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1页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2页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3页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4页
大学考试试卷《道路勘测设计》及参考答案3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12月考试道路勘测设计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分,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m。A. 40B. 50C. 60D. 702. 在公路的设计车型中车体总长最长的车型是( )A. 小客车B. 载重汽车C. 载重汽车鞍式列车D. 铰接车3. 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 )A. 小客车 B. 载重汽车C. 鞍式列车D. 铰接车4. 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 Z=T+yB. Z=T-yC. Z=T+2yD. Z=T-2y5. 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 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 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 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6. 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最大不超过( )。A. 0.0350.05B. 0.050.10C. 0.100.16D. 0.160.207.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纵坡度小于()时,路段必须设置锯齿形街沟。A. A0.3B. B0.4C. C0.5D. D0.558. 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山脊线优点的是( )。A. 筑路材料充足B. 土石方工程小C. 桥涵构造物少D. 水文、地质条件好9. 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A. 0.3% B. 0.5%C. 0.7% D. 0.9%10. 关于竖曲线半径,正确的是( )A. 规范中只规定一般最小半径,没有规定极限最小半径B. 规范中只规定极限最小半径,没有规定一般最小半径C. 规范中没有最小半径限制D. 规范中规定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11. 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A. 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B. 跨越桥下视距的保证C. 离心力D.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12. 关于平均纵坡,正确的说法是( )A.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纵坡坡度的平均值B.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上坡坡度的平均值C.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下坡坡度的平均值D.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13. 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 )的条件确定的。A. 0.035i1.5(或2)B. 0.05i68C. 0.10i68 D. 0.015i1014. 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A. 3.5mB. 3mC. 4mD. 3.75m15. 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 R-L=AB. R+L=AC. RL=A2 D. R2/L=A16. 汽车上坡时,产生纵向倾覆的临界状态是( )。A. 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车重B. 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车重的2倍C. 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D. 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汽车后轮法向反作用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1. 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数字地面模型Vk,正确的是( )A. Vk是汽车稳定行驶的极限速度B. 车速大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Vk时,为稳定行驶C. 车速大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Vk时,为不稳定行驶D. 车速小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Vk时,为稳定行驶E. 车速小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Vk时,为不稳定行驶2. 对停车视距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B. 包括加速行驶距离C. 包括汽车的制动距离D. 包括安全距离E. 是会车视距的两倍3. 公路平曲线设计时,须符合规范中( )的要求。A. 超距Js B. 圆曲线最小半径RC. 平曲线外距Es D.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lsminE. 平曲线最小长度Lmin4. 在S型曲线中,设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61/5为宜B.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1/3为宜C. A1和A2之比应小于3.0,有条件时以小于2.5为宜D. 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时,其短直线长度L(A1A2)/40E. 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必须径相连接,中间不能插入直线5. 汽车行驶的主要条件有( )A. 汽车变速时必须克服惯性阻力B. 汽车的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汽车的各项行驶阻力C. 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D. 制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由于路面结构而产生的力6. 设转坡点桩号为S,坡度角为,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S、R、L、T的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A. A=R/T B. L=RWC. T=S-L D. 竖曲线起点桩号为(S-T)E. 竖曲线终点桩号为(S+ L)7. 关于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及动力因数,正确的有( )。A. 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满载的情况下绘制的B. 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空载的情况下绘制的C. 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半载的情况下绘制的D. 对不同海拔、荷载下的动力因数D,应乘以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又称为“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E. 海拔越高,海拔荷载修正系数越小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分,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1. 最高车速即受汽车的动力性能及汽车构造的限制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 )2. 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3. 超高坡度的旋转轴为爬坡车道内侧边缘线。()4. 利用航摄像片建立的光学立体模型,使测设人员视野扩大,不受气候、体力、自 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比实地定线更容易选出最佳的路线方案( )5. 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6. 一条车道在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基本通行能力( )7. 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半载的情况下绘制的( )8. 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9. 