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二---咏物类文体.doc_第1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二---咏物类文体.doc_第2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二---咏物类文体.doc_第3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二---咏物类文体.doc_第4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二---咏物类文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高三语文总复习之二-咏物类文言文散文 肖志喜 2013-04-06 1】咏物类散文概念: 咏物类散文通过对物(动物,植物,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寄托深意 。爱莲说陋 室 铭2】写作手法:象征 比拟等手法,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答题格式:指出写作手法+原句和自己语言分析。】3】咏物类散文关键点:1要抓住事物特征来描写所托之物【答题格式:特征+原文语句和自己语言】2】咏物抒怀类的散文是以“咏物”为方法,达到“抒怀”的目的,或寓“意”于“物”,或缘“物”生“情”,往往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表达效果。 3】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务必要养成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思维习惯;4】这种类型的文章,“物”是凭借,“怀”是宗旨,文章虽结构自由、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但主旨集中,所以思考问题要紧紧围绕基本要素“物”与“怀”展开。4】“咏物”方法:形神兼备 象意统一;怎样做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以神御形5】鉴赏角度:1、 景或物形象特征提炼;2、 二、景或物形象赏析;3、 三、文章内在含义理解;4、 四、作者情感体悟;5、 、文意拓展延伸。6】养竹记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cu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l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tin瘁cu,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fi者斩焉,彗hu帚zhu者刈y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rng荟hu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shn蘙y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y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可叹呀 !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7】实词注释本:根固:稳固建:树立倚:偏颇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练。锻练名行:名节操行树:种植竹子如是:因为如此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殄(ti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繇:同“由”。 筐篚(f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篲箒(huzh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菶(b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芟(shn)蘙(y)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斯:指这所房子。体:体悟。实:充实,充满。9】高考考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5C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6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均为代词。上句。指物,它、竹子;下句,指人,他们。D于:均为介词,上句,表比较,比;下句,表对象引进,可不译。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7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1)表现在: (2)目的是: 8(1)本固、性直、心空、节贞。(1分)(2)托物寄意,希望当朝用人者能发现贤才的独特美质,进而选拔重用。(3分)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9(1)君子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一致的人。(节、砥砺、夷险)(2)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明日、履、隅、于斯)(3)(竹子)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见贱、若是、犹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19.外形香气性直心空20.象征描写议论 10】梅花草堂集orchid英:kd美rkd兰花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注释1.逼:接近,迫近2. 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3.之:的4.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5.瑞:吉,善。6.兼彩:兼有各种颜色。7.名:表达8.肖:模拟的神韵9.不可:不能,不够翻译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三、比较爱莲说和梅花草堂集节选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1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