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1113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1页
煤矿1113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2页
煤矿1113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3页
煤矿1113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4页
煤矿1113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况况 1 1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 第二节 煤层 1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1 第四节 地质构造 1 第五节 水文地质 2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2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2 第八节 编制依据 3 第二章第二章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 5 5 第一节 巷道布置 5 第二节 采煤工艺 5 第三节 设备布置 10 第三章第三章 顶板管理顶板管理 1717 第一节 支护设计 17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19 第三节 运 回顺超前 端头及切顶线顶板控制 22 第四节 矿压观测 25 第四章第四章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 2727 第一节 运输系统 27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监测监控 33 第三节 排水系统 51 第四节 供电系统 54 第五节 通讯 语音 照明 信号系统 83 第六节 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83 第五章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 8585 第一节 劳动组织 85 第二节 作业循环 87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8 第六章第六章 工程质量及煤质管理工程质量及煤质管理 8989 第七章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929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92 第二节 顶板管理 93 第三节 防治水 96 第四节 一通三防 和监测监控 96 第五节 运 输 101 第六节 机电设备管理 111 第七节 其 它 122 第八章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和避灾线路灾害应急措施和避灾线路 127127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况况 第一节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 工作面位置和范围 一 工作面位置和范围 1113 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 该面东为一采区下山保护煤柱 南为 1111 工作面采空区 西为采区边界保护煤柱 北为设计的 1115 工作面未开采区 1113 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 939m 952m 可采走向长为 1729m 倾向长 为 150m 可采面积为 259350m 二 井上下对照关系 二 井上下对照关系 1113 工作面相对应地面标高为 1290m 1440m 地面均为山体 回采可 能对山体造成塌陷影响 第二节第二节 煤层煤层 1113 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侏罗系延安组 4 1 4 2煤层 根据工作面两道揭露 情况 预计该面 4 1 4 2煤层间夹矸厚度为 0 2m 1 5m 4 1煤层厚度为 4 8 5 2m 平均厚度 5m 夹矸岩性为泥岩 4 2煤层厚度为 4 6 5 0m 平均 厚度为 4 8m 煤层走向为 NE80 110 倾向为 WS70 100 煤层倾角 0 5 平均倾角为 2 煤层结构简单 稳定 第三节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 煤层直接顶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 局部含砂岩 厚度不均 0 9 2 0m 平均厚度 1 5m 老顶以中粒砂岩为主 局部含砂岩 厚度不均 4 5 12 0m 平均厚度 8 1m 煤层直接底以炭质泥岩为主 厚度不均 0 9 2 0m 平均 厚度 1 3m 老底以碳质泥岩为主 局部含粉砂岩 厚度不均 1 5 3 9m 平均 2 2m 第四节第四节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1113 工作面位于 xx 向斜底部 该面整体为一单斜构造 根据揭露情况该 面构造简单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五节第五节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1113 工作面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 间接充水含水层为 洛河砂岩含水层 根据已回采的 1105 1107 1109 1111 工作面情况 预计 1113 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将导通洛河砂岩水 回采 400m 800m 之间 导通洛 河砂岩水后预计正常涌水量为 150m h 最大涌水量为 260m h 回采前建立完 善的排水系统 第六节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1 