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x 县x 镇 总 体 规划 说 明 书 x 省 x 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 1 1 第一章第一章 背景及现状背景及现状 1 1 一 规划背景一 规划背景 1 1 二 现状概况二 现状概况 2 2 三 镇区概况三 镇区概况 4 4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依据 年限 原则和目标规划依据 年限 原则和目标 4 4 一 规划依据一 规划依据 4 4 二 规划年限二 规划年限 4 4 三 规划原则三 规划原则 5 5 四 规划目标四 规划目标 5 5 第三章第三章 镇村体系规划镇村体系规划 5 5 一 一 x x 镇的区域战略地位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5 二 镇域经济发展的二 镇域经济发展的 SWOTSWOT 分析分析 5 5 三 产业发展规划三 产业发展规划 7 7 四 人口及城镇化预测四 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9 五 镇村等级 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五 镇村等级 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11 六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六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13 七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七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14 八 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八 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16 九 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九 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21 十 镇域旅游发展规划十 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2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城镇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 2323 第四章第四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城镇性质与规模 2323 一 城镇性质一 城镇性质 2323 二 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二 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23 第五章第五章 用地布局规划用地布局规划 2323 一 用地适应性分析一 用地适应性分析 2323 二 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二 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24 三 功能结构规划三 功能结构规划 2424 四 用地布局规划四 用地布局规划 2424 第六章第六章 绿地景观规划绿地景观规划 2626 一 现状一 现状 2626 二 绿地系统规划二 绿地系统规划 2626 三 景观规划三 景观规划 2626 第七章第七章 道路工程规划道路工程规划 2727 一 现状概况及问题一 现状概况及问题 2727 二 道路交通规划二 道路交通规划 2727 第八章第八章 管线工程规划管线工程规划 2828 一 给水工程规划一 给水工程规划 2828 二 排水工程规划二 排水工程规划 2828 三 燃气工程规划三 燃气工程规划 2929 四 电力工程规划四 电力工程规划 2929 五 通信工程规划五 通信工程规划 2929 六 管线综合规划六 管线综合规划 3030 第九章第九章 环保 环卫及防灾规划环保 环卫及防灾规划 3030 一 生态及环保规划一 生态及环保规划 3030 二 城镇环卫设施规划二 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30 三 城镇防灾规划三 城镇防灾规划 3131 第十章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3131 一 近期建设用地选择一 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31 二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二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31 三 近期建设重点三 近期建设重点 3131 四 近期建设项目四 近期建设项目 323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3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第一章 背景及现状背景及现状 一 规划背景 一 灾后重建 一 灾后重建 2008 年 5 月 12 日 x 省 x 县发生里氏 8 0 级大地震 致使 x 县境内 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大量房屋倒塌 损毁 数万居民无房可居 住 x 镇震感强烈 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 设施损毁 镇域内工业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次 序 城镇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 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和 x 省委 省政府 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 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 重建是未来 3 年内的首要工作 灾情核实统计以及灾区城镇和乡村的灾 后恢复重建规划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 五个统筹的提出 二 五个统筹的提出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提出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 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 并且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市化进程 坚持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 2007 年 6 月成渝共同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 德阳市成为 x 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 