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家新苑小区报告文字.doc_第1页
北杨家新苑小区报告文字.doc_第2页
北杨家新苑小区报告文字.doc_第3页
北杨家新苑小区报告文字.doc_第4页
北杨家新苑小区报告文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山东省地矿测绘院山东省地矿测绘院 二二O 一三一三年八月年八月 工程名称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名称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编号 工程编号 CHY WHT 13 2013CHY WHT 13 2013 勘察阶段 详勘察阶段 详 勘勘 批批准准人人 张张云云峰峰 审审定定人人 逯逯光光明明 审审核核人人 毛毛惠惠庚庚 编编写写人人 王王家家彬彬 勘察单位 山东省地矿测绘院勘察单位 山东省地矿测绘院 日日 期 二期 二 O 一三年八月一三年八月 目目 录录 1 1 前言前言 1 1 1 工程概述 1 1 2 勘察目的 任务及要求 2 1 3 依据规范 标准及规程 3 1 4 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划分 3 1 5 勘察工作方法及工程量布置 4 1 6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4 2 2 自然地理与气候 气象 区域地质自然地理与气候 气象 区域地质 5 2 1 自然地理 5 2 2 气候 气象 5 2 3 区域地质 5 3 3 场区岩土工程条件场区岩土工程条件 6 3 1 构造 6 3 2 地形 地貌 7 3 3 地下水特征 7 3 4 地层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7 4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1 4 1 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 11 4 2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2 4 3 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3 4 3 1 采空区垮落带发育高度 13 4 3 2 拟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 14 4 3 3 拟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 18 4 3 4 场地稳定性评价 19 4 4 建筑措施建议 20 4 5 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 22 4 5 1 地基土工程性质 22 4 5 2 地基承载力 22 4 6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23 4 6 1 地基均匀性评价 23 4 6 2 天然地基分析 24 4 7 基坑工程 27 5 5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28 附图表 附图表 1 1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0101 张张 2 2 图例 图例 0101 张张 3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4444 张张 4 4 钻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 3636 孔孔 5 5 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0101 张张 6 6 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0202 张张 7 7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 N63 5N63 5 分层统计表分层统计表 0303 张张 8 8 岩石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 岩石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 0303 张张 9 9 勘探点一览表 勘探点一览表 0202 张张 1010 固结试验成果图 固结试验成果图 0606 张张 1111 剪切试验成果图 剪切试验成果图 0303 张张 1212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0404 张张 1313 易溶盐化学分析报告表 易溶盐化学分析报告表 0202 张张 1414 岩石抗压试验检测报告书 岩石抗压试验检测报告书 0101 份份 1515 北杨家新苑小区波速测试报告北杨家新苑小区波速测试报告 0101 份份 1616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0101 份份 1717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 0101 份份 符符 号号 说说 明明 w w 含水率 含水率 G GS S 比重 比重 重度 重度 kN mkN m3 3 d d 干重度 干重度 kN mkN m3 3 e e 孔隙比 孔隙比 Sr Sr 饱和度饱和度 W WL L 液限 液限 W WP P 塑限 塑限 I IP P 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 I IL L 液性指数 液性指数 c c 粘聚力 粘聚力 kPakPa 内摩擦角 内摩擦角 度度 a a1 2 1 2 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 MPaMPa 1 1 s1 2 s1 2 压缩模量 压缩模量 MPaMPa N N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击击 N N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值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值 击击 f fak ak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kPa N N63 5 63 5 重型 重型 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 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 击击 q qsik sik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KPa q qpk