瓦斯 根据相邻的采区及周边矿区提供的资料 预计 1113 工作面瓦斯 涌出量与 1111 工作面相近 最大绝对涌出量为 2 0m min 相对涌出量为 0 86m t 为瓦斯矿井 2 地温 平均地温为 20 6 无热害 3 地压 顶底板的强度指数平均值均小于 20Mpa 为软弱岩层 易出现 底鼓现象 4 煤尘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煤尘爆炸指数 40 7 火焰长度 400mm 抑制煤尘爆炸的最低岩粉量 90 5 煤的自然发火情况 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 属容易自燃煤层 自然 发火期 3 6 个月 最短 24 天 6 硬度 普氏硬度 煤 f 3 夹矸 f 4 直接顶 f 3 直接底 f 4 第七节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储量及服务年限 1 1 工业储量 工业储量 Q工 L走向长 L面长 h采高 u容重 1729 150 9 8 1 42 360 9 万吨 2 2 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 Q可采量 Q机采 Q放顶 L走向长 L面长 h采高 u容重 95 L走向长 L面长 h采高 u容重 7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729 150 3 0 1 42 95 1694 150 7 1 5 5 1 42 70 104 96 万吨 117 45 万吨 222 4 万吨 3 3 生产能力计算如下 生产能力计算如下 循环产量 Q循环 Q一刀 Q一放 0 6 3 0 150 1 42 95 0 6 5 150 7 1 5 1 42 70 364 416 780 吨 Q日采量 Q日机采 Q日放顶 5 0 6 3 0 150 1 42 95 5 0 6 5 150 7 1 5 1 42 70 1821 15 2079 95 3901 1 吨 Q月采量 Q日采量 28 80 3901 1 28 80 8 74 万吨 Q可采期 Q可采量 Q月采量 222 4 8 74 25 45 月 第八节第八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本回采作业规程编制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执行说明 顶板管理实 施细则 1113 综放工作面回采设计 1113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及 相关技术管理规范等文件规定编制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图图 1 11 1 1 11 11 13 3 代 号 柱 状厚 度 岩石 名称 岩 性 特 征 统组 地层单位 3 黑色 块状 沥青光泽条痕 褐黑色 条带状结构 1 浅灰 灰白色 以石英 长 石为主 含少量云母碎片及暗色矿 物 泥钙质胶结 夹粗砂岩薄层 2 浅 深灰色 底部含大量植 物碎片 夹煤线 中部夹细砂岩薄 层 波状层理 4 黑灰色 层状节理 9 黑灰色 含大量植物化石 碎片 5 黑色 块状 沥青光泽条痕 褐黑色 参差状及棱角状断口条带 状结构 属半暗 半亮型煤 8 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 遇水 易膨胀 易软化 易生底鼓变形 为 软弱岩石 m 1 400 7 黑色 块状 沥青光泽条痕褐 黑色 参差状及棱角状断口条带状结 构 属半暗 半亮型煤 6 黑灰色 含大量植物化石碎 片 紫杂色 蓝灰色 碎块状 团块状 中上部夹有砂质角砾岩 破碎易风化 见水易膨胀 有滑面 中部夹有粉细砂岩 侏 罗 系 中 下 统 延 安 组 J1 2y 富 县 组 J1f 三 叠 系 上 统 永 坪 组 T3y 灰色 深灰色 厚层状 断 口平坦含植物化石碎片 微含砂质 顶部有薄层粉细砂岩 4 5 12 0 1 5 4 8 5 2 5 0 0 9 2 0 8 1 中粒砂岩 粉砂岩 煤 1 2 3 5 0 3 0 0 6 煤 0 0 6 0 2 页 岩 4 0 6 泥 岩 6 0 2 1 5 煤 4 6 5 0 4 8 7 1 3 0 9 2 0 炭质泥岩 8 2 2 1 5 3 9 泥 岩 9 泥 岩 10 20 17 25 泥 岩 11 17 12 20 侏 罗 系 下 统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二章第二章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 1113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方法开采 一次采全高放顶煤 开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平均可采煤厚 8m 机采 3 0m 放顶煤 5m 采放 比为 1 1 67 煤机割 放煤步距为 0 6m 初放顶 回采 15m 开始放煤 末 采放顶 距停采线 20 25m 停止放煤 第一节第一节 巷道布置巷道布置 1113 综放工作面两顺槽均布置在 4 2煤层中 留底煤 1 8 2 0m 1113 运输 顺槽作为工作面回采期间进风及运煤路线 通过 1113 运输顺槽外段与集中胶带 输送机下山相连 形成工作面的运煤系统 走向长度为 1905m 坡度 0 5 1113 回风顺槽用于工作面回风兼做辅助运输 通过六甩道车场与集中轨道下山 相连 走向长度为 1814m 坡度 0 5 1113 回风顺槽通过 1113 回风联络巷 1113 反风道与一采区回风下山相连 形成回风系统 1113 回风顺槽通过六甩道 与一采区辅助运输下山相连 形成辅助运输系统 1113 回风顺槽采用锚网索梁联合支护 其净断面规格 宽 高 3 8 3 4 12 92m2 1113 运输顺槽采用锚网索梁联合支护 其净断面规格 宽 高 4 8 3 4 16 32m2 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采煤工艺工艺 一 采煤工序一 采煤工序 煤机割煤 移支架 推前部输送机 放顶煤 拉后部输送机 拉转载机 切 顶线支护 下一个循环 二 落煤方式二 落煤方式 割煤采用 MG300 730 WD1 型双滚筒采煤机 双向割煤落煤 顶煤在矿山压力 作用下 通过支架尾梁升降 插板摆动伸缩落煤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三 