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炭疽-讲课提纲.doc_第1页
03炭疽-讲课提纲.doc_第2页
03炭疽-讲课提纲.doc_第3页
03炭疽-讲课提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炭疽 Anthrax最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症状,急性和亚急性病例,除败血症症状外,有的病例在体表出现局限性的炎性肿胀(炭疽痈)和血尿、血便。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有时伴发有败血症,病死率较高。1病原学 (Etiology)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需氧性芽胞杆菌属(Aerabic spore- bearing bacillus)中的一种长而粗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两端平直,呈竹节状。 夏季在未解剖尸体内的菌经2496小时因腐败可完全死亡,但骨髓中的菌体可存活1周。煮沸25分钟均可死亡,一般浓度的常用消毒药都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芽胞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状态下可存活3250年,煮沸需15分钟才能将其杀死, 150干热60min,100湿热510min可杀死芽胞。临床上常用20漂白粉、0.1碘溶液、0.5过氧乙酸、0.1升汞溶液作为消毒剂。 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2.1 传染源 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2.2 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皮肤叮咬传播。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土壤和草地,常可成为持久性的疫源地。人主要通过接触染菌动物及畜产品,经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途径而感染。2.3 易感动物 自然情况下,草食兽最易感,以绵羊、山羊、马、牛易感性最强,家禽几乎不发生炭疽。人主要发生在与动物及畜产品接触机会多的人员。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小鼠、家兔最易感。2.4 流行特点 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多的季节(68月份)。冬季多为散发。 3 发病机理(Pathogenesis) 荚膜多肽:抑制抗体,能对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使细菌易于扩散繁殖。 炭疽毒素: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factor,LF)。抑制补体的活力而使吞噬作用减少;损害及杀死吞噬细胞,损伤毛细管上皮使液体漏出,血压下降,最终引起水肿、休克和死亡。 4 症状(Clinical signs) 潜伏期一般为15天,最长可达14天。 羊:多为最急性型。病羊突然倒地,昏迷,全身战栗,磨牙,从天然孔流出带有气泡的黑红色血液,常于数分钟内死亡。急性病例,病羊兴奋不安,行走摇摆,心悸亢进,脉搏增数,呼吸促迫,可视粘膜呈蓝紫色,以后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天然孔流血,多于数小时内死亡。牛:多取急性和亚急性经过,少数病牛突然死亡。急性病例 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退。有的病牛表现兴奋、嚎叫,以后沉郁,减食,反刍泌乳停止。妊牛常流产。可视粘膜发绀,并有出血斑点。病牛呼吸困难,肌肉震颤。亚急性病例 常在颈、胸,腰、外阴部及直肠内发生炭疽痈,有时发生咽炎,舌肿大呈暗红色。肠道发生炭疽痈时,病畜下痢且带血,肛门浮肿。一般经1036小时死亡。 马:多取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最急性病畜,突然倒地,粘膜发紫,自鼻孔及肛门流出少量血水,于数小时内死亡。症状与牛相似,有时伴有腹痛症状。猪:多为局限性变化,常取慢性经过。 常于宰后发现。颌下淋巴结或肠系膜淋巴结、肺等脏器发现炭疽病变。有的病猪呈现咽炎症状(咽炭疽)。体温升高,咽喉及腮部发生明显肿胀,甚至蔓延至颈部、胸部导致头颈不能活动,吞咽及呼吸困难,常因窒息而死。个别猪也可呈败血症症状。 人:潜伏期为12小时至12天,一般为23天。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病型:皮肤炭疽 最多见,约占90。主要在面颊、肩、手等处发生炭疽痈。肺炭疽病状急剧,高热、恶寒、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等,约经23天死亡。 肠炭疽发病急,有高热,持续性呕吐,腹痛、腹泻,排血样便,腹胀及腹膜炎等症状,全身症状明显。 5 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尸体迅速腐败,尸僵不全;自天然孔出血;可视粘膜呈蓝紫色,并有多数出血点;反刍兽多呈现膨胀。血液呈暗红色至黑红色,不易凝固,粘稠似煤焦油样。皮下、肌间、浆膜下,肾周围、咽喉部等处有黄色胶样浸润,并有出血点。淋巴结,特别是胶样浸润附近的淋巴结高度肿胀,呈黑红色,切面湿润呈褐红色并有出血点。脾脏高度肿大(25倍)。脾髓呈暗红色,软化为泥状或糊状,脾小梁与脾小体模糊不清。 肝、肾充血肿胀,质软而脆弱。心肌脆弱。肺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胃肠道有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变化。 