pk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KPaKPa n n 数据个数 数据个数 标准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XmaxXmax 最大值 最大值 XminXmin 最小值 最小值 XmXm 平均值 平均值 Xk Xk 标准值标准值 1 1 前言前言 1 11 1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 受淄博庆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 山东省地矿测绘院对其拟建的 北杨家新苑小区工程场地进行了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为基础 设计 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 拟建北杨家新苑小区项目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北杨村西 松龄路以 南 聊斋路以西 交通十分便利 详见下图 1 1 图 1 1 拟建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 拟建住宅楼及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约 6 0 万 m2 4 6 8 住宅楼均设二 层地下室 其余均设一层地下室 拟建工程平面分布及建筑物特征详见附图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及下表 1 1 表表 1 1 拟建建筑物情况一览表拟建建筑物情况一览表 序 号 建筑物 名称 层数 与高度 平面尺寸 结构 形式 基础 类型 预计基 础埋深 假定室外 整平标高 预估基 底荷载 备注 11 楼11 34m63 12m 13 9m框剪筏板2 70m 126 0 190kPa地下 1F 2 2 楼 11 34m63 12m 13 9m 框剪筏板2 70m126 0190kPa地下 1F 3 3 楼 11 34m45 3m 12 6m 框剪筏板2 70m126 0190kPa 地下 1F 4 4 楼 11 34m57 92m 12 7m 框剪筏板6 00m126 0210kPa 地下 2F 5 5 楼 6 19m43 64m 12 04m 砖混条基2 70m126 0110kPa地下 1F 6 6 楼 11 34m57 92m 12 7m 框剪筏板6 00m126 0210kPa 地下 2F 7 7 楼 6 19m30 54m 13 92m 砖混条基2 70m126 0110kPa 地下 1F 8 8 楼 11 34m54 3m 12 7m 框剪筏板6 00m126 0190kPa地下 2F 9 9 楼 11 34m42 8m 12 0m 框剪筏板2 70m126 0190kPa 地下 1F 10 地下车 库 见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 布置图 框架柱基2 70m 126 0 60kPa 地下 1F 1 21 2 勘察目的 任务及要求勘察目的 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资料及有 关岩土工程参数 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 确定本次勘察的目的 任务如下 1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 均匀性 地层分布规律 各地基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 并对其均匀性 承载力等做出评价 2 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查明成因 分布 规模 发展趋势等 提供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 并对 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3 查明场区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类型 水位埋深 年变幅及其腐蚀性等 4 查明场地有无液化土分布及其厚度与分布规律 判定其液化程度和液 化等级 5 查明场地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 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对拟建场 区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7 查明埋藏的河道 沟浜 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8 确定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9 对地基基础方案作出分析评价 提供相关岩土设计参数 10 对采空区拟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做出分析评价 1 31 3 依据规范 标准及规程依据规范 标准及规程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版 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 2004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5 工程岩土分级标准 GB50218 94 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12 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 2012 8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国家 煤炭工业局 2000 年 5 月 26 日 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T50123 1999 10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DBK14 S3 2002 山东省标准 11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 版 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 2012 13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14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采空区稳定性专题论证报告 15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16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 