进刀方式三 进刀方式 煤机在上下端头斜切进刀双向割煤 进刀距离 30m 割煤截深 0 6m 一 具体割煤工艺流程如下 1 煤机割通机头返刀向机尾割煤 上滚筒割顶煤 下滚筒扫底煤 滞后煤 机后滚筒 4 6 架开始移架 滞后煤机后滚筒 15m 依次向机尾方向推前刮板输送 机 当顶板不好时可追机作业 煤机上滚筒割过后及时进行移架 2 煤机割通机尾后 推刮板输送机至后滚筒处 煤机上滚筒降下扫底煤 下滚筒升起割顶煤 向下返刀割煤 斜切进刀 进刀 30m 后停下 返刀割三角 煤 割通后正常向机头割煤 3 煤机下滚筒升起割顶煤 上滚筒降低割底煤 向机头方向割煤 同时滞 后煤机后滚筒 4 6 架移架 重复机头向机尾工艺过程 详见附图 2 1 1113 综放工作面循环进刀示意图 四 装 运煤四 装 运煤 煤机割 装煤和前部输送机配合装运底煤 后部输送机装运落下来的顶煤 前后两部输送机平行运煤 集中到桥式转载机运出 五 移架五 移架 工作面移架必须配备专职人员 由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 在割煤时滞后煤机 后滚筒 4 6 架进行移架 采取分组追机移架及时支护顶板方式 当顶板破碎或 片帮时 能移超前架 提前移超前架 不能移超前架的必须及时打出支架护帮板 并 在煤机后滚筒割煤后 追机带压擦顶移架 必要时停机移架 支架要移完后要上 线 移架步距为 0 6m 支架要移到位 初撑力要达到 24MPa 六 推前部输送机六 推前部输送机 在煤机割煤后 滞后煤机 15m 开始推前刮板输送机 并依次顺序推刮板输送 机 严禁由两头向中部或由中部向两头推刮板输送机 两端头斜切进刀段 可 停煤机割煤进行推刮板输送机 运输机只有在斜切进刀段出现缓弯曲 25m 刮 板输送机弯曲长度 35m 其它地点运输机弯曲长度不得 35m 弯曲度 3 七 放煤七 放煤 1 放煤步距 0 6m 即一刀一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放煤方式 多轮循环间隔放煤 3 具体操作 滞后煤机 10m 20m 进行放煤 放煤采用本架操作 由顶板压 力 支架尾梁上下摆动 插板来回伸缩等综合方式放煤 由工作面中间向端头 利用支架尾梁升降及插板伸缩放煤 设专人依次分别放单 双号 具体如下 放前半部分时 先放 51 49 47 后放 50 48 46 放 后半部分时 先放 53 55 57 后放 52 54 56 反复操作 直至见矸 4 放煤要求 后部刮板输送机停 不放煤 见煤放 见矸收 由小到大 由慢到快 严禁大块矸石进入煤流系统 5 为保证出口的安全 工作面 1 3 架 98 101 架不放顶煤 6 工作面初采 15m 左右时 老顶开始垮落 此时已具备放煤条件 即可放 顶煤 7 放煤口确定 qt 1 5 0 6 5 0 1 42 70 4 47t 架 式中 1 5 单组支架宽度 0 6 放煤步距 5 顶煤厚度 1 42 顶煤容重 70 顶煤回收率 单口纯放煤时间 根据以往放煤经验数据 单口纯放煤周期为 180s 为了 便于顶煤充分放出 提高回采率 取 t1 180s 每分钟放煤量 Q 4 47 60 180 1 49t 同时放煤口数目的确定 考虑 1 25 不均衡系数 同时应满足后部输送机 1000t h 能力要求 同时放煤口数目最大值 N 1000 1 49 60 1 25 8 94 个 由于移架后后部漏煤 取 N 2 个 放煤循环时间 t 180 60 94 2 141min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8 放煤组织 综上所述生产班每班组织 2 5 个循环 放煤工不少于 2 人 放煤间距不得小于 5 组支架 一般间隔 10 组支架左右 并严格执行放煤工艺 确认放煤完毕后方可将后部输送机拉到位 严禁超前放煤 确因特殊原因放煤 工序没有完成时 放煤工交接班时必须交清接明 由下班放煤工完成 9 采煤机割煤速度确定 根据综放工作面以放煤工序为中心限制煤机速度 割煤循环时间应大于或等于放煤循环时间 应确保放煤充分 采煤机割煤时间应控制在 1 8m min 左右 跑空刀速度为 8m min 割煤同时 考虑推刮板输送机和端头煤机回头时间大约 60min 整个循环周期大致为 143min 与放煤周期相符 该综放工作面采用一采一放多轮循环间隔放顶煤方 式 放煤时 要注意放煤量 不得压死刮板输送机 八 拉后部输送机八 拉后部输送机 放完煤后 将后部输送机拉空 开始拉移后部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要保持平 直 稳 运输机的弯曲度 3 运输机弯曲长度 35m 防止输送机刮板输送 机槽错槽 九 拉移转载机九 拉移转载机 工作面每回采一个循环 运输顺槽的转载机必须用专用油缸 18Mpa 拉移 拉移进度每次 1 2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图图 2 2 1 1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三节第三节 设备布置设备布置 一 一 采煤机采煤机 采煤机选用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MG300 730 WD1 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该 煤机总体结构为多电机横向布置 牵引方式为机载式交流变频无极调速的强力 销轨式无链牵引 电源电压为 1140V 以 PLC 控制 并能中文显示运行状态 故障检测 表 2 1 序号生产商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1 型号 MG300 730 WD1 2 机面高度 1412mm 3 最大开采高度 3700mm 4 滚筒直径 1800mm 5 卧底量 390mm 6 滚筒转速 35 9r min 7 截深 630mm 8 摇臂长度 2500mm 9 摇臂摆动中心距 7300mm 10 牵引力 680 410KN 11 牵引速度 0 8 3 13 9m min 12 调速牵引方式 交流电机驱动 齿轮销轨式无链牵引 13 电机功率 300 2 55 2 11 14 电压 截割 AC1140V 牵引 AC380V 15 重量 51t 16 对接面连接方式 M56 液压拉杆连接 17 配套运输机 各种型号运输机 二 二 过渡液压支架过渡液压支架 过渡液压支架选用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ZFG6400 17 32H 型放顶煤过渡支架 数量为 7 架 技术特征表如下 表 2 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序号设备型号 