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_第1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_第2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_第3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_第4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篇一: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读书笔记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颠倒了多少风流文人!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是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编写的,但它的根本基础是唐代诗人元稹(元微之)的会真记。据说王实甫写至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千古名句时,已是力竭心枯,呕血而死。西厢记之境界: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神奇璀璨,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作者用着如珠似玉的语言不着痕迹地将环境,人物,感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剧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词:“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燕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剑乍离弦。”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当然也有绮丽婉转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尤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接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般的气氛。读来余香萦绕。 而在剧中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写依然笼罩着诗般的气氛。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语言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离愁别绪的特有表现手法来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种诗意的浅浅哀愁和无奈的色调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苦的。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更表现在该作品语言的文采性。西厢记可谓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这些绝妙好词在剧中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 如第一本第一折张生的唱词:“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化用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化用宋苏东坡词蝶恋花中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还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读完作品后,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部“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大作。 西厢记之爱情: 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的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 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 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尾,我觉的过于通俗化,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才会促使人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 西厢记之精神: 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还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篇二:西厢记 读书笔记】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这是红楼梦二十三回中黛玉对西厢记的赞词,其实也就是曹雪芹的赞词。读西厢,想红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张生念及莺莺夜不能寐,叹道,想及我多愁多病身,怎配你倾国倾城貌。-黛玉听得,向宝玉懊恼,哪里来的艳词欺负我。 待宝玉看到-落红成阵-一霎时,满树的桃花随风飘落。 月上柳梢头,张生在西向外弹琴,“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假借上香祷告在西厢内对句“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临者,应怜长叹人。-那日,宝玉挨打,想黛玉一定悲伤,白白的着晴雯送两只旧帕子去,别人不解,笑其痴颠。黛玉见帕,可惜可叹可畏可怜,无限心事,也管不得避嫌,吟诗帕中,泪痕重重,自顾镜中面羡桃花,却不知病已侵。 一样的爱恋,一样的身不由己。只是,宝黛成棒打鸳鸯,张生与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莺莺把自己压上了赌注,何况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下,就是当今,哪个女孩愿意换数载飘零。 那年,当我们分隔异乡,仅仅是一工作,又多少忧愁,每次火车启动,一南一北,不知就此何时再见,较之莺莺,她的勇气是所有世事的想往。 细腻的西厢记真乃爱情的美学宣言。在王实甫的笔下,莺莺和张生公然战胜了封建礼教,维护了他们至纯至洁的爱情,重在公然上,这就是宣言。 人们常说西厢记是喜剧,吾深感如此。张生看似有愚钝笨拙,但其实质无非是追求自身的真爱,所表所露都是自然真诚的,于生活中不易寻觅而已即不常见的更难拥有,遂讥之天真,实则笑己矣。【篇三: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 李春阳 西厢记本脱胎于唐代元稹莺莺传,原传以张生的负情而结局,经元代改编后,多以大团圆结。西厢记叙述的是秀才张生与相国之女相恋到成婚的故事,他未能摆脱才子佳人的庸俗模式,但王实甫凭借自身富有才情的笔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般认为该剧通过崔张二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提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 一:西厢记剧情 相国千金崔莺莺随母扶父灵柩返回故里,路遇孙飞虎叛乱,交通不便,借寓普救寺。白衣秀士张生赴京赶考,偶游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便居西厢,借故搭斋,道场传情,月下对诗,借兵解围,之后,老夫人赖婚,张生患上相思病,莺莺酬简,夫人拷红,长亭送别,张生得中,大团圆。 二:人物性格分析 老夫人 老夫人是西厢记的核心矛盾,他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是全剧主干,贯穿始终。崔莺莺、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是枝叶,所有矛盾皆有老妇人引起,并受起支配。老夫人治家严谨,为防小姐违背礼仪,“家无应门五尺之童”。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中,老妇人表面上是安排筵席答谢张生救命之恩,暗地里却是赖婚,宴席开始前,一片温馨景象,气氛融合,张生、崔莺莺、红娘都以为要“第一来压惊,第二来谢承,三来避众僧,请老兄,和莺莺匹聘”,但也不乏警觉,红云敢着小姐单和张生结亲呵,怎生不做大宴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宴席一开始,老夫人翻脸不认婚约,让他们以兄妹相称,在张生与崔莺莺红娘心中激起狂风骤雨,颜色大变,但老夫人依然镇定有礼,表现出她老练深沉,果断威严的贵妇习气,她以“奈小姐早已许配与郑恒为妻”为由,说此举是尊奉先夫遗志,是秉礼之举,将赖婚说得有理有据。从中看出老夫人是一个饱经世故,世家命妇的相府主妇,在她心中家谱门第的观念是极其顽固的,纵然是已有夫妻之实,她依然要张生争得一个状元,不要辱没了她孩儿。与郑恒结亲也是因为他是尚书之子。但老夫人又有强烈的感恩之心,他设宴款待张生,是报他“活我之恩”,又留他“来家内书院里安歇”,又以“金帛相酬”,因而他又不是那种故意背信弃义,世故弄权的小人。 二、红娘 剧中以红娘的形象最为光彩照人,她的唱词道白幽默诙谐,性格泼辣爽快、聪明伶俐又机智勇敢,是促成崔张二人婚姻的“撮合山”。送简闹简赖简拷红四折戏中,红娘主唱。如红娘探望张生,不从正门入,偏要“我把唾津儿润破窗纸”,让我们看到红娘天真淘气温柔可爱的一面,当看到张生“涩滞气色,瘦黄脸儿”,又戏语“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接着又在张生面前不无夸张的描述莺莺的苦恋情态,展现了她灵慧机敏的特点和苦己利人的美好品性,闹简中,红娘先“将简帖放在妆盒上”,以观小姐之意,精明可爱的特点跃然纸上,拷红是红娘最美好品行的展现,又是全剧的高潮,在崔张二人之事被老夫人发现后,他二人都不敢与老夫人相争,却是红娘据理力争,打退了老夫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见义勇为又深谋远虑的女子。 三、莺莺与张生 莺莺本是秀户侯门女,被母亲严加看管,佛殿乍逢张生,唤醒了她的青春,便情不自禁的向爱情走去,又意识到爱情所要遭遇的阻力,不敢争取,于是出现了之后的赖简,写她矛盾的内心世界。白马解围把她与张生联系在一起,而母亲的赖婚又扑灭了她的希望,酬简是她勇敢追求爱情的一步,长亭送别则展现了她对爱情的珍惜和依恋。 张生的形象缺乏戏剧张力,是典型的书生形象,满腹才华,多愁多病。初见莺莺,便痴迷于莺莺的美色,想方接近莺莺,道场上,又上演了一幕闹剧,其人没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四、西厢记的语言美 西厢记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辞藻美,频繁使用优美的诗化的语言,如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飞絮雪,燕泥相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销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这对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节的描写有一定的影响。长亭送别极尽语言之华美,首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句子,获得了巧夺天工意境美,营造出悲秋的气氛,是什么将枫林染得像醉酒的美人之颜一样美,是离人分别的眼泪啊!在凄凉的深秋送别新婚的夫君,更加使人悲伤。【拖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请疏林挂住斜晖。作者深知这是他们最后一面,大团圆只是迎合世俗趣味,特意将送别的场景写得如此美丽,希望树枝挂住夕阳,将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又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化用李煜浣溪沙“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丝毫不见牵强之意,又赋予诗句新的生命。【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似这泥和土。假若便是泥和土,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新婚别离,宴席上的菜肴尝起来也不如泥土,美酒却是相思泪。【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