17 工程总平面图 甲方提供 1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设部分 1 41 4 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划分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划分 本次勘察属于详细勘察阶段 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版 拟建 1 4 6 8 9 高层住宅楼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拟建其它建筑物工程重 要性等级为三级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场地地形较平坦 地面高 差不大 场地等级为二级 中等复杂场地 拟建场地岩土种类较多 判定 地基等级为二级 中等复杂地基 综合判定 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 乙级 1 51 5 勘察工作方法及工程量布置勘察工作方法及工程量布置 按拟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孔的原则对拟建建筑物共设计钻孔 66 个 设计 孔深 12 0 50 0m 详见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钻探 钻探 钻探工作采用 4 台 XY 1B 型岩芯工程钻机完成 通过钻探工作 查明了地基岩土的性质 厚度和分布情况 同时保证了各项试验的顺利进行 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 N 采用机械提升自由落锤式进行原位测试 试验结果 反映了地层的力学性质 勘察测绘 勘察测绘 本次平面测量采用 1994 年淄博城市坐标系 地面高程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各钻孔孔位采用 RTK 测放 坐标及高程基准点 BM1 X 81143 797 Y 92299 219 H 28 35m BM2 X 81158 215 Y 92359 125 外业工作日期 2013 年 8 月 1 日 8 月 10 日 最终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于 2013 年 8 月 20 日结束 1 61 6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1 6 1 实际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点 73 个 包括地下车库 7 个 其中 取土孔 37 个 标贯 动探孔 22 个 鉴别孔 14 个 实际完成工作量如下 总进尺 1508 0m 取原状土样 85 件 取扰动样 12 件 取易溶盐扰动土样 4 件 标贯试验 39 次 并引用于 2013 年 4 月份在拟建场区内第一次勘察的钻孔资料 引用钻 孔资料 12 个 原状土样 13 件 1 6 2 质量评述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任务野外施工质量较好 资料翔实可靠 能够满足施工图设计 阶段的要求 报告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山东省标准 DBK14 S3 2002 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编制 2 2 自然地理与气候 气象自然地理与气候 气象 区域地质 区域地质 2 12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 地处鲁中 南依沂蒙山区 北临华北平原 东 接潍坊 西与省会济南接壤 拟建场地位于聊斋路以西 北依松龄路 东靠淄矿铁路专用线 西邻泰 都花苑小区 交通方便 位置优越 2 22 2 气候 气象气候 气象 淄博市地处暖温带 属半湿润 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特征分明 春季风大干旱 夏季湿热多雨 秋季晴朗干旱 冬季干冷少雪 最热月份为 七月 最冷月份为一月 年平均降水量为 640 5 毫米 年最大年降水量为 1118 7 毫米 1964 年 全市年平均气温 12 3 13 1 极端最高气温 41 2005 年 6 月 23 日 极端最低气温 21 8 1995 年 12 月 8 日 年 温差 30 左右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42 6 2832 6 小时 年平均无霜期 180 220 天 霜雪期为 12 翌年 2 月份 最大积雪深度为 270 毫米 1972 年 1 月 31 日 全年平均风速 2 6 3 4 米 秒 近 30 年气象站累年大风月出现在春季 最大月平均风速为 3 4 米 秒 小风月出现在夏季 最小月平均风速为 1 7 米 秒 历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频率为 12 15 2 32 3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淄博向斜盆地位于山东马蹄形旋卷构造体系的外环东北边缘 属华北地 台鲁西台背斜鲁中隆起的北部边缘部位 全市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 甚发育 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 其它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 皱 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 纵横切割 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 根据地震部门资料及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 场区及其附近无新近活动 性断裂构造存在 3 3 场区岩土工程条件场区岩土工程条件 3 13 1 构造构造 本区区域上位于华北陆块 鲁西隆起 鲁中隆起区 泰山 沂山断隆 博山凸起 的东北 区域内主要褶皱 断裂分布分述如下 1 褶皱 主要为洪山向斜 洪山背斜 洪山向斜 其轴向在蟠岭山以北为 NW10 蟠岭山以南为NE10 向斜轴部主 要出露二叠系万山组地层 向斜两翼由于构造作用 地层出现紊乱 主要为 二叠系下统黑山组 淄川组地层 向斜两翼北端 距向斜轴部约 1 5km处为洪山背斜 轴向由 SN向转为NW44 轴部出露为二叠系下统地层 2 断裂主要有 淄河断裂带 梨峪口断裂 葫芦台断裂和佛村断裂 淄河断裂带 走向 NE35 主断层面倾向 SE 倾角 70 80 水平延伸 长度大于 60km 为平移正断层 断层带由 2 4 条断层组成 形成地堑式断 裂谷地 宽度 200 2000m 落差 200 400m 断层带两盘为寒武 奥陶系地层 