ZFG6400 17 32H 1 高度1700 3200mm 2 中心距 1500mm 3 宽度1430 1600mm 4 支架规格 6856 1430 1700mm 5 初撑力 5232KN 6 工作阻力 6400KN 7 中心距 1500mm 8 支护强度 0 76Mpa 9 前端比压0 1 3Mpa 10 推移步距 630mm 11 泵站压力 30Mpa 12 操纵方式本架 13 重量 24270kg 三 中间液压支架三 中间液压支架 液压支架选用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ZF6400 17 32 型正四 连杆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数量为 94 架 技术特征表如下 表 2 3 序号设备型号 ZF6400 17 32 1 高度1700 3200mm 2 中心距 1500mm 3 宽度1430 1600mm 4 支架规格 6856 1430 1700mm 5 初撑力 5232KN 6 工作阻力 6400KN 7 支护强度0 86 0 92Mpa 8 底板比压 1 6Mpa 9 前端比压0 1 06Mpa 10 采高2 2 3 0m 11 适应煤层倾角小于 2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2 泵站压力 30Mpa 13 操纵方式本架 14 重量 21800kg 四 刮板输送机四 刮板输送机 选用久益环球 淮南 采矿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SGZ 764 400 前部刮板输 送机和 SGZ 764 400 后部刮板输送机 采用中双链布置 电机可高低速转换 水冷却 技术特征表如下 表 2 4 前部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表 序号技术特征技术参数 1刮板机功率机头 200KW 机尾 200KW 2链条中双链 3链速1 13m s 4运输能力1000t h 表 2 5 后部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表 序号技术特征技术参数 1刮板机功率机头 200KW 机尾 200KW 2链 条中双链 3链 速1 1m s 4运输能力1000t h 五 五 转载机转载机 转载机选用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SZZ 764 200 型桥式转载机 其技术特征表如下 表 2 6 序号技术特征 SZZ764 200 1 输出量 t h 1000 2 长度 m 42 含破碎机 3 刮板链速 m s 1 33 4 装机功率 KW 20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功率 KW 200 电压 V 1140 速比22 98 1 5 电机重量 kg 2060 型式中双链 规格 mm 26 92 C 接链环规格 26 92 中心距 mm 120 6 刮 板 链 刮板间距 mm 920 长 宽 高 mm 1500 724 内宽 256 7 中 部 槽 联接型式哑铃联接 8 紧链方式闸盘紧链 伸缩机头 9 转载机前移方式自移 六 破碎机六 破碎机 破碎机选用张家口兴业煤矿机械生产的 PLM1500 型连续破碎机 其技术特 征表如下 表 2 7 序号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1型号PLM1500 2功率132KW 3破碎能力1500t h 4电压1140V 5破碎形式锤式 6破碎传动方式电机 减速器 锤轴总成 7可破碎物料硬度f 4 8最大入料尺寸800 700mm 长度不限 9最大出料粒度300mm 七 乳化液泵站七 乳化液泵站 乳化液泵选用南京六合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BRW315 31 5 型乳化液泵 站和 RX315 25 型乳化液箱 两泵一箱 属卧式五柱塞往复泵 技术特征表如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下 表 2 8 乳化液泵站技术特征表 序号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1额定流量315L min 2额定压力31 5Mpa 3工作容量1500L 4电机功率200KW 5电机电压 1140V 表 2 9 乳化液泵箱技术特征表 序号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1公称流量315L min 2公称压力31 5Mpa 3工作室容积2500L 4蓄能器容积40L 5出厂时蓄能器充气压力22Mpa 6工作液 乳化油与中性水按 5 95 重量配制成 的乳化液 7外形尺寸3720 1272 1412 mm 8重量1910kg 八 开关八 开关 开关选用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 组合开关 KJZ11 1500 1140 12 型开关两台 其技术特征表如下 表 2 10 序号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1工作电压1140V 50Hz 2工作总电流1500A 3输出回路数1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4本安输出最高开路电压12V 九九 移移动动变变压压器器 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选用选用常州联力和吉林通化 KBSGZY 2000型移变各一台 将 6KV 变为 1140V 电压经过常州联力十二组合开关 KJZ11 1500 1140 12 供 给采煤机 工作面输送机 破碎机 转载机 乳化液泵站 皮带 照明集控 工作面两顺槽 660v 用电由盐城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KBSGZY 630 型移变 供电 十 胶带输送机技术特征表 表 2 11 1113 运输顺槽 DSJ 1000 2 160 两部胶带输送机技术特征表 序号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1总功率2 160KW 2 2运输长度1905m 3电机型号YBS 160 4电机电压1140V 5带速2 5m