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毕业论文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她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上最美的收获之一”。其小说的魅力,不只在于她以一支细致传神的笔精彩地描绘了殖民地香港和沦陷区上海独特的时代风情,也不只在于在她那个时代,她执着于自己的世界,抒写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而更多的在于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人生悲剧性的深刻认知,以及她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悲剧美。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人性方面有深刻入微的挖掘,表现“压抑的悲哀”相当出色,更令笔者惊叹的是她的语言特色,也介乎新旧雅俗之间,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可称出神入化,有很多令人叫绝的齐喻、齐景、齐彩、奇情。以一个年轻女子的柔婉作品入木三分刻画、冷艳逼人的描写,她的观察之细致,笔力之张扬,语言之放恣,且不论作品是否在超级发挥上达到大师水准,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一、“意象”营造故事氛围,“凉”字方显本色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张爱玲的小说堪称一绝。她的小说仿佛是一树的繁花异果,又似刚刚从人间的温厚情感里洗练出来的,词语新鲜而独特,令人爱不释手。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人性方面有深刻入微的挖掘,表现“压抑的悲哀”相当出色,更令笔者惊叹的是她的语言特色,可称出神入化,有诸多令人叫绝的奇喻、奇景、奇彩、奇情。以一个年青女子的柔婉作此入木三分、冷艳逼人的刻划,她的观察之细致,笔力之张扬,语言之放恣,且不论作品是否在超级发挥上达到了大师水准,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大致说来,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在运用中构成奇喻、奇景、奇彩、奇情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用“意象”营造故事氛围所谓“意象”,也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张爱玲小说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这些意象都是人所习见的物象,符合日常的经验,符合规定情景,并没有奇情异趣和夸张变形,每一笔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实,然而由于她能够在意象营造上别出心裁,融入人物的主观感受及她对生命的感悟,使原本无生命的景、物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超越本体的象征意义,令读者能在这些习见事物构成的意象中感悟到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真是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虽然张爱玲小说意象纷呈,但以“月亮”出现的最大、最典型,也最有特色。“月亮”不仅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有鲜明的对应,而且“月亮”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可以说,破解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不断出现,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把握她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金锁记的开头说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陈旧而迷糊,然后接着说三十年前的故事,使读者的想象回到梦一般的三十年前的时光里去,很有效果。好像一部影片的开头,以音响或画面来传达故事的气氛一样,真是不同凡响。金锁记有多处写到“月亮”。小说一开场就有一轮三十年前的月亮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伤感、凄清的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金锁记)小说的结尾处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结束了故事,也结束了七巧的命运。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的几次出现或者是模糊的、残缺的,或者是癫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义上的浪漫的情调,这一方面是由于张爱玲用月亮来象征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变态情欲的可怖,另一方面也含有张爱玲对人生难得圆满的叹惜之情。在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中,如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 第二炉香等都有生动的关于月亮的比喻和描写。这个不断浮现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月亮”意象是各色各样的,有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残缺的等等。