梨峪口断裂 南起田庄 向北经梨峪口 赵家岭至蓼坞村东尖灭 总长 约 11 5km 走向 NE35 倾向 E 倾角 60 左右 梨峪口附近为一正断层 断距 30m 葫芦台断裂 西起西崖村 向东经赵家岭 葫芦台延伸至淄河断裂带 在赵家岭与梨峪口断层相交 断层倾向S至SE 倾角80 左右 在赵家岭断层 走向由EW转为NE 该断层为正断层 佛村断裂 西起土山峪西 向东经佛村 井筒至区外 总体走向近东西 倾向南 倾角70 80 为正断层 一条推测断层从本场区西侧约 350m 处通过 走向近南北 倾向西 一条 推测断层从本场区南侧约 500m 处通过 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 一条推测断 层从本场区北端约 300m 处通过 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 均为隐伏非活动性 次级断裂 其它区域性大型断裂构造均距场区较远 3 23 2 地形 地貌地形 地貌 勘察区为北杨家新苑小区 拟建场地原为耕地 场地开阔 整体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 地形呈簸箕状向东南方向倾斜 小范围内地势较平坦 地形起 伏不大 勘察期间实测各钻孔孔口标高最大值 129 91m 最小值 124 59m 平均一般 126 16m 最大高差为 5 32m 地貌类型为山前冲洪积地貌 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下伏基岩 主要为二叠系地层及燕山晚期小规模侵入的灰绿岩岩脉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较好 3 33 3 地下水特征地下水特征 勘察期间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地下水 根据搜集到的水文地质资 料 本区地下水埋深一般在 50 0m 以下 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裂隙水 具 微承压性 水位变幅一般 3 0m 左右 由于地下水埋深较大 基础设计与施 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3 43 4 地层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野外钻探资料 结合原位测试资料 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 层可划分为 13 个大层和 3 个亚层 场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二 叠系地层 详述如下 层杂填土 Q4ml 灰褐色 松散 稍湿 粘性土为主 上部含植物 根系较多 局部含较多碎石和建筑垃圾 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 0 30 2 70m 平均 0 69m 层底标高 123 24 128 33m 平均 125 46m 层 底埋深 0 30 2 70m 平均 0 69m 层粉质粘土 Q4al pl 黄褐 红褐色 可塑 见少量姜石及碎石 干强 度中等 韧性中等 切面稍有光泽 无摇振反应 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 0 30 8 10m 平均 2 12m 层底标高 117 23 125 83m 平均 123 03m 层 底埋深 0 90 11 00m 平均 3 21m 于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16 次 取原状土样 33 件 其物理力学性质 指标见下表 3 1 表表 3 1 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项 目 最小值 Xmin 最大值 Xmax 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Xk W 20 523 522 0330 80 04 kN m3 19 019 419 2330 10 01 e 0 6550 7320 694330 0180 03 WL 30 133 031 4330 90 03 WP 17 221 619 6331 20 06 IP 10 313 311 8330 90 08 IL 0 060 410 20330 130 64 C kPa 2831302410 0329 4 度 15 919 017 6241 00 0617 2 a1 2 MPa 1 0 100 180 14330 010 09 Es MPa 9 4916 7911 81331 250 11 N 击 7 012 08 8161 60 188 1 该层属中压缩性土 1 层碎石 Q4 al pl 青灰色 稍密 稍湿 碎石主要成分为石灰岩 次棱角状 粒径 0 5 8cm 不等 含量一般 50 70 砾砂及粘性土全充填 局部夹粉土薄层 该层分布不连续 呈透镜体状 仅在 10 11 13 17 26 29 37 40 49 52 61 62 64 65 钻孔有揭露 厚度 1 00 6 50m 平均 2 84m 层底标高 120 82 125 47m 平均 122 96m 层底埋深 1 90 6 90m 平均 4 02m 该层属中 低压缩性土 层含砂粉土 Q2 3 el 褐黄色 中密 湿 含细砂及粘性土 局部含 细砂较多 干强度低 韧性低 切面无光泽 摇振反应中等 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 0 70 6 50m 平均 2 90m 层底标高 115 94 123 36m 平均 120 25m 层底埋深 2 70 11 90m 平均 5 90m 于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23 次 取原状土样 43 件 其物理力学性质 指标见下表 3 2 表表 3 2 层含砂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层含砂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项 目 最小值 Xmin 最大值 Xmax 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Xk W 21 524 322 9430 80 03 kN m3 19 019 319 2430 10 01 e 0 6740 7340 704430 0140 02 WL 29 231 430 3510 70 02 WP 20 024 322 1511 10 05 IP 6 99 28 1510 70 09 IL 0 310 430 10430 151 48 C kPa 1821202810 0519 3 度 29 132 430 7281 10 0430 3 a1 2 MPa 1 0 080 170 11430 020 15 Es MPa 10 1621 1315 46432 230 14 N 击 11 017 014 1231 80 1313 4 该层属中压缩性土 层强风化泥质砂岩 Pys 灰黄色 浅灰色 砂质结构 薄层状构 造 泥质胶结 局部风化程度较高 