实跑弧线段 换算成相应的角度 再运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