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1页
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2页
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3页
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4页
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2项目概况11.1.3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1.1.4项目区概况21.1.5方案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2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2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1.5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主要工程量41.6水土保持监测5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51.8结论与建议61.9下一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内容6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92.1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92.1.1编制目的92.1.2编制意义92.2编制依据92.2.1法律法规92.2.2部委规章102.2.3规范性文件112.2.4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132.2.5技术文件、资料132.2.6委托依据14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142.4指导思想142.5编制原则152.6设计深度和方案设计水平年162.6.1设计深度162.6.2方案设计水平年163项目概况173.1基本情况173.2项目交通状况及沿线现状193.3项目组成及布置概况203.3.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203.3.2项目建设基本内容203.3.3项目附属工程263.3.4公路全线填挖路段263.3.5道路竖向设计273.4施工组织273.4.1施工管理与布置273.4.2施工工艺及方法293.4.3施工材料及用水用电313.5工程征占地323.6土石方平衡343.7工程投资393.8进度安排403.9拆迁安置404项目区概况414.1自然环境414.2社会经济概况444.3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45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95.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495.2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05.2.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505.2.2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评价505.3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分析与评价505.4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515.5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分析与评价525.6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35.6.1路基工程区535.6.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555.7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55.7.1路基工程555.7.2桥梁工程555.7.3施工临时工程555.8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565.8.1结论性意见565.8.2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56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586.1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原则及依据586.2防治责任范围58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596.3.1分区依据596.3.2分区原则596.3.3分区方法606.3.4防治分区607.水土流失预测617.1水土流失预测基础617.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617.3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和时段637.3.1预测范围637.3.2预测时段637.4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647.4.1扰动地表面积预测647.4.2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面积预测667.4.3弃渣(土、石)量预测677.4.4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677.4.5水流失量的预测717.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72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737.6.1预测结论737.6.2防治措施布设的指导性意见737.6.3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性意见74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75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确定75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76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与总体布局778.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典型设计798.4.1路基工程防治区798.4.2桥梁工程防治区838.4.3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868.4.4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888.5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888.5.1施工组织形式888.5.2物质采购898.5.3施工条件898.5.4施工方法918.6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928.6.1进度安排原则928.6.2方案实施进度安排929水土保持监测949.1监测目的和任务949.1.1监测目的949.1.2监测任务949.2监测时段、频次949.3监测范围和监测点位959.3.1点位布设原则959.3.2点位布设959.4监测内容969.4.1水土流失状况969.4.2水土保持措施效益969.5监测方法969.5.1路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979.5.2桥梁桩基、施工场地、临时堆场水土保持监测979.5.3项目建设区巡查及综合分析979.6监测工作量989.6.1监测机构989.6.2监测仪器989.6.3监测费用999.7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9910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0010.1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10010.1.1编制原则10010.1.2编制依据10010.1.3编制方法10110.2水土保持投资10210.3防治效果11010.4水土保持损益分析11210.4.1工程水土保持损失11210.4.2工程水土保持效益11311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11511.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11511.1.1组织领导11511.1.2管理措施11511.2后续设计116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16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1611.5水土保持监测11711.6施工管理11711.7检查与验收118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1912结论和建议12012.1结论12012.2建议121附表:1.人工材料单价汇总表;2.措施单价汇总表;3.措施单价分析表。附件:1.关于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余发改中心2011757号,2011年11月14日);2.借地情况说明。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2.工程土地利用现状、平面布置图;3.工程纵断面图;4.工程区水系及改河工程典型设计图(12);5.道路横断面及管位图;6.道路路面结构图;7.