要求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改 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之 一 2009 年 5 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总体方案 允许成都市在 9 大方面先行先试 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 机制 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 探索耕地保护和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 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 健全 城乡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等 三 德阳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市 三 德阳市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市 继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 x 选择德阳 自贡 广元三市进行城乡统筹分类试点 德阳市作为全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 革试点市之一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将为全省同类市 州提供经 验和借鉴 作为 x 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试点 德阳将通过一系列体 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以新型 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转移 最终形成镇 县 市整体推进 三化联动的新型城镇体系 使社会整体更加和谐 为区域内的城镇发展 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四 德阳市 四 德阳市 三市两县三市两县 县域经济发展的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提出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 的区域经济 是以县城为中心 集镇为纽带 农村为腹地 城乡一体 工农并进 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自党的十六大开始 就明确提出了 壮大县域经济 的重大战略任务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而德阳市 x 县被确定为 三市两县 中 两县 之一 这将为 x 县内各乡镇的发展 带来机遇 五 区域地位的提升 五 区域地位的提升 x 省委提出打造 一枢纽 三中心 四基地 的发展目标 把成都市建 设成为贯通南北 连接东西 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与德阳密 切相关的绵成乐城际铁路 成兰铁路 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等交通干线即 将建设 天星大道和旌江大道也已开工建设 这些将对德阳市域和城区 的交通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 也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x 两点三线 发展战略的实施 即以 x 县城为主中心 仓山镇为副中 心 南北向以罗桂公路为发展主轴 东西向以成南公路和成南高速公路 及达成铁路为县域发展次轴的交通干线沿线经济走廊 形成 两极三轴 的 土 字型布局结构 x 作为距离成德绵经济带最近的百万人口大县 其区域优势将更加明显 其中 x 镇处于两点之间 三线中罗桂公路发展 周线上 这为 x 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二 现状概况 一 区位交通 一 区位交通 x 镇位于 x 县城南部 距县城 37km 东经 105 15 度 北纬 31 29 度 丘陵地区 镇境东邻通山乡 20km 南连广福镇 14km 民主乡 17km 西 接双龙镇 6km 北连永安镇 21km 高店乡 8km 柏树乡 24km 106 省道 穿过境内 二 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文 二 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文 镇域地貌形态多为丘陵 属于深丘窄谷区地形 其特点是平行条脊 状驼峰山岭 羽状水系发育 沟谷呈 V 形 谷底小于 100m 形成 三分土地七分山 的地形地貌特点 x 镇属 x 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均气温 16 7 一月平均气温 5 5 七月平均气温 26 5 10 活动积温 5318 6 多年平均无霜期 285 6 天 年降水量 945mm 多集中在 6 9 月 四个月 年日照数多年平均为 1315h 平均风速为 1 1 3m s 镇域内页岩储量相对丰富 其他矿产较为匮乏 地质构造属白垩纪 岩层为砂岩 砾岩夹泥岩地下水多埋存于岩层裂隙中 x 镇水利资源较为丰富 主要有 3 条河及 x 水库 袁家桥大河 起源 x 水库 由北向南流经新中 金房 袁家桥 石马 铜梁五个村 近 20km 河床由起端 5m 逐渐放宽 经石马 铜梁村 河床宽到 30m 沿岸是农田 水流量平时在 0 2 个流量 水 深在 1m 5m 水质中等 小河两条 第一条起自白寨村 止于新堰村 最后流入广福玉 红河 长约 15km 河床宽在 3 5m 平时水深 1 2m 洪水季有水流动 平时无水向下流 水质中等 第二条是起自 x 场镇 流经芳草村至 新高村的芳草堰 这是条平时用于排放场镇用水的人工丰产沟河 平时无水 河宽 3 5m x 水库 是县内最大水库 集水面积 60 km2 淹没了 x 镇新中 长 叭沟两村 12 个社 主坝位于新中村 1 社 2 社与 10 社交汇处 x 水 库库容量 9820 万 m3 水深达约 100m 湖宽在 200 1000m 范围内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为配合农业更好的发展 x 镇修左干渠 5km x 支渠 15km 各村社 支渠 48km 修建提灌站 4 个 三平塘堰 164 口 三 资源状况 三 资源状况 1 农业资源 农业是 x 镇经济发展的基础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的两大支柱 粮食作物 稻谷 小麦 玉米 红苕 红薯 黄豆 豌豆 经济作物 油菜 花生 水果 棉花 蔬菜 青笋 莲白 萝卜 青菜等 在发展 粮棉油生产的同时 林牧 副 渔业亦有较大发展 2 旅游资源 黄 x 的故居 位于黄 x 村境内的黄家湾 占地 1 5 公顷 目前保存相 对完好 可开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墓 位地 x 场镇街后面 占地 300 绿树成萌 遮天蔽日 在 此埋葬着 5 位革命烈士 党委政府将把此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x 水库 位于长叭沟和新天交界处 占地 2000 公顷 且在镇域西北 部有一部分淹没区 淹没新中 长叭沟两村 12 个社 主坝位于新中村 12 与 10 社交汇处 库容 9820 万立方米 水深达 100 余米 湖宽在 200 1000m 范围 