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流向.doc_第1页
农产品国际贸易流向.doc_第2页
农产品国际贸易流向.doc_第3页
农产品国际贸易流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向摘要: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曾经占有显要位置。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地位、结构、流向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对农产品贸易总的流向与特点做了全面分析。1、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品。上世纪后半叶(1950-2000),制造品的关税从平均40%降至4%,而农产品关税仍维持在40%-50%。同期,制造品的贸易额增长了近17倍,而农产品的贸易额增长幅度不足6倍。农产品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图1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最近10年来的世界贸易继续这一发展趋势,农产品贸易发展速度低于世界货物贸易的总体增速。始于2002年的商品市场行情走强,农产品价格虽然也有明显上升,但相对于大幅上扬的有色金属和能源价格,则相对疲软,使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即使2006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全球商品市场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农产品在货物贸易中所占比重仍不足一成。表1世界货物贸易发展回顾单位:%1995年占比2000年占比2005年占比1995-2000年均增速2000-2005年均增速2005年增速总计10010010051013农产品12.28.88.4-198燃料和矿产品10.513.717.2101536工业制成品74.474.9725910钢铁32.33.1-21718化工9.69.310.941412办公/电信设备12.215.412.610611汽车9.39.295106纺织品3.12.52054服装3.23.22.7576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2006各年国际贸易统计(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整理。2、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1)高额的农业补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国内支持和补贴额历来很高,其中美国、欧盟及日本的农业补贴约占世界总额的80%,且对部分农产品维持高关税,严重扭曲世界农产品贸易。日本农业仅占其GDP的1.0%,但政府农业补贴达到GDP的1.4%。美国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规定,10年内将提供农业补贴 1900亿美元。2006年7月24日,已持续谈判近5年之久的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宣告无限期中止。错综复杂的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的核心议题和矛盾焦点。对于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放农产品贸易是多哈回合的目标。但美欧在削减农业国内补贴和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方面的分歧极其严重,致使谈判宣告破裂。多哈谈判的失败,使西方国家可以继续堂而皇之地给予本国农业以巨额财政支持,各国在农业补贴上将会形成攀比,国际农产品市场将继续长期处于扭曲状态。(2)先进的农业科技基于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西方发达国家始终走在农业科技前列。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以色列高达90%以上。美国的研究投入占其农业部总预算的2%-4%,以色列政府每年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约占其农业产值的3%,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而我国仅为0.2%左右。巨额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从20世纪60年代的农用化学技术、80年代的节约土地和农业用水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是绝对主导。发展中国家有赖于发达国家转让生产技术,以期从新技术、新成果中获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发达国家产生很强的技术依赖;同时因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3)垄断性的农业知识产权在包括专利、地理标识、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垄断地位,其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也因而具有内在优势,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重要份额。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试图通过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独占技术优势,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由于大部分品种权和专利等农产品知识产权是在发达国家注册,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因而这种技术优势及其导致的知识产权优势将使利润更多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例如,根据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联盟(UPOV联盟)的统计,截止2005年末,57个成员有效的植物新品种总量共有66772件,其中22个发达成员拥有52939件,占79%。虽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品种权呈上升趋势,2001-2005年,发展中国家拥有的有效品种权增加了62%,在总数中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16%上升到2005年的21%,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占有量依然相差悬殊。3、世界农产品贸易区域结构分散化与集团内部化并行各国的农产品贸易与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技术、产品结构、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国际分工、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世界农产品贸易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市场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和贸易区域结构都在逐步调整。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内部农产品贸易在农产品贸易中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不同区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流向有所改变,呈现较明显的出口市场分散化趋势,独联体、非洲、中东等非传统农业出口国在各区域进口中所占比例有显著增加(见表2)。1表2 贸易流向变化单位:%出口区域进口区域欧洲亚洲北美非洲独联体中东中南美欧洲2000年78.96.15.43.322.51.22005年80.95.45.12.72.62.10.8亚洲2000年15.56113.92.91.14.312005年15.757.814.53.91.81.15北美2000年13.731.642.62.80.92.75.42005年12.129.946.42.71.11.95.8中南美2000年33.915.921.83.12.13.818.72005年29.819.918.65.75.74.814.5非洲2000年50.118.2518.715.512005年47.215.36.317.12.24.50.6独联体2000年34.127.43.21.727.82.40.32005年24.724.42.44.831.35.60.1中东2000年24.21033.54.344.30.62005年18.39.32.65.14.548.80.4资料来源:作者根据WTO2001-2006各年国际贸易统计(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整理.4、世界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近10年来世界各类农产品的贸易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发生变化。贸易量相对较大的产品包括畜牧产品、水产品、粮食、水果、蔬菜、植物油籽和油、食糖、花卉、棉花,其中畜牧产品、水产品和粮食贸易仍占主要地位,在农产品贸易额中占40%左右。1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世界农产品贸易向营养性结构变化。主粮需求量趋于减少,动物性高蛋白产品和水果的需求量趋于增加,同时,原料性食品向高附加值、适于远洋运输的加工食品发展。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粮食等大宗、低值农产品所占比重呈缓慢而稳定的下降趋势,食用油、水果、水产品、及花卉、坚果等非基本生活需要的农产品所占比重稳中有升。5、农产品贸易壁垒由传统的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由数量限制转向技术性措施国际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关税壁垒逐渐被非关税壁垒所取代,贸易的各种数量性限制措施逐渐被取消。2在WTO机制约束下,农产品领域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转向隐蔽性更强的保护手段,如技术标准、质量认证、检验程序、环境保护、国民健康标准等。根据WTO统计,2002-2005年,WTO成员有关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措施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数量分别为419件和3730件,其中发达国家占40%以上。无论是TBT措施还是SPS措施,通报数量呈逐年增加且增速加快的趋势。发达成员的TBT/SPS措施往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发展中成员受限于科技发展水平,所制定的措施在深度、广度及措施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难以与发达成员相比。特别是在差异性大、技术复杂的SPS领域,发达成员仍占有绝对优势。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在于,首先,影响农产品贸易规模,限制其流量;其次,使农产品贸易发生转移,改变贸易流向;第三,发展中国家为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成本增加,而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只能出口到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市场价格也较低的市场,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受损,社会福利减少。从长远看,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成为发展中国家改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升自控能力和监测水平、催生绿色农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的外在推动力。数据显示,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肯定列表制度”)后,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在短期内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该制度实施后的第一个月6月,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骤降18%,部分大宗优势农产品出口降幅达50%。随后几个月里影响程度逐步减弱,至2006年第4季度,逐步恢复到制度实施前的水平。此后,经历2007年2、3季度逐月下滑后再次反弹至高水平。短期内,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适应性调整消减了部分消极影响。但长期看,提高源头管理水平是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36、新的消费需求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全球物价水平持续走高的新推力。除了气候异常等原因外,导致农产品价格高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越来越多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用于生产生物燃料。4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估计占玉米产量的25%,全球油/油脂总消费量的10%以上用于生产生物燃料。能源化这一新需求不仅推高了玉米、油料等直接生产生物能源的农产品价格,还导致其他形成种植竞争的农作物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并引发连锁反应。2007年1-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价格指数粮谷、食用植物油、肉类分别上涨了28%、34%和9%。5从目前形势看,低库存、能源需求、生产成本增加等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特别是粮食能源化趋势在中短期内仍将延续。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粮食能源化采取了严格限制措施,但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仍在积极推进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和生产。美国于2005年8月正式生效的新能源法案明确鼓励用玉米生产乙醇,政府对燃料乙醇的年补贴额达到50亿-70亿美元。2007年布什在总统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