桥梁布置典型设计图(13);8.工程污水汇水范围图;9.工程雨水汇水范围图;10.某区水土流失现状图;11.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图;12.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图;13.路基工程防治区排水沟、沉沙池典型设计图;14.管线开挖土方临时堆置示意图;15.桥梁工程防治区沉淀池典型设计图;16.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施工场地排水沟沉沙池典型设计图;17.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表土临时堆场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图;18.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淤泥晾晒堆场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图。V新城横十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 综合说明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某新城建设的发展进度,显示了本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同时随着某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高等级道路网络渐现雏形、城市路网日渐完善,区块内部开发、建设的迫切性也与日俱增。本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崇贤新城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道路的建成,本区域与周围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再通过土地的整理利用,吸引外来投资,对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是构筑区块内道路网骨架的主要道路,横十路的建成可以分担部分主干路的交通量,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路网骨架和交通体系。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道路周边住户的交通环境,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该区域内的雨水管网系统等,本项目急需实施,建设是必要的。1.1.2 项目概况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位于崇贤新城启动区内,西起拱康路,东至塘康路,全长约1910.478m,拱康路至九曲港段长477m,石前港至塘康路段长约1006.478m。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电力、电讯、燃气等。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m。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路面,设置桥梁4座,采用空心板简支梁,设计荷载为公路-级,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其中雨水管长约2869m,污水管长约1600m。工程征、占地总面积为4.85hm2,其中工程永久征地3.55hm2,临时占地1.30hm2(均为方案新增临时占地)。工程挖方总量2.74万m3,填方总量6.35万m3,弃渣量0.41万m3,借方4.02万m3。工程拆迁混凝土及砖混结构等房屋占地面积4137m2,拆迁对象主要是沿线住户8家及厂房2家。工程拆迁安置用地面积0.83hm2,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解决。工程估算总投资11898.48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749.06万元,建设资金由某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筹措解决。工程建设总工期13个月,计划于2012年4月开工,2013年4月完工。1.1.3 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11年11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完成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11月14日,杭州市某区发展和改革局对该工程项目建议书予以批复(见附件1)。2011年11月,建设单位委托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分析工程技术资料和深入现场查勘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方案报告书(送审稿)。1.1.4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地处冲湖积平原地貌,为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5.916.2,年平均降雨量约1412.0mm,属于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运河水系。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地为主,植被覆盖率为28%,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红壤土。项目区现状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300t/(km2a),属微度侵蚀。1.1.5 方案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方案报告书与主体设计深度一致,达到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后一年,即2014年。项目区属于国家级重点监督区中的东南沿海开发监督区,同时属于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要求,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治理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67、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方案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关于“对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从工程选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工程施工等方面分析认为,本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主体工程未对路线走线进行比选。主体工程路面材料(沥青和水泥混凝土)提出比选设计。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的比选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终赞同主体工程的推荐方案。主体工程提供的土石方工程量基本合理,土石方调运时序符合土石方挖填调运利用原则和工程建设实际,但清除表土、房屋拆迁物的数量、桥梁钻渣泥浆数量等未明确列出,对土石方的综合利用未作分析。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了施工前期路基工程剥离表土,用于工程后期绿化覆土,既降低了工程投资,也减少了因绿化覆土需要产生的土方开挖,从而避免了新的水土流失。路基填筑边坡,由于高度较小,采取放坡及侧石拦挡等措施。路基工程后期设置排水管道等设施,排导道路及周边区域地表径流,减轻或避免地表力侵蚀作用;行车道两侧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美化,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综合主体工程中上述各项防护措施分析,其满足主体设计需要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的水土保持分析,结合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设计,依据与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完成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和措施设计。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全面实施,可保证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工程建设无限制性因素,是可行的。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6.78hm2。项目建设区面积4.85hm2,包括包括路基工程区3.16hm2、桥梁工程区0.69hm2、施工临时设施区1.00hm2。直接影响区面积1.93hm2,为路基工程区路基两侧外扩2m及排水出口影响范围、拆迁安置区、桥梁工程区跨越的河流影响范围(河流上下游均50m)、施工临时设施区周边及排水出口影响范围(外延2m和排水出口至下游50m)。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4.85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28hm2,类型为草地。工程弃渣总量0.41万m3,包括桥梁工程产生钻渣0.10万m3,设沉淀池固化处理;拆迁建筑废弃物0.31万m3,运往垃圾消纳场处理。工程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总量1122t,工程新增土壤流失总量1097t。