可作为山水景观对外开放旅游 3 文化资源 x 镇主要以汉族为主 其它还有迁进的藏族 彝族 壮族 羌族 傣 族 土族 共计 7 个民族 镇内还有特级战斗英雄黄 x 故居 烈士墓和 x 水库 分别位于 x 村 x 场镇和长叭沟村 新天村 四 社会经济 四 社会经济 1 经济结构 x 镇全镇幅员面积 5168ha 辖石马 白寨 x 团碑 高石 铜梁 袁家桥 兴旺 兴发 锦竹 长乐 新堰 金房 新天 长叭沟 芳草 严新 新高 18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 172 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 25876 人 其中农业人口 23903 人 非农业人口 1943 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646 元 城镇化水平为 10 05 2006 年实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10507 万元 2007 年实现全镇国内生 产总值 11674 万元 2008 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 14827 万元 第一产 业为 10432 万元 第二产业为 570 万元 第三产业为 698 万元 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为 1100 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340 万元 我镇现已 成功开发五片 新建街道二条 一条是英雄道长 600m 另一条是希望大 道长 800m 大型农贸市场一个 增加门面 230 余个 吸引了社会各类 资金 2000 余万元投入 x 集镇建设 使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并新增 工商户 100 多户 场镇常住人口达到 2800 余人 场镇街道长达约 1900 m 2 各产业现状 1 农业现状 x 镇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 成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传统的粮油种植在整个农业结构中占的比例较大 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科学技术不断注入农业产业 在粮 油等传统农业产值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x 镇近年来经济作物在农业产 业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 同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2 工业现状 x 镇的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基础非常薄弱 目前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镇只有小规模的如油厂 预制厂 农机修理站 木材加工厂等家庭作坊 式的工业企业 布局较散 效益低下 严重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3 第三产业现状 目前 x 的第三产业产值总体层次和效益均较低 第三产业的主体为个体经营的小规模商贸 服务业 服务功能不甚齐全 辐射范围局限于城镇及其周边的乡村 而且以路为商的马路经济意识强 烈 综上 x 镇第三产业的严重滞后导致第三产业效益低下 已成为 x 镇 发展的阻碍 五 基础设施 五 基础设施 1 省道罗桂公路自西向东横穿镇域 是 x 镇的主要道路 依托罗桂 公路 建有通往各行政村的村道若干条 构成了 x 镇现状的镇域交通格 局 但大多数呈树枝状分布 彼此联系不强 还未形成有机网络 但路 面除罗桂公路为混泥土路面外 其余等级较低 可进入性受到较大的制 约 2 x 镇电源为广福镇 110KV 变电站 由该变电站出 10KV 线 供全 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 3 电讯线由 x 县电信局进线 城镇电信支局设有程控交换机 4 城镇现有简易水厂一个 以地下水为水源 水源位于芳草村境内 现已不能满足城镇供水需要 镇域其他行政村用水采用地下水供给 5 城镇的街道均建有排水明沟 采用雨污合流制集中排放 但无处 理设施 其他行政村排水均为自由排放 三 镇区概况 2009 年 镇区总人口增加到 2800 人 城镇建成区面积为 23 66ha 人均 84 50m2 人 罗桂路从镇区西侧穿过 城镇建设主要沿罗桂路右侧布置 街道两 侧的建筑多是 3 层左右 且是砖混结构 全镇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集中于 x 镇区 形成以镇政府 中学 小学 卫生院 农贸市场为主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服务全镇及周边 乡镇 城镇现有简易水厂一个 以地下水为水源 水源位于芳草村境内 现已不能满足城镇供水需要 镇域其他行政村用水采用地下水供给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依据 年限 原则和目标规划依据 年限 原则和目标 一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2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3 镇规划标准 GB50188 2007 4 x 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及其 补充规定 5 x 村镇体系规划 2006 2020 6 x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 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 规划年限 近期 2009 年 2015 年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远期 2015 年 2030 年 三 规划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近期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 共服务设施 远期则力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 尊重科学 尊重自然的原则 以灾情报告和镇域地质灾害状况为 依据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对城市定位及战略应充分考虑小城 镇特点 不盲目扩大 不盲目拔高 3 统筹兼顾 将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主体功能区建 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坚持统一部署 分工负责 区分缓急 突出重点 相互衔接 上下协调 规范有序 依法推进的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不以短期利益为指导 长远规划 指导全镇可持续 全面发展 四 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 x 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 加强生态建设 建设宜居宜憩 城镇 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 