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灭菌特殊过程确认报告》.doc_第1页
《辐照灭菌特殊过程确认报告》.doc_第2页
《辐照灭菌特殊过程确认报告》.doc_第3页
《辐照灭菌特殊过程确认报告》.doc_第4页
《辐照灭菌特殊过程确认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本资料来自 -XXXXXXXXXXXXX公司特殊过程确认报告文 件 编 号版 本 号1特殊过程名称辐照灭菌确认编 制审 核批 准日 期年 月 日目 录摘要11.目的12.介绍13.程序14.结果35.确认意见46.确认的保持47.再确认58.附录清单5- 本资料来自 -摘要XX于2006年初次建立灭菌剂量,由于近几年产品不断增加、ISO标准换版以及辐照机构变更,2009年XX按照ISO11137-2006的要求重新进行了灭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辐照机构、辐照剂量及辐照加工。确认结果表明:XX灭菌过程符合ISO标准要求,以后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和剂量审核,当产品族、辐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再确认。1. 目的XX在2006年委托XX建立灭菌剂量,由于近几年XX产品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换版、辐照机构变更,XX在2009年重新进行了灭菌确认,以证实产品辐照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灭菌后的产品能达到10-6的无菌保证水平。2. 介绍本报告是根据ISO 11137-1:2006 保健产品的灭菌-辐射-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发展、验证和常规控制要求进行。为了完成灭菌确认,需完成以下分项:l 辐照机构鉴定,由于XX委托专业的辐照机构完成灭菌,因此对其辐照资质、辐照加工能力、辐照设备是否进行了安装鉴定、操作鉴定、性能鉴定予以确认,确认后委托其灭菌服务。l 辐照剂量确定,产品灭菌前,应规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建立灭菌剂量。如果采用25KGy 灭菌剂量辐照产品,应作证实。l 辐照加工确定,确定装箱模式,进行剂量分布实验,按照要求完成产品的常规辐照。3. 程序3.1 辐照机构鉴定 辐照机构应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射线安全许可证、质量体系证书,按照ISO11137的要求对辐照工程进行了安装鉴定、操作鉴定、性能鉴定,严格控制加工过程,有完善的产品合格放行管理文件、库房管理文件,有产品辐照技术指导文件,能提供剂量检测报告。3.2 辐照剂量应规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建立灭菌剂量(达到无菌水平的最小吸收剂量)。3.2.1 最大可接受剂量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行业标准规定制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在产品的寿命期内,产品应满足规定的使用功能。3.2.2 建立灭菌剂量按照ISO11137-2:2006的规定建立灭菌剂量应进行定义划分产品族并选择代表产品、选择实验方法、实验实施几个程序。 定义划分产品族并选择代表产品根据产品原料的性质和来源、产品的构成、产品的设计和尺寸、生产工艺对所有的无菌包装产品进行定义划分。对各产品族产品进行分析,选择能够代表本族产品的产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和ISO11737-1:2006,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实验得到各族代表产品的平均生物负载,选择最高生物负载的产品作为建立灭菌剂量的代表产品,即实验产品。 选择实验方法 建立灭菌剂量的实验方法有:利用生物负载数量或抗性信息建立剂量,或者选择15或25Kgy的灭菌剂量并证实,证实方法可采用方法1 、方法2、VDMAX25或VDMAX15。 实验实施采用VDMAX25方法按照ISO11137-2:2006的规定进行实验,完成生物负载实验、生物负载回收率实验、剂量实验、无菌实验及无菌实验的验证实验。当实验结果被接受,则建立的灭菌剂量能够使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达到10-6。生物负载实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和ISO11737-1:2006给出产品中自然存在的活微生物数,使用生物负载回收率调整过的最高批平均生物负载确定验证剂量,用验证剂量辐照产品,并做无菌实验和无菌实验的验证实验。3.3 辐照加工确定产品应按照规定的装箱模式进行装箱,并在确定的剂量场下进行产品辐照,辐照结果应满足辐照要求。3.3.1 根据辐照技术条件要求和产品特点设计包装箱,规定装箱模式,并按照规定装箱。3.3.2 确定辐照装置内产品在一定的装箱模式、辐照条件下的剂量场分布情况,进行剂量分布实验。