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告_第1页
【行业研究报告】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告_第2页
【行业研究报告】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告_第3页
【行业研究报告】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告_第4页
【行业研究报告】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告 丙烯酸及其主要的衍生物 丙烯酸酯,主要用于颜料、造纸、纺织、黏合剂、专用涂料和油墨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速成长的石化市场和投资集中地区,世界大公司对我国丙烯酸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几年,我国丙烯酸及酯的需求将以 1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0 年之后,丙烯酸及酯市场将会趋于平稳。 1 产品概述 丙烯酸 系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相对密度 点为 ,沸点 ;酸性较强,有腐蚀性;溶于 水、乙醇和乙醚;化学性质活跃,易聚合而成透明白色粉末,还原时生成丙酸,与盐酸加成时生成2 丙烯酸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不饱和有机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它主要用于制备丙烯酸树脂及用于其 它 有机合成等 ,另外也 用于粘合剂、涂料、化纤、皮革、造纸、纺织工业和光敏树脂板等的生产。 丙烯酸可分为粗品和精品,其中精丙烯酸可用于制备超吸水聚合物,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 26%,此外精丙烯酸还可用于洗涤剂聚合物和聚合物分散剂的生产;粗丙烯酸被生产厂家用于酯类和其它产品的生产,其中丙烯酸酯是其最大的衍生产品,占丙烯酸总需求的 55%左右。 丙烯酸酯 丙烯酸及其同系物的酯类的总称;主要有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异辛酯( 2 。 这些均属于软单体,它们可和各种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等及官能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酯)、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进行共聚、交联、接枝等,生产约 700 余种丙烯酸类树脂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乳液型、溶剂型和水溶型产品,这些产品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皮革、化纤、腈纶纤维及塑料的改性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方面。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2 丙烯酸甲酯 ( ,无色液体,相对密度 点 ;沸点 ;溶于乙醇、乙醚;易挥发、易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用于制造塑料。树脂、涂料和粘合剂,也用于皮革、纺织品和纸张的加工。 丙烯酸乙酯 ( ,也是无色液体,相对密度 点为 ,沸点 101 ;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易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用于制备塑料、树脂等高聚物,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丙烯酸丁酯 ( 3) 系无色液体,易 燃,相对密度 点 ,沸点 145 146 ;折射率 聚合;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混溶,遇热很快聚合;用于制造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粘合剂等 。 2 生产工艺 丙烯酸及其酯作为丙烯的重要工业衍生物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追忆它的发展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20 世纪 20 年代末,化学家 2氯乙醇制羟基丙腈转而生产丙烯酸,完成了对丙烯酸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1939 年,德国化学家 明了以乙炔、一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用羰基镍为催化剂,采用合成方 法制造出丙烯酸。到 1940 年,此工艺经巴斯夫在德国改进,以溴化镍代羰基镍催化剂,让反应在四氢呋喃溶剂中进行,开始了丙烯酸的大规模生产。