工程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路基的填筑边坡、沉淀池、临时堆场是重要的水土流失部位,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和植物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主要表现在:工程路基、桥梁施工将扰动原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水土保持功能,加剧水土流失,可能对工程的施工安全造成影响,损害工程区自然植被,从而影响当地自然景观。1.5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主要工程量根据工程建设时序、工程布局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为3个防治区:包括路基工程防治区,桥梁工程防治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根据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的特点进行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具体工程量如下:表1-1 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表防治分区面积(hm2)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路基工程防治区4.75剥离表土2.41m2,绿化覆土0.20万m3,排水工程1910m绿化0.15hm2,幼林抚育0.15hm2a排水沟3504m,沉沙池18个,塑料彩条布500m2桥梁工程防治区0.82场地平整0.30hm2,覆土整地0.12万m3沉淀池开挖2160m3,填土草包324m,围堰4座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施工场地1.21场地平整0.50hm2,覆土整地0.20万m3排水沟480m,沉沙池2个表土临时堆场场地平整0.40hm2,覆土整地0.16万m3填土草包355m,排水沟391m,沉沙池2个,覆盖塑料彩条布800m淤泥晾晒堆场场地平整0.10hm2,覆土整地0.04万m3填土草包105m,排水沟126m,沉沙池1个小计6.781.6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采取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监测为主。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即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共25个月。调查监测频次:一般对于正在使用的临时堆土场,以及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施工期每10天监测一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施工期每个月监测一次;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施工期每季度监测一次。在日雨量大于50mm过程中和过程后各增加监测1次,设计水平年雨季前、中、后各监测1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监测点布设3个,包括路基挖方、路基填方、沉淀池、施工场地、表土临时堆场和淤泥堆场。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94.33万元,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投资74.14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中工程措施27.55万元,植物措施85.81万元,施工临时工程28.99万元,独立费用33.46万元,基本预备费8.79万元,临时占地补偿费8.4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28万元。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经分析,各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均可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1.67、拦渣率95%以上、林草植被恢复率99%以上、林草覆盖率3.0%(项目区内道路绿地率为4.7%,由于本工程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等级较低,为满足道路通行要求,因此绿化带面积较小,但基本可以满足道路工程的需求,建议主体设计下阶段进一步优化;施工临时设施区占用耕地,施工后期覆土整地复垦,无需进行绿化措施,因此综合目标不达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几方面均能达到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要求,可减轻或控制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其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几方面效果显著,可有效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1.8 结论与建议通过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措施,到方案设计水平年,可使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取得显著防治效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量缩短土方临时堆置时间,避开雨日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量。1.9 下一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内容下一阶段设计中,主体工程要在初步设计土石方平衡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优化,使土石方平衡更加可操作。对于主体设计已有水土保持措施,在下阶段设计中应进一步细化,同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本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应在下一阶段纳入主体工程设计,并相应做进一步的深化和优化设计。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内容及要点如下:路基工程防治区本区方案新增防治措施均为临时措施,主要为施工期项目区排水、沉沙措施。临时排水沟主要沿路基两侧设置,分段排水,同时对排水出口设置沉沙池,经计算可以满足沉沙需求。桥梁工程防治区本区措施主要针对沉淀池布设,沉淀池为本方案新增占地,目的是为干化桥梁工程施工产生的钻渣,故本区措施均为新增措施,包括沉淀池的土方开挖,并对开挖时土方堆放于周边,表土用于填土草包土源,施工后期进行场地平整和撒播草籽以恢复原地貌。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施工临时设施的临时防护措施。对施工场地,施工前期进行剥离表土,并将表土堆放在施工场地内一角,施工期间在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之后连接至路基工程排水沟内。施工后期对施工场地进行场地平整,覆土及全面整地以恢复原地貌。对剥离表土沿线堆置,在堆置期间堆场坡脚设置填土草包拦挡,堆场四周(草包外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排入路基工程排水沟内,另外由于施工期较短,表土堆场坡面遇雨天覆盖塑料彩条布防护。对施工临时设施区临时占用耕地在施工结束后将进行复垦,占用草地区域撒播草籽绿化。在基本情况调查、现场查勘和本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某区林业水利局、某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见下表。137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流域管理机构太湖流域管理局涉及省区浙江省涉及地市或个数杭州市涉及县或个数某区项目规模城市次干路全长约1910.478m,雨、污水排水工程总投资(万元)11898.48土建投资(万元)3749.06动工时间2012年4月完工时间2013年4月设计水平年2014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hm2)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拆迁工程/0.31清基工程(绿化工程)0.720.72路基工程区(管网工程)4596/3.16hm21.515.53桥梁工程区158/0.69hm20.200.10施工临时设施区-/1.00hm2小计1910.478/4.85hm22.746.35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省级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冲湖积平原土壤类型红壤土、水稻土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3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6.78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4.85扰动地表面积(hm2)4.85直接影响区(hm2)1.93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1.28建设期土壤流失预测总量(t)1122新增土壤流失量(t)1097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路基施工+沉淀池