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 推动 城镇化进程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强化其区域农副 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把 x 集镇建设成为有 规模的工业基础 市场经济活跃 第三产业发达 生态符合规律 人文 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 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第三章第三章 镇村体系规划镇村体系规划 一 x 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x 县是特级英雄黄 x 的故乡 位于德阳市东南部 距市区 42km 距 成都 70km 距绵阳市区 60 km 是德阳市域的次中心城市和 x 省域城镇 体系中的第四级小城市 是成达线经济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 是德阳市 域东南部重要的对外交通门户 是川中地区与川东 川东北地区联系的 桥头堡 是德阳市域重要的轻纺工业基础和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 地 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x 发展的重点地区 x 镇属于 x 县南部经济区 该区区位条件优越 省道穿镇而过 交通 便利 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盛产各种农副产品 镇内的山水资源 x 水 库和人文资源 x 故居为 x 镇的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成为县域旅游 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服务配套区 二 镇域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一 优势 一 优势 Strengths 1 区位交通优势 x 镇位于 x 县南部 距 x 县城区 37km 属于 x 县南部经济区 受以 仓山镇为中心的南部经济辐射强烈 另外 x 镇处于 x 县 两点三线 的 两点 之间 三线 之一的罗桂公路城镇发展轴上 起到联系县城两 发展主轴 成南高速公路 成南公路 两级 县城 仓山镇 的作用 区域地位明显 物流 信息交往较方便 其次 广福镇是县域的中南部的片区中心 x 镇受其强力辐射 双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镇是浅丘宽谷地形 属于县域中北部经济区 x 镇是深丘窄谷地形 属县 域南部经济区 二镇在地形地貌及产业特征上有一定差别 在经济发展 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是相互辐射关系 同时中部片区中心龙台镇对 x 镇 也有一定的辐射 因此 x 镇是县域两个片区中心辐射地 2 政策优势 x 镇镇为 x 县的三级中心城镇 是南部区域重点发展对象 人口及城 镇建设用地发展政策较为宽松 城镇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3 资源优势 农业是 x 镇经济发展的基础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的两大支柱 农村手工业竹编也比较发达 在发展粮棉油生产的同时 林牧 副 渔 业亦有较大发展 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繁荣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同时镇内的 x 故居和 x 水库的自然风光 为城镇景观的塑 造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劣势 二 劣势 Weaknesses 1 道路质量较差 镇域内外联系道路级别低 路面状况差 不仅无法满足车流量快速 增长的需求 还造成物资流通不便 严重阻碍了 x 与外界的联系 经济 发展受到制约 2 城镇功能不完善 作为全镇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镇区尚未形成与现有社会经济 发展相配套的燃气 供水 排水 供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及医疗 文化 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镇区空间结构急待优化和整合 城镇功能需 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以提高城镇整体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 促进市 场经济繁荣 3 城镇环境较差 x 镇乡村居住分散 大部分村民住房比较简陋 不安全 卫生环境差 还有相当部分村民饮用塘水 河水 井水 水质较差 同时 x 水库水资 源没有得到良好利用 4 城镇化水平低 积聚程度低 城镇化水平较低 农村人口以散居为主 积聚程度较低 两者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镇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5 建设条件差 根据 x 县防治规划报告的分析 x 镇属丘陵地带 山高沟夹 其中 新中村 石马村 袁家桥村 x 村 金房村 锦竹村共计 11 处存在滑坡 崩塌等因素 对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6 城镇建设资金短缺 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 镇的依赖都很大 目前 招商引资竞争在各地都十分激烈 x 镇的招商引 资工作受到广福 龙台镇双龙镇等相邻城镇的挑战 资金引进难度很大 项目选择余地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 x 镇的发展步伐 三 机遇 三 机遇 Opportunity 1 灾后重建 国家和对口支援城市的援助 为 x 镇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2 旅游发展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x镇位于x县中部丘陵山区 不仅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历史 遗迹 还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具有开发乡村旅游市场的潜力 能对x县 突如其来的旅游市场空缺进行填补 另外x镇位于x县县域观光 休闲度 假旅游主游线上 具有较好的交通优势 x镇应把握这一巨大的发展契机 利用好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 文化积淀以及交通优势 发展特色旅游 成为x县新崛起旅游市场中的重 要单元 3 工业的梯度扩散和转移 成都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强化 为成都平原 经济区广大腹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沿海发达地区加工工业看好西 部的资源 人才和市场优势 将生产车间向西部转移 成都平原经济区 成为优选地 同时 成都中心城的职能转型也促进城区加工业向更为广 阔的腹地转移 这都为x镇一 二 