1948 年 美国对低压 进行了改良。 1969 年美国联碳( 司从英国 司引进丙烯直接氧化经丙烯醛生产丙烯酸技术,并建立工业化生产装置。经多年不断改进,尤其是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改进,该法已成为制造丙烯酸的主导生产方法。 1940 年开发, 60 年代初曾被推荐的丙烯腈水解制丙烯酸方法因生产成本高,产生大量低价值的硫酸铵和污染严重等原因明显失去竞争能 力,至今全球只有极少数装置运行生产。 种生产 工艺 乙醇法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3 氰乙醇法是最早工业化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的方法。德国和美国分别在 1927年和 1931 年用此技术建成了工业化装置。由于反应过程会生成各种聚合物,因此丙烯酸收率较低,仅 60 70,且氰化物剧毒,严重污染环境,故采用此法的生产装置早在 50 年代就已关闭。 在 30 年代初,德国的 士发现 , 利用自己发明的 应可以直接从乙炔生产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 高压 该法以乙炔、一氧化 碳和水为原料,反应温度为 150 ,羰基镍作催化剂,进行液相反应生成丙烯酸及其酯。由于温度、压力较高,反应进行缓慢,且羰基镍(沸点 43 )分解和挥发损失严重,乙炔与丙烯酸(酯)极易聚合引起危险。为此德国巴斯夫公司和 司对此作了改进,使用四氢呋喃作溶剂,改用溴化镍作催化剂,溴化铜( )为促进剂,在 200 和 14进行反应。丙烯酸对乙炔的收率为 90,对一氧化碳的收率为 85。生产丙烯酸甲酯或乙酯时用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生产丙烯酸丁酯以上的高碳酯时用酸 性催化剂进行连续酯化。尽管巴斯夫新建装置都已采用丙烯氧化法,但此法的工业装置仍在运行。 化学计量法 该反应是以乙炔为原料,在酸和羰基镍存在的条件下,在常压、 40 进行反应: 442O)4 4 中的 R 为氢、烷基或芳基。由于有游离氢气放出,与丙烯酸或酯可进一步反应,副产物高达 20%,且分离困难,收率低。反应所需的一氧化碳全部由羰基镍提供,羰基镍成本高,毒性大,因此该工艺路线很不理想。 改良 1948 年, 学公司采用了此法并作了改进,只用少量羰基镍,反应所需的大部分一氧化碳不依靠羰基提供,这种方法称之改良。在 60 年代以前,用 或改良 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的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4 工艺曾占统治地位,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加强,到 1976年改良 的装置已全部停产。 酮法 以乙酸或丙酮为原料,磷酸三乙酯为催化剂,在 700 裂解生成乙烯酮,然后乙烯酮与无水甲醛在 化剂存在下,在 25 进行气相反应,生成 丙内酯。 丙内酯与热的磷酸接 触异构化生成丙烯酸,与醇类和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丙烯酸酯。乙烯酮法产品纯度高,收率也高,副产物和未反应的物料能循环使用,适用于连续生产,但原料乙酸或丙酮价格高,且 丙内酯为致癌物质。 烯腈水解法 这是法国 美国 发的工业制备方法。该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投资不大,可同时生产丙烯酸胺。缺点是污染严重,副产大量低价值的硫酸铵。该流程至今只有日本旭化成和英国联合胶体仍有运行,墨西哥的塞拉纳斯装置已于 1993 年停运。 烯氧化法 60 年代末,随 着世界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丙烯价格日趋便宜,由于高度活泼、高度选择性和长使用寿命的催化剂的开发,使得丙烯直接氧化制丙烯酸的工业化方法为工业界所接受。 丙烯氧化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丙烯被氧化为丙烯醛;第二步丙烯醛被进一步氧化为丙烯酸。 1/2 烯一步氧化制丙烯酸的方法也有人研究过,但分二步进行更有助于通过优化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而提高 催化剂的选择性。丙烯气相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开发始于 1942 年, 司使用氧化铜为载体催化剂,丙烯经气相氧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5 化制得丙烯醛,之后又改为氧化亚铜作催化剂。 1959 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实现了第一个丙烯氧化制造丙烯醛的工业化生产,年产丙烯醛 2 万 t。但氧化亚铜催化性能差,而且丙烯循环量大。 1957 年, 亥俄)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采用 催化剂,经改进可使丙烯转化率达 90以上。之后又有了开发含锑、含碲和含硒的催化剂的报道。丙烯醛进一步氧化成丙烯酸的催化剂早期以钴 钼氧化物为主,现已转化为使用钼钒氧化物。