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剑门蜀道 女皇故里 -广元市历史文物陈列大纲前 言(设计说明:本展览为广元历史文化专题展,序厅设计可用全景画或浮雕的方式凸显广元的历史文化底蕴,高度概括广元市的历史文化全貌,为展览铺垫。同时辅以较大体量的辅助展品,可增加背景音乐。迅速吸引观众进入主题。)巍峨秦岭之南,滔滔嘉陵江畔,7000年的悠悠历史,7000年的风云变迁,孕育了广元的不朽与辉煌。广元先民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这片乐土生息繁衍;剑南关前,群雄逐鹿,天下分合,留下多少三国故事;千年蜀道,佛教造像星罗棋布,石窟寺群蔚为壮观,其延续之久远,其规模之壮美,堪称巴蜀一绝;一代女皇武则天诞生于此,成就了煌煌大唐盛世。这是广元雄奇灵秀的山水和丰厚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千年文脉。本馆所展示的文物精品时间跨度早至石器时代,晚至明清。从这些或石或陶或铜的器物上,我们看到了广元历史前进的脚步与辉煌的足迹。这灿若星斗的文物将把我们引领进历史的空间,在一个个精彩且永恒的瞬间中缀连出灿烂的广元文化脉络,描绘出动人的画卷,抒发出广元的壮美、神奇、深厚与多情,谱写出永远的广元。 第一单元 石器时代(设计说明:以广元发掘的新石器时期中子铺遗址为主场景,展示张家坡、邓家坪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展示细石器。展陈背景为实景图片、发掘照片或场景复原为主,展陈实物以石刀、石斧、石凿,楔形、柱形、锥形、漏斗形石核,罐、钵、盘、盆陶片为主。)单元说明:考古工作者根据对广元市中子铺、张家坡、邓家坪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核、石叶、石片、石片器等细石器及斧、锛、刀、凿等陶制生产工具。经过碳十四测年对遗存推定在距今50007000年。我们从而可以推测,广元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就在这片广袤而又富庶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实物展示:1、实物:中子铺出土文物 说明:中子铺细石器遗址位于广元市朝天区东北部中子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中子铺营盘梁进行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出土石核、石叶、石锛、石片、石柱、刮削器等文物共2万余件,经测定该遗址年代距今40007000年之间。1.1.1实物:石核 石 3-5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1.2实物:石叶 石 1520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1.3实物:石片 石 1015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1.4实物:石料 石 5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2、实物:张家坡出土文物 说明:张家坡遗址在广元市区西南仅1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对张家坡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出土斧、锛、刻刀、长方形刀、凿、镞等石器100余件。张家坡遗址的发掘对建立起该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2.1实物:石坯 石 10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2.2实物:磨制石器 石 1520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2.3实物:陶片 陶 35种(不同纹饰)15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 3、实物:邓家坪遗址出土文物1.3.1实物:石坯 石 10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3.2实物:石器 石10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1.3.3实物:陶片 石(不同纹饰)35种,15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总计:约100件(文物现存放于皇泽寺博物馆)1.4.1、实物:石斧 石 新石器时代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长12.7cm、宽4.8cm-5.5cm、厚3cm (0510)1.5.1、实物:石斧 石 新石器时代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长8.3 cm、刃宽5.3 cm、厚1.8 cm(0511)1.6.1、实物:石铲石 新石器时代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文管所藏 长15 cm、宽6.9 cm(0319) 1.7.1、实物:四孔玉刀 玉 商周 青川文管所藏 长62cm、最宽处13cm、脊厚1.3cm、刃厚0.4 Cm(0006)辅助展示:1、场景复原:广元先民生活场景2、图片:新石器时期中子铺遗址挖掘图片一组(四张)图一:中子铺遗址位置示意图及远景图图二:发掘现场图三:出土的细石器、:石斧:穿孔石刀、:石锛3、示意图:石斧使用示意图图四:张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张家坡遗址位置示意图石器出土陶片纹饰拓本第二单元 船棺叙说(设计说明:本单元主要展示广元宝轮战国船棺葬发掘出土及同墓出土的陶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等珍贵文物。可考虑运用雕塑、场景还原等手法表现船棺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单元说明:船棺在中国发现于四川境内,时代为战国至西汉前期,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礼俗。重庆、广元、成都、新都等地都有出土。