(二)对“凉”字的偏爱如果说鲁迅、卡夫卡小说的荒凉带有寓意的色彩,是思想家思想的产物。那么张爱玲小说的荒凉则是建立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对日常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上,是一种悲观的感叹,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感叹。张爱玲的小说里,“凉”字用得特别多。如“苍凉的手势”、“悲凉的风”黑暗中照亮自己。张爱玲就是喜欢用“苍凉”、“悲凉”、“荒凉”、“悲壮”这些词儿来形容人生。她深知家常的中国,懂得平凡生命的乐趣,咂摸到它的滋味,能亭受生活,也“在享用的瞬间领悟到生命的悲怆和不可理喻。”张爱玲说她自己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在怨女中有一段银娣出嫁前的描写:“邻居婴儿的哭声。咳嗽吐痰声,踏扁了鞋跟当作拖鞋,在地板上擦来擦去,擦掉那口痰,这些夜间熟悉的声音都已经退得很远,听上去已经渺茫了,如同隔世。她翻来覆去,草席子整夜沙沙作响,床板格格响着。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一会儿又被黎明的粪车吵醒。远远地拖拉着大车来了,木轮辚辚在石子路上碾过,清冷的声音,听得出天亮的时候的凉气,上下一色都是潮湿新鲜的灰色。时而有个夫子发声喊,叫醒大家倒马桶,是个野蛮的吠声,有音无字,在朦胧中听着特别震耳。仿佛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所以也忘了怎么说话。虽然满目荒凉,生命都是他的,大喊一声,也有一种狂喜。”文中“满目荒凉”一语道出了银娣在出嫁前内心的不安、恐惧和矛盾。婴儿啼哭的声音原本是透露新生命、新希望的暗喻,但那接下来的咳嗽、吐痰、粪车夫子清倒马桶的喊声等等,则把新婚的美好象征新生活、新生命、新希望的憧憬顿时降为一种污秽难堪的现实。粪车夫子对照着即将出嫁的新娘,希望对照着践踏,荒凉对照着狂喜,这种种极端的矛盾两级可能就是张爱玲所说的参差的对照吧。其中,把痰和粪这两种污秽物用在准备出嫁的姑娘身上这种写法,实在是大胆到令人怵目惊心,不是一般人敢想敢用的联想吧。在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的描述中,我们没有看到一点“喜”,那粪车夫子的吠喊声更是给人一种漫无边际的怅惘与压抑,反倒更加凸显了银娣出嫁前 “满目荒凉”的内心情境,荒凉弥漫、回味深长。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的贵族气与平民化的交融,是她的个性使然,她亦用这种独特新鲜的语言来阐释着她的爱恨,她似乎不革命的,但笔下却是人性的、有灵魂的小人物的家常生活,她的小说有血有肉,是冷静的,充满了智慧和逼人的冷艳。唯其如此,人性才有了永恒的韵味,有了一种家长里短的真实感。张爱玲的语言之所以有特别的魅力,是因为她能和珍奥斯汀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对于人生热情的荒谬与无聊的一种非个人的深刻悲哀。张爱玲一方面有乔叟式的能亭受人生乐趣的襟怀,可是在观察人生处境这方面,她的态度又是老练的,带有悲剧感的这两种性质的混合,使得这位写“传奇”的年轻作家,成为中国当年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人物,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的“苍凉”了。张爱玲小说荒凉的气氛还在于她叙述的调子,那种特有的回忆的,冷漠淡然的调子。如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开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寥寥的一段文字拉开了故事的序言,一炉子的沉香屑,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它的结局也只是一炉子的冷灰。在淡淡然的,甚至是冷漠的讲述语气中,不经意的就渗透出一种无奈的荒凉况味。那说着的,都是与己无关的,别人的故事而已。张爱玲以局外人的视角冷眼旁观事态的进展,无论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激烈的争斗,多么凄美的爱情,在她的笔下,一律冷静、淡漠。在张爱玲的故事里,你永远找不到作者的影子,她从来不评论哪个人好,哪个人坏,她只是那个淡然得有点冷漠的讲着故事的人而已。张爱玲是冷静的。她笔下的故事,无论结局是悲是喜,是好是坏,也一律是冷静淡漠的一种基调。冷静的文笔描写冷静的现实,冷静的现实冷静地表达人性,反来复去感叹的是同一种荒凉的情绪。二、多样的修辞手法的奇妙运用张爱玲的小说有诸多令人叫绝的奇喻,张爱玲是一个不吝啬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轻描淡写地呵出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一)感觉化的比喻张爱玲的比喻生动、形象,构成方式为外物感觉化。人生是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剧中的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导演着,如果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异常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奇情奇景,她用自然景物衬托了人物的心灵空间,让人从中领悟出最悲怆的人生之谜。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似乎万事万物皆可拿来做比喻,就连很多别人已经写过、写滥的事和物在她的笔下,也突然就与其他事物发生了联系,变成了绝妙的比喻,变成了她任意驱使表达爱憎的工具。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固体的手臂再白,却与液状的牛奶毫不相干,两者的差距不言而异,只有一点“白”是相似的。