岩芯破碎 多呈块状 片状 局部呈短 柱状 柱长一般在 5cm 左右 岩心采取率 75 左右 该层在场区分布连续 厚度 1 20 10 50m 平均 4 24m 层底标高 112 07 120 78m 平均 116 48m 层底埋深 5 60 14 00m 平均 9 29m 层强风化砂质泥岩 Pys 灰黄色 浅灰色 泥质结构 薄层状构造 上部风化程度较高 岩芯破碎 呈块状 片状 局部呈短柱状 柱长一般在 5cm 左右 多夹泥质砂岩 局部夹铝土薄层 岩心采取率 70 左右 场区内 普遍分布 厚度 1 00 11 60m 平均 4 55m 层底标高 106 10 116 63m 平均 112 86m 层底埋深 8 70 18 70m 平均 13 35m 层强风化泥质砂岩 Pys 浅黄色 主要成分为石英 长石等 砂质 结构 薄层状构造 局部泥质胶结 风化程度较高 竖向裂隙发育 多为方 解石充填 岩芯采取率约 70 岩芯多呈块状 薄片状 局部呈短柱状 柱 长一般 5 10cm 岩心采取率 70 左右 多夹砂质泥岩薄层 该层在场区连 续分布 厚度 1 30 9 20m 平均 4 56m 层底标高 100 10 113 51m 平均 108 24m 层底埋深 13 70 24 70m 平均 18 23m 中风化辉绿岩 灰绿色 主要成分为辉石 长石 辉绿结构 块状构造 绿泥石化现象明显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充填 岩芯多呈柱状 柱长一般 10 20cm 长者可达 30cm 岩心采取率 85 左右 属较软岩 岩 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 岩体质量等级为 IV 级 场区内局部分布 呈脉状产 出 勘察深度范围内仅在 5 16 钻孔有揭露 厚度 1 60 3 00m 平均 2 30m 层底标高 112 69 116 42m 平均 114 55m 层底埋深 8 60 11 90m 平均 10 25m 层强风化炭质页岩 Pys 黑灰色 泥质结构 页理构造 局部可见 炭化植物残体 风干易裂 岩芯呈短柱状 柱长一般在 5 15cm 左右 最长 柱长在 25cm 左右 岩芯采取率约 80 该层在场区分布不连续 厚度 5 00 5 00m 平均 5 00m 层底标高 103 54 103 54m 平均 103 54m 层 底埋深 22 00 22 00m 平均 22 00m 该层局部夹有煤系地层 Pys 灰黑色 光泽暗 质地疏松 呈碎块状 泥炭状 水分多 强度较低 本层仅在 8 22 30 49 51 64 钻孔揭露 属 3 煤煤层 在本区分布不连续 层强风化粉砂岩 Pys 灰黄色 砂质结构 薄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 成分为石英 长石等 硅质 泥质胶结 胶结程度较好 结构部分破坏 局 部风化程度较高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充填 见少量风化裂隙 裂隙面及层 面多见有铁质充填 岩芯多呈柱状 柱长一般 10 20cm 长者可达 30cm 锤击易断 场区内普遍分布 仅在深孔有揭露 厚度 1 00 11 00m 平均 4 42m 层底标高 98 68 109 79m 平均 105 24m 层底埋深 15 80 29 90m 平均 21 13m 层强风化泥质砂岩 Pys 灰绿色 泥质结构 薄层状构造 岩芯呈 短柱状 柱长 5 15cm 居多 节理较发育 局部夹铝土薄层 砂岩薄层 岩 芯采取率 90 左右 局部较破碎 该层分布连续 仅在深孔有揭露 厚度 1 60 9 50m 平均 5 06m 层底标高 90 60 105 44m 平均 100 93m 层 底埋深 20 50 34 20m 平均 24 93m 层中风化泥质砂岩 Pys 灰黄 灰白色 砂质结构 薄层状构造 岩 芯呈短柱状 柱长 5 15cm 居多 节理较发育 局部夹砂质泥岩薄层 岩芯 采取率 90 左右 属较软岩 较完整 局部较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IV 级 厚度 2 80 14 00m 平均 6 80m 层底标高 80 67 100 74m 平 均 91 88m 层底埋深 25 20 45 40m 平均 35 05m 1 层中风化粉砂岩 Pys 灰黄色 粉砂质结构 薄层状构造 主要 矿物成分为石英 长石等 硅质 泥质胶结 胶结程度较好 结构部分破坏 局部风化程度较高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充填 见少量风化裂隙 裂隙面及 层面多见有铁质充填 岩芯多呈柱状 柱长一般 10 20cm 长者可达 40cm 锤击声脆 岩芯采取率 85 左右 属较软岩 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 整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IV 级 厚度 1 40 10 30m 平均 5 67m 层底标高 80 30 104 04m 平均 93 00m 层底埋深 21 90 44 50m 平均 32 60m 层中风化炭质页岩 Pys 黑灰色 泥质结构 页理构造 含较多分 散的炭化植物残体 岩芯呈长柱状 柱长一般 10 20cm 最长可达 30cm 岩芯采取率约 90 RQD 值约为 65 属软岩 完整程度为较完整 岩体 基本质量等级为 IV 级 夹砂质泥岩薄层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深孔多有 揭露 厚度 3 40 3 50m 平均 3 47m 层底标高 76 80 91 03m 平均 85 34m 层底埋深 36 10 48 00m 平均 41 50m 中风化细砂岩 Pys 浅灰色 灰黄色 细砂质结构 薄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长石等 硅质胶结 胶结程度较好 结构部分破坏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充填 见少量风化裂隙 岩芯多呈柱状 柱长一般 10 20cm 长者可达 60cm 锤击声脆 易断 岩芯采取率 95 左右 属较 硬岩 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 夹泥质砂岩薄 层 本层在场区普遍分布 仅深孔有揭露 4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 14 1 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版 该场地环境 类别为 类 勘察期间 拟建场区在勘察深度内地下水埋深较大 本区地下水埋深一 般在52 00 56 00m左右 地下水对本工程建设无不良影响 根据2013年4月份本场区勘察时 在场区12 26 孔内共采取4件土试样 层 层各取2件 进行土的易溶盐分析试验 判定场区地基土对建筑 材料的腐蚀性 列于表4 1 4 2 具体成果见土的 易溶盐化学分析报告表 表表 4 1 层场地土的腐蚀性判定表层场地土的腐蚀性判定表 腐蚀介质最小值最大值评判分类腐蚀等级 SO42 mg kg 415 6495 4 弱 干湿交替作用 微 无干湿交替作用 Mg2 mg kg 30 335 4微 NH4 mg kg 0 00 