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doc_第1页
代谢综合征.doc_第2页
代谢综合征.doc_第3页
代谢综合征.doc_第4页
代谢综合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1988年Reaven 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NCEP ATP )、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 (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争论,目前多采用更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MS)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推出关于MS的工作定义,但需要测定糖耐量和采用钳夹技术评估R,此方法不实用2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组在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第三次报告(ATP)实施纲中提出根据临床命名的MS需有如下特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高甘油三酯血症(TG):TG1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男性110mmol/L,女性113mmol/L;高血压:血压130/85mmHg(1mmHg=01133kPa);空腹高血糖:空腹血糖611mmol/L凡达到3种以上的代谢异常就可以诊断MS而无需测定IR!胰岛素水平!炎症指标(如CRP,C反应蛋白)和凝血机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因子21,PAI21)2,4自从ATP提出MS定义后国内!外广泛开讨论,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现将最近可查找到的各家有关MS的定义汇总(表1)25,8目前报道采用最多的仍是ATP的准ATP的定义偏重临床,比较简明,有利于防治,但公布后仍有许多争论,如ADA提出空腹血糖应90cm,女性80cm)作为核心,其他4项与ATP的指标相同,其中空腹血糖516mmol/L,合并其他二项则可诊断,但其可行性尚待进一步检验Ford根据ATPMS标准,从流行病学角度统计出美国成人中患MS者高达23%9。近来的调查还显示,MS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儿童和青少年也有较高患病率10。有人提出ATP关于MS的诊断指标似乎太低,以至使患者人数被过度夸大,但是专家小组是根据以下证据来制定的,除危险因子的绝对值以外还强调了危险分层2。一、代谢综合征的诊断1、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 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C0.9 mmol/L(35mg/dl)(男),1.0 mmol/L(39mg/dl)(女)3、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007)6年龄10(岁):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但腹型肥胖者建议减肥;而有下列家族史者建议进一步检查: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10年龄16(岁):肥胖:腰围第90百分位;若成人界点较低则取成人界点同时至少2项:(1)FPG5.6mmol/L(100mg/dL)(建议葡萄糖耐量试验)或已是2型糖尿病(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3)HDL-C(mmol/L)1.03(4)TG(mmol/L)1.70年龄16(岁):肥胖:腰围值因人种、性别不同同时至少2项:(1)FPG5.6mmol/L(100mg/dL)或已是2型糖尿病(2)收缩压130mmHg(17.3kPa)或舒张压85mmHg(11.3kPa)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3)HDL-C(mmol/L)1.03(男),减肥频道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造成死亡。国外一项针对3570岁人群的调查表明,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在未来7年里,每8人中会有1人因代谢综合征而死亡,其中糖尿病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数量是血糖正常者的4.5倍。所以在临床上确认代谢综合征对预测个体发生心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认识和防治手段都还不尽完善的今天,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呢?在最近举行的代谢综合征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全国150多位内分泌、心内科的知名专家,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综合治疗进行了讨论,共商对付代谢综合征的良策。专家们认为,代谢综合征应当成为内分泌、心内科、肾脏科等相关科室共同警惕的疾病。在遇到“可疑”的病人时,脑子里应当先打个问号:“这个病人会不会是代谢综合征?”如果进一步的诊断确认“是”,那么就不能仅仅对患者表现出来的疾病状态作单病因治疗,而应进行综合治疗。这种观点也应该传达给患者。预防的关键是生活方式的重塑目前国际上公认,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重塑,如积极运动、减轻体重,必要时给予调脂、降糖、降压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比如降糖干预一年,可以降低约50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美国曾对本国妇女“生活行为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进行过研究,结果如下:临床研究还证实:对2544岁存在糖代谢受损人群进行二甲双胍降糖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腹型肥胖和超重儿童要提前干预专家们还特别指出,肥胖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组成成分之一,肥胖造成体内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中国人群肥胖的特点是腹型肥胖。据对上海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在高达约15的代谢综合征患病人群中,腹型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直接带来高代谢综合征风险,当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30时,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将增加10倍。再者,对超重儿童的生活方式干预应当尽早进行,等发生了代谢综合征再去治疗,时机就错过了。儿童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这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专家还指出,人为去除皮下脂肪的办法并不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看出你有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