三产业并举提供了机会 4 成渝经济圈的加速整合 国家已初步考虑将成渝经济区纳入 十二五 规划 包括x在内的各 个经济节点则更会在这个经济综合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成南高速 的修建 x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x镇应该把握 这一历史机遇 找准自身的产业定位 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四 四 威胁 威胁 Threats 1 经济结构落后 竞争力弱 各类资源和产品特色不够突出 开发和加工模式落后 对市场缺乏 充分的号召力 x镇应及时对其进行调整 采取产业之间 区域之间多种 形式的组合式发展策略 实现内部各产业以及x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发展 2 生态环境脆弱 x镇目前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得益于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基础较 为脆弱 随着加工业的进入和发展 势必对镇域的生态环境构成潜在的 威胁 对城镇山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 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业产业化 现代化为基础 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 活跃农副产 品市场 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的企业化 龙头化和规模化 巩固传统服 务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 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一 第一产业 一 第一产业 x镇属x县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的范围 镇内农业发展一方面要符合x 县农业发展和农业布局的总体要求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优势做出特 色 以生态观光农业 现代设施农业为依托 发展高效农业 实现农业 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多种 经营 致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以优质粮油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生猪 优质水禽和禽苗为主的规模型农业 建设成为区域服务的 蔬菜 水果 禽类 肉类等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 第二产业 二 第二产业 目前 x 县以食品加工 轻纺 制药 建材 印刷五大骨干产业为主 积极培育 发展机械制造和饮料产业的产业格局 x 镇应利用农业大镇的 现状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 多环节增值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突出自身工业特点 实现区域产业互补 工业配套 农产品初加工 指农产品的一次性的不涉及对农产品内在成分 改变的加工 着重发展蔬菜和肉类的冷藏 保鲜 速冻 脱水加工及分 割包装项目 以适应成都等城市 农改超 的需要 农产品精深加工 指对农产品二次以上的加工 主要是指对蛋 白质资源 植物纤维资源 油脂资源 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和 利用 建成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加强粮油 畜禽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 工体系建设 让更多地区的人吃到环保 绿色 放心的蔬菜 食品 随着城镇内部及外部资源环境的变化 外部企业进驻镇域的可能性 增强 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在对全镇环境和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影响 不大的情况下 适度发展加工业 考虑到 x 镇的重点发展产业定位于一 三产业 为不影响其发展 特别是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应适度发 展第二产业 三 第三产业 三 第三产业 以 x 水库旅游资源为前提 利用 x 故居和烈士墓等人文景观资源 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依靠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 带动居民致 富 依托优势资源 在镇区建立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 形成完 善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新型保障体系 特色旅游业 镇域内对 x 水库水体进行保护 治理并充分利用 发展水上休闲旅游及沿河观光旅游 推广文化历史游 充分把握山区旅 游业严重受损的契机 发展丘陵山区旅游业 各类旅游配套业 旅游越来越成为 x 镇产业发展的重点 为满足 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x 镇可适当发展餐饮 接待等旅游配套行业 生活性服务业 通过活跃农副产品的交易流通 带动城镇各类生 活性商业 服务业的提升和完善 服务于全镇及周边乡镇 生产性服务业 蔬菜 粮油专业批发市场 鼓励各类农副产品运 输 储存和贸易企业的发展 四 产业总体布局 四 产业总体布局 以自然地形地貌为特征 土地生态适宜度 资源空间分布和优化配 置为原则 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要求将全镇划分为南部 西 部和北部三个经济区 同时以 x 城镇为中心 以罗桂公路和兴旺 袁 家桥 石马 高石 团碑一线村道及铜梁 石马 白寨 兴发 严新一线村道为三条轴线 形成 一核 三轴 三区 的产 业空间总体布局结构 1 一核 指 x 城镇建设区 是全镇的政治 文化 经济中心 是镇域未来的经济增长极 是发展城镇商贸业和轻污染 高附加值的农 副产品加工工业的中心区域 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吸引本镇的 剩余劳动力 提高城镇的集聚度 2 三轴 罗桂公路为县域城镇发展次轴线 串联县域的两级与 两轴 区域地位明显 规划将罗桂公路作为镇域产业主要发展轴线 同 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 沿线布置观光农业带 同时规划提升兴 旺 袁家桥 石马 高石 团碑一线村道及铜梁 石马 白寨 严新一线村道作为镇域两条产业发展副轴线 其中兴旺 袁 家桥 石马 高石 团碑一线村道作为南北向副轴线 串联南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和北部两个经济区 铜梁 石马 白寨 兴发 严新一线村道 作为东西向副轴线 串联北部和西部经济区 同时串联另外两条镇域产 业发展轴线 3 三区 1 北部以禽畜养殖为主的经济区 该区包括 x 高石 新天 兴 旺 袁家桥 石马 铜梁 7 个行政村 该区地形起伏较大 耕地面积相 对较少 同时该区经济林木种植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规划确定 