写女人肌肤嫩白的比喻又何止千种万种,却从来没有人把这样的肌肤之白比作自己往外泼的牛奶。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二)暗示化的比喻暗示化的比喻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的精华。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经济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这真是神来之笔,自然灵动。这种奇喻的效果比机智的议论更为出奇制胜,“金锁”锁住的不自由处境却偏以白鸽来作喻,且那么贴切、形象、突兀而自然、传神,仿佛信手捏来,这就令人不得不承认作家天才的存在了。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用喻及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张爱玲的用喻表现为明显的暗示化。曹七巧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折磨了她一世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这种暗示化的比喻由于作者深切的怜悯,也唤起了读者的怜悯。张爱玲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轻描淡写地呵出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张爱玲的作品不仅在语气上一气呵成,有无懈可击的结构美,而且在悲剧的诗化上边,用心良苦,给人以余音袅袅的震荡与不尽的低徊。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把小说用喻写得华美而又悲哀,富丽而又苍凉,唯张爱玲了。(三)象征象征是张爱玲惯用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写小说不可太过直白,否则就如凉白开一样索然无味。在她的小说里,象征之物随处可见,象征在作品里代替她又成了她与读者交流的工具。“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林,克赖!” “电车”,这个名词曾经反复出现在张爱铃的文字里:“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似的,停在街心。”(公寓生活记趣)电车最初的意义只是一种穿行于城市的交通工具,一种载体。但在张爱玲的视野里,它逐渐升华为承载生命的容器。正是通过封锁的创作,张爱玲开始了对“电车”象征意义的发掘。“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封锁)电车突然不再在正常的轨道上像往常一样往前走了,那么溢出正常生活轨道之后,人会出现一些怎样的问题呢?华茂银行的会计师吕宗桢开始鼓起勇气向身边的吴翠远说话了,只是聊聊,就开始了诉说,慢慢的,在电车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容器里,他开始掉进了自己织的网中,说着说着,忽然就觉得恋爱了,断定了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封锁),想到了她们的结合会牺牲了她的前程。可是终究,“封锁开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封锁),吕宗桢回到了家里,而电车上那个女人的脸已经开始模糊,残存的印象只有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封锁中讨论的是一个常态的空间中人的非常态欲望张爱玲觉得人的欲望能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得到生长。在被封锁的有轨电车上,时间和空间都被切断,封锁就成了人心里隐秘欲望的生长,以现实中的一次封锁给予人性真正自由的一个机会,电车象征了真正的人性世界。又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里“罗杰把那饭巾狠狠地团成一圈,放在食盘里,看它渐渐地松开了,又伸手去把它团皱了,捏得紧紧地不放。”这是婚前的餐桌上,罗杰对女角愫细的寡姐靡丽笙极端厌恶,这个神经兮兮的女人一直在泼冷水,担心妹妹会蹈她的覆辙。罗杰对她的怒气象征在此:那饭巾就是靡丽笙的细脖子,紧捏是叫她说不出那些丧气的话来。三、古典文学的深刻烙印 张爱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是对红楼梦的喜爱不同寻常。她八岁即看红楼梦,以此为开端,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研读,对红楼梦非常地熟悉。她曾说:“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论写作)她熟读红楼梦到何种程度,看一看便知:“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红楼梦魇自序)她对古典小说的熟悉,使她的创作不自觉地打上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烙印。第一,张爱玲喜欢把某某“说”写成某某“道”,“小双踢了踢地上的裤子道:”(金锁记)“许太太又向峰仪道:”(心经)“密秋儿的“道”把读者带到了幽幽的怀古之思中。此外,像金锁记中的“那曹七巧且不坐下”这样有明显传统小说色彩的语言也偶尔可见。第二,张爱玲的小说结构有些像说书,喜欢在小说开头加一段引子。每段书开头说书人说是这么一句:“上回书说到”而每一个新故事的起始更是要说上一段开场白。张爱玲也喜欢在小说开头加一段引子。例如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谰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用对话的口吻述说,称读者为“您”,这也带有说书的痕迹。应该说,并非属中国传统文学的都是优秀的东西,笔者认为张爱玲效仿的这种略略带有市井气的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她小说的整体美感。