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浦口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南京市浦口区水利局河海大学二一五年八月项 目 名 称 :南京市浦口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项目委托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水利局项目承担单位:河海大学南京市浦口区水利局:项目负责人:王吉东 徐正友主要参加人员:俞芳琴 田海翔 河海大学:项目负责人:方国华主要参加人员:王 婷 戚核帅 刘飞飞 高颖 王安琪前 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自然界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趋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提出“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2012年3号文件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部署。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2014年10月,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水利部和江苏省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浦口区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节约用水工作。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长江下游北岸,东北与六合区为界,隔江与栖霞区、鼓楼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相望,西南接安徽省和县,西北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毗邻,南临长江,北枕滁河。全区现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即江浦街道、桥林街道、汤泉街道、星甸街道、永宁街道和顶山街道,泰山街道、沿江街道、盘城街道由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总面积913.75km2。2013年末全区总人口6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24.94亿元。浦口区素有“金陵门户”之称,是南京都市圈辐射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江北副城中心,是生态旅游胜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浦口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足,其中沿江、临滁地区水量充沛,而山丘地区水资源少,库塘调蓄能力不足,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本地水资源量在一般干旱年和特殊干旱年均难以满足需水要求,在考虑采用开源、节流、保护水质、再生水回用等措施后,特殊干旱年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水现象。浦口区水质型缺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浦口区开展以节水减污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建设水生态文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江苏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对新时期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要求,浦口区水利局与河海大学共同开展了南京市浦口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涉及范围为浦口区全境,基准年为2013年,近期水平年为2017年,远期水平年为2022年。项目编制组通过资料搜集、研究讨论、专家咨询,于2014年12月编制完成了规划送审稿。2015年8月20日,省水利厅在南京主持召开了规划评审会。项目组认真吸收专家意见,对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本规划报批稿。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江苏省 “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水资源综合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实施方案、水利现代化规划、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等相关成果,在全面总结浦口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等基础上,围绕节水减排的目标,开展了水资源配置及规划节水减排量分析,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重点领域建设的发展方向,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框架以及重点建设工程和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计划,明确了各项节水保障措施,规划将成为浦口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规划编制工作至始至终得到了江苏省水利厅、南京市水利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向对本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所有领导、专家、同行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规划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时间、资料的限制,规划成果肯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指正。 项目组 2015年8月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11.1 区域概况11.1.1 自然地理概况11.1.2 社会经济概况51.2 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情况61.2.1 建设成效71.2.2 存在的问题101.2.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12第二章 水资源配置及规划节水减排量分析152.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152.1.1 水资源量152.1.2 水环境状况162.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2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42.2.1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52.2.2 需水预测262.2.3 供需平衡分析332.3 水资源配置392.4 规划节水减排量分析402.4.1 现状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分析402.4.2 节水目标确定432.4.3 规划节水减排量分析44第三章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493.1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93.1.1 规划指导思想493.1.2 规划基本原则493.2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513.2.1 规划范围513.2.2 规划水平年513.3 规划依据513.3.1 法律法规513.3.2 规范标准523.3.3 规范性文件523.3.4 相关规划533.3.5 其他543.4 规划目标543.4.1 总体目标543.4.2 具体目标553.5 主要任务56第四章 重点领域建设594.1 节水型农业建设594.1.1 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594.1.2 加快灌溉工程配套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农业594.1.3 