日本是世界上对吸收、开发和推广丙烯气相氧化催化剂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尤其是日本触媒化学公司和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目前世界上约 80的丙烯酸生产装置采用了日本技术。 日触技术 液态丙烯( 95丙烯, 5丙烷)在与加压热空气混合前先汽化。第一氧化反应为管壳式反应器,管内为 W 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在 325 进行气相氧化反应,产物在送入第二氧化反应器前预热到240 。第二氧化反应也为管壳式反应器,管内充填 V 氧化物催化剂,在270 和 进行气相氧化反应。个反应器的热量由熔盐或热煤油移出。 日本三菱技术 日本三菱丙烯氧化流程与日本触媒技术基本相同。一段氧化使用 列),丙烯转化率大于 98,二段氧化使用 化剂( V 系列),丙烯醛转化率大于 丙烯酸总收率大于 88,因此它的催化性能是最优的。三菱氧化催化剂的强度高,无粉化现象,使用寿命达46 年。 巴斯夫法 德国巴斯夫公司在 60 年代末开发丙烯氧化制丙烯醛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丙烯氧化制丙烯酸的技术。该法采用 催化剂,反应温度为 250 ,丙烯醛单程转化率为 80,丙烯醛氧化成丙烯酸的单程收率大于90。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6 3 世界生产与消费状况 界丙烯酸生产现状 从国际市场上看,中国丙烯酸酯的产量也只占全世界产能的 7%;而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全球产能的 68%;其余产能为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分占。 2003 年全球丙烯酸酯主要生产厂商名录及其产能如表 1 所示。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丙烯酸酯供过于求;但是我国的生产厂家因与国外企业实力相差悬殊,竞争力弱,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全部需求。因此,国外丙烯酸酯产品乘中国 市场开放之机大举涌入,形成不断倾销的局面。国内丙烯酸的市场价格实际上被国外企业所操纵,中国丙烯酸行业受到倾销的冲击。 截止到 2004 年 7 月,世界丙烯酸的生产能力为 吨 /年。主要产能分布见表 2。到 2004 年,全球最大的6 家 丙烯酸 生产商依次为巴斯夫公司、罗门哈斯公司、陶氏化学公司、日本催化合成公司、阿托菲纳公司和台湾台塑集团公司,其各自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生产能力的 23%、 20%、 11%、 9%和 3%。 表 1 2003 年 全球丙烯酸酯主要生产厂商及其产能 国别 生产厂商 产能(万吨 /年) 美国 司 门哈斯公司 拉尼斯公司 学公司 洲 司 司 特爱斯公司 本 触媒化学公司 菱化学公司 亚合成公司 光石化公司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7 韩国 学公司 来西亚 司 加坡 东亚合成公司等 度尼西亚 日本触媒化学公司 国大陆 北京东方化工厂 海高桥石化丙烯 酸厂 林化学公司 国台湾 台塑林园公司 塑麦寮公司 它 计 2 2004 年 1世界 丙烯酸 产能分布 单位:万吨 /年 国家或地区 生产厂家 产能 美国 巴斯夫公司、罗姆 西哥 - 西 巴斯夫公司 4 比利时 巴斯夫公司 19 德国 巴斯夫公司、 体公司 82 法国 阿托菲纳公司 24 英国 联信公司 克 伊斯曼公司 5 意大利 司 5 俄罗斯 司 本 日本催化合成公司、三菱化学公司 国 北京东方化工、上海华谊、吉林石化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8 中国台湾 台塑集团公司 14 韩国 学 尼 6 新加坡 日本住友化学 6 泰国 泰国石油 6 马来西亚 巴斯夫公司 16 南非 三菱化学公司 合计 外需求情况 据统计, 2000 年全球丙烯酸需求量为 240 万吨,其中,北美占 43%,欧洲占 30%,亚洲和其它 地区占 27%。 2000 年全球丙烯酸生产能力为 290 万吨,在丙烯酸生产商中,巴斯夫公司占全球能力的近 1/4( 24%),罗门 塞拉尼斯公司占 13%,日本催化合成公司占 8%,阿托非纳公司占 7%,其他公司占 31%。 2001 年全球丙烯酸需求量出现停滞现象 , 仍为 240 万吨,其中,北美为 78万吨,南美为 11 万吨,欧洲为 46 万吨,亚太地区为 75 万吨,中东 /非洲为 6万吨,其它地区为 4 万吨。在其用途中, 吸水性树脂)占 31%, 于涂料、粘合剂、洗涤剂等)占 31%, 于絮凝剂等)占 10%, 于涂料、粘合剂)占 8%, 于丙烯酸纤维)占 6%, 2于涂料、粘合剂)占 8%,其它占 6%。全球生产能力合计 吨 /年, 2005 年前拟新增 52 万吨 /年。 尽管 2001 和 2002 年世界丙烯酸消费年增长率下滑,但据 2003 年世界丙烯酸需求量为 300 万吨, 2003间,全球丙烯酸消费年增长率将达 丙烯酸酯、超级吸收剂聚合物(高级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酯等消费合计将由 1999 年的 240 万吨增加剂 2009 年的 350 万吨。 