猪的病变多局限于咽及喉部,常于咽、喉部周围的结缔组织呈现出血性胶样浸润,咽、喉及前颈部淋巴结肿胀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其上覆有一层淡黄痂块。6 诊断(Diagnosis) 6.1 临床及流行病学诊断原因不明而突然死亡或临床上出现痈性肿胀、腹痛、高热,病情发展急剧,死后天然孔流血。同时应对该地区内近几年来的炭疽疫情、因炭疽死亡病畜的处理情况、发病动物的种类及季节、炭疽预防接种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为确诊提供根据。 6.2 细菌学诊断6.2.1 镜检新鲜病料(血液、水肿液或血便)中可检出炭疽菌。死后可自耳尖或四肢末梢采取血液,或于左侧季肋部第1718肋骨间作一垂直切口,采取一小块脾脏(含菌量最高),涂片,自然干燥,用福尔马林龙胆紫液染色,发现菌体呈深紫色,荚膜呈淡紫色,单个或呈短链(24个菌体)的大杆菌时,即可诊断为炭疽。也可用碱性美蓝或姬姆萨染色。检查猪局部性炭疽的淋巴结等病料时,常可见到形态和染色特性改变了的炭疽杆菌。6.2.2 培养新鲜病料直接培养于普通琼脂,对陈旧或污染的病料应在制成悬液后,采用加热分离培养法。分离菌株的鉴定:噬菌体裂解试验将分离的细菌涂于琼脂斜面或平板上,在涂菌中心部,滴加-噬菌体1铂金环,置37培养8小时,必要时可延长培养时间到18小时再观察一次,如果滴加噬菌体的部位出现噬菌斑,分离菌即为炭疽菌。青霉素抑菌试验将分离菌涂于每毫升含10U青霉素的琼脂平板上,于37培养18小时。如分离菌是炭疽菌,通常不生长或仅呈微弱的生长。 荚膜形成试验将待检菌接种于含0.2活性炭未、0.7碳酸氢钠的血清琼脂平板上,在25CO2环境下,于37培养1622小时后,如长有圆形、整齐、光滑、显著粘稠的菌,则可认为是产生了宽厚荚膜的炭疽强毒菌株;如菌落呈粘液-粗糙型,则是形成了部分荚膜的弱毒菌株,如为粗糙型菌落,则属无毒菌株。6.2.3 动物试验小鼠、豚鼠及家兔。将病料或培养物制成10倍悬液,给小鼠腹部皮下接种0.2m1;豚鼠0.5m1;家兔lm。如12小时后接种局部发生水肿,经3672小时死亡,并由血液或脏器中检出炭疽杆菌,即可确诊。病料含杂菌较多时,可行皮肤浅创涂布接种感染。 6.2.4 Ascoli氏沉淀试验(本试验可用于腐败病料及畜产品(皮张等)的检验)皮张检疫: 采样:在皮张的腿部或腋下边缘部位取样皮1块,(2*2)cm2或(3*3)cm2,编号、记录,每张皮都取样;检疫前将皮样消毒,121 30min。灭菌后趁皮样软化时,用剪刀剪碎,加入510倍的0.3%石炭酸生理盐水,在室温浸泡1824h,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作沉淀原;取炭疽沉淀素血清加入沉淀管中至1/3处;取沉淀原沿管壁缓缓加于血清上,至管的2/3处(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和接触面不整齐),直立静置1015min,判定结果。试验要有三个对照管:标准炭疽沉淀原加沉淀素血清(阳性);标准沉淀素原加健康动物血清(阴性);生理盐水加沉淀素血清(阴性)。 6.2.5 鉴别诊断 最急性和急性型炭疽,与巴氏杆菌病、恶性水肿有些相似,应注意鉴别。巴氏杆菌病可从各实质脏器及血液中检查到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炭疽沉淀反应呈阴性。恶性水肿为创伤感染,创口周围有迅速向四周扩散的气性炎性肿胀,触诊时有捻发音,细菌检查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新鲜病料也有芽胞。 7 免疫接种(Immune vaccination) 7.1 第、 号炭疽芽胞苗巴斯德、钱柯夫斯基、仁田直等,先后研制了炭疽苗和炭疽苗。我国用炭疽苗,本菌苗每毫升含活芽胞13002000万个。各种家畜均为皮下注射1m1,注苗后2周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绵羊时,7天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7.2 无毒炭疽芽胞苗无毒炭疽芽胞苗每毫升含活芽胞15002500万个,除对山羊不适用外,大动物、绵羊、猪均可使用。用量:大动物1岁以上皮下注射1ml,1岁以下及绵羊、猪皮下注射0.5m1。免疫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在个别地区偶对马、骡的接种反应较大,对山羊更为敏感。在秋季使用较为安全。 7.3 炭疽保护性抗原苗早在1904年Bai1首先发现炭疽的炎症水肿浸出液存在攻击素,接种动物可产生免疫力,对炭疽强毒菌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国内庄汉澜、何长民、王明俊等曾先后研究制备炭疽保护性抗原和炭疽滤过性毒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庄汉澜等的报道,炭疽芽胞苗对防护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尚不肯定,而无活菌的炭疽保护性抗原,能保护炭疽强毒菌的呼吸道感染,且反应轻微。8 治疗(Treatment) 8.1 血清疗法抗炭疽血清是治疗炭疽的特效药物。早期治疗,常在用药后6小时发热下降,12小时后完全康复。如6小时体温还不下降,应重复应用1次。治疗剂量:马、牛为100250m1,猪、羊为50120m1,静脉注射,必要时12-24h后重复注射1次。预防剂量:马、牛为3040m1,猪、羊为1620m1。抗血清的预防有效期为1014天。8.2 抗菌药物疗法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对炭疽都有很好的疗效,如几种抗菌药物合用或抗菌药物与抗炭疽血清共用,收效更为显著。9 防疫措施(Preventive measures) 发生炭疽后,应迅速查明疫情,划定疫区封锁,对病畜应立即隔离治疗。 发病畜群,应全群测温。 对体温升高及可疑病畜,先注射抗炭疽血清,714天后,再注射炭疽芽胞苗,对假定健康动物,注射炭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