战国时期巴蜀文化墓葬形制主要包括墓坑、葬具、附属结构和坑内填充物等姐方面。墓坑多为土坑竖穴;葬具均为木质,多为楠木;附属结构包括二层台、腰坑、墓道、椁等;坑内填充物主要是填于坑内及棺椁之间高泥和夯土,具有保护性作用。随葬品多铜器和陶器,后期出现少量铁器和漆器。第一组:宝轮船棺实物展示: 2.1、实物:错银云纹铺首衔环带盖铜壶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通高51.4 cm、盖高6.95 cm、口径14.4 cm、足径17.3 cm(0013)2.2、实物:铺首衔环云纹铜坊 铜 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高50.5 cm、口径1414.3 cm、足径18 cm、腹宽26.426 cm(0231)2.3、实物:木梳木战国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 长7.7 cm、宽4.3 cm(0074)2.4、实物:璜形佩饰 铜 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宽9 cm、高3.8 cm(0061)2.5、实物:错金银云纹铜带钩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长24 cm、最宽4.1 cm(0049)(重点展示) 2.6、实物:木胎漆耳杯 木 战国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 长30 cm、宽8.1 cm、高5.5cm(0075)2.7、实物:铜斧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长7.6 cm、刃最宽6.3 cm(0272)实物展示:(一级文物重点展示)2.8、实物:兽鹿纹铜戈铜 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25.6 cm、援身长17 cm、援身宽4.1 cm、内长8.5 cm、内宽4.5 cm、内厚0.25 cm(0014)2.9、实物:狭缘胡单刺式铜戈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25.5 cm、宽14.1 cm、内长9 cm、宽3.5 cm、厚0.45 cm(0051)2.10、实物:成阳狭内刃式铜戈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25.7 cm、内长9.7 cm、宽3.5 cm、厚0.4 cm(0052)2.11、实物:铜戈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通长18.8 cm、内残长5 cm、宽3.1 cm、厚0.4 cm(0276)2.12、实物:铜戈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18.2 cm、内长7 cm、宽3 cm、厚0.35 cm(0275)2.13、实物:铜戈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23 cm、内长7.9 cm、宽3.8 cm、厚0.35 cm(0273)2.14、实物:铜戈铜战国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长19.9 cm(0014)2.15、实物:铜戈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21.5 cm、内长6.4 cm、宽3.6 cm、厚0.3 cm(0274)2.16、实物:巴蜀兽面纹长骹铜矛 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32 cm、锋长16.8 cm (0053)2.17、实物:巴蜀虎纹短骹式铜矛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24.2 cm、柄长6.4 cm、刃宽3.1 cm(0054)2.18、实物:巴蜀符号长骹式铜矛 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通长22.8 cm、柄长11.2 cm、刃宽3.1 cm(0055)2.19、实物:铜矛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通长22 cm(0278)2.20、实物:巴式柳叶形虎纹剑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41 cm、刃宽3.6 cm、柄长8.7 cm(0057)2.21、实物:巴式柳叶形铜剑铜战国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长48 cm(0003)2.22、实物:巴式柳叶形水波纹剑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41 cm、刃宽3.6 cm、柄长8.7 cm(0058)2.23、实物:巴式柳叶形花斑纹剑铜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通长32.2 cm、柄长5.4 cm、刃宽3.1 cm(0059)2.24、实物:巴式柳叶形竹节纹脊铜剑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32.2 cm、柄长5.5 cm、刃宽3.6 cm(0060) 2.25、实物:楚式铜剑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46cm、柄长9 cm、剑最宽4.1 cm(0056)2.26、实物:中原式铜剑铜战国时期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长46 cm、宽4.4 cm (0016)2.27、实物:铜钺 铜 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17.8 cm、刃宽7.8 cm、柄长6 cm(0267)2.28、实物:铜钺铜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17.2 cm、刃宽8.7 cm、柄长5.7 cm(0268)2.29、实物: 铜钺 铜 战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15.1 cm、刃宽6.3 cm、柄长5.8 cm (0269)2.30、实物:铜钺 铜 