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中处理巨大孤石的工程实例.doc_第1页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中处理巨大孤石的工程实例.doc_第2页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中处理巨大孤石的工程实例.doc_第3页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中处理巨大孤石的工程实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付文光 CSDV9).S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北京100088) J0WxR&%a) v l 摘要:介绍了某建筑物独立基础下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过程,和施工中出现的巨大孤石的处理方法。 &u.A3( 关键词: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巨大孤石 h,:m0gmj I#_ ELoDd&d8 dl)YDI 1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XX TL. 已建深圳世界之窗某培训楼,高6层,首层建筑面积76m20m,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四周条形基础、中间独立基础,基础埋深1.0m,设计要求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承载力fsp200kPa,沉降值小于35mm,差异沉降小于0.2%。 Wtd/=gmiI 该场地原地貌为海漫滩,新近回填整平。场地自上而下各土层分别为: 人工填土层; 第四系海相沉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其主要参数见表1。第四系海相沉积层中含有少量孤石。场地离海边只有二、三十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82.3m,属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及化学成分变化受海水潮汐影响较大,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A/0 CAqFo 表1土层主要参数表 W+c2?d: 土层 u) UFZ 编号 ;4 2.* s 性状描述层厚 %#8g (m)天然重度 &|1v35w 18.0 Lx1FpHo -10 xC:L)7#aw 沉积淤泥质粉质粘土,黑色,局部淤泥质土,很湿,软塑可塑 BO ;tCEV? 2.5 AxyT 4.1 z+wA rPxc 17.3 mUXvD# 120 LVfF 4.0 3?9IJ5p 8.0 NjScc%y 15 $BE&4g 残积砾质粉质粘土,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湿,软塑硬塑 Gbr=+AT 不详 ci.+pF :D6 ON6 18.5 OJuGeuy 200 =JEv,ZGT3 6.0 36ZfcFJ 12.0 (AaoCa 30 ?kZni8j_ %H-)_d20 x_NTjS 2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 eCU:Q 2.1 设计方案 F|+oa 方案分析对比后,笔者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搅拌桩形式为双头喷浆型水泥土搅拌桩,长轴1200mm,短轴720mm,桩端进入残积层24m,平均桩长d=12m,其中有效桩长11m。由于本场地表层回填土新近回填,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在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不考虑其对搅拌桩产生的摩阻力,也不考虑其对搅拌桩产生的负摩阻力,这样的计算方法比较接近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实际状态。以J1型基础为例,单桩承载力设计值Nd、桩身无侧限水泥土抗压强度qu、搅拌桩置换率m、桩数n分别按下式计算: u +7hkk Nd qsiUpLiApfk; *SbMqASv4G qu = Nd /KAp; K( cwr6 m(fspfs)(NdApfs); |PCm01NU! nmAAp 8B3;Zmm 式中, qsi、fk意义及取值见表1; Mlg0WrJ|2 Up搅拌桩周长,取Up3.31m; 5,lEx1_ Li搅拌桩在不同土层中的长度,分别为:4.5m、4m、2.5m; T9E+D 桩端土支承力折减系数,取0.5; OYiqg Ap搅拌桩的截面积,取Ap 0.73m2; b;B%q$sntC K搅拌桩强度折减系数,取K0.4; g&,uh fsp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取fsp200kPa; F|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5; #nr Er e$ S1(Pc+P0)L2Ec; wQ:)KjhHH Pc(fspAfs(AA1)A1; (EAq5 P0PbmL; W$w.oW Pb(fspAGAsiqsifs(AA1)A1; *nTcr 式中,Pc群桩顶面的平均压力,计算结果Pc228kPa; &P%C 5 A1实体基础底面积,计算结果A122.9m2; .Pnkx* P0群桩底面土的附加压力,计算结果P011kPa; MVpGWTHF Pb群桩底面压力,计算结果Pb97kPa; B6+khuG( G实体基础的自重,计算结果G=2215kN; ql Ax Asi实体基础侧面积,在、层土中计算结果分别为154、97m2; )EPjAv m基底以上土的加权有效重度,计算结果m8.8kNm3; +%z HJ. Ec群桩的变形模量,计算结果Ec60.3MPa; b$+H/V Ep搅拌桩的变形模量,取Ep120qu180MPa; d UE,U= E0桩间土的平均变形模量,E0i取值见表1,计算结果E06.5MPa; LzOwKl 计算结果S120.8mm,实体基础底面地层沉降S20.2mm,J1基础工后沉降SS1+S221mm。