全面推进农业高效节水604.1.4 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614.1.5 加强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624.1.6 初步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624.2 节水型工业建设634.2.1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634.2.2 全面改进工业节水工艺634.2.3 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654.2.4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用水审计及水平衡测试664.2.5 加强以用水定额管理为基础的工业用水计划管理664.3 节水型生活建设674.3.1 加强检漏,完善供水管道联网扩建工程674.3.2 加强公共用水管理674.3.3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674.3.4 全面推广节水器具684.3.5 持续开展城镇节水载体建设684.4 非常规水源利用建设694.4.1 加强中水回用694.4.2 扩大雨水利用范围704.5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704.5.1 保障饮用水安全704.5.2 加强水功能区综合管理724.5.3 综合治理污染源734.5.4 加强地下水保护734.5.5 加强河库管理744.5.6 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75第五章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765.1 深化水务体制改革765.2 建立健全节水配套规章和管理办法775.3 建立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775.3.1 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775.3.2 落实计划用水统计考核制度785.3.3 强化水资源论证制度795.3.4 严格取水许可制度805.4 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815.4.1 加强定额管理,健全激励机制815.4.2 严格用水效率控制825.4.3 积极完善和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825.4.4 巩固水平衡测试制度835.4.5 建立用水大户监控制度835.5 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835.5.1 建立纳污总量控制制度835.5.2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845.5.3 完善入河排污口限制审批和核查制度845.6 建立和完善节水市场调节机制845.6.1 规范水资源费征收制度845.6.2 完善水资源费使用管理制度855.6.3 建立和完善节水激励机制865.7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875.8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87第六章 重点工程建设896.1 农业节水重点工程896.1.1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896.1.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906.1.3 建设新型的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906.1.4 加快农业节水计量配套建设906.1.5 开展面源污染削减工程916.2 工业节水重点工程926.2.1 “节水型项目”及“节水型企业”创建工程926.2.2 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926.3 生活节水重点工程936.4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节水重点工程946.5 非常规水源利用重点工程956.6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966.6.1 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966.6.2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点建设工程976.6.3 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工程976.6.4 综合治理污染源工程996.6.5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996.6.6 水生态环境建设1006.7 能力建设工程1066.7.1 管理服务能力建设1076.7.2 发展保障能力建设1076.8 投资分析108第七章 实施效果及环境影响评价1117.1 实施效果评价1117.1.1 经济效益评价1117.1.2 社会效益评价1127.1.3 生态效益评价1137.2 环境影响评价1137.2.1 有利影响1137.2.2 不利影响115第八章 保障措施1168.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1168.2 落实法规政策,深化统一管理1168.3 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市场调节1178.4 加强用水管理,倡导节水减排1178.5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考核体系1178.6 加强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1188.7 加强节水宣传,完善参与机制118附表1 浦口区已完成创建的节水载体名称.120128第一章 规划背景1.1 区域概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1.1.1.1 地理位置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长江下游北岸,地处北纬30513215,东经1182111846。东北与六合区为界,隔江与栖霞区、鼓楼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相望,西南接安徽省和县,西北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毗邻,南临长江,北枕滁河,自古享有“金陵天然屏障”之誉,具体位置见图1-1。浦口区属宁、镇、扬丘陵山地西北边缘地带,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浦口区南北长62km,东西宽37km,全区总面积913.75km2,占南京市行政区域总面积的13.88%。图1-1 浦口区地理位置示意图1.1.1.2 地质地貌浦口区地层属下扬子地层区,跨芜湖镇江及巢县六合地层小区,是一由震旦系、寒武系老地层为主体的隆起区,东隔长江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宁镇弧形褶皱带相连;西北、东北同全椒六合新生代火山岩凹陷区相连;西南与含山和县中古生代地层褶皱区毗邻。境内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但仅有震旦系上统地层在山区出露较好,其余地层分布于低处,均为第四系覆盖,零星出露。浦口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境内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大江、大河为一体;区域属宁、镇、扬丘陵山地西北边缘地带,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老山山脉由东向西横亘中部,山地两侧为岗、塝、冲相间的波状岗地,沿江、沿滁为低平的沙洲、河谷平原。区境内最高点大刺山海拔442.1m,平原、沙洲高程大于5.0m(黄河标系)。低山位于浦口区中部,由老山和赭洛山构成,一般山峰标高100350m,均有古老岩系组成。老山山脉是以老山为主体山地,走向呈东北西南,略与长江平行,中间偏西断开,东段为老山,西段为西山,面积近80km2。老山为区境的地形骨干,山势中间高,由主峰龙洞山向东北、西南渐次降低,山峰标高200350m之间。赭洛山山脉发脉于皖境,位于石桥南2km苏皖交界处。南北走向,南、中、北三峰一线排列,北、中两峰在浦口区内,南峰属安徽省和县。山势南高北低,南峰海拔228m,中峰海拔170m。山体由象山群紫红色粉砂岩构成,土石呈赭色。境内岗地可分为砂砾岗地和黄土岗地两种。砂砾岗地又称高阶地,主要分布在低山山麓的外缘,为出露岩石风化碎屑堆积物。顶山、馒头山、黑石山等山体下部都有砂砾石岗地,地面由松散的砂砾石构成。