s 6带宽1000mm 7生产能力1000t h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图图2 2 2 2 设备布置图设备布置图 车场移变 KBSGZY 630 6 1 2 0 66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三章第三章 顶板管理顶板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支支护设计护设计 一 支架支护强度一 支架支护强度 1 工作面使用 ZF6400 17 32 型中间液压支架和 ZFG6400 17 32H 型过渡液 压支架进行支护顶板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支架 中 中 间距为 1 5m 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为从煤壁向外 40m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 HDJB 1200 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柱距为 1 2m 并保证人行道宽度不小于 0 8m 高度 不小于 1 8m 原有的巷道支护均采用锚 网 梁 索联合支护 2 控顶距离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 5450mm 最小控顶距为 4850mm 放顶步距为 0 6m 见附图 3 1 3 液压支架要求 1113 综放工作面安装 ZF6400 17 32 型中间液压支架 94 架和 ZFG6400 17 32H 型端头液压支架 7 架 液压支架的初撑力为 3986 3KN P 24MPa 工作阻力为 6400KN P 39 8MPa 中间支架设计支护 强度 G中 0 86 0 92MPa 过渡支架设计支护强度 G过渡 0 76MPa 支护强度验 算取 G G过渡 0 76MPa 表 3 1 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 参数工作面条件支架适应条件 采高 m3 02 2 3 0 倾角 2 7 20 煤厚 m7 8 10 62 2 3 0 煤硬度 f32 3 底板比压 MPa201 6 支护强度 MPa 0 86 0 92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顶板类别2 类2 类 1 支架验算 G 0 76MPa 其中 P 支架支护强度 KN m2 M 采高 m 3 0 r 围岩容重 t m3 1 42 a 煤层倾角 2 k 采高系数 8 支架支护强度验算 P k g r M cosa 8 9 8 3 0 1 42 cos20 333 78 KN m2 0 3378MPa G 故支架支护强度满足要求 2 底板比压验算 液压支架对底板比压为 1 6MPa 4 2煤层底板允许比压为 20 MPa 1 6 MPa 20 MPa 故支架支护也满足底板比压值要求 3 初撑力要求 根据 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 要求 液压支架初撑力 P0不小于设 计值的 80 所以支架的初撑力为 P0 5232 80 4185 6KN 二 乳化泵选型二 乳化泵选型 乳化泵选用 BRW 315 31 5 型 两泵一箱 输液管路为高压管路 最大承受 压力为 53MPa 三 乳化泵位置三 乳化泵位置 泵站安设在运输顺槽距工作面煤壁 150 200m 的位置随设备列车 随工作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面的回采向外拉移 四 乳化泵的使用 乳化泵额定压力不小于 30 MPa 乳化液浓度为 3 5 加强液压支架和泵 站的维修 杜绝工作面液压系统跑 冒 滴 窜 漏液现象 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 采空区顶板管理方法一 采空区顶板管理方法 采用全部跨落法 二 正常回采顶板支护方式二 正常回采顶板支护方式 一 移架顺序 1 煤机向下 上 端正常割煤时 滞后煤机后滚筒 4 6 架移架 顶板破碎 时可紧跟前滚筒移架 2 煤机割煤并移架后 及时将支架的伸缩梁伸出护顶 3 煤机进刀 向上 下 正常割煤时 自下 上 而上 下 滞后煤机后 滚筒 4 6 架移架 顶板破碎时可紧跟前滚筒移架 4 机头三架过渡支架的移架顺序为 先移 3 号支架 再移 2 号支架 后移 1 号支架 二 支护要求 1 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 确保 三直 两平 一净 两畅 通 的质量要求 2 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 确保支护质量 支架的初撑力不得小于 24MPa 3 煤机割煤后 要及时移架 移架与煤机后滚筒的距离 4 6 架 防止长时 间空顶 4 工作面出现冒顶时 要及时用木料接顶 5 工作面生产以前要编制初采初放专项措施 三 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三 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一 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 1 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前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2 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 应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 由矿压部门在回风顺槽与运输顺槽挂牌标明来压位置 3 工作面支架 回风顺槽及运输顺槽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规 定要求 4 加强上 下端头顶板管理 要提高支护质量 适当加大支护密度 确保 端头支架与下帮第一排单体距离不大于 0 5m 防止出现端头冒顶 5 工作面停采时要编制停采措施 加强顶板管理 二 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当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较严重时 