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胃炎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胃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暖气、反酸等症状。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当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范畴。随着胃镜、胃电图等现代诊断手段在小儿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小儿胃炎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慢性胃炎在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中占有较大比例1。小儿胃炎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体健康不可忽视的疾病,目前关于小儿胃炎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关于其诊断治疗方面,本文试从小儿胃炎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概述。一、病因及病机1. 中医病因及病机中医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不外乎内、外二因,外因感受风寒湿热邪气,饮食不节(洁),酿生湿热,困阻脾胃,或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郁化火,横逆犯脾, 健运失职, 升降失调;内因为体质因素,先天脾胃功能薄弱,内外因相合导致本病各种临床表现。1.1 感受外邪:历代医家认为风、寒、湿、热诸邪单独或相兼犯胃,皆可导致胃院痛发作。外感寒邪是小儿胃脘痛最常见病邪,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5腹痛论:“小儿心腹痛者,由脏腑虚冷而寒冷之气所干”;明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心腹痛: “凡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口热手按摩则止。”小儿为纯阳之体,所病易为热邪所扰,或因外感暑湿(热),从阳化热,内犯脾胃,或因外感寒邪、内伤饮冷,病久郁而化热,阻滞中焦,熏灼胃腑,而致脘闷灼痛。如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胃中有热诸方中提到: “夫小儿血气俱盛者,则腑脏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则黄,四肢温壮,翕然体熟是也。”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故湿邪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湿有内、外之分,湿热、寒湿之别。古今医统湿证候云:“小儿入夏以来,脾胃虚弱,腠理开竦,或因连日阴雨,或地蒸湿,小儿坐卧于上,便受热气。”指出了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感受外来湿邪;而内湿,多由饮食生冷、肥甘厚腻等,脾运失健,湿邪内生,二者常相互影响。在病变过程中,又可形成湿热与寒湿两种不同的病理转变。如郁久化热,湿热中阻,阻碍气机,脾失健运;或湿邪日久损伤脾阳,形成脾胃寒湿。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认为小儿尤其以湿热为多见2-4。1.2 饮食因素:小儿脾胃薄弱,饮食失于调护也是胃脘痛常见因素。若饮食不节,积滞内停,可致脾胃运化失常;或饮食不洁,病从口入,邪犯胃腑皆可导致胃脘痛。在小儿专著中有诸多论及,其中生生直指胃脘痛对伤食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心痛者,胃脘痛也。其致病之由,皆因恣纵口腹,喜好辛酸,多食炙爝,后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饮相隔,妨碍升降,故胃脘作疼痛。”证治准绳幼科云: “冷热不调,乳哺不节,使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肠胃之间,则霍乱而心腹痛者。”1.3 情志因素:小儿肝常有余,肝木偏旺,且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吓,若卒受惊恐,肝失疏泄,则乘脾犯胃,肝胃不和;情志失于调达,肝气郁滞,郁而化火,则形成肝胃郁热;或脾土虚弱而肝木乘之,都能导致胃脘疼痛。1.4 体质因素:小儿的生理特点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在病理上,则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加上小儿不能胜邪,为容易感受虚、实、寒、热邪气的特点。幼科金针说“脾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而呕,遇寒则凝重而吐。”保婴撮要腹痛:“小儿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脾土虚寒也。”说明小儿脏腑娇嫩,易受邪侵,脾胃不足,易为饮食所伤,因此脾胃虚弱是引起小儿胃脘痛的内在原因。2.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关于小儿胃炎的病因,目前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表明存在社会心理因素为主、饮食因素、HP感染因素及家族遗传因素等综合性因素5。1.1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质量差、异体蛋白的摄入等是胃粘膜发生炎症。1.2 社会心理因素: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忧郁等,导致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胃壁血管痉挛收缩,腺体分泌异常而发生慢性胃炎。