黄土岗地属二级阶地,分布在低山丘陵的外围与平原两侧,地面为下蜀黄土,下蜀黄土的下层为紫色土或紫色沙页岩。主要分布于老山、西山南北两侧山麓,过渡到沿江、沿滁冲积平原之间的广阔地区。平原按其成因,可分为沿江沙洲平原和沿滁河谷平原。沿江沙洲平原由近代长江泥沙堆积而成,地势平坦,处于最高洪水水位以下,靠筑江堤和围圩防汛抗洪。沿滁河谷平原位于丘陵地带的北部,原为滁河上游或沿岸泥沙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是防汛抗洪的重点地段。1.1.1.3 水文气象浦口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5.4,最高气温为43.0,最低气温为-14.0,年平均日照时数1987h,日照率为45%,平均无霜期226天。全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85.3mm。雨量在年际、季节之间差异较大,丰枯明显,降雨量分布不均。据多年的资料统计,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048.6mm,其中63.9%降水集中在59月汛期,丰水年高达1738.5mm(1991年),枯水年仅有489.5mm(1978年),汛期(5月9月)平均降雨量为 712.1mm,汛期最大降雨量1324.5mm(1991年5月9月),最小降雨量248.8mm(1978年5月9月),最大日降雨量301.9mm(2003年7月5日),最大三日降雨量310.2mm(1996年7月3日5日),本地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62亿m3。浦口区降雪量不大,有三分之一的年份无积雪,形成积雪深度超过10cm的10年一遇。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夏季多南及东南风,秋季多东及东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6m/s,最大风速25m/s,年平均大风日数11天,最多为25天。1.1.1.4 河网水系浦口区境内以及流经区境的骨干河道共有11条,以跨省、市的流域性或跨市、区的区域性骨干河道来划分小水系,可分为沿江小流域水系和滁河水系,两水系以境内的老山山脉为天然分水岭,老山东南属沿江小流域水系,老山西北属滁河水系。沿江小流域水系:长江浦口段上起与安徽省交界的驷马山河口,下至与六合交界的石头河口,属长江南京段的左岸(北岸)上游河段,岸线长约40km。长江南京段代表水位测站南京站最高潮位10.22m(吴淞,下同),最低潮位1.54m。浦口区境内入江的主要河道有:驷马山河、周营河、石碛河、高旺河、城南河、七里河、朱家山河、石头河。滁河水系:滁河是长江下游北岸主要支流之一,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丘陵山区,逶迤东流,于全椒县陈浅入境,经六合区至大河口入江。浦口区位于滁河右岸,滁河干流的流向与长江浦口段基本平行。浦口区境内干流长42.6km。浦口区境内滁河支流有8条,主要有清流河、万寿河、陈桥河、永宁河等,另有朱家山河、马汊河为分滁河洪水入长江的人工河。浦口区水系布局见图1-2。长江南京浦口段上起驻马河口,下迄石头河,河道全长49km,南京浦口河段上游与马鞍山河段相接,下游出流入南京六合河段。南京浦口河段,江面最宽6km(含洲体宽2km),其中左汊宽约2.5km,右汊宽约500m,主汊水流趋中,河床平缓;江面最窄1.2km,最深点约为-40m,一般在-15m-30m。滁河在浦口区境内主河道长42.8km,流域面积261.5km2。滁河的主要支流清流河在浦口区境内河道长9.35km,其它注入滁河的小流域支流有万寿河、陈桥河、永宁河,区境内有三条滁河分洪道:驷马山河、朱家山河、马汊河。全区有小(一)型水库7座,总库容1786万m3,小(二)型水库18座,总库容1048万m3。现有蓄水塘坝12270座,总蓄水量 5098万m3,其中万m3以上塘坝896座,蓄水量2083万m3。根据多年降雨计算及统计资料分析:浦口区年均水资源总量4.3亿m3左右(不包括客水),地表水资源总量3.4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0.9亿m3。图1-2 浦口区主要水系分布示意图1.1.2 社会经济概况南京市浦口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西北缘,南临长江,北枕滁河,素有“金陵门户”之称,是南京都市圈辐射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江北副城中心,是生态旅游胜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4.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在全市11个区中增幅位居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2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比重为6.5:51.6:41.9;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农业产值3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林业产值0.89亿元,比上年增长8.3%;牧业产值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渔业产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现代农业规模继续加大。2013年,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7283亩,累计设施农业面积达97338亩,占耕地面积的23.23%;新增设施渔业 3700亩,设施渔业面积占水产养殖面积的比重达21.36%;农业“1115工程”总落地率达97.88%;全区新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046台套,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3%;桔秆机械化还田率达50.5%;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达93.21%。浦口区国土总面积为913.75km2,现有耕地面积42.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10万亩。全区现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即江浦街道、桥林街道、汤泉街道、星甸街道、永宁街道和顶山街道,泰山街道、沿江街道、盘城街道由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另有2个场,即汤泉农场和老山林场;3个省级开发区,即浦口经济开发区、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和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浦口区现有社区居民委员会91个,村民委员会62个,其中村居合署的涉农居委会19个。浦口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江浦街道。浦口区行政区划图见图1-3。2013年末,全区居民总户数为202848户,户籍总人口610889人。其中:男性305651人,女性305238人,性别比100.14%。年内迁入人口21039人,迁出12659人,人口机械变动净流入为8380人。年内出生人口7435人,人口出生率为12.33;死亡人口3204人,人口死亡率为5.31;全年自然增长人口42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2。图1-3 浦口区行政区划图1.2 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情况浦口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是南京市高效农业示范区。随着近几年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作的开展,浦口区节水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从2008年创建第一所节水型学校、开展两个节水型项目以来,浦口区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节水管理模式,实施了一大批农业、工业、生活、城市节水工程。1.2.1 建设成效1.2.1.1 加强依法节水建设近年来浦口区为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的管理,改变以往重建轻管的现象,先后制定出台了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管理办法(2009年)、南京市浦口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2009年)、南京市浦口区河道(塘)长效管理办法(2011年)、南京市浦口区小型水库管理办法(2011年)等一系列涉水管理制度办法,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明确责任,加强了工程的维修养护,保障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加快了浦口区节约用水工作进程。