四周的条形基础沉降略大,计算结果为27mm。 tPWLg), 2.3 下卧层地基强度验算 ,$L4dF3 桩端下无软弱土层,无需验算。 GTPHVp&y UBU=9a5 |*eZD-f tmYz R%i 3对施工中遇到巨大孤石的处理方案 Ns Qd_e 3.1 孤石状况及处理思路 j?Qh 在施工场地正中间的独立基础下搅拌桩时,在地面下55.5m处遇到障碍。经人工探测,障碍厚度不详,尺寸约7m5m,占据了承台下大部分面积,如图1所示。判断为孤石。该孤石埋深较深,尺寸很大,很难将其挖出运走。考虑到本工程采用了复合地基形式,可以将其进行利用。 Y=?3 js?O 通过对该场地及附近地形地貌及地质状况的了解分析,判断该孤石厚度应大于2m,下卧层应为相同状况的残积砾质粉质粘土。设计利用短桩将部分基础荷载传递到孤石上,把短桩、孤石都视为基础的一部分,认为孤石将基础底面的埋深降至-7m。 zV37$Hb 1z4OI6$Af N0Lwp 3.2 处理方案 7hcYD!DS 基础下已按原设计施工了7条桩。考虑到与短桩的协调,设计在原基础外再增加1条长桩。不考虑桩间回填土的作用,认为8根桩承担了43083440kN的荷载,则短桩需承担荷载N127.220034402000kN Np9:GF1 短桩下为孤石,承载力相对很高,因此设计承载力需按桩身强度控制。搅拌桩的抗剪强度较低,离散性很大,短桩实际上为端承桩,在上、下压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从最薄弱的环节剪断,为防止这样情况发生,搅拌桩安全系数必须足够大。综合施工情况,设计搅拌桩桩身强度1.5MPa,强度安全系数取较高值,取K=0.1,不考虑桩间回填土作用,则 R4cM%l_#W Nd Kqu Ap110kN, n0 i&I+ NN1 Nd18 L|xbR#v 考虑到短桩相互搭接减少了底面积,取布桩安全系数1.25,实际布桩23条,布桩形式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所示桩型均为短桩,长度55.5m,其中空桩1m。为减少孤石偏心受力及布桩需要,将基础尺寸由6.8m4m修改为6.8m5m。短桩水泥掺入比为15。 ;bib/ OmvMd! 3.2 孤石下卧层地层强度验算 b5vCB-! 按孤石尺寸为7m5m、底面埋深为7m、下卧层为相同状况的残积砾质粉质粘土验算,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ne?P9hF fafkb(b3)dm(d0.5) $|Qk/T 取b0,d1,地下水埋深2m,m13.2kN/m3,fa286kPa。 YujiqiJ; 短桩作用到孤石上时,孤石偏心受力,孤石底面压力Pk及孤石边缘最大压力值Pmax应满足: Ckuh:bs Pk (FkGk)Akfa; !#L6&:a8 Pkmax(16exx+6eyy)1.2 fa /Md=yNp 式中, Fk孤石顶面荷载,取FkN12000kN; MaQqs= Gk孤石及上覆土重、搅拌桩重量,计算结果Gk3001kN; agwdoj Ak孤石底面积,按5m7m35m2估算; Hd =CFip e短桩等效作用点的偏心距,计算结果取ex0.45m、ey0.40m; jQoS#SZ 3.3 该基础沉降计算 wc4)qDE 该基础下搅拌桩、孤石共存,受力情况不明确,要准确地计算出沉降是困难的。仍假设上述的桩、石分担荷载方法成立,认为孤石没有压缩变形,则孤石处的沉降包括短桩的压缩变形S1、孤石下地层的压缩变形S2及短桩底端与孤石顶面残留土的压缩变形S3。S3产生的原因为:施工机械为SJB2型深层搅拌机,该类型桩机为上喷浆型机械,单设出浆管,搅拌头一般有双层叶片,出浆口略高于上层叶片,且两个搅拌头的叶片也要分层,因此出浆口一般要高于桩尖50cm,导致桩端约有4050cm的土中没有掺入或只能掺入较少量的浆液。其它类型的搅拌桩机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出浆口距桩尖的距离不同。这也是搅拌桩的桩端承载力修正系数取值较小的一个原因。对于该基础的短桩而言,如果桩端与孤石之间留有50cm的余土,其压缩变形过大,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因此施工短桩前,施工单位对搅拌头及出浆管进行了改造,在机械上使出浆口距桩尖不超过15cm。施工时通过采取加长座底时间、加大座底时喷浆压力等措施,能够使该余土厚度更小。 flbd0NB S1计算:不考虑桩间土作用,取EcEp120qu180MPa,搅拌桩有效桩长L4m,单桩荷载Nd110kN,根据2.2节所列公式,计算结果: iz PDd S1NdLApEc3.3mm。 ?NsW|w_ S2计算:不考虑桩间土作用,视孤石受力后侧壁与土产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与搅拌桩相同,孤石侧面积取As 38m2,孤石底面均匀受力,根据2.2节所列公式,则孤石底面的附加应力P0、沉降S2为: 7XRd9a5( P0(FkAsqs)Ak41kPa 9qzHSl S2s P0(ZiiZi-1i-1)E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