1.3 化学性因素:药物性因素、毒物刺激等致使胃粘膜损伤。1.4 感染性因素:鼻腔、口咽部的慢性感染病灶,长期慢性刺激可导致胃粘膜炎症。1.5 幽门括约肌功能低下: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入胃,损害胃粘膜屏障。1.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arshall和Warren于1983年在胃炎患者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引发了胃炎病因学上的一场革命。第9届世界胃肠病大会认为Hp是80 %慢性胃炎的病因,由此提出Hp相关性胃炎(Hp-G) 的概念。文献报道HP引起的原发性胃炎在儿科占40%-96%,并证明儿童胃炎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主要经“口-口”或“粪-口”以及“胃-口”途径从人到人传播,社会经济因素对Hp感染的影响是主要的。HP进入人体后,通过粘附和定居作用以及释放一些生化因子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并且与胃粘膜表面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胃粘膜的自身免疫损害。另外,HP可使胃泌素、生长抑素增高和内分泌细胞增生,引起胃泌酸增多,加重胃肠粘膜损害。二、诊断关于小儿胃炎的诊断目前多借助于现代仪器检查手段。1. 一般诊断8-91.1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病程持续4周以上为慢性胃炎,也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不规律的腹痛,以上腹部或脐周为主,可有腹胀、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表现。常伴有食欲差、饮食较少、吐物酸臭、晨起口气臭秽、口苦、痛苦面容、神疲倦怠、消瘦、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状。舌质、舌苔、脉象有助于中医辨证诊治。1.2 实验室检查1.2.1 胃镜检查 镜下改变以黏膜斑、充血、水肿、微小结节形成、糜烂、花斑、出血斑点为主;以上七项(1)-(5)中符合一项即可诊断;(6)(7)二项应结合病理诊断。此外,如发现幽门口收缩不良、返流增多、胆汁返流,常提示胃炎存在,应注意观察。1.2.2 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等改变。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根据有无腺体萎缩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炎症程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级。如固有膜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应注明“活动性”。1.2.3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 以下2项中任1项阳性可诊断为HP感染:胃窦黏膜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典型细菌;胃黏膜Hp培养阳性。(2) 以下4项中需2项或2项以上方可确诊: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胃窦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少量典型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血清Hp IgG阳性,或粪便Hp抗原测定阳性。2.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关于本病的辨证分型多按“胃脘痛”进行辨证,总结各个医家的辨证经验概述如下:(1)寒邪犯胃证:胃脘冷痛,疼痛暴作,以绞痛为主,痛甚则额冷汗出,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可伴有纳呆,呕吐清水痰涎或呕吐不消化残余乳食,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或弦迟或脉细。(2)食滞胃肠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进食后痛甚,嗳腐吞酸,口气臭秽,不思乳食,恶心呕吐,吐物呈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泻下酸臭,大便不爽,夜卧不安,舌红,苔厚腻或苔厚微黄,脉实有力或脉滑,多有饮食不节史。(3)湿热中阻证:腹部胀满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胃脘痞满,嘈杂吐酸,口苦或粘,口臭,口疮,口干,心烦,恶心呕吐,渴喜冷饮,大便干或大便不畅,小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4)肝胃气滞证:脘腹胀满疼痛,攻窜作痛,痛引两胁,或两胁作胀,晨起或情绪紧张时加重,嗳气频作,得嗳气或矢气舒,嘈杂泛酸,胃脘饱胀,餐后尤甚,不思乳食,恶心呕吐,厌恶油腻,好动易烦,烦躁易怒,胸闷,喜太息,夜间磨牙,口苦,矢气多,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薄白,脉弦。(5)脾胃虚寒证:腹部隐痛,时作时止,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受凉加重,痛处喜按喜暖,泛吐清水,纳呆纳少,食后腹胀,四肢清冷,少气乏力,神疲倦怠头晕,面色晄白,大便溏薄或大便不调,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或脉细。(6)胃阴不足证:脘腹隐隐灼痛,嘈杂似饥,餐后饱胀,纳少,饥不欲食,烦渴喜冷饮,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干,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7)瘀阻胃络证:胃脘刺痛为主,疼痛较剧,痛处固定拒按,胃痛日久不愈,纳少不思饮食,柏油便或血便,吐血,舌暗红或紫暗或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脉细。