+临时堆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67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路基工程防治区剥离表土2.41hm2,绿化覆土0.20万m3绿化0.15hm2排水沟3504m,沉沙池18个,塑料彩条布500m桥梁工程防治区场地平整0.30hm2,覆土整地0.12万m3沉淀池开挖2160m3,填土草包324m,围堰4座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施工场地场地平整0.50hm2,覆土整地0.20万m3排水沟480m,沉沙池2个表土堆场场地平整0.40hm2,覆土整地0.16万m3填土草包355m,排水沟391m,沉沙池2个,覆盖塑料彩条布800m淤泥堆场场地平整0.10hm2,覆土整地0.04万m3填土草包105m,排水沟126m,沉沙池1个投资(万元)27.5585.8128.99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194.33(其中新增74.14万元)独立费用(万元)33.46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4.27监测费(万元)14.50水土保持补偿费(万元)1.28方案编制单位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某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电话黄智才定代表人及电话楼秀华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23号华门商务中心503室地址杭州市某区崇贤街道南大街326号时代广场1号楼A座18楼邮编310012邮编311100联系人及电话李红809联系人及电话周钢兴真电子信箱425700458电子信箱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2.1.1 编制目的本方案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编制目的包括:(1)明确建设单位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与义务;(2)为项目下一步设计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与要求;(3)为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4)为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技术依据;(5)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2.1.2 编制意义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路面开挖、路基填筑、桥梁桩基施工等工程将产生较大的土石方量,严重扰动原地貌,损坏原有地表植被,使其水土保持功能丧失或降低,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对公路及沿线水土保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工程在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在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使公路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避免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实现“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提供比较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及水土保持验收工作提供技术依据。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7年8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8年8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8年8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6月10日颁布);(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8年12月27日颁发);(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12)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1996第50号,1996年7月9日)。(13)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浙政令第214号,2006年5月1日)。2.2.2 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1994513号,1994年11月22日);(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1995第5号,1995年5月30日公布,根据水利部令2005第24号修订);(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2000第12号,2000年1月31日);(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2002第16号,2002年10月14日,根据水利部令2005第24号修订);(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2006第28号,2006年12月18日)。2.2.3 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2)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1993年1月19日);(3)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2003年3月5日);(4)关于印发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5)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 1989国土规字第88号,1989年7月28日);(6)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第2号,2006年4月29日);(7)转发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文件,浙水保办20073号,2007年6月28日);(8)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纲要(20042015)(水保2004332号,2004年8月18日);(9)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428号文,2004年10月21日);(10)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2005年6月17日);(11)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99141号,1999年7月19日);(12)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19945号,1994年4月25日);(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323号,2003年8月19日);(14)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浙江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浙价费(1997)107号、(1997)财综37号);(15)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浙水保200623号,2006年6月13日);(16)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水保200112号文,2001年1月16日);(17)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2008年11月13日);(18)关于印发浙江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浙水保200720号,2007年9月17日);(19)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保20092号,2009年1月14日);(20)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2009年3月25日);(21)转发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浙水办保20092号,2009年5月21日);(22)关于印发浙江省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补充规定的通知(浙交200885号,浙江省交通厅,2008年4月9日);(23)关于加强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水保200962号);(24)关于进一步规范做好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浙水保201140号,2011年7月27日);(25)关于公布杭州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杭政发2001252号)。