将剂量计按三维空间以网格式布放,充分遍及整个辐照容器,剂量计的数量按照辐照容器的大小和辐照设备的设计,给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及对应位置。3.3.3 在确定好的装箱模式、辐照条件下辐照产品,辐照剂量符合设定的剂量范围。4. 结果4.1 辐照机构鉴定辐照机构为XX,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射线安全许可证、质量体系证书。XX辐照灭菌采用的1#装置经过了安装鉴定、操作鉴定和性能鉴定,有完善的产品合格放行管理文件、库房管理文件,有产品辐照技术指导文件,能提供剂量检测报告。辐照机构鉴定记录见附录A。鉴定结论:经鉴定,XX公司满足XX灭菌需求,可以委托其进行灭菌加工。4.2 辐照剂量确定4.2.1 最大可接受剂量,依据XX规定:XX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为X KGy。4.2.2 建立灭菌剂量 定义划分产品族并选择代表产品根据产品的外形结构将XX产品分为三类:XX类、XX类、XX类,根据产品的材料、表面形态、产品构成、生产过程等因素将三类产品进一步划分为X个产品族,在各产品族中选取生物负载风险最大的X种产品进行了初始污染值检测,从中选择生物负载最高的产品,作为建立和审核灭菌剂量的代表产品。初始污染值检测结果表明,XX的生物负载值最高,平均Xcfu/件,因此选择XX为XX事业部建立和审核灭菌剂量的代表产品。 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建立灭菌剂量方法不同的流程、样品要求、剂量差异以及无菌包装产品现行辐照灭菌剂量为25Kgy的现状,选择了VDMAX25作为建立灭菌剂量的方法。 实验实施 选取3批XX产品(批号:XXXXX)共30件做生物负载实验,得到批平均生物负载分别为XXX(CFU/产品单元),生物负载回收率实验结果为XX,用回收率调整后的最高批平均生物负载值为XXCFU/产品单元,按照ISO11137-2:2006条款9计算无菌保证水平为10-1的验证剂量为XXKGy, 用验证剂量辐照XX批XX产品X件,辐照后做无菌实验,无菌实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无菌检查法:薄膜过滤法实施,并按照该方法规定的验证方法对同批X件产品进行了抑菌实验,实验结果为无菌实验没有阳性、阴性对照为阴性、阳性对照为阳性、不存在抑菌成分。产品辐照灭菌验证成功且符合ISO11137-2:2006的方法VDMAX25。 辐照剂量确定记录见附录B。 确认结论:辐照剂量的确定程序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经确定的剂量可以用于产品的大规模辐照。4.3 辐照加工确定4.3.1 编写了装箱模式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按照XXX辐照装置尺寸、钴源情况、运行方式,结合XX产品包装盒尺寸、材质、重量,制定了装箱模式要求。4.3.2 按照装箱规定进行装箱后,在XX进行了剂量分布实验。实验选取X大箱产品上下码放,再将整个产品空间三维分割:X轴5等分、Y轴3等分、Z轴6等分,得到168个交点,将剂量计布放在各交点,然后码放在一个辐照容器内以单一路径动态步进方式进行辐照,辐照后检测剂量计得到各点的吸收剂量 。实验结果:最大吸收剂量XKGy,对应位置X。 最小吸收剂量XKGy,对应位置X。 不均匀度:X辐照加工确定记录见附录C。 确认结论:辐照加工确定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经确定的辐照加工方式可用于产品的日常辐照。5. 确认意见辐照机构、辐照剂量、辐照加工确定程序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通过确认,并可以进行产品大规模日常辐照。6. 确认的保持通过生物负载监测、剂量审核及产品族的保持来确定灭菌剂量的持续有效,通过辐照条件的保持来确认辐照加工的持续有效。6.1生物负载监测建立灭菌剂量后每3个月抽取代表产品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实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和ISO11737-1:2006进行,批平均生物负载应小于当初建立灭菌剂量时的生物负载值。6.2剂量审核建立灭菌剂量后每3个月抽取代表产品进行剂量审核,剂量审核按照ISO11137-2:2006要求需完成生物负载实验、剂量实验及无菌实验。剂量审核成功灭菌剂量持续有效。6.3 产品族的保持每年对产品族进行复查,以确保产品族和代表产品族的产品持续有效。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发生改变的产品及新产品进行初始污染检测,确保代表产品的持续有效。6.4辐照条件的保持检查辐照条件,当辐照条件发生变化时,根据影响的结果进行剂量分布实验或再确认或更换辐照机构。7. 再确认当辐照机构发生变化时,需进行辐照机构确认、辐照加工确认。当代表产品发生变化、剂量审核失败导致重新建立灭菌剂量时,需进行辐照剂量确认。当辐照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进行辐照加工确认。8. 附录清单 附录A: 辐照灭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