3. 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表现的关系研究近年来,一些中医专家开展了将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检查手段相结合的研究,闫慧敏10等总结300例小儿胃脘痛胃镜结果,将胃镜下的微观辨证引入到中医宏观辨证中,其将胃黏膜微观辩证分为5型:1.胃肠滞热型:黏膜弥漫性充血明显,以胃窦部及球部改变为著,黏膜粗乱,血管纹紫红色,呈网状显露,多伴肿胀、糜烂,黏液混浊;溃疡表面覆盖白厚苔,其周围黏膜组织炎症明显,触之易出血。2.胃肠虚寒型:黏膜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可见散在斑片状充血,血管纹灰蓝色,黏液稀薄;溃疡表面覆盖薄白苔或呈霜斑样,其周围黏膜充血肿胀改变相对较轻,溃疡愈合较慢。3.肝胃不和型: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膜皱襞粗乱,胆汁返流,黏液呈黄绿色而混浊,亦可见黏膜充血肿胀或糜烂、溃疡。4.胃肠瘀滞型:黏膜暗红色,可见瘀点或斑点,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增生,血管网多清晰,色紫暗,黏液灰白或褐色,可伴黏膜肿胀或糜烂、溃疡伴暗红色出血斑。5.胃络阴伤型:黏膜轻度充血,干燥,欠光泽,黏液量少,血管网紫暗,可见糜烂或溃疡,触之易出血。并分析其中160例浅表胃炎宏观辨证与黏膜辨证证型构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浅表胃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三、治疗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治疗方案,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需要综合治疗。1. 中医治疗1.1 辨证论治多数中医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以理气和胃为基本治疗原则,辨别寒热虚实,制定相应治法,选方组药加减治疗,现概述如下: (1)寒邪犯胃证: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方:良附丸合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药:高良姜、香附、藿香、木香、苏叶、白芷、厚朴、大腹皮、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加减:若伴有纳呆,嗳气或呕吐者,加枳实、焦神曲、鸡内金、公丁香、制半夏、生姜等。(2)食滞胃肠证: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主方:保和丸或消乳丸加减。常用药: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陈皮、莱菔子、连翘、制半夏、砂仁、茯苓、木香、厚朴、炙甘草。加减: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加枳实、熟大黄、槟榔;呕吐者,加藿香、苏梗、生姜。(3)湿热中阻证:清热利湿,调中行气。主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常用药:大黄、黄连、黄芩、藿香、厚朴、制半夏、茯苓、陈皮、竹茹、蒲公英、芦根。加减:呕血黑便者,加茜草根、栀子炭、蒲黄炭、紫珠草;伴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胃痛甚者加金铃子、延胡索;大便溏稀者,去大黄。(4)肝胃气滞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白芍、甘草、佛手、香橼、郁金、苏梗、木香。加减:嘈杂泛酸明显者,加黄连、吴茱萸、煅瓦楞、海螵蛸;胁痛明显者,加金铃子、延胡索;食滞纳呆者,加炒莱菔子、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大便不畅者,加厚朴、槟榔。(5)脾胃虚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常用药:炙黄芪、桂枝、芍药、党参、白术、干姜、生姜、大枣、炙甘草、肉豆蔻、茴香、公丁香、藿香。加减:脾胃气虚为主,寒象不重者,可以香砂六君子丸加减;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吴茱萸、益智仁、制半夏、陈皮、茯苓。(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缓急止痛。主方:益胃汤加减。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太子参、山药、地骨皮、焦山楂、石斛、白芍、炙甘草。加减:口干渴甚者,加天花粉、知母、芦根;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肉苁蓉、芦荟;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加煅牡蛎、海螵蛸、黄连、吴茱萸。(7)瘀阻胃络证: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方:失笑散合养胃化瘀汤加减。常用药:蒲黄炭、五灵脂、三七粉、生地黄、牡丹皮、郁金、枳壳、延胡索、乳香、没药、党参、炙黄芪、北沙参、麦冬。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大便黑色者,加侧柏叶、血余炭、阿胶。1.2 经验方治疗也有中医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制定经验方治疗小儿胃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如陈华等11运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法,自拟儿胃康方加减(黄芩、甘草、 蒲公英、制半夏、陈皮、白芍、鸡内金、当归、苍术)治疗小儿胃炎38例,并设30例西药治疗对照组,结果证明中药疗效显著;闫慧敏等4认为小儿胃脘痛以湿热证多见,治疗宜清热利湿,调中和气,以胃平冲剂(药物组成:青黛、紫草、茴香、乳香、黄连、藿香、神曲等)治疗3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儿,并设30例西药对照组,结果中药疗效显著;陈蓉蓉12用疏肝解郁,缓急止痛法,自拟蒲松四逆汤(四逆散、蒲公英、佛手、郁金、甘松、半夏)加减治疗小儿胃炎48例,临床效果满意。