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设计.doc_第1页
勘测设计.doc_第2页
勘测设计.doc_第3页
勘测设计.doc_第4页
勘测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_自由式、 混合式 。2、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_安全距离_三部分组成。 3、山岭地区选线,根据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线位布设方案可分为沿溪线、越岭线、山腰线、_山脊线_。4、常用的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_拨角法、直接定交点法。5、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标高计算线网的形式有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平行线法_四种。6、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和_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7、路面在平面上的三条基线即未加宽前的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决定了超高构成形式。8、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 消除、减少 冲突点或采用 渠化交通 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9、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 浅挖低垭口、深挖垭口、隧道穿越。10、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车辆 、 设计车速 、设计交通量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汽车行驶理论;11、公路实地放线的方法主要有 穿线交点法 、 拨角法 和 直接定交点法及坐标法四种;12、道路定线常用的方法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13、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产生于_和_车流。14、根据公路的作用和使用性质,我国将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_县道 、乡道_和专用公路。15、行车视距具体分为停车视距、_会车视距_、_错车视距。16、无中央分割带的一般公路的超高方式有 绕内边缘线旋转、绕中线旋转和绕外边缘线旋转三种方式;17、公路平面设计的技术标准大体上可分为 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同向或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短长度;18、道路曲线测设时,圆曲线的测设方法有_切线支距法、偏角法 。20、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21、沿溪线路线布局主要有 河岸选择、路线高度 以及 桥位选择 三种方法;二、名词解释1 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采取刹车措施安全停车,防止碰撞所需的最短距离。2 制动距离: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止,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3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从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制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4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5 汽车的爬坡能力:指汽车能克服坡度的能力。6 轴载重量:汽车单轴承载的质量。分空载和满载两种情况列出。7 设计通行能力:公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设计通行能力。8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又叫交通流量。9、纵坡度:指相邻边坡点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10、标高:通常将某点的高程称作该点的标高。11、桩号:某点不沿道路中线到道路起点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桩号,通常叫做某点的里程。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13、用地范围: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规定划定的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14、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15、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16、垭口:分水岭上的凹形地带(又叫鞍部),由于标高低,常常是越岭线的重要控制点。17、公路选线:指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18、动力因数:D=(T-RW)/G D称为动力因数,即为单位车重具备的牵引潜力。三、判断题1、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 ()2、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3、路线偏角7都属于小偏角。()4、一公路其合成坡度为10%,若某弯道超高横坡度达到10%,那么该路段纵坡只能是0%了。5、横断面图上某桩号的横向填挖平衡点一定是这个断面的经济点。6、长直线与大半径凹曲线组合为宜,这样一来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7、圆曲线半径250m应设置加宽。8、汽车的行驶轨迹线与障碍线之间的距离叫横净距。9、路基的土石方数量中,已经包含了路面的体积。10、所有挖方无论是“弃”或“调”,都应予以计价。()11、纸上定线是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工作。()12、平面交叉口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13、高速公路应满足超车视距的要求。()14、公路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一阶段设计。()15、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线形组合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16、三级以上公路所有弯道都必须设置缓和曲线。( )17、城市道路横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1-3m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18、基本形曲线两端设置的回旋线必须是对称且等长的。19、中国和美国尽管道路服务水平的分级是不同的,但体现的观念是相同的。20、在互通式立交中,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21、三级公路有条件时应设置左路肩。22、高速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23、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填方数量。24、沿溪线中的高低线,一般来说低线的优点多。25、采用立体交叉,能够彻底消灭平交中的危险点。四、简单题1、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地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2)汽车从一曲线过度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简述道路外业勘测常规定测一般由哪些作业组组成? 由选线组、测角组、放线组、水准组、横断面组、地调组、桥涵组组成。3、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保持平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4、中间带的组成和作用。