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11.3 cm、刃最宽6.1 cm(0270)2.31、实物:铜钺 铜 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通长10.3 cm、刃最宽6.3 cm(0271)2.32、实物:铜钺 铜 战国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长17.8 cm、最宽8.3 cm(0050)2.33、实物:铜钺 铜 战国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15.4 cm(0039)2.34、实物:铜鍪 铜 战国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高16 cm、口径12 cm、腹径16 cm(0123)辅助展示:1、 示意图:铜戈纹饰拓片示意图 、弦纹(左上)、云雷文(右上)、三角雷文(左下)、勾连雷纹(右下)2、绘画:战争场景,展示兵器的使用。辅助展示:1、 场景复原:船棺场景。2、照片:什邡船棺和成都市商业街船棺发掘照片2组(4张)3、图片:昭化宝轮院船棺平、剖面图;蒲江东北船棺平、剖面图;绵竹清道独木船棺平、剖面图3组第三单元 秦汉三国(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广元境内出土汉代砖瓦为主体,兼有铁农具及其他文物。汉代“车马双阙人物砖”、汉代“楔形子母宝贵铭文砖”、汉代“五铢钱纹砖”;汉代“太平未央”瓦当、汉代“同心圆纹画像砖”、汉代“长方形车轮纹画像砖”、汉代“双人捧瓶画像砖”等做重点陈列。)单元说明:秦、汉、三国时期,广元仍称葭萌县,属益州(成都)管辖。隨着铁器广泛介入百姓生活,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加之陆路金牛古道、景谷道勾通,水上嘉陵江、白龙江连接,葭萌仍是川陕甘交际地带繁华城市。西汉初年,为避水患,迁葭萌城于昭化。汉末群雄割据,刘备以葭萌为根据地,夺取益州,通过十年的征战,最终于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王朝,成就三国鼎立之势。第一组 金牛蜀道组说明: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石牛粪金的故事,发生在周显王扁和周慎靓王定时期,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将金牛赠送给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金牛道的产生给四川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战争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时期,蜀魏交战,蜀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辅助展示:1、半景画:金牛古道。 2、地图:金牛古道线路图文字说明:金牛道由汉中经勉县入四川,最后到达成都,全程共约600余公里。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入蜀的“金牛道”这条道路,足见这条道路的重要性,历史上有关它的记载和传说故事枚不胜举。广元是秦、蜀间的军事重镇,是西蜀的北大门。金牛道以其重要的交通意义和精彩的历史传说为世人津津乐道。 3、引用文献:、文献:“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於蜀。蜀王从万馀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稽首,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秦王恐亡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土拖牛,成道,置三枚于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八蜀王本纪、文献:“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王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蜀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华阳国志蜀志、文献:“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水经注卷二七沔水上来敏本蜀论4、图片:金牛道遗址照片5、幻影成像: 金牛开道第二组:秦风汉韵组说明:巴蜀青铜器作为中国青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征的青铜文化。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代广元当时隶蜀郡、葭明县。秦王嬴政十八年(前228年),这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秦自中原入蜀,部分人定居广元的文献最早记载,广元地区的青铜器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西汉中晚期,手工业发达,厚葬之风盛行,为画像石、画像砖的大量产生创造了条件。以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艺术为代表的汉代陶石艺术,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东汉时期道教神仙思想的盛行,对汉代丧葬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代陶石艺术中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在塑造技巧上还是在雕刻手法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实物展示: 3.2.1、实物:“蜀东工”吕不韦戈铜秦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长26.4 cm、宽16.4 cm(0001)秦 蜀东工吕不韦戈 长26.4cm、宽16.4 cm3.2.2、实物:铜矛铜秦1件青川县文管所藏 长16.5 