可超前煤机移架 及时支护煤壁 在顶 板破碎的地段 为了有效地防止顶板冒落 控制煤壁片帮 应采取及时拉移超 前支架的方法维护顶板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图图 3 13 1 123456979899 前刮板输送机 后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 胶带输送机 转载机机头 转载机 破碎机 超前架棚 超前架棚 1113 运 输 顺 槽 1113 回 风 顺 槽 800 800 2400 700 700 1400 400 300 360 40000 戗柱 1 11 11 13 3 30000 500 500 100 101 150000 800 800 600 5450 4850 285 300 15001500 700 A A B B D D C C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三节第三节 运 回顺超前 端头及切顶线顶板控制运 回顺超前 端头及切顶线顶板控制 一 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一 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 1 回风顺槽超前支护 自煤壁向外扶两排 40m 超前架棚支护 根据现场顶板破碎和顶板压力情况可 适当增加 一梁一柱 采用 JHDB 1200 铰接顶梁配合 DW3 15 250 100X 或 DW3 5 300 110X 型单体液压支柱扶走向 T 字架棚 排距为 2 4m 柱距为 1 2m 下帮一排架棚支护距 101 架侧护板 0 3m 间距 2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 自煤壁向外扶两排 30m 超前架棚支护 由于运输顺槽转载机电机 减速箱影响 一梁一柱 采用 JHDB 1200 铰接顶梁配合 DW3 15 250 100X 或 DW3 5 300 110X 型单体液压支柱扶走向 T 字架棚 排距为 1 4m 柱距为 1 2m 下帮一排架 棚支护距煤壁 0 7m 上帮一排距转载机外沿 0 4m 转载机里侧至巷道上帮间距 为 0 36m 二 端头及切顶线支护二 端头及切顶线支护 1 上 下出口端头支护 自切顶线向煤壁方向 5m 在两排走向架棚中间加扶一排走向架棚支护 上 出口端头支护排距中 中 1 5m 下出口端头支护排距中 中 0 7m 矿压影响范围 加大时可适当延长 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支护平面图剖面图见附图 3 2 2 切顶线特殊支护 两顺槽切顶线支护按四梁八柱进行打设 同根钢梁支柱间距为 500mm 两 根钢梁之间排距 800mm 运输顺槽 回风顺槽 靠巷道下 上 帮侧一排距离 帮部 700mm 靠支架侧一排打设在转载机尾后 一梁两柱 所有架棚支护的钢 梁与顶板要接实 接平 可以用背板 半圆木 旧道板等进行衬垫 采用 DW3 15 250 100X 或 DW3 5 300 110X 型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 其支柱初撑力 不低于 11 4MPa 当单体液压支柱钻底量大于 100mm 时 单体液压支柱要穿钢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化塑料鞋 如果两顺槽矿压显现增大 则要在切顶线位置增设特殊支护 在巷道受压 较大处加强支护 并另行补充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巷道超高地段钢梁不能接实 顶板时要用半圆木或道木接实顶板 保证支柱支护高度不超过单体液压支柱活 柱行程 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 50KN 图 3 2 1 1113 回风顺槽端头支护剖面图 2 1113 回风顺槽超前支护剖面图 单位 mm 支 架 侧 煤 柱 侧 注 图中所示尺寸单位均为mm A A 支 架 侧 煤 柱 侧 B B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1113 运输顺槽端头支护剖面图 单位 mm 4 1113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剖面图 单位 mm 破碎机 支 架 侧 煤 柱 侧 D D 破碎机 支 架 侧 煤 柱 侧 C C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三 两顺槽隅角管理三 两顺槽隅角管理 工作面上 下隅角采用人工回料 必要时可采用机械配合回料 每天三班 安排专人对上下端头的顶 帮进行超前退锚 超前退锚距超前切顶线两排 1 6m 锚索退锚超过煤壁两排 上 下隅角悬顶面积不得超过 5 2 两顺槽采空区顶板冒落不充分时 悬顶超过 5m 长时需打设挡风墙 出口退锚时必须将能正常拆卸的锚杆 锚索托 盘拆除 不能拆除的要用风镐支失效并把周边的网剪落 以加快顶板的垮落 四 备用支护材料及存放四 备用支护材料及存放 为维持正常生产 回风顺槽必须备有一定数量的常用支护材料 表 3 2 名 称规格 mm数量名 称规格 mm 数量 塑化钢鞋 3240 块 型长钢 梁 4000 10 根 接顶木料 200 200 1500 50 块 铰接顶梁JHDB 120030 根 单体液压 支柱 DW3 15 250 100X 40 根 木鞋150 300 150 块 单体液压 支柱 DW3 5 300 110X 40 根 第四节第四节 矿压观测矿压观测 一 矿压观测内容一 矿压观测内容 1113 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内容主要有 工作面支架阻力观测 工作面超前支 撑压力观测 工作面煤壁片帮观测 顶煤和顶板运移规律观测 巷道变形观测 参照同一煤层及相邻的几个采煤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均为 14m 19m 对 1113 工作面顶板及顶煤活动规律 来压特征 工作面支架受力点 支架对顶板 煤的适应性和控制性效果 超前支撑压力影响和分布特点 顶板 煤层稳定性 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 预测矿压活动规律 特征 以便在回采期间更好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的指导生产 