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 的腐蚀性 环境类型 类 微 PH 值6 66 7 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 构的腐蚀性 B 类 微 CL mg kg 26 850 6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 钢筋的腐蚀性 微 表表 4 2 层场地土的腐蚀性判定表层场地土的腐蚀性判定表 腐蚀介质最小值最大值评判分类腐蚀等级 SO42 mg kg 425 6510 4 弱 干湿交替作用 微 无干湿交替作用 Mg2 mg kg 29 436 8微 NH4 mg kg 0 00 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 的腐蚀性 环境类型 类 微 PH 值6 86 8 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 构的腐蚀性 B 类 微 CL mg kg 24 330 5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 钢筋的腐蚀性 微 综合判定场区地基土 层粉质粘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 微腐蚀性 对钢 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层含砂粉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 微腐 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4 24 2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 拟建场地内高层建筑 7 栋 根据 北杨家新苑小区波速测试报告 覆盖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505m 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综合判定 该工程场地土类型为中硬 土 场地类别为 类 2 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附录 A 淄博市淄川区抗 震设防烈度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特征周期值为 0 40s 3 地震液化判别 场地内 20m 深度范围内分布有第 层含砂粉土 地质时代为 Q2 3 且场 区地下水埋深较大 可判定 层含砂粉土不液化 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第 4 1 1 判定该建筑场地属 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4 34 3 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周围地质环境调查及勘探结果表明 场区及附近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 拟建场地地势平坦 地形起伏小 工程勘察期间 在 30 钻孔位置深度 17 8 18 4m 段发现一空洞 其空洞 顶 底板均为较完整的风化岩 建议对其周边采取物探等勘察手段 以查明 空洞的分布范围和深度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拟建场区内存在老采空区 采空区最小开采深度为 42 3m 其采深采厚 比为 23 3 4 层煤采空区范围位于拟建场地东南 拟建 5 住宅楼大部分及 7 住宅楼的东侧 5 层煤采空区范围位于拟建场地中间 拟建 1 住宅楼西侧 4 6 住宅楼东侧 5 住宅楼西侧及 8 住宅楼 7 10 层煤采空区范围包括 整个拟建场地 详见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采空区顶板冒落后炭 渣或围岩碎块全充填 充填物呈泥炭夹块状 密实程度为中密 密实 采空 区已沉降稳定 4 3 14 3 1 采空区垮落带发育高度采空区垮落带发育高度 垮落断裂带的发育高度 主要与开采煤层的厚度 倾角 开采尺寸 覆 岩岩性 顶板管理方法等有关 参照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 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按最不利的导水裂缝带情形 软弱覆岩考虑 并根 据我院于 2012 年 7 月所做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采空区稳定性专 题论证报告 中各煤层的分布及开采情况 选取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 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附录 6 中的计算公式如下 垮落带发育高度 附表 6 1 5 1 32M6 2 M100 Hm 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 附表 6 2 式中 M 每个煤层的累计采厚 m 4 煤采厚为 1 0m M4 取 1 0m 5 煤采厚为 1 3m M5 取 1 86m 510li MH 7 煤采厚为 0 8m M7 取 0 8m 10 煤采厚为 3 0m M10 取 3 0m 注 各煤层计算厚度结合附录 6 中第四节 近距离煤层塌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 计算 的规定进行取值计算 计算得每个开采煤层的垮落带 Hm 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 Hhi分别为 4 煤 Hm 4 12m Hhi 15 0m 5 煤 Hm 5 36m 5 层煤塌落带未能接触到 4 层煤的 范围 5 煤 Hhi 16 4m 7 煤 Hm 3 66m 7 层煤塌落带未能接触到 5 层煤的 范围 Hhi 13 9m 10 上煤 Hm 7 43m 10 层煤塌落带未能接触到 7 层煤的范 围 Hhi 22 3m 即 4 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位于 4 煤层之上 15 0m 相当 于距现状地表下 27 3m 5 煤层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位于 5 煤层之上 16 4m 相当于距现状地表下 37 1m 7 煤层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位于 7 煤 层之上 13 9m 相当于距现状地表 73 1m 10 上煤层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 位于 10 上煤层之上 22 3m 相当于距现状地表 130 0m 以下 4 3 24 3 2 