1.2.1.2 完善规划体系浦口区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先后完成了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综合规划(2008年)、南京市浦口区农田水利规划(2010)、浦口区农村水环境整治典型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2011年)、浦口区“十二五”水利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南京市浦口区水利现代化规划(2012年)、浦口区江河水系沟通(水三环)规划(2013年)、石碛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2014年)、浦口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2014)、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实施方案(2014年)等多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摸清了浦口区水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对策,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1.2.1.3 完善节水管理体系为加强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2009年区水利局设立水资源中心,挂牌在水政水资源科,履行全区范围内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职责;区水利局负责全区的节约用水工作,实行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组织、领导和监督全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全面履行浦口区节水管理职责。近年来,浦口区坚持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召开节水工作会议,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每年下发年度地下水开采计划,加大地下水开采计划考核与定额管理力度。1.2.1.4 狠抓节水专项管理(1)加强定额用水管理。浦口区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扩大定额管理覆盖面。对浦口区境内的重点工业用水大户加强计划用水管理,下达用水指标,促进用水户的合理科学用水。(2)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建设,把节水创建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把完成节水指标与节能减排相结合,改变传统节水做法。到2013年底,浦口区共创建了10所市级以上节水型学校(4所省级、6所市级);4个省级节水型灌区;6个省级节水型企业;3个省级节水型社区;12个市级节水示范项目;2个省级节水示范点。具体见附表1。(3)科学引导生活用水。在全区积极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在机关、学校、家庭普及新型节水器具,全面推行节水工作。鼓励小区利用雨水和周边河道水进行绿化灌溉,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成效。(4)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区财政局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节水载体创建、节水技术改造、公厕维修、节水宣传、节水奖励、节水科研、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再生水利用设施和公共节水设施的建设等。(5)提高节水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浦口区积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及水利决策专家咨询制度。2013年投入科技创新专项经费20万元,推进水利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在节约用水方面的推广和应用,申报年度水利科研课题并立项。水利科技课题研究在中国水利报、水利科技与经济等报刊上发表了14篇科技论文。1.2.1.5 积极推进节水先进技术浦口区积极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更新节水工艺,大力推广雨水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回用等节水新技术;切实推进工业节水,通过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鼓励企业加强节水设备的投入,实现蒸汽冷凝水、冷却水、工艺水、再生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鼓励、指导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节水科研,探索并采用节水新技术,提高节水效率,对有显著效果的技改项目给予政策扶持或一定的经济奖励。在积极推进节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浦口区也全面加快了节水工程建设的步伐,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重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近些年来,浦口区积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增加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建设了一系列节水示范片等重点工程,提高了浦口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2)推进企业节水减排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冷却循环水、中水回用等节水项目,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点对食品、化工、医药、机械等高耗水行业进行节水技改,共完成东爵有机硅(南京)有限公司、南京江星水泥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12项节水技改项目。(3)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组织开展城市生活和服务业节水工作,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城市节水型器具的普及率达到94%。1.2.1.6 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浦口区积极开展河湖库水质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水利建设领域新亮点。积极响应南京市水利局“关于开展碧水行动建设水美乡村”的行动计划,结合浦口区水环境村庄建设具体情况,通过农村河道的疏浚整治,清除了淤泥,沟通了水系,平整了岸坡,清理了垃圾,恢复了河道原有功能。扎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供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加强水源地监测,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对三岔水库水源地、江浦-浦口水源地开展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划定16个水功能区,对各功能区的限制纳污能力进行评价,核定各功能区纳污能力。加强河湖管理,创新河湖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河湖管理与保护水行政执法机制,积极开展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开展浦口区水生态文明能力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修复。