二 观测方法二 观测方法 一 工作面的矿压观测 液压支架阻力测定 采用压力表 单体支柱检测仪 BYY40M 进行监测 压力表每架均安装四块压力表 每天对其观测的数据进行记录 月底进行分析 总结 液压支架的活柱缩量观测 使用钢尺或直尺在每次移架后和移架前分别测值 其差值即为活柱下缩量 统计观测 每天或每班循环固定观测 对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和工作面顶 板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统计 从而进行顶板来压预测和预报 二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 利用两顺槽掘进期间设置的围岩观测基点 基点处顶 板应稳定 支护完好 两帮完整 一般用钻孔安设木橛做观测基点 当围岩稳 定坚硬时可用油漆做记号基点做成 三 支护质量监测三 支护质量监测 1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测压表及光学糖量仪 每班由验收员测量记录液压支 架 两顺槽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压力 并监测乳化液泵站压力 乳化液浓度 等并进行记录 2 技术员每周不定期对乳化液浓度 泵站压力 两顺槽超前支护单体液压 支柱 液压支架的压力等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监测内容包括 支架初撑力 煤壁片帮情况 端面距 采高及端面顶板 变化情况 两顺槽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 超前支护质量等 四 管理规定 四 管理规定 1 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读数 不得马虎 2 要爱惜仪表 仪器 严禁随意破坏和使用损坏的仪表 仪器 3 与观测无关的人员严禁对仪表 仪器进行随意调整 4 读数时须平视仪表表盘 力求精确 5 上井后及时将观测数据上交工区并与相关人员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矿压 变化情况 以便更好的指导生产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四章第四章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运输系统运输系统 一 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一 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1 运煤设备 采煤机割煤 煤机螺旋滚筒配合前部刮板输送机装运底煤 支架放顶煤 使用后部输送机将落煤运至转载机 大块煤经破碎机破碎后运至胶带输送机上 通过集中胶带输送机运到井底煤仓 2 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 设备等通过回风顺槽无极绳梭车运输到工作面上出口料 场或通过运输顺槽无极绳绞车运输到开关列车外 二 移刮板输送机方式二 移刮板输送机方式 采用推移前部刮板输送机和拉后部刮板输送机的方式 推拉刮板输送机步距 0 6m 弯曲段不得小于 35m 1 推移前部刮板输送机 采煤机向下 上 端正常割煤时 按照自上 下 而下 上 的顺序 依次推 拉刮板输送机至距离采煤机后滚筒 4 6 架处 2 拉移后部刮板输送机 工作面顶煤释放完以后 要求从机头向机尾或从机尾向机头拉后部刮板输送 机 严禁从中间向两端拉移后部刮板输送机 防止后部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槽脱 节 三 缩胶带输送机机尾三 缩胶带输送机机尾 工作面每天进尺 3 0m 胶带输送机每 2 天缩机尾一次 四 运煤系统四 运煤系统 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由工作面前后部刮板输送机 运输顺槽转载机 胶带运输 机 一采区胶带输送机 主斜井胶带运输机 地面煤仓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五 运煤设备运输能力验算 1 采煤机生产能力计算 采煤机额定牵引速度为 0 8 3 13 9m min 采高为 3 0m 回收率为 95 实际牵引速度为 2m min 根据割煤方式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 Q割 L每小时BH k t h 2 60 0 6 3 1 42 0 95 291 4 t h 2 放顶煤量 Q放 L每小时H kB 2 60 5 1 42 0 7 0 6 357 8 t h 工作面生产能力为 Q Q割 Q放 649 2 t h 3 前部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 1000t h 见表 2 4 4 后部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 1000t h 见表 2 5 5 转载机运输能力 1000t h 见表 2 6 6 破碎机破碎能力 1500t h 见表 2 7 7 运输顺槽胶带输送机运输能力 1000t h 见表 2 11 综上所述 1113 综放工作面所选设备型号均满足生产需要 六 辅助运输系统六 辅助运输系统 一 设备选型 附 绞车运行安全系数验算表 表 4 1 绞车型号及参数 序 号 型号 钢丝绳 规格 mm 缠绳量 运 行长度 m F 破 KN ma x 度 固定 方式 安全系数 n 使用地点 1 SQ 120 13 2B 18 5 3500m 1750 m 1695 基础 浇筑 5 03 3 5 1113 回风顺 槽 2 SQ 80 75 21 5 3500m 1750 m 2985 基础 浇筑 7 2 3 5 1113 运输顺 槽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JH 20 24 5 110m 100m 3895 四压 两迎 15 1 6 5 工作面上出口 向外 50m 处 4JH 20 24 5 110m 100m 3895 四压 两迎 15 1 6 5 转载机向外 30m 处 二 验算公式 斜巷物料牵引计算公式 Qmax Q Qz f1cos sin PL f2cos sin Qmax 钢丝绳最大静载荷 N Q mg 