2003年世界 丙烯酸酯消费为 240 万吨, 2003间消费年增长率预计为 2009 年将达近 300 万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消费增长率将大于发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9 达国家和地区。 1999 年丙烯酸丁酯占世界丙烯酸酯总消费量的 59%,预计 2009年将增长到占 61%。 1999 年丙烯酸甲酯占世界丙烯酸酯总消费量的 大多用于生产丙烯酸纤维。表 3 列出美国、西欧、日本等 发达国家丙烯酸酯的应用比例 情况。表 4 列出 美国、西欧、日本自 1997的 丙烯酸及酯 需求增长情况。由表 4 可以看出,在 2002 年前世界范围内的丙烯酸及酯类 的年增长率为 3 美国丙烯酸需求将由 2000 年的 吨增加到 2005 年的 吨,价值 16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在丙烯酸需求中,丙烯酸酯将相应由 吨,年均增长率为 丙烯酸聚合物相应由 吨增加到 吨,年均增长率为 其中,超级吸收剂聚合物由 吨增加到 吨,水处理聚合物由 吨增加到 吨,洗涤剂聚合物由 吨,其它丙烯酸聚合物由 吨增加到 吨)。 在全球新增能力中,巴斯夫 公司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合资建设丙烯酸及衍生物装置,各持股 65%和 35%。联合装置包括 16 万吨 /年丙烯酸、 12 万吨 /年冰丙烯酸、 7 万吨 /年超级吸收剂聚合物。丙烯原料由炼油厂供应。装置定于 2003 年底至 2004 年初投运。南非萨索尔公司与三菱化学公司合资在南非萨索尔堡投资约 2 亿美元建设丙烯酸和丙烯酸酯联合装置。第一阶段建设的年产 8 万吨丙烯酸装置并生产 8 万吨 /年丙烯酸丁酯和 吨 /年丙烯酸乙酯,2003 年投产。并拟在第二阶段使丙烯酸能力翻番,达到 16 万吨 /年,同时建设3 万吨 /年超级吸收剂 装置。 表 3 发达国家丙烯酸酯的应用比例 单位: 万吨 /年 用 途 美国 西欧 日本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表面涂料 200 28 43 7 丙烯腈纤维 - 32 纺织加工 0 2 胶粘剂和密封剂 5 -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0 橡胶 - - 料填加剂 6 2 1 纸品 0 - 刷油墨 9 - 6 皮革 - 5 - 光剂 - 它 28 合计 00 298 100 00 表 4 世界主要地区丙烯酸及酯的需求 单位:万吨 丙烯酸总量 美国 西欧 日本 1997 年 - 002 年 - 长率( %) 5 烯酸酯总量 美国 西欧 日本 1997 年 002 年 长率( %)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1 4 国内 丙烯酸及酯 生产状况 最近几年,我国丙烯酸工业生产和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产量 自 1998 年 (产量为 吨)开始猛增,到 2002 年产量已达 吨, 2003 年进一步增长到 吨。 我国丙烯酸生产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装置均采用丙烯腈水解法,规模小、品种少。 1984 年,北京东方化工厂引进日本技术和设备,建成投产我国首套大型丙烯酸及酯生产装置。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吉联(吉林)化学公司和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先后引进日本三菱化学技术,分别于 1992 年和 1994 年建成 2 套装置。 2003 年初,高桥石化丙烯酸厂由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收购,成立上海华谊丙烯酸公司。我国主要的 3 套丙烯酸及酯装置,均采用丙烯二步氧化法。 2002 年我国丙烯酸生产能力为 吨 ,装置开工率达到 其中,高纯丙烯酸装置生产能力 吨 ,产量 吨 ,装置开工率 同年,丙烯酸酯(甲酯、乙酯、丁酯)生产能力 吨 ,装置开工率达 100%。 截止 2004 年 7 月,我国丙烯 酸生产能力已达 吨 /年,丙烯酸酯产能 年。上 述 3 家企业分布在华北、东北及华东,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目前国内有大型丙烯酸装置 5 套,丙烯酸酯装置 9 套。北京东方化工厂、吉林化学公司、 上海华谊丙烯酸公司 等, 3 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99%左右,其它的生产厂家单套装置的年生产能力只有数百吨,且受原料价格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产量大多不稳定。 表 5 列出至 2004 年 1份我国主要丙烯酸生产企业情况。 