1.2.1.7 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近年来,浦口区以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节水宣传工作,在社区、学校、街道、企业等加强节水科普知识宣传,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让节水理念扎根到每一个群众的思想深处,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1)主题宣传。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大规模的节水宣传活动。在广场、学校等地点,悬挂宣传标语、摆放节水展板,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我国依法治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节水用水生活小常识。同时,与浦口石桥小学联合开展了节水宣传教育,利用宣传展板、国旗下讲话、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活动。(2)培育典型。为了达到“创建节水型城市,人人参与”的目标,社区积极利用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进行节水宣传,并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家庭活动;在学校中开展以“爱水惜水,节约用水”为主题的节水班会、演讲、征文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节水意识。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稳步向前发展。(3)深入基层。积极组织党员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结合节水型学校创建,引导青少年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为构建节水型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结合节水型小区创建,通过节水展板、发放节水知识手册、水法规宣传册的方式,让广大居民了解水法律法规和日常生活的节水知识,培养居民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地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1.2.2 存在的问题1.2.2.1 水资源管理保障能力有待加强浦口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尚未真正到位,在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造成管理要求和考核标准无法统一,有限资源未能实现集约使用。因此,浦口区需进一步加强水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统一、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探索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水资源费、水价、排污费、水利投入增长等体制和机制,加强监控能力和执法能力建设,实现涉水信息全面共享,创新建立面向公众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完善执法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水利、住建、环保、农业等部门形成合力,形成面向水循环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实现综合管理,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2.2.2 节水治污的激励、补偿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许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水技改,但没有得到政策的扶持,除了节约水量减少的水费支出外,税收方面的减免政策虽有文件依据,但审批复杂,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节水积极性。为保证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浦口区应尽快出台与节水相关的治污激励和补偿政策,如节水税收减免,利用再生水水价优惠等。1.2.2.3 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水环境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浦口区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和用水效益低下的问题,尤其以农业用水最为突出。据统计,2013年浦口区实际用水总量28804万m3,其中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9462万m3,占总用水量的67.57%;由于灌区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农民大水漫灌习惯未彻底改变,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64左右,与节水型社会的要求仍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部分工业企业用水水平较低,用水重复利用率有待提高;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程度还不高,再生水回用率仅为5%,与现代化目标距离仍较远,节水潜力仍然很大。近年来,随着浦口区一系列水环境保护工程的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水质监测表明,区内河湖水质未能稳定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只有60%,河湖水体污染仍较重,水产养殖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率低,水质监测站网布置不尽合理,水环境现状与功能区划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另外,浦口区水体存在富营养化趋势,不利于水生物物种生存,生态护岸、城市绿地透水建设比例偏低,水环境治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1.2.2.4 促进节约用水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浦口区节约用水管理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将有助于规范和监督全社会的用水行为,但节水执法监督检查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重点行业用水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严格的用水管理办法;废污水排放监督管理办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1.2.2.5 供水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浦口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足,其中沿江、临滁地区水量充沛,而山丘地区水资源少,库塘调蓄能力不足,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地下水资源总量丰富,特别是泉水资源丰富,但地下水开采不尽合理,尚缺乏专门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和研究;全区的供水依赖长江,饮用水源单一,供水风险高,遇到突发性水污染风险事故的应急能力不强。根据南京市水资源综合平衡分析结果,2013年浦口区农业供水保证率为89%,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3%,生活供水保证率为98%,与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实施方案规划的目标值(农业供水保证率95%,工业供水保证率95%,生活供水保证率97%)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浦口区生活、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河湖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成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浦口区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全面落实纳污红线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以水体功能保障为目标、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统筹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的水资源保护综合监管体系,着力解决水污染严重、河湖生态退化等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突出问题,逐步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限制排污总量的双控制,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解决浦口区水质型缺水的矛盾。