(1)将上下机动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向行车道造成车祸,由能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3)种植花草灌木绿化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款,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5、道路网规划编制的程序包含几个方面?(1)准备(划分区域与选定网络线路、明确调查内容表格等);(2)调查与整理;(3)现状分析与模型标定;(4)需求预测;(5)方案设计与分析。6、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1) 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7、为什么我国公路设计中的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8、确定平曲线半径的原则及方法。(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跟均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他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9、选线的一般原则是什么?P18510、如何减少或消除“冲突点”?(1)规划和设计交叉口时,应力求减少相交道路的条数,尽量避免五条或五条以上的道路相交。(2)正确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A.无信号管制交叉口为简单的平面交叉,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路口;B.信号管制交叉口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从而减少或消灭冲突点;C.环形交叉在交叉口中设置交通导,驶进交叉口的一律绕岛做逆时针顺序形式。11、简述纸上定线的方法。(1)直线型法(传统法)。利用导向线各点的可活动性,按照照顾多数、注意重点的原则,掌握与该路定等级相应的几何标准,先用直线尺试穿出与较大的地形相适应的一系列直线,然后用适当的曲线把相邻直线连接起来。地形复杂转折较多或转弯处控制较严时,也可先走曲线,后用直线把曲线顺滑的连接起来。(2)曲线型法。根据导向线上各点控制性严宽的程度,参照设计标准的要求,先用一系列圆弧去拟合控制较严的地段或部位,然后把这些圆弧用适当的缓和曲线连接起来。12、路线方案选择的通常做法是什么?要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方案的必选,提出合理的路线方案来。13、简述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正确处理新、就路的关系。14、简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整坡度线(5)核对(6)定坡(7)设置竖曲线15、确定平曲线半径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16、试述两阶段设计的勘测设计程序。两阶段测设为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17、写出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并说明各字母含义。LC =i/p LC超高缓和段长度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 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18、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的优缺点。优点:(1)直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短捷、缩短里程和行车方向明确的特点。(2)直线具有视距良好、行车快速、易于排水等特点。(3)由于已知两点就可去顶一条直线,因而直线线形简单,容易测设。缺点:(1)从行车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也容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驾驶员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对向车容易产生眩光,安全性较差。(2)直线虽然路线方向明确,但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以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19、图示说明高速公路标准横断面的组成。P13720、纸上定线的步骤。 (1)收集资料及准备工作(2)根据地形和地物初定路线的位置五、计算题1、已知两相邻单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1=35.42m,切曲差J1=1.25m,JD51桩号为K10+182,T2=25.83m,试计算:JD50-JD51交点间的距离;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多少?解:(1)JD50JD51交点间的距离为:K10+182-K9+977.54=204.46m(2) 由已知:JD50桩号为K9+977.54,可知:L1=2T-J=235.42-1.25=68.59JD51桩号为K10+182,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204.46-35.42-25.83=143.21m2、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JD8:K3+425.982 K3+311.099 K3+346.099 K3+492.155 K3+527.155JD9:K4+135.169 =K4+047.436 =K4+221.135试计算(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计算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3、兰海高速公路JD2的坐标(X:40961.914 Y:91066.030),JD3的坐标(X:40433.528 Y:91250.097),JD4的坐标(X:40547.416 Y:91810.329),试求JD3的转角是多少?TanA32=|91250.097-91066.030|40433.528-40961.914|=0.35 A32=180-021=17939TanA34=|91810.329-91250.097|40547.416-40433.528|=4.919 A34=4558.94右角 =17939-4558.94=1744351180,为有转角。 =180-1744351=51694、 在复曲线测设中,AB为公切线,C为公切点,已测得AB=120.43m,转角分别为:,选线中确定的半径,求半径应为多少?解:由已知条件可知:T1=Rtan(a1/2)=110tan(a1/2)=70.80m,则T2=120.43-70.8=49.63R2=T2/tan(a2/2)=49.63/tan(a2/2)=88.934m5、某山岭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已知某道路路线设计变坡点桩号为k2+600,设计标高1025.78;变坡点前方路线来向的K5+500桩号处有一个1-3m的石拱涵,石拱涵矢跨比为12,净跨径为3米,涵洞净高为4.5米,拱圈厚度为50厘米。涵顶填土高度为1.5米,涵位处原河沟地面标高为1023.505m,去除清底20厘米后为涵底标高。变坡点处路线来向和去向的道路纵坡分别为4%和2%,试作如下设计:(1)选择竖曲线半径(取最小的百米整数半径);(2)计算竖曲线上第一个50米整桩号处的路基设计标高。(山岭区二级公路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分别为3000米和2000米)L=3.0m 变坡点标高1024.780 涵底标高1023.505 涵位中心与变坡点的距离100米 6、 某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转坡点设在K5+480.00,其高程为186.32m,两相邻坡度为i1=-4%,i2=3%,竖曲线半径选用R=1000m。求竖曲线起点、终点和桩号为K5+465.00与K5+500.00的路基设计标高。解:=i1-i2=-4-3=-7 所以该竖曲线为凹形竖曲线 L=R=70m T=L/2=35m 竖曲线起点桩号:K5+480.00-35=K5+445.00 竖曲线终点桩号:K5+480.00+35=K5+515.00K5+465.00的切线高程:186.32+(K5+480.00-K5+465.00)4=186.92m 改正值=(K5+465.00-K5+445.00)2/21000=0.2 K5+465.00的设计高程为:186.92+0.2=187.12mK5+500.00的切线高程:1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