该区 发展方向以禽畜养殖和经济林种植为主 2 西部商贸服务 旅游观光区 该区包括长叭沟 金房 兴发 石寨 绵竹 严新 芳草 新高等 8 个行政村以及 x 城镇 罗桂公路东 西横贯该区 且城镇位于该区 发展商贸 服务等较为有利 同时该区 也有一定基础的种养殖业 x 水库位于该区 属县域旅游规划的 x 水库旅 游圈 因此 该区应大力发展商贸 种养及旅游观光 3 南部绿色水果和经济林木种植经济区 包括长乐 团碑 新偃 等 3 个行政村 该区罗家场水果基地正逐步发展 市场前景良好 因此 该区应以此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引进更多适宜栽种的优质水果 同 时利用区内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木 形成绿色水果和经济林种植经济区 五 镇域经济发展 五 镇域经济发展水平预测水平预测 x 镇 2008 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 14827 万元 比上年增长了 21 3 根据 x 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党的 十七大 提出的 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结合 x 镇产业调整方向及本镇经济发展规 律 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规划期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 预计 2015 年镇 GDP 可达 3 7 亿元 2016 年至 2030 年地区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低于 9 10 预计 2030 年镇 GDP 可达 14 亿元 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 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降 第二产业小幅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 上升 到 2030 年 三产产业结构调整为 35 30 35 四 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一 总人口预测 一 总人口预测 1 人口自然增长 2004 年 x 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06 2007 至 2009 年镇人口自然增 长率分别为5 49 2 12 0 66 结合 x 镇人口变动规律和 x 县村镇 体系规划 对 x 镇全镇人口变动的预测 预计 2030 年 x 镇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 2 据趋势外推法公式 Pt P0 1 r n 式中 P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0 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到 2030 年 x 镇通过自然增长所产生的人口总量约 26984 人 2 机械增长 1 人口机械变动的影响因素 突发因子突发因子 5 12x 地震使部分居民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可能增强居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民迁出的需求 但此作用力较小 因而并不成为影响 x 镇镇人口机械变 动的主要因素 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 x 镇距 x 县区仅 37km x 县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生活环 境相对优良 吸引部分人口流出 但此作用力较小 因而并不成为影响 x 人口机械变动的主要因素 劳动效率因子 劳动效率因子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土地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 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大幅度转移到能力为之提供就业岗位的区域 这即为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过程 于 x 镇而言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将转移向 x 县或相邻的工业园区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可知 影响 x 镇镇人口机械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劳 动效率因子 因此通过剩余劳动力转移法来确定其主要的机械人口流动 数量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其计算公式为 Pt g Ro 1 rt t s Q Pt 预测城镇人口 Ro 基年乡村人口 24184 rt 预测期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 2 g 乡村人口中劳动力比例 近期 0 6 远期 0 55 S 预测年耕地面积 16443 亩 Q 预测年每个乡村劳动能够管理的农用地面积 随着农业劳动 率提高 近期 5 亩 远期 6 亩 乡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镇劳动力的比率 2015 年近期 70 远期 2030 年为 80 乡村劳动力转化为城镇劳动力带眷系数 2015 年近期 1 1 远期 2030 年 1 3 到 2015 年将产生约 6286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到 2030 年将产生约 7897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 人口机械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将转移到镇区 作为镇区人口 另一部分将 作为流向 x 县或工业区的机械变动人口 x 县村镇体系规划 从 x 县发 展全局出发 明确 2030 年 x 镇区人口 10000 人 从而可计算 人口机械变动数量 镇区自然增长所得人口 剩余劳动力数量 预期镇区人 口数量 1287 7897 10000 816 人 即 x 镇将流入人口约 816 人 3 人口总量 人口总量 自然变动所产生数量 人口机械变动数量 2030 年 x 镇人口总量 27800 人 二 城镇化水平及农村聚集度预测 二 城镇化水平及农村聚集度预测 1 城镇化水平 2009 年 x 镇现状人口约 2800 人 现状城镇化水平为 10 8 x 镇是 x 县中部的三级中心城镇 位于 x 县的经济发展轴上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x 镇已基本形成蔬果作物种植 蔬果贸易 及各类农作为加工这一较 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同时 x 镇镇生态环境优良 镇内有 x 水库 历史文 化底蕴浓厚 存在部分历史文化遗迹 将承担 x 县部分旅游功能 劳动 密集型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共同支持 必然将加快镇区人口的集聚 提高 镇域城镇化率 