1.2.2.6 节水载体的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根据南京市浦口区水利现代化规划,要达到浦口区“十二五”期间节水载体考核指标的要求,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度节水技术改造,所需投入很大,企业积极性不高。为推动节水工程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虽设法给予一定的补助金,但总体而言,投资渠道不畅,补助经费偏低,加之缺乏有效的行政和法制制约手段,节水载体建设大面积推进困难。此外,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等均需要开展水平衡测试,但该测试技术性强,周期长,难度较大,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缺乏创建的意愿和动力,抵触较多。综上,浦口区在节水载体建设方面有待改进,应不断以“四大载体”为抓手,强化节水宣传,扩大节水载体覆盖面,同时配以财政及技术支撑,进一步推进浦口区节水型社会建设。1.2.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浦口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可有效缓解浦口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大幅降低浦口区供水成本,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1.2.3.1 建设节水型社会可有效改善浦口区水质型缺水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浦口区生活、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河湖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区域内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和上游来水水质的恶化,严重危害了水资源质量,成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浦口区应当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按照水利部和江苏省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要求,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严格水环境纳污总量控制管理,加大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治理及河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应以水体功能保障为目标,以总量控制为核心,建立统筹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的水资源保护综合监管体系,着力解决水污染严重、河湖生态退化等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突出问题,逐步实现水功能区达标率和限制排污总量的双控制,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解决浦口区水质型缺水的矛盾。同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发展循环、低碳、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打造良好的水环境提到重要高度。1.2.3.2 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一定程度降低浦口区供水成本浦口区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必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战略,摒弃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切实转变用水理念,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经济社会是否实现可持续的、既快又好的发展,来衡量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成效,在发展中实现节水,在节水中加快发展。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浦口区供水、输水系统普遍存在浪费现象,目前全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约14 %。 通过大规模供水管网改造,减少输配水、用水环节的跑、冒、滴、漏现象,可大大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效益;同时,采取节水措施可有效减少生活、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浦口区用水量,降低供水成本,提高浦口区水资源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以供水量的缓慢增长,支撑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1.2.3.3 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浦口区未来发展定位要求浦口区需认真贯彻省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精神,落实“三条红线”控制制度,并着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和开放包容的文化开发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显著增强,让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城乡更加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按照南京市“轴向发展、梯次推进”的发展路径,未来浦口区将以与主城实现一体发展、统筹发展、同城发展为导向,以现代产业集聚区、美丽中国示范区、社会建设协调区、“三争一创”先行区为总体定位,实现浦口区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可进一步保障浦口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浦口区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滨水复合发展轴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浦口区建设成为“滨江名城、幸福之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服务。1.2.3.4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浦口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水利现代化应率先实现,以更好地服务民生。要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发展现代水利,提升水资源配置和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浦口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规划期按照“依托长江、水库备用、地下水应急”的供水格局,分析近年来水资源供用情况,加强备用水源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以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为核心,依托节水型载体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制度创新,不断促进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第二章 水资源配置及规划节水减排量分析2.