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10. 为保证街沟排水通畅,当路中心线纵坡小于0.5时,就需要设置锯齿形街沟来保证路面排水。( )11. 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12. 二级以下的公路要全线满足超车视距(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8分,共 16 题,每小题 3 分)1. B 2. D 3. A 4. B 5. A 6. C 7. A 8. A 9. B 10. D 11. D 12. D 13. A 14. D 15. C 16. C 二、多项选择题(28分,共 7 题,每小题 4 分)1. ABE 2. ACD 3. BDE 4. AD 5. ABC 6. BD 7. AD 三、判断题(24分,共 12 题,每小题 2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1年12月考试道路勘测设计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分,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m。A. 40B. 50C. 60D. 702.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大于等于( )时,不需设置缓和曲线。A. 极限最小半径B. 一般最小半径C.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 临界半径3. 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 Z=T+yB. Z=T-yC. Z=T+2yD. Z=T-2y4. 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错车视距 D. 会车视距5. 由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查得动力因数为D,则考虑“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又称为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因数为( )。A. D+B. D-C. DD. D/6. 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最大不超过( )。A. 0.0350.05B. 0.050.10C. 0.100.16D. 0.160.207. 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A. 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 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各行驶阻力之和C. 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各行驶阻力之和D. 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8. 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山脊线优点的是( )。A. 筑路材料充足B. 土石方工程小C. 桥涵构造物少D. 水文、地质条件好9. 不是沿溪线优点的是( )。A. 溪谷内有丰富的沙砾石料,水源充足,便于施工和养护B. 溪谷两岸无不良地质情况C. 城镇居民点多,沿溪线便于为政治、经济服务,发挥公路的效益D. 溪谷地面纵坡一般较平缓,除上游较短地段和中游个别地段外,一般不超过山谷所容许的最大纵坡10. 关于汽车的耗油量,正确的是( )。A. 汽车的耗油量只与汽车本身的结构有关 B. 汽车的耗油量只与燃料种类有关C. 汽车的耗油量只与道路条件有关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1. 关于用航测方法绘制地形图,正确的是( )。A. 只能测绘小比例尺地形图B. 只能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C. 只能测绘比例尺小于15000的地形图D. 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12. 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A. 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B. 跨越桥下视距的保证C. 离心力D.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13. 评价汽车动力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A. 汽车的最高速度和最小稳定速度B. 汽车的行驶状态和行驶速度C.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性D. 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制动性能14. 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应为( )A. 112ik2 B. 1(12ik2)G/GxC. 11 D. 11G/GX15. 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应为( )A. 112ik2B. 112ik2G/GxC. 12D. 11G/GX16. 为了不使司机在过短的平曲线上操作困难,平曲线的最小长度至少要满足使汽车有()秒的行驶时间。A. A3B. B6C. C9D. D12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1. 回头展线的回头位置应选择在( )。A. 绕山包回头B. 较陡山坡回头C. 利用一面山坡连续回头 D. 两回头曲线之间间距不宜太长E. 利用山脊平台或山坡平缓地带回头2. 三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A. 工程可行性研究B. 设计任务书C. 初步设计D. 技术设计E. 施工图设计3. 在S型曲线中,设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61/5为宜B.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1/3为宜C. A1和A2之比应小于3.0,有条件时以小于2.5为宜D. 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时,其短直线长度L(A1A2)/40E. 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必须径相连接,中间不能插入直线4. 路线的合成坡度是根据( )计算的。A. 平均纵坡B. 设计纵坡C. 最大纵坡度D. 超高横坡度E. 路拱横坡度5. 汽车行驶的主要条件有( )A. 汽车变速时必须克服惯性阻力B. 汽车的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汽车的各项行驶阻力C. 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D. 制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由于路面结构而产生的力6. 关于平均运距和运量,正确的有( )A. 平均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工作中B. 为简化计算起见,平均运距可用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C. 计算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免费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D. 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在E. 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平均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7. 对于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圆曲线设计半径的极限值B. 设计中不得已才采取的控制指标C. 大于或等于该半径的平曲线在路段上出现的频率在50以上D. 采用允许的最大超高横坡度i值E. 相应于计算行车速度时允许的最小稳定行驶半径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分,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1. 平均纵坡( )是指路段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它是衡量线形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路基填挖面积就是横断面图上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 )3. 一般最小半径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半径。是设计时建议采用的值。( )4. 最高车速即受汽车的动力性能及汽车构造的限制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 )5. 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6. 汽车的耗油量只与汽车本身的结构有关( )7.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上坡坡度的平均值( )8. 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半载的情况下绘制的( )9. 