表 5 国内丙烯酸及酯生产企业情况 单位:万吨 /年 企业名称 生产能力 生产方法 丙烯酸 丙烯酸酯(甲酯、乙酯、丁酯) 北京东方化工厂 烯二步法(日本触媒公司技术)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2 吉林化学公司 烯二步法(日本三菱油化技术)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 烯二步法(日本三菱油化技术) 其它 烯腈水解法 合计 5 在建拟建项目 90 年代初,国内丙烯酸及酯供需缺口逐年增大,目前为止,已先后 有十几家企业筹建丙烯酸及酯项目。上海高桥丙烯酸厂又于 2003 年初投运 6000 吨 /年丙烯酸装置,采用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研发的国产化催化剂。现在建的丙烯酸及酯项目有扬巴一体化项目,丙烯酸 /酯装置年产能力 16/ 吨 ,预计 2005 年初 投产。 据美国化学周刊 2004 年 9 月 22 日消息,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和中国蓝星化工集团已经签定协议,三菱化学公司将向蓝星集团子公司沈阳石蜡化学公司的新建装置提供丙烯酸及酯生产专利技术,并且以此获得产量分成。沈阳石蜡化学公司计划新建一套 8 万吨 /年的丙烯酸和 12 万吨的丙烯酸酯生产装 置,预计在2006 年第三季度完成。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名称 : 8 万吨 /年丙烯酸和 12 万吨 /年丙烯酸酯 单位名称: 沈阳石蜡化学公司 投资总额: 12 万元人民币 建设内容 /主要产品 高纯丙烯酸、甲、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3 项目简介 该项目计划购置 8 万吨 /年丙烯酸装置、 3 万吨 /年丙烯酸轻酯、 6 万吨 /年丙烯酸重酯。 设计生产能力为 8 万吨 /年高纯丙烯酸, 4 万吨 /年甲、乙酯, 5 万吨 /年丙烯酸丁酯、 3 万吨 /年丙烯酸异辛酯。 通讯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大路 888 号 邮政编码: 110141 负 责 人: 龚渊博 电 话 : 024 真: 024建工程主要有台塑计划斥资 美元,在浙江宁波建设 23 万 吨 /年丙烯酸及酯装置。此外,河北沧州、广东惠州和茂名、四川泸州、辽宁沈阳、山东等地正在筹建 8 万 10 万 吨 /年丙烯酸及酯装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对丙烯酸及酯的需求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几套在建或拟建装置,“十五”期间就可基本完成建设并投产,生产技术均从国外引进,单套装置的生产能力均为数万吨,具体见表 6。 表 6 国内拟建装置状况 单位:万吨 单 位 丙烯酸(商品酸) 丙烯酸酯 玉门石油管理局 西赣北化工厂 1 3 浙江镇海炼油公司 1 3 南京扬子石化(合资) 3 计 0 此外,国内已有 3 大的生产厂家也拟进行扩建,如:北京东方化工厂拟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建一套 8 万吨 /年丙烯酸生产装置,“十五”期间,以上项目若均能顺利完成,国内丙烯酸及酯生产能力将达到 52 万吨 /年。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4 6 国内消费情况 需状况 1985 年,国内丙烯酸及酯的消费量只有约 吨 /年左右,实际产量约 2万吨; 1990 年市场消费量增加到约 吨,产量增至约 吨;而到了 1996年,消费量则迅速增加到了 15 万吨左右,实际年产量也增加到了 吨。10 年内,消费量增加了约 6 倍,国内实际产量也增加了约 6 倍,市场需求与国内实际产量基本同步增长,但仅从国内供需平衡来说,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供需缺口。 国内丙烯酸及酯的供需状况及趋势图见表 7、图 1。 表 7 国内丙烯酸及酯单体的供需状况 单位: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消费量 自给率, % 1985 990 993 996 999 000 001 002 003 据来源: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调查结果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5 图 1 丙 烯 酸 及 酯 供 需 变 化 趋 势 图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1985 1990 1993 1996 1999 2000 2001 2002 费结构 我国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占丙烯酸总消费量 80%左右。丙烯酸酯主要用于胶粘剂 、涂料、皮革等领域,其中用量最大的是丙烯酸丁酯, 2002年我国丙烯酸丁酯产量 吨 ,占丙烯酸酯总产量的 进口量 10 万吨 ,表观消费量为 25 万 吨 左右。我国丙烯酸酯消费需求 及预测见表 8, 2005 年丙烯酸酯消费 结构预测见图 2。 表 8 我国丙烯酸酯消费需求 及预测 单位:万吨、 % 用途 2000 年 2005 年 需求量 比例 需求量 比例 涂料 6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6 黏合剂 6 纤 料及有机玻璃 织 革化学品 吸水性树脂 1 处理及石油开采 1 纸 它 2 2 0 0 5 年我国丙烯酸酯消费结构预测图21%21%13%10%12%9%6%4%0%4%涂料黏合剂化纤塑料及有机玻璃纺织皮革化学品高吸水性树脂水处理及石油开采造纸其它丙烯酸也用来生产聚丙烯酸(盐)。