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2003级(A)答案.doc_第1页
水土保持学2003级(A)答案.doc_第2页
水土保持学2003级(A)答案.doc_第3页
水土保持学2003级(A)答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学2003级(A)答案一、 名词解释1、加速侵蚀:在人类出现以后,随着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地表的自然状态,加快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使土壤的侵蚀速率大于形成速率,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被破坏。2、面蚀:下溅的雨滴汇积成片,近地面的径流对地面造成的侵蚀作用。3、沟蚀:由汇聚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4、重力侵蚀: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5、植物侵蚀:在人为作用下,某些植物对土壤产生的侵蚀作用,表现为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6、混合侵蚀:在水流冲力、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的特殊的侵蚀形式。7、山洪侵蚀:山区的小溪、河流暴发洪水对土壤造成的侵蚀作用。8、坡式梯田:顺坡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依靠逐年耕翻、径流冲淤,并加高田埂,使田面逐年变缓,终成水平梯田的一种过渡形式。9、谷坊: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10、圳田:宽约1米的水平梯田,且有较大的容量。二、填空题1、加速侵蚀;2、V,U;3、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4、溅蚀;5、崩塌、滑坡;6、蜂窝状陷穴;7、刨蚀、刮蚀;8、泥流;9、溅蚀;10、隔坡梯田,反坡梯田。三、简答题1、水土流失的危害?(9分)答: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2、西北黄土高原水力侵蚀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12分)答:主要分布在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特点: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水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以黄土为特色。黄土质地均细,垂直解理发育,使之抗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的能力低。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击溅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3、简述治理侵蚀沟的原则和要点(9分)答:原则:从上到下,从坡到沟,从沟头到沟口,从沟岸到沟底,全面部署,层层设防。要点:在沟头以上的集流面积上,加强坡面治理,做到水不出田,控制水源头;在临近沟头的地方,修防治工程,防治从沟头径流水下泻;在沟坡上修鱼鳞坑和梯田,减缓下泻到沟底的表面径流;在沟底修谷坊、小水库等工程,拦截洪水泥沙。四、试述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0分)1、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水利工程;作用: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减轻洪涝灾害。2、 耕作措施:深耕、免耕、横坡耕作、垄作等;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能力。3、 栽培措施:草田轮作、间作、套种、混种等作用: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能力。4、 林草措施: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育草。作用:涵养水源,降低风速,减轻雨滴溅蚀。五、简述气候和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20分)气候:降雨强度大,雨滴质量大,降雨集中,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侵蚀越严重。降雪冻结后,产生冻融侵蚀、冰川侵蚀;积雪融化后,产生径流,产生水力侵蚀。温度:冻融过程,发生冻融侵蚀。风力:风速大,持续时间长,风蚀越严重。地形:坡度:坡长:坡长越长,侵蚀越严重。坡形:水土保持学2003级(B)答案一、 名词解释1、溅蚀: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2、切沟侵蚀: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增大,沟深切入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沟头跌水,这种沟蚀称为切沟侵蚀。3、风力侵蚀:在气流的冲击下,土粒和砂粒离开地面,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4、泥石流:山区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水、土、气混合流。5、植物侵蚀:在人为作用下,某些植物对土壤产生的侵蚀作用,表现为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6、山洪侵蚀:山区的小溪、河流暴发洪水对土壤造成的侵蚀作用。7、隔坡梯田:在坡地上依次修平的两个水平台阶之间隔着一段为保持坡地原形的斜坡段。8、农田林网化:农田防护林带主要配置成纵横交错,构成无数个网眼或林网。9、林带紧密结构: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及灌木树种组成的三层林冠。10、林带结构:林带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综合体,具体讲指林带的层次,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的总和。二、填空题(10分)1、 山丘区;风沙区;2、加速侵蚀3、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4、泻溜,滑坡;5、溅蚀;6、溅蚀;7、水平梯田、隔坡梯田;8、流通区;9、植苗造林;10、稀疏结构。三、简答题1、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时应遵循的原则。(9分)答:把防治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注意采用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护土地和改良土地结合起来。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生态经济效益兼有的原则;以“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或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2、四川盆地及周围的山地丘陵水力侵蚀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12分)答:分布:以北部广元、西部雅安、南部叙永、东部奉节四点为顶点的菱形的内部。特点:侵蚀程度为低山大于深丘,大于浅丘;低山深丘以面蚀、沟蚀为主,浅丘区侵蚀弱;川西山地区泥石流很发育,川东地区主要是滑坡。3、简述治理侵蚀沟的部署原则和要点(9分)答:原则:从上到下,从坡到沟,从沟头到沟口,从沟岸到沟底,全面部署,层层设防。要点:在沟头以上的集流面积上,加强坡面治理,做到水不出田,控制水源头;在临近沟头的地方,修防治工程,防治从沟头径流水下泻;在沟坡上修鱼鳞坑和梯田,减缓下泻到沟底的表面径流;在沟底修谷坊、小水库等工程,拦截洪水泥沙。四、试述我国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及其荒溪治理工程和生物措施?(20分)答:分布:主要集中于三个地形阶梯间的两个过渡带,即青藏高原向次一级的高原或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过渡带,包括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龙门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以及次一级高原盆地向我国东部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太行山、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南岭、云开大山和十万大山等;此外其它地区泥石流零星分布,其中灾害性泥石流又集中于上述两个过渡带内的断裂带。荒溪治理工程措施:1、径流调节工程:蓄水工程、引排水工程。 2、挡拦工程:拦沙坝谷坊工程、挡土墙工程、护坡工程、变坡工程、潜坝工程。 3、排导工程:导流堤与顺水坝、排导沟、渡槽和急流槽、明硐、改沟工程。 4、停淤工程:停淤场工程、拦泥库。 5、农地工程:水改旱、水渠防渗、坡改梯、夯实滑坡裂缝。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林业、农业和牧业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均需依赖于土地,而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同时可采用生物措施的土地面积不可能是流域的全部,加上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作用的阶段性和有限性,所以必需和工程措施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 林业措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2、 农业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农田基本建设措施。3、 牧业措施: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分区轮牧、选择保水保土性强的牧草五、试述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20分)5、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水利工程;作用: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减轻洪涝灾害。6、 耕作措施:深耕、免耕、横坡耕作、垄作等;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能力。7、 栽培措施:草田轮作、间作、套种、混种等作用: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能力。8、 林草措施: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育草。作用:涵养水源,降低风速,减轻雨滴溅蚀。 水土保持学2003级(B)一、 名词解释(20分)1、溅蚀:2、切沟侵蚀:3、风力侵蚀:4、泥石流:5、植物侵蚀:6、山洪侵蚀:7、隔坡梯田:8、农田林网化:9、林带紧密结构:10、林带结构: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1、水土保持是( )区和( )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2、( )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3、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是( )。4、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 )、崩塌、( )四类。5、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称为( )。6、一般情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 )越严重。7、若以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梯田包括( )、坡式梯田、( )和反坡梯田。8、荒溪的组成一般包括集水区、( )和沉积区。9、农田防护林造林方法一般包括( )、埋干造林和扦插造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