结合 x 县村镇体系规划 上层次规划中所述 2015 年 镇区人口控制在 5000 人以内 2030 年镇区人口规模将达到 10000 人 城 镇化水平约 38 2 农村聚集度 2030 年农村人口 总人口 镇区人口 农村自然变动后人口数量 农村机械变动数量 农村人口总量 17800 人 1 聚居点规模 为加快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 充分考虑 5 12 震后居民聚居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以及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 应加快农村居民的 聚居 根据聚居点形成初期规模较小 远期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 以及 聚居点服务半径和设施配置需要 将 x 镇集中聚居点控制在 300 1000 人的规模 以 500 人左右的规模为宜 根据聚居点的规模 将聚居点分为 大型聚居点 1000 人 1000 人 中型聚居点 500 人 500 人 小型聚居点 300 人 2 农村聚集度 根据 x 镇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村镇建设条件 考虑大部分农民均 有聚居的意愿 规划近期聚居度约为 50 远期聚居度约 90 以上 五 镇村等级 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一 镇域等级结构 一 镇域等级结构 遵循有利于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建立一个合理而完善的等 级结构模式 x 镇域体系将形成 中心镇 中心村 基层村的三级结 构 一级中心镇 x 城镇 镇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二级中心村 石马村 长乐村 新天村 绵竹村 新堰村 是农 村的片区中心 为周围 2 3 个基层村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服务 三级基层村 金房村 长叭沟村 严新村 新高村 白寨村 x 村 团碑村 高石村 钢梁村 袁家桥村 兴旺村 本村的主要居民点和 生活服务场所 以居住和农业生产为主 x 镇村镇体系一览表镇村镇体系一览表 序 号 名称等级职能人口 人 经济发展方向 1x 镇区建制镇综合型10000 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农业旅游型城 镇 2石马中心村综合型1500种植业 养殖业 3长乐中心村综合型2000种植业 养殖业 4新天中心村综合型2000种植业 养殖业 旅游业 5绵竹中心村综合型1500种植业 养殖业 6新堰中心村农业型1000种植业 养殖业 旅游业 7金房基层村农业型800种植业 养殖业 8长叭沟 基层村农业型800种植业 养殖业 旅游业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9严新基层村农业型800种植业 养殖业 10新高基层村农业型800种植业 养殖业 旅游业 11白寨基层村农业型800种植业 养殖业 12x基层村农业型1000种植业 养殖业 旅游业 13团碑基层村农业型1000种植业 养殖业 14高石基层村农业型800种植业 养殖业 15钢梁基层村农业型1000种植业 养殖业 16袁家桥基层村农业型1000种植业 养殖业 17兴旺基层村农业型1000种植业 养殖业 二 聚居点布局规划 二 聚居点布局规划 1 农村新型社区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中心村基础上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承 担服务半径内农业人口聚居功能 配套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及基础 设施体系 服务于辐射区域 石马社区 聚居人口 1500 人 社区规模 12ha 辐射范围 钢梁 袁 家桥 兴旺 白寨 x 高石 长乐社区 聚居人口 2000 人 社区规模 16ha 辐射范围 团碑 新 堰 新天社区 聚居人口 2000 人 社区规模 16ha 辐射范围 金房 长 叭沟 绵竹社区 聚居人口 1500 人 社区规模 12ha 辐射范围 严新 新 高 新堰社区 聚居人口 1000 人 社区规模 8ha 辐射范围 长乐 团 碑 2 农村集中聚居点 按农业生产半径进行农村集中聚居点的布置 保留居民安置点一般 选址在离场镇和新型社区较远的地域 依照一定的耕作服务半径进行布 置 人均 80m2 同时按照聚居点规模进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整 体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 石马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400 人 总用地 3 2ha 新天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500 人 总用地 4 0ha 长乐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400 人 总用地 3 2ha 绵竹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400 人 总用地 3 2ha 新堰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400 人 总用地 3 2ha 金房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720 人 总用地 5 7ha 长叭沟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720 人 总用地 5 76ha 严新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720 人 总用地 5 76ha 新高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720 人 总用地 5 76ha 白寨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720 人 总用地 5 76ha x 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900 人 总用地 7 2ha 团碑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900 人 总用地 7 2ha 高石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720 人 总用地 5 76ha 钢梁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900 人 总用地 7 2ha 袁家桥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900 人 总用地 7 2ha 兴旺村聚居点 共聚居人口 900 人 总用地 7 2ha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聚居点 名称镇区 农村新 型社区 中心 村 大型 聚集 人口 1000 人 以上 中型 聚集 人口 500 至 999 人 小型 聚集 人口 300 至 499 人 政府 行政管理 派出所 幼儿园 小学 教育设施 中学 文化活动中 心 文体科技 全民健身设 施 综合市场 中小型百货 市场 信用社 商业服务 放心店 医院 卫生站 医疗保健 敬老院 福 利院 污水处理设 施 集中供水设 施 垃圾收集点 公厕 配电房 候车点 