拟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拟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 由于我院在 2012 年 7 月所做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采空区稳 定性专题论证报告 中假定基础埋深在 4 5m 箱形基础 与现拟建建筑物 设计参数不符 现按设计提供的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进行荷载影响深度计算 计算过程如下 nnchrhrhr 2211 式中 r1 r2 rn 为地基中自上而下各层土或岩石的容重 kN m3 h1 h2 hn 为地基中自上而下各层土或岩石的厚度 m 该区域第四系表土层厚取 5 90m 表土层计算容重取 19 0kN m3 以下 岩层计算容重取 23kN m3 地基附加应力按下式计算 Z kP0 式中 k 各种荷载 矩形 方形 条形荷载等 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P0 作用于基础底面平均附加压力 kN m2 P0 P r0D P 建 构 筑物基础底面处竖向均布荷载 r0 基础底面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容重 r0 19 0kN m3 D 基础埋深 m 拟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拟建建筑物的基础尺寸及作用于基底的荷载 有关 现分别进行计算如下 1 拟建 1 2 住宅楼 假定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64 0m 15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 筑荷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 加应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 结果见表 4 3 表表 4 3 拟建拟建 1 2 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基底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2 7138 7151 3 1012 7109 30 712268 5 2022 758 50 422498 5 21 021 023 723 752 052 00 3750 375521 5521 5 3032 737 90 273728 5 2 拟建 3 住宅楼 假定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46 5m 14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 筑荷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 加应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 结果见表 4 4 表表 4 4 拟建拟建 3 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2 7138 7151 3 1012 796 10 693268 5 2022 752 00 375498 5 20 520 523 223 250 950 90 3670 367510 0510 0 2830 735 00 252728 5 3 拟建 4 6 住宅楼 假定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44 0m 12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 筑荷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 加应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 结果见表 4 5 表表 4 5 拟建拟建 4 6 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6 095 61114 4 12 018 051 20 536390 4 15 015 021 021 042 142 10 4400 440459 4459 4 18 024 034 90 365528 4 4 拟建 8 住宅楼 假定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55 14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筑荷 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加应 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结果 见表 4 6 表表 4 6 拟建拟建 8 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6 095 61114 4 7 013 078 10 817275 4 14 020 051 50 539436 4 16 016 022 022 045 945 90 4800 480482 4482 4 21 027 035 50 371597 4 5 拟建 9 住宅楼 假定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44 0m 13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 筑荷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 加应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 结果见表 4 7 表表 4 7 拟建拟建 9 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2 7138 7151 3 6 59 5113 20 816194 9 1315 773 90 533344 4 19 719 722 422 449 749 70 3580 358498 5498 5 2628 735 20 254643 4 6 拟建 5 住宅楼 假定采用条形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44 0m 2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筑 荷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加 应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结 果见表 4 8 表表 4 8 拟建拟建 5 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2 