周丽华13等从芳香健胃、理气止痛、散寒助运立法,自拟四花四香汤(川朴花,扁豆花,代代花,金银花,广木香,藿香,丁香,茴香)治疗小儿浅表性胃炎78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沈林14等用养胃健脾散(主要有太子参、炒白术、柴胡、黄芬、丹参、六曲、山碴、陈皮、荷叶、谷芽、麦芽等)治疗小儿胃炎35例,并设33例西药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效果显著。1.3 中成药治疗由于小儿口服汤药依从性较差,中成药在治疗小儿胃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如下:(1)小儿肠胃康颗粒(鸡眼草,地胆草,谷精草,夜明砂,蚕砂,蝉蜕,谷芽,盐酸小檗碱,木香,党参,麦冬,玉竹,赤芍,甘草):开水冲服。1次5g10g,1日3次。每袋装5g。功效:清热平肝,调理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兼食积内热者。(2)小儿康颗粒:(太子参、山楂、葫芦茶、槟榔、麦芽、榧子、白芍、白术、茯苓、乌梅、蝉蜕、陈皮)。温开水送服。1周岁以下1次5g,14岁1次10g,4岁以上1次20g,1日3次。每袋装10g。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驱虫止痛,安神定惊。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者。(3)醒脾养儿颗粒(毛大丁草、一点红、蜘蛛香、山栀茶):温开水冲服。1岁以内1次2g,1日2次;1岁2岁1次4g,1日2次,36岁1次4g,1日3次;714岁1次68g,1日2次。每袋装2g。功效:醒脾开胃,固肠止泻、养血安神。用于脾气虚所致的食少,腹泻便溏。(4)健儿消食口服液(炙黄芪、白术、麦冬、陈皮、莱菔子、山楂、黄芩):口服。3岁以下1次510ml、3岁以上1次1020ml,1日2次。用时摇匀。1支10ml。功效: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用于食滞胃肠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5)加味保和丸(白术、茯苓、陈皮、厚朴、枳实、枳壳、香附、山楂、六神曲、麦芽、法半夏):口服。6岁以下3g、6岁以上6g,1日2次;或遵医嘱。功效: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食滞胃肠证。(6)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口服。按每岁每日1g计算剂量,分23次服用,共服24周,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每袋装15g。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胃脘胀痛者。(7)香砂养胃丸(白术,橘皮,茯苓,法半夏,砂仁,香附,木香,枳实,豆蔻仁,藿香,厚朴):口服。14岁以上儿童1次9g,1日3次,7-14岁儿童1次6g,1日3次,学龄期以前儿童用量遵医嘱执行。每袋装9g。功效:温中和胃。用于脾胃虚寒证。(8)枳实导滞丸(大黄,神曲,枳实,黄芩,黄连,白术,茯苓,泽泻):口服。14岁以上儿童1次69g,1日2次,7-14岁儿童1次46g,1日2次,学龄期以前儿童用量遵医嘱。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每瓶装18g。用于胃炎湿热中阻证。(9)气滞胃痛冲剂(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炙甘草):开水冲服。14岁以上儿童1次5g,1日3次,7-14岁儿童1次5g,1日2次,学龄期以前儿童用量遵医嘱。每袋装5g。功效: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证。2. 西医治疗2.1 一般治疗8改变饮食习惯,饮食规律,定时适当,食物宜软易消化,避免过硬、过冷、过酸、粗糙的食物和酒类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改变睡前进食的习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非甾醇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继发性溃疡应积极治疗原发病。2.2 抗酸药物: (1) H2受体拮抗剂(H2RA):用于腹痛明显及有上消化道出血者,疗程2周,不作为常规用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46 mg/ (kgd),分2次口服或睡前一次服用。(2)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0. 60. 8 mg/ kg,1次/ d。2.3 胃黏膜保护剂:(1) 胶体次枸橼酸铋(CBS):68 mg/ (kgd),分2次,空腹服用。(2)硫糖铝:1025 mg/ (kgd) ,分3次口服,疗程48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磷酸铝凝胶(3)复方谷氨酰胺:儿童剂量3040 mg/ (kg次),3次/ d ,餐后服用。2.4 胃肠动力药:用于餐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者。多潘立酮0. 3 mg/ (kg次) ,34次/ d ,餐前1530 min 服用。临床研究中亦有联合应用康复新液、思密达治疗小儿胃炎,减少胃酸分泌,促进受损胃黏膜修复,取得较好疗效21-21。