变电站 配电房 配气站 加油站 电信支局邮 政所 市政公用 沼气池 六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x 镇域土地利用控制层级 主要分为三个层级 禁止建设区域 限制 建设区域和适宜建设区域 1 禁止建设区域 严格控制 除直接用于生态防护林和基础设施的 管理养护设施之外 不得建设任何形式的建构筑物 根据 x 县村镇体系规划 规定 主要包括绿线 蓝线 黄线 紫线 控制区及镇域基本农田保护区 1 绿线控制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按照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的规定 对规划区范围内的绿线进行严 格控制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 居住区绿 地 单位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 风景林地等 必须按照 城市用地分类 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 等标准 进行绿地建设 罗桂路两侧各 30 米区域 城区段各 10 米区域 2 蓝线控制 河道保护 x 水库按 20 年一遇设防 水源保护区 城镇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 和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以汲水井为中心 半径 30m 范围 二级保护区 以汲水井为中心 半径 30m 至 60m 范围 3 黄线控制 规划 x 镇 35KV 变电站周边 20m 宽隔离绿带 110kV 线路控制 25m 宽高压走廊 35 kV 线路控制 15m 宽高压走廊 其他排水 电信 燃气等市政管网廊道控制要求 按相应工程规 划技术管理规范设置 罗桂路沿线输气管线两侧各控制 30 米防护带 4 紫线控制 x 故居及烈士墓历史遗迹 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核心保护 用地范围 核心保护用地内禁止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5 镇域基本农田保护区 2 限制建设区域 除区域性基础设施 生态防护和基础设施养护设 施 经论证许可后的镇域市政基础设施 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和社会公 共设施建设外 不得建设任何形式的建构筑物 现有农业散居人口应引 导其向各聚居点集中 除新型社区和聚居点外不再安排新的住宅建设用 地 主要包括镇域一般性农业生产区域 河流绿化带 城镇绿化隔离带 历史遗迹控制建设区 其中 x 水库两侧各 50m 生态控制线 镇区段两 侧原则上不低于 30 米生态控制线 3 适宜建设区域 包括 x 城镇区 5 个新型社区 16 个集中聚居点 等 应本着集约 集中的原则按照相关规划 进行合理建设 七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一 镇域交通规划 一 镇域交通规划 1 镇域道路现状概况 x 镇位于 x 县南部 省道经过镇区 区位条件相对较好 经过多年建 设 镇域内初步形成基本骨架 多条乡村道路相辅的公路交通网 详见 下表 x 镇现状村镇公路情况表镇现状村镇公路情况表 道路名称 路面等级 铺装 宽度 M 长度 M 路面质量 是否需要改 建 继高路碎石路612000较差是 兴石路油路69200差是 石广路碎石路612400差是 继左路碎石路4 511500差是 2 存在的问题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从上表可知 x 镇公路网骨架虽已初步形成 但还存在诸多不足 1 省道罗桂公路是镇域的主要经济发展轴线 也是通往 x 水库旅游 区的主要道路之一 更是县域的经济发展轴线 交通功能的日益突出 将不能满足车流量快速增长的需求 2 镇域现状存到主要依托罗桂公路呈树枝状分布 相互联系不强 各乡村公路均为碎石路面 尚未实现硬化 未形成较完整的交通网络 3 镇域交通规划 1 镇域公路网规划 依托 x 镇现有的公路网骨架 加强 x 镇与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 满 足发展 x 经济 加强 x 对外联系和促进社会生产的需要 布局规划公路 网系统 形成以罗桂公路为路网骨架 其他道路由这两条公路发散的树 枝状公路网系统 2 乡镇公交规划 规划设置乡镇公交线路 并在各新型社区设置停靠点 公交服务范 围覆盖整个镇域 二 给水工程规划 二 给水工程规划 考虑投资的经济性 供水的安全性 镇区 各个中心村自建给水站 有条件的集聚点可以纳入镇区 中心村集中统一供水 没有条件的集聚 点增加水井集中统一供水 镇区水厂 水源地下水 水厂供水规模 3000 m3 d 各个中心村给水站 水源地下水 供水规模 石马中心村 350 m3 d 长乐中心村 450 m3 d 新天中心村 450 m3 d 绵竹中心村 350 m3 d 三 排水工程规划 三 排水工程规划 镇区由规划的 x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2000 m3 d 镇域内其它几个中心村日产生活污水 120 240 m3 建议使用生活 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 将尾水用作灌溉农田 各聚居点生活污水使用沼 气池进行处理 四 电力工程规划 四 电力工程规划 镇区现状电源由广福镇变电站供应 没有变电站 在镇区东南部规划新建 x35kV 变电站一座 为全镇域服务 镇区 中心村建设 10kV 开闭所 镇区居民人均生活用电标准 4000kWh 人 农 村人均用电标准 2500kWh 人 按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4200h 计 x 镇域 远期用电负荷将达 2 1 万 kW 左右 五 邮政 电信规划 五 邮政 电信规划 x 镇现状邮电设施不全 发展还不完善 全镇有 18 个村通了程控电 话 实现了村通工程 其中 11 个村还通有有线广播电视 为 x 镇居民的用邮及现代通信需求 规划在 x 镇区建设 1 个邮政支 局 2 个电信支局 要求能办理报刊发行 邮政储蓄 包裹函件 特快 专递 报话 传真等业务 各中心村设 1 个邮政代办点 并将通信线路 敷设至各中心村 聚居点 电话普及率 各中心镇区按 45 中心村 30 一般农村按 20 进行计算 x 镇远期 2030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九课 运动场上我最棒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春天到了 第5课《探索春天的奥秘》说课稿 冀教版
- 中医医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夺冠系列
- 广东省肇庆市碧海湾学校、博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城市园林编制外员工劳动合同及养护责任协议
- 便利店品牌直营店承包经营合同
- 包含押金退还流程的出租房退房手续合同
- 个人股权无偿转让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合同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3322-2018 纺织品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 饮食习惯与健康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
- 第二章 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