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2.1.1 水资源量2.1.1.1 地表水资源量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长江下游北岸,其境内以及流经区境的骨干河道共有11条,以境内的老山山脉为天然分水岭,分为沿江小流域水系和滁河水系。浦口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3.388亿m3,丰水年(P=20%)4.938亿m3,平水年(P=50%)3.200亿m3,一般干旱年(P=75%)2.298亿m3,特殊干旱年(P=95%)1.508亿m3。2.1.1.2 地下水资源量目前浦口区仅有少量的地下水位资料,缺乏其他实测的地下水资料及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不具备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系统计算的条件。据估算,浦口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11亿m3,丰水年(P=20%)1.259亿m3,平水年(P=50%)1.071亿m3,一般干旱年(P=75%)0.964亿m3,特殊干旱年(P=95%)0.848亿m3。2.1.1.3 水资源总量浦口区水资源总量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扣除重复计算水量)。浦口区不同保证率下地表水、地下水(不含重复量)及水资源总量见表2-1。表2-1 浦口区不同保证率下水资源量 单位:亿m3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丰水年(P=20%)4.9381.2590.2015.996平水年(P=50%)3.2001.0710.2324.039一般干旱年(P=75%)2.2980.9640.2652.997特殊干旱年(P=95%)1.5080.8480.3212.035根据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公报(2013),2013年全区水资源总量为3.131亿m3(不包含过境水资源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4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63.53mm,地下水资源量为0.803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081亿m3。2.1.1.4 过境水资源量浦口区境内过境水量主要来自长江及滁河,过境水资源量比较丰富。长江大通站以上集水面积170.54 万km2,滁河襄河口以上集水面积0.35万km2。长江、滁河径流量均与浦口区当地径流量基本同步,彼丰此丰、彼枯此枯。滁河多年平均水量为10亿m3,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很不稳定;长江多年平均水量为9100亿m3,长江来水量约是当地水资源量的2000倍,相对稳定,是浦口区重要的水资源。2013年过境水资源总量为7885亿m3,其中长江过境水资源量为7878亿m3,滁河过境水资源量为7.458亿m3。2.1.2 水环境状况浦口区各级领导和全区人民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各类水利工程建设,但是目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河网中由于断头河浜较多,水体流速小,水环境容量低,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水面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全区部分河道岸坡和衬底多为硬质浆砌石护岸,打破了自然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丧失了河流部分生态功能;部分河道缺少护岸、护坡,导致河道周围河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较难治理。部分河道岸线、滩地、水域无序占用及长江非法采砂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给河道堤防安全和排水顺畅带来负面影响。浦口区工业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为主,污水排放量较大,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集中处理,存在偷排的现象,水环境问题依然严峻。2.1.2.1 污染源浦口区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及农业污染源。工业企业点污染源分布在区内各街道,主要有江苏省南京第四机床厂、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南京英特布鲁金陵啤酒有限公司、南京新兴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奶业公司第一牧场等。2013年浦口区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679.6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68亿t。2013年浦口区污水处理率约为85%,且排污量逐年加大,影响河道水环境质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0%,全区水环境压力较大。2.1.2.2 地表水水质(1)河湖水质河流水质2013年浦口区共监测14条河流,19个水质断面,控制河长207.7k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符合和优于类水的断面8个、占42.1%,控制河长80.1km、占38.6%。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1。图2-1 浦口区2013年地表水水质类别分布情况水库水质浦口区三岔水库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三岔水库水质达到类水标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2)水功能区水质水功能区划分情况2003年江苏省对全省的部分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分。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水利厅、环保厅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浦口区11条河流、1个水库共划分了15个水功能区(包括长江干流上4个水功能区),其中缓冲区4个,保留区3个,开发利用区8个;开发利用区中饮用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科业务考试题及答案
- 毒鸡汤考试题及答案
- 农民职业培训与农业技能提升协议
- 雨中的邂逅事件作文7篇
-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承诺书5篇范文
-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标准与流程模板
- 多平台兼容软件开发框架
- 客户信息管理数据记录模板
- 大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春节习俗的写物作文7篇
- 土地复垦施工设计
- GB/T 5023.3-2008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 GB/T 21471-2008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轴类
- GB/T 12670-2008聚丙烯(PP)树脂
- 非贸项下对外付汇的政策解读和实操疑难解答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人际关系-寝室篇》课件
- 水产微生物学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三段式距离保护
- 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内地所生中国籍子女赴香港定居申请表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 第5课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课件
- 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完整版ppt课件-整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