一次提升货载的重力 N Qz mzg 容器的自身重力 N P mpg 钢丝绳每米重力 N f1 容器运行阻力系数 取 0 015 f2 钢丝绳与底板的摩擦系数 取 0 2 L 运行钢丝绳长度 斜巷运行最大坡度 单位 1113 回风顺槽选用 SQ 120 132B 无极绳绞车 最大运行长度 1750m 钢丝 绳直径为 18 5mm 最大坡度 5 工作面煤壁向外 45m 处安装一部 JH 20 回 柱绞车 运行范围最长为 80m 坡度最大为 5 钢丝绳规格为 24 5mm 1113 运输顺槽选用 SQ 80 75B 无极绳绞车 最大运行长度 1750m 转载机 向外 30m 处安装一部 JH 20 回柱绞车 钢丝绳直径为 24 5mm 钢丝绳最大运 输距离 100m 坡度 5 P JH 20 2 165 Kg F 破JH 20 389KN P SQ120 132B 0 8457Kg F破 SQ120 132B 169KN P SQ80 75B 1 66Kg F破 SQ80 75B 298KN 坡度按上述角度进行验算 运行钢丝绳总重量 m绳 JH 20 每米质量 2 165 运行长度 100 9 8 1000 2 1KN m绳 SQ 80 每米质量 1 66 运行长度 1750 9 8 1000 2 56 9KN m绳 SQ 120 每米质量 0 8457 运行长度 1750 9 8 1000 2 29KN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JH 20 回柱绞车牵引重量均按 T 计算 按工作面需要加减液压支架计算 JH 20 回柱绞车验算 JH 20 F总拉 F车 F绳 m总 f1 cos m总 sin m绳 JH 20 f2 cos m绳 JH 20 sin 25 27 9 8 0 015 cos5 25 27 9 8 sin5 1 7 0 2 cos5 1 7 sin5 3 7 21 6 0 3 0 15 25 75KN 25 75KN 牵引力 200KN 式中 F总拉 拉液压支架的总牵引力 KN F车 液压支架车所需的牵引力 KN F绳 运行钢丝绳所需的牵引力 KN 安全系数 F 破JH 20 F总拉 389 25 75 15 1 6 5 无极绳绞车验算 SQ 120 132B F总拉 F车 F绳 m总 f1 cos m总 sin m绳 JW 132 f2 cos m绳 JW 132 sin 25 27 9 8 0 015 cos5 25 27 9 8 sin5 29 0 2 cos5 29 sin5 3 7 21 58 5 78 2 5 33 56KN 33 56KN 牵引力 120KN 无极绳绞车现用的 18 5mm 钢丝绳能满足运输要求 钢丝绳必须完好 式中 F总拉 拉液压支架的总牵引力 KN F车 液压支架车所需的牵引力 KN F绳 运行钢丝绳所需的牵引力 KN 安全系数 F破 JW 132 F 总拉 169 33 56 5 03 3 5 SQ 80 75B F总拉 F车 F绳 m总 f1 cos m总 sin m绳 SQ 80 f2 cos m绳 SQ 80 sin 25 27 9 8 0 015 cos5 25 27 9 8 sin5 56 9 0 2 cos5 56 9 sin5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7 21 58 11 34 4 96 41 58KN 41 58KN 牵引力 80KN 式中 F总拉 拉液压支架的总牵引力 KN F车 液压支架车所需的牵引力 KN F绳 运行钢丝绳所需的牵引力 KN 安全系数 F破 SQ 80 F 总拉 298 41 58 7 2 3 5 故满足运输要求 三 运输方式 1 运输顺槽采用 SQ 80 75B 无极绳绞车进出物料 2 回风顺槽采用 SQ 120 132B 无极绳绞车进出物料 四 运输线路 1 地面 副斜井 井底车场 一采区辅助运输下山 六甩道车场 1113 回风顺槽 1113 综放工作面 2 地面 副斜井 井底车场 一采区辅助运输下山 七甩道 1113 运输 顺槽 1113 综放工作面 见附图 4 1 辅助运输路线示意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图图 4 14 1 1113 综放工作面辅助运输路线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二节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一通三防与监测监控监测监控 一 通风系统一 通风系统 1113 综放工作面采用 U 型通风 一 通风路线 新鲜风流 主 副 斜井 井底车场 清理斜巷 一采区辅助 胶带输 送机 下山 7 甩车场 1113 运顺外段 1113 运输顺槽 1113 工作面 回风风流 1113 工作面 1113 回风顺槽 1113 回风联络巷 1113 反风道 一采区回风下山 回风斜井 主风机 地面 二 风量计算 每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应按瓦斯 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以及工作面气 温 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然后取 Q采 1 Q采 4的最大值作为该采煤 工作面需要风量 1 按气象条件计算 Q采 1 60 70 采 1 S采均 k采高 k采面长 m3 min 式中 60 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70 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采 1 采煤工作面的风速 m s 预计回采期间温度为 21 从表 1 中得知 风速取 1 2m s S采平均 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 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的 平均值计算 m2 k采高 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见表 2 k 采面长 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见表 3 S 采 max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工作面实际采高 输送机 支柱 梁子 此文档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