在下游产品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深加工产品为高吸水性树脂( 其 95%用于个人卫生用品,而高纯丙烯酸 是生产主要原料。目前我国 产企业有 40 余家,年产能力 3 万 吨 。其中,年产 1000 吨 装置 7 套,最大装置年产能力 5000 吨 ,共有 3 套(建于陕西、青海和江苏)。我国高吸水性树脂( 费量 1999 年为 吨 ,其中,纸尿片等生理卫生用品消耗量约为 5000 吨 ,农林及园艺等消耗量为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7 吨 。 2000 年 和 2001 年消耗量约为 吨 , 2000 年我国 产能力达到 2 万 吨 ,但产量不到 3000 吨 。预计 2005 年消耗量为 吨 。日本 合物公司(三洋化学工 业公司和三菱化学公司的合资企业)将在南通建设高吸水性树脂( 目,定于 2005 年投产,初期能力为 2 3 万 吨 /年,但设计可扩大到 5 万 t/年。另外,日本催化合成公司将投资 4500 万美元在张家港建设 3 万 吨 /年高吸水性树脂( ,可望 2004 年底投产,丙烯原料来自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季铵盐及其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凝聚作用,是油田开采常用絮凝剂,近年来产量在 3 万 吨 以上,丙烯酸消费量超过 2 万 吨 。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先后颁布环保法规,限制或禁止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磷酸盐类助洗剂。洗涤剂行业推行无 磷化,大大促进了主要替代品聚丙烯酸钠盐的发展。在世界洗涤剂消费领域中,聚丙烯酸钠盐年消费量达 20 多万 吨 ,目前我国聚丙烯酸钠盐类助洗剂年消费量仅 40005000 吨 ,如全国洗涤剂实现无磷化,添加量按1%计,年用量可达 3 万 吨 ,市场潜力很大。 1991 年 间,我国 丙烯酸 及其 酯 类的市场消费以年均 17%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丙烯酸及其酯类今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丙烯酸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将会高于预计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7%8%)。以 2001 年国内丙烯酸及酯类消费 量 37 万吨为基础,结合前几年消费增长情况,预测未来几年需求仍将以 速度增长, 2005年需求量将达 65 万 吨, 2007 年达到 80 万吨。 若国内的生产能力能达到 52 万吨 /年,届时国内丙烯酸及酯类产品将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若主要生产装置的开工率按 90%左右计算,其富余能力将在 10 万吨;若到时国内的出口量能达到10 万吨左右,则基本可达到供需平衡。否则这一时期国内将出现竞争的局面,部分企业将会因此而减产或停产。而到 2010 年,若国内没有新的生产装置投产,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若仍按 90%的开 工率计算,届时供需缺口将会达到 13 万吨左右,矛盾较为突出。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8 7 进出口情况 由于我国丙烯酸及酯工业发展的较晚,国内丙烯酸及酯的需求量和产量均较小,市场上从国外进口的量也较小;近 10 年来,我国丙烯酸工业发展很快,随着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国内丙烯酸及酯的产量也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丙烯酸及酯类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国内每年出口很少),1993 年 间进口量增加了 10 倍,每年进出口的差值呈增加的趋势,近几年进口量已占据国内用量的半壁江山, 1999 年达到了 吨, 2003 年丙烯酸进口量达 吨,丙烯酸酯达 吨,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我国进行倾销所至。国内丙烯酸及酯类产品历年进口量、变化趋势如表 9、图 3。 20022003 年丙烯酸及酯分月进口情况详见表 10 和表 11。 2004 年从 01月到 10 月丙烯酸酯进口按收货地址、产地汇总情况见表 12、表 13。 