2.2.4 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94);(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10)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1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5)公路绿化设计标准(浙江省DB33/T216-1998)。2.2.5 技术文件、资料(1)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06281号,2006年4月18日);(2)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五次应用遥感技术普查水土流失成果的通知(浙江省水利厅文件 浙水保201094号,2010年11月);(3)关于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余发改中心2011757号,2011年11月14日);(4)杭州市某区水系资料集编(某区林业水利局,2007年11月);(5)杭州市某区塘栖组团防洪规划(报批稿)(杭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某分院,2005年12月);(6)崇贤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德国SOL联合事务所 某区规划编制中心 2010.08);(7)崇贤新城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2010.9)(8)浙江省第五次应用遥感技术普查水土流失成果报告(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10年6月);(9)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2011年11月)。2.2.6 委托依据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合同2.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按其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依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第2号,2006年4月29日),项目区属于国家级重点监督区中的东南沿海开发监督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项目区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因此,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按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分析,项目区属于运河水系,项目跨越沾桥港、九曲港、石前港和卧龙浜,功能以防洪排涝为主,为杭州某区塘栖组团次要河道,项目建设对上述河流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项目建设活动不对国家、省、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因此确定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同一项目所处区域出现两个标准时,采用高一级标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2.4 指导思想本方案报告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和生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为基础,尽量减少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全面防治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绿化、美化、优化生态环境。2.5 编制原则为维护公路工程的安全,保护工程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方案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严格遵守各项水土保持法规、条例,并结合主体工程的特点合理进行。具体应遵守以下原则:(1)责任明确的原则按“谁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方案编制时需在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根据主体工程特点,界定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要求,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限定施工扰动范围、优化施工组织方式、及时配置拦挡、排水、沉沙等临时防护措施。施工中贯彻“先拦后弃、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土石方的合理调配和弃渣综合利用工作。(3)生态与主体并重的原则由于水土保持方案的评价结论对主体工程有修正的作用,因此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侧重于排除主体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不可行性。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内容要在服务主体工程的同时,以控制和治理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时修复工程区为主要目标。(4)综合治理的原则方案在布设各种防治措施时,要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对于公路、桥梁的占地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应以植物恢复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以临时防护措施为辅;而对于施工场地、沉淀池等,则应以临时防护措施和植物恢复措施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5)经济合理的原则方案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或工程中用到的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以便节省投资。方案采取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应符合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以减少资金的先期投入和抚育管理期间的养护工作量。(6)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项目产生的弃土弃渣,有利于减少扰动范围、减少工程占地、减少水土流失,更保障了土地的正常生产力。本项目在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将产生的弃渣应分类堆放在设置的沉淀池,表土堆放在路基旁侧待后期分层平铺后用于项目区绿化。(7)坚持“三同时”制度的原则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对水土保持设施的设计应与主体工程设计相协调,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2.6 设计深度和方案设计水平年2.6.1 设计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关于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的规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或项目核准前)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目前,主体工程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本方案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要求进行编制。2.6.2 方案设计水平年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防治项目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方案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工程建设工期为13个月,即2012年4月2013年4月,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2014年。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3.项目概况3 项目概况3.1 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2)建设单位:某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3)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杭州市某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与海宁市、桐乡市交界,北与德清县毗连,西与安吉县、临安市为邻,南与富阳市相接。全境东西长约63km,南北宽约30km,经纬度跨东经1194012023、北纬30093034。崇贤新城横十路(拱康路九曲港、石前港塘康路)工程位于崇贤新城启动区内,启动区位于新城南部,西至四号路,北至杭州绕城高速,东至崇超路,南至宣杭铁路,规划面积3.21km2。区内建设集大型公共配套、完善水岸生活、运河文化精髓、方便快捷交通于一体,展现婉约、秀美、灵动、现代的杭州北秀之副城。启动区既是崇贤新城的前沿阵地,也是杭州北秀之副中心,同时又是京杭运河浙江段之首个新城。西起拱康路,东至塘康路,道路全长1910.478m。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