四、语言色彩鲜明、描写景色奇特张爱玲在她的天才梦里写到:“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其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melancholy,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广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一)色彩语言的独特性传统的小说家用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春节,但张爱玲却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色彩心理。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薇龙的手臂是让人无限向往的,白,像牛奶,这当然是一个健康而青春的女孩所应该具有的特质,但是并非所有的白色手臂都像薇龙那样招人喜欢。封锁里也有这样一段对女人白色手臂的描写:“他不怎么喜欢身边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的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从这个封锁里的男人眼里看出去,女人从手臂到整个身体都是没有款式的牙膏,白,却毫无生气毫无内涵。牙膏的白生涩而有刺鼻的味,明晃晃地成了一个人,站在那里不由让人起腻嫌弃。白也不再扮演我们日常喜爱的形象了。这就是张爱玲化的色彩语言。不仅是对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还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让读者在不经意中就轻易地接受了她通过色彩传递过来的主观论调。在花调里,从家居到陈设环境到任务的服装也都用了大量的白色。开篇即是“她父母小小地发了点财,将她坟上加工修葺了一下,坟前添了个白大理石的天使,垂着头,合着手,脚底下环绕着一群小天使。上上下下十来双白色的石头眼睛。在石头的缝里,翻飞着白石的头发,白石的裙褶子,露出一身健壮的肉,乳白的肉冻子,冰凉的。”而在世时川嫦则终年穿着蓝布长衫,夏天浅蓝,冬天深蓝,从来不和姊姊们为了同时看中一件衣料而争吵。当姊姊们都出嫁都,轮到川嫦作为故事主人公的三次亮相都被白色包围着。第一次是“川嫦正迎着光,他看清楚她穿着一件葱白素绸长袍,白手臂与白衣服之间没有界限”,这是郑家请章云藩;第二次是病中“川嫦可连一件像样的睡衣都没有,穿上她母亲的白布褂子,许久没洗澡,褥单也没换过。”第三次是临终前“她叫李妈背她下楼去,给她雇了一部黄包车。她趴在李妈背上像一个冷而白的大白蜘蛛。”白色作为一种无彩色,在色彩心理学上既与死亡、绝望、悲哀、无光、沉默、焦虑相连,又与纯洁相关。张爱玲这里的白色显然与纯洁无关,只是暴露了现实、家庭、人性的丑陋和荒凉,展示了女性的一无所有悲剧身份与命运。川嫦的生命的意义就是等待、等待,等待着姊姊们的出嫁,自己的成长,等待着男人们的填补,而在死后还被修饰演变成为展示一个充满温暖爱意的家庭神话的装饰品,而事实上对于整个世界、以及家人的眼里,川嫦只不过是一个拖累。白色在此具有了一种讽刺与控诉的含义。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色彩鲜明,景色奇特,她倾城之恋中讲流苏到旅馆去,写“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镶着窗子里一幅大画,那澎湃的海涛,直渐到窗帘上,把窗帘的边缘都染蓝了。”这些语言色彩是极好的。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这段色彩的描写,更衬出了女主人公的阴郁、悲凉的心境。“外面是暖的,心里头是彻头彻尾的凉了。”“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这种参差对照的色彩,有如一个西洋旅客的眼光观赏着这个古老的中国。这种以图案画的手法表现的语言色彩,极富有创造性和结构美。抽象、冷艳、华丽。而图案的手法愈抽象,也愈能放恣地发挥她的才气,并且表现她对于美的颜色寄以宗教般的虞诚,更加凸显了她的个性化语言。(二)用颜色来表现象征以色彩代表某一事物或观念,使表色彩的语言具有象征性质,这是自古有之的文化现象。由于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使色彩词带上情感的附加意义。这就使得作家对某些色彩词产生浓厚的意识倾向,并赋予这些色彩词不同的象征意味。张爱玲从振保的视角用“玫瑰”这一俗套而浅白的比喻来象征女性,用红色和白色象征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和其他颜色相比,“红”在视觉上给人以最强烈的刺激,它使人兴奋、激动。红色喻示着激情和野性的自由,大都表现青年男女的性意识、个性自由、对生命欲求的渴望和焦灼不安的灵魂。 红色类色彩词象征着青春与活力,包含着美与性的暗示。美丽的红玫瑰在振保眼中极具诱惑力,她吻合了他对于情欲的理想追求。然而这样的女人是不适合当妻子的,妻子不像情人,她必须是圣洁的,这样才能给够他安全感和面子。白色是最矛盾的颜色。一方面它象征着纯洁正直的品行,意味着清白无暇。另一方面它又给人以萧条没落之感,因而被当作丧事的颜色。白色是圣洁的,但不像红那样使人亲近,温暖。张爱玲爱把白与青连在一起,她的白,代表单调、乏味、冷漠、自私、厌恶、惨淡和恐怖。所以真正的圣洁不可能留得住振保的心,她只是一件干净的摆设,能够给主人带来地位感,却禁不起把玩。“红”与“白”本可以形成强烈对比,代表两极相斥的力量,一光明一黑暗。但在张爱玲笔下它们不再对峙,红的不过是蚊子血,白的也只是饭粘子,谁也没有骄傲的姿态。不论是热烈的情妇还是圣洁的妻子,充其量只是男性一生中参差出现的色彩而已,一样的残破不堪,因此“红”与“白”的界限消解了,它们统合在“苍凉”的旗帜下。小说以振保的视角为基点,借用“玫瑰”这一陈腐比喻描写女人,并用“白”象征“贞洁”,“红”象征“奔放”。红玫瑰是振保的性爱理想,白玫瑰是他的婚姻理想,两者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