2.5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目前用于抗H. pylori感染治疗的药物主要有3类:CBS、H2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目前仍采用联合用药方案:(1)CBS 46 周+ H2RA 48周+ 1种抗生素(阿莫西林4周、甲硝唑2周、替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或克拉霉素2 周);(2)CBS 46周+上述抗生素中的2种;(3)PPI + 2种抗生素治疗2周;(4) H2RA + 2种抗生素24周8。因10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含水杨酸盐的铋剂,目前上述第3种方案较为流行,即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另1种抗生素,不仅疗程短,且根除率高。但是目前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关于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的研究成人较多,并制定了当第一线治疗失败时则进人第二线治疗,即补救治疗,补救治疗方案通常选取标准剂量PPI、标准剂量的秘剂、呋喃唑酮和四环素联合17。国内研究亦有将左氧氟沙星替换经典三联疗法中的克拉霉素,HP根治率达84.0%18,但对于在儿童中应用国内目前尚未见报道。针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过程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临床研究中在三联治疗同时加用一些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来做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抗H. pylori感染治疗中的清除率,单独应用益生菌制剂清除H. py lori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益生菌制剂对H. pylori感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有较显著的改善19。另外,国内中医也针对HP相关性胃炎治疗展开研究,多数医家对其治疗可大致概括为两大类即分别从“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论治,汪受传教授认为15其病机为“脾胃不足为本,湿热邪毒侵袭为标”,治疗“从寒热论治”,一般选用黄芪建中汤、泻心汤和左金丸为主方加减治疗;刘宇等12用乌梅汤加减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94例,设49例对照组口服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结果两组症状、体征改善及HP根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王素梅16等对HP阳性患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思密达,联合用调胃止痛灵(藿梗10g,吴茱萸3g,乌药10g,黄连2g,神曲10g,元胡5g),结果对不同证型湿热中阻证、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的Hp根除率分别为86.2、77.8、66.7,说明中药对HP相关性胃炎有良好疗效。参考文献1闫慧敏,杨燕.小儿上腹痛临床诊断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J,2009, 1(1):78-802董幼祺,理胃煎治疗小儿湿热型胃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0,10(11):679-6803董继业,董幼祺. 董廷瑶脾胃学说之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23(6):509-5124闫慧敏,陈昭定. 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杂志,2005,24(6):330-3315孔春妍,刘艳萍等.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致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292-2946朱华等,儿童慢性胃炎胃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6年安徽省滁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含答案
- 2026年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带答案
- 会计中级备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以直接考核方式定向招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11人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6年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5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以直接考核方式定向招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20人参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偏瘫患者的护理
- 房屋租赁培训课件
- 祠堂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说课稿
- 动画类职业规划书
- 债务转移二方协议书
- 脑血管造影术后病人护理查房
- 氮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教材
- 安庆银山(新华)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C100-操作说明中文版-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