758 7151 3 24 732 30 5589 3 5 57 77 715 315 30 260 26153 5153 5 68 712 30 21176 5 7 拟建 7 住宅楼 假定采用条形基础 基础尺寸暂按 31m 2 0m 进行计算 假定整个建筑荷 重作用在矩形基础上 依最不利因素考虑 按均布矩形荷载计算地基附加应 力 式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k 取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查表取值 计算结果 见表 4 9 表表 4 9 拟建拟建 13 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住宅楼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深 度 m 基底下深度地面下深度 附加应力 Z kN m2 附加应力 系数 k 自重应力 kN m2 02 758 7151 3 24 732 30 5589 3 5 57 77 715 315 30 260 26153 5153 5 68 712 30 21176 5 需要说明的是 地基附加应力是从基础底面算起的 地基自重应力是从 地面算起的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相当于地基自重应力 10 处深度 即为建筑 荷载影响深度 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计算场区内各拟建建筑物从地面起算 的荷载影响深度列于表 4 10 表表 4 10 拟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拟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计算表 楼号荷载影响深度 m 安全系数建议荷载影响深度 m 1 2 住宅楼23 71 1527 3 3 住宅楼23 21 1526 7 4 6 住宅楼21 01 1524 2 8 住宅楼22 01 1525 3 9 住宅楼22 41 1525 8 5 住宅楼7 71 158 86 7 住宅楼7 71 158 86 4 3 34 3 3 拟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拟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 煤层开采后 采空区导水裂缝带不再因新加建筑荷载扰动而重新移动时 最小采深 H临 应该大于导水裂缝带高度 Hhi 与建筑荷载影响深度 H 影 两者之和 即 H临 Hhi H影 当实际采深大于 H临时 建筑荷载不会使导水裂缝带重新移动 当实际 采深小于 H临时 覆岩和地表会再次发生一定的不均匀移动 1 4 层煤层影响区 第 4 层煤层开采范围内拟建 5 7 住宅楼 设计层数为 6 层 根据上述 计算结果判别见下表 4 11 表表 4 11 拟建 5 7 住宅楼采空影响评价表 序号H临 m Hhi m H影 m 判断结果 5 住宅楼42 315 08 86H临 H裂 H影 7 住宅楼42 315 08 86H临 H裂 H影 故拟建 5 7 住宅楼建筑范围内场地基本稳定 可以进行建设 2 5 层煤层影响区 推测第 5 层煤层顶板埋深在 53 5 58 2m 左右 开采影响范围为 1 楼西 侧 4 楼 5 6 楼 8 楼的东侧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别见下表 4 12 表表 4 12 拟建拟建 1 4 5 6 8 住宅楼采空影响评价表住宅楼采空影响评价表 序号H临 m Hhi m H影 m 判断结果 1 住宅楼53 516 427 3H临 H裂 H影 4 住宅楼53 516 424 2H临 H裂 H影 5 住宅楼53 516 48 86H临 H裂 H影 6 住宅楼53 516 424 2H临 H裂 H影 8 住宅楼53 516 425 3H临 H裂 H影 故拟建 1 4 5 6 8 住宅楼建筑范围内场地基本稳定 可以建 设 3 7 层 10 上煤层影响区 推测第 7 层煤层顶板埋深在 87 88m 左右 推测第 10 层煤层顶板埋深在 150m 以下 由于埋深较深 可不考虑其影响 4 3 44 3 4 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 结合我院于 2012 年 7 月所做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采空区稳 定性专题论证报告 及 淄川区洪山镇北杨家新苑小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中的结论 1 拟建建 构 筑物布置在老采空区之上 该场区地下老采空区停采 时间 60 年以上 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 2 拟建建筑物区域基本上不受老采空区的残余沉陷影响 拟建区域内 地表最大残余下沉值为 4 24mm 地表最大倾斜变形值为 0 053mm m 老采 空区残余沉陷变形影响轻微 可能使受影响建筑物产生轻微损坏 综上所述 拟建场地基本稳定 可以进行建设 建议对采空区范围的场 地地基采取注浆处理 并采取合理的建筑结构措施 4 44 4 建筑措施建议建筑措施建议 建议在拟建场区内建立地表沉降观测点 定期进行变形监测 以便掌握 场区采空区地表及建筑物的下沉情况 今后严禁在场区周围和正下方进行采 掘活动 以防止老采空区进一步活化 导致地表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从 而影响地面建筑物和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 由于地下水的运移 会带走采空部位的坍塌积物 造成后期采空区的二 次沉陷坍塌 在拟建建筑场地及附近应切实停止继续抽取地下水的活动 并 采取针对场地下部采空区的防水止水措施 新建建筑物将受老采空区的残余影响 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 为了 确保其拟建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需要对拟建建筑物采取简易抗变形结构措施 主要抗变形结构技术措施要按预计的地表残余变形值的大小计算来设置或配 置 同时对采空区的建筑物可采取下述建筑措施予以保护 1 变形缝 变形缝是设计采动区建 构 筑物时采用的基本措施之一 是保护采动 区建 构 筑物免受损坏 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建 构 筑物外形设计应尽 量寻求简单 以矩形为宜 在转折处宜设置变形缝 减小建 构 筑物单体 长度是降低附加内力值最有效的方法 建 构 筑物立面各部分参差不齐 荷载变化较大处也应切割变形缝 一般地 当地表水平变形值小于 3mm m 时 建 构 筑物单体长度以小于 30m 为宜 变形缝应从基础至屋顶全部分开 被变形缝分开的各单体体型应力求简单 避免立面高低起伏和平面凹凸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