为保证街沟排水通畅,当路中心线纵坡小于0.5时,就需要设置锯齿形街沟来保证路面排水。( )10. 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11. 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路线宜走匀坡线和直连线之间( )12. 合成坡度iH是由纵向坡度iZ和横向坡度ih组合而成,即iH=(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8分,共 16 题,每小题 3 分)1. B 2. C 3. B 4. B 5. C 6. C 7. B 8. A 9. B 10. D 11. C 12. D 13. B 14. A 15. A 16. A 二、多项选择题(28分,共 7 题,每小题 4 分)1. AE 2. CDE 3. AD 4. BD 5. ABC 6. ABD 7. ABDE 三、判断题(24分,共 12 题,每小题 2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1年12月考试道路勘测设计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共 9 小题,每小题 4 分)1. 定坡就是逐段把坡度线的 _ 、 _ 和 _ 确定下来。2. 圆曲线最小半径包括 _ 、 _ 、 _ 3. 路肩通常包括 _ 、 _ 和 _ 三部分组成,4. 路基横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包括 _ 、 _ 、 _ 和 _ 5. 平原地形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 _ 以内。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 _ 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6. _ 是决定路线及构造物基础是否稳定的条件,同时也是筑路材料来源及其性质优劣的决定因素。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 _ 时,应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缓和曲线。8. 在驾车行驶中,驾驶人员采用的速度,除了他本身的驾驶技术和汽车的性能以外,还取决于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_ 、 _ 、 _ 以及 _ 。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根据 _ 在道路上以 _ 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将这些要求列成指标并以标准规定下来,可归纳为三类: _ 、 _ 和 _ 。对线路来说,线形标准尤为关键。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1. 试坡2. 定坡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6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16 分)解放牌CA10B型汽车在碎石路面上行驶,路段的纵坡为6%,如汽车最初以II档V15km/h的速度行驶,则牵引力还有剩余,可增加一点速度。试计算可能增加多大的加速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1. 机动车道数量n如何确定?2. 城市道路四种典型断面的适用条件是什么?五、问答题(本大题共14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7 分)1. 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 简述“力多边形”法确定公路干线的原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4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14 分)平原区选线的要点是什么?答案:一、填空题(36分,共 9 题,每小题 4 分)1. 参考答案:坡度值 变坡点位置 高程解题方案:熟悉定坡概念评分标准:按空均分2. 参考答案:极限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解题方案: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种类评分标准:同上3. 参考答案:右侧路缘带 硬路肩 土路肩解题方案:熟悉路肩概念评分标准:按空均分4. 参考答案: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路基设计表 路基土石方计算表解题方案:路基横断面图的绘制评分标准:同上5. 参考答案:3 20解题方案:熟悉平原地形概念评分标准:按空均分6. 参考答案:地貌、地质构造解题方案:熟悉影响公路选线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影响评分标准:按空均分7. 参考答案: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解题方案:熟悉缓和曲线的作用评分标准:按空均分8. 参考答案:即公路及其路侧的外部特征 气候 其它车辆的存在 不论是法定的还是通过管制设施采取的速度限制解题方案:行车速度评分标准:同上9. 参考答案:一定数量的车辆 一定的运行速度 线形标准 载重标准 净空标准解题方案:熟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标准的来源评分标准:同上二、名词解释题(10分,共 2 题,每小题 5 分)1. 参考答案: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和“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标准、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情况,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和裁弯取直,试定出若干坡度线。解题方案:熟悉试坡概念评分标准:视完整程度减分2. 参考答案:所谓定坡,就是逐段把坡度线的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解题方案:熟记定坡的概念评分标准:同上三、计算题(16分,共 1 题,每小题 16 分)0. 参考答案:解题方案:熟悉牵引力的产生与传递评分标准:按步骤给分四、简答题(10分,共 2 题,每小题 5 分)1. 参考答案:答:n=Ns/N 式中: Ns 设计交通量(辆/h); N 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车速和车型有关(辆/h)。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答: 单幅路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双幅路用于机动车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较少、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 三幅路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40m的道路; 四幅路用于机动车速度高、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或红线宽度55m的主干路。解题方案:评分标准:五、问答题(14分,共 2 题,每小题 7 分)1. 参考答案:答:1、路线设计 (1)路线平面设计 包括平面线形设计、人工构造物的平面布置、工程占地拆迁处理以及路线平面图绘制等;(2)路线纵断面设计 包括纵断拉坡、平纵线形处理、竖曲线设计、设计高程和填挖计算,以及纵断面图绘制等。 2、结构设计 解决道路各种人工构造物的具体布设、结构设计与构造尺寸拟定等。主要为:(1)路基设计(2)路面设计(3)桥涵设计(4)特殊结构物设计(5)沿线设施设计 3、施工图表绘制 包括各项设计施工图的绘制及有关设计表格的编制 4、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包括施工方案拟定、场地布置、施工方法与计划进度安排等。 5、工程预算的编制 包括各项工程数量及所需劳力、材料、机具数量与工程造价等。 答: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路线走向方面所要考虑的问题;二是线形设计方面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如下图所示为五个经济点与汇集点(火车站)间有运输联系,此时可以各个运量的吨数或周转量的吨公里数作为力的大小,把求干线的方向变成求这个汇交力的方向。求合力的方向用图解法,先画出力多边形,各边的长度按比例表示运量或周转量的数值,各边的方向平行于相应的运输联系线,力多边形的闭合线即合力R的方向就是干线的方向,同时也可以用行程时间(小时数)作为力的大小,即以货物周转量与设计车速的比值表示,该指标能很好地反映道路网的质量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效果,对快速客货运的道路来说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解题方案:道路干线的拟定方法评分标准:回答不完整应适当扣分六、论述题(14分,共 1 题,每小题 14 分)0. 参考答案: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选线时,首先在起、讫点间把经过的城镇、厂矿、农场及风景文物点作为大控制点;在控制点间通过实地视察进一步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中间控制点,一般较大的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洪水泛滥线范围以外以及其它必须绕过的障碍物均可作为中间控制点;在中间控制点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