表 9 国内丙烯酸及酯类产品历年进口情况 单位:吨、 % 年份 丙烯酸 丙烯酸酯 合计 同比 1993 3889 26406 30295 - 1994 2187 31418 33605 995 1461 30816 32277 996 2180 35223 37403 997 3571 58883 62454 998 4463 80372 84835 999 7652 124841 132493 000 31993 155479 187472 001 67128 181514 248642 002 108800 189100 297900 003 109694 211055 320749 004( 1 100364 204247 304611 -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19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进口量(单位:吨)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 份图 3 国内近年丙烯酸及酯进口变化趋势丙烯酸丙烯酸酯表 10 20022004( 1)年中国大陆丙烯酸分月进口情况 月份 数量(公斤) 金额(万美元) 单价(美元 /吨) 2002 2002/01 4268700 002/02 7241038 002/03 12352767 002/04 9536721 002/05 11725542 002/06 5074780 002/07 11165426 002/08 9766091 002/09 9774290 002/10 5564216 002/11 10144459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20 2002/12 12225064 003 2003/01 11166904 003/02 8337427 003/03 7791174 003/04 12191305 003/05 6671868 003/06 5197892 003/07 9180357 003/08 11003942 003/09 9415521 003/10 7642666 003/11 11241633 003/12 9853119 004 2004/01 12918087 004/02 14647953 004/03 12329430 004/04 9886005 004/05 8013951 004/06 8761136 004/07 8285802 004/08 8485930 004/09 9557298 004/10 7478175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21 表 11 20022004(1 )中国大陆丙烯酸酯分月进口情况 月份 数量(公斤) 金额(万美元) 单价(美元 /吨) 2002 2002/01 12813786 002/02 14037715 002/03 18601368 002/04 22037737 002/05 13873148 002/06 13411044 002/07 11966186 002/08 15807268 002/09 14421441 002/10 16606477 002/11 16834676 002/12 18603590 003 2003/01 14870238 003/02 14501772 003/03 18649656 003/04 16394508 003/05 13776452 003/06 18002530 003/07 17430407 003/08 18034591 19703749 003/09 22716039 25499971 003/10 19977584 24219898 003/11 19941240 25071660 003/12 16762525 21840009 004 2004/01 20179647 26048692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22 2004/02 21790747 28640379 004/03 24277646 33453009 004/04 21643572 33310304 004/05 17956040 25100138 004/06 21912424 31367441 004/07 19626523 29089439 004/08 20833395 30642154 004/09 18509984 28800389 004/10 17517096 28724658 12 2004 年从 1 月到 10 月丙烯酸酯进口按收货地址 汇总(按贸易额排序) 按收货地址 数量(千克) 金额(美元) 深圳特区 36210667 51215144 广东东莞 39225399 50988533 上海市浦东新区 25867504 41309966 广东番禺 24507410 33075760 上海市其他 9146598 14539927 江苏张家港市 8498408 13023484 广东中山市 8054302 11247253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5167233 9268914 广东广州市 5207292 7957081 广东佛山 4046346 5841851 江苏常熟市 2852670 4479217 广东江门 3079304 4208876 浙江宁波市 2679873 4107606 丙烯酸及酯市场调研报 告 慧聪国际化工咨询中心 23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2605413 3989975 上海市金山县 2433806 3350601 江苏江阴市 2078663 28546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