cm(0002)3.2.3、实物:铜钺铜汉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长10.8 cm、横6.2 cm、口径4 cm(0015)3.2.4、实物:扶耳俑 陶 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高15 cm(0316) 3.2.5、实物:吹笙俑 陶 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高15 cm(0317) 3.2.6、实物:红陶立俑陶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高13.2 cm、头高3.6 cm、裙底宽4.6 cm(0029)3.2.7、实物:红陶立俑陶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22 cm、宽8.4 cm(0030)3.2.8、实物:红陶立俑陶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22 cm(0031)3.2.9、实物:红陶立俑陶汉 1件旺苍县文管所藏高18.4 cm、腹围5.8 cm(0033)3.2.10、实物:红陶立俑陶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高23 cm、头高5.3 cm、裙底边宽6.7 cm(0034) 3.2.11、实物:陶女坐俑陶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高24 cm、宽15 cm(0040) 3.2.12、实物:扶耳陶坐俑陶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24 cm、宽16.6 cm(0043)3.2.13、实物:灰陶庖 厨俑陶汉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高23 cm(0068)3.2.14、实物:蜀郡铭文铁铧 铁汉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长12 cm、宽13 cm(0009)3.2.15、实物:铜瓦陶汉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长65 cm、宽25.5 cm、厚2 cm(0155)3.2.16、实物:“太平末央”铭文瓦当陶汉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高19.8 cm、底径13.2cm(0051)3.2.17、实物:绿釉鸟兽纹钟盖陶汉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 内口径10.9 cm(0060)3.2.18、实物:斜方格楔形纹砖 陶 汉 1件剑阁县文管所藏长35 cm、宽18.3 cm、厚8.5 cm(0226)3.2.19、实物:斜方格楔形纹砖陶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33 cm、宽21.5 cm、厚6 cm(0227)3.2.20、实物:钱币纹砖陶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高10.5 cm、长31.5 cm、宽24 cm(0229)3.2.21、实物:双鱼纹砖陶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43.5 cm、宽18.5 cm、高8.7 cm(0230)3.2.22、实物:双凤斜方格砖 陶 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38 cm、宽17.4 cm、厚7.8 cm(0231)3.2.23、实物:太阳纹砖陶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24 cm、宽19.5 cm、厚8.3 cm(0232)3.2.24、实物:斜纹砖陶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长34 cm、宽6 cm(0233)3.2.25、实物:斜纹砖 陶 汉1件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34 cm、宽6 cm(0234)3.2.26、实物:双车轮双马条纹画像砖陶汉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纵40.5 cm、横8.5 cm、厚22 cm(0048)3.2.27、实物:车马人物条纹画像砖陶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直径18.8 cm、厚0.8 cm、高1.6 cm、钮座2.6 cm(0003)3.2.28、实物:同心圆纹画像砖陶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长30.4 cm、高29.6 cm、上底25.5 cm、厚6.7 cm(0065)3.2.29、实物:长方形车轮纹画像砖 陶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长29 cm、宽20 cm、厚10 cm(0066)3.2.30、实物:铜心圆纹画像砖陶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上底25 cm、下底30 cm、高29.8 cm、厚9.8 cm(0068)3.2.31、实物:青釉博山炉 瓷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18.7 cm、腹径11. cm 6、座足径18.6 cm(0018)3.2.32、实物:青釉博山炉瓷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18.7 cm、座径18.6 cm(0019)3.2.33、实物:陶耳环 陶 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口径9 cm(0307)3.2.34、实物:陶耳环 陶 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口径9 cm (0308) 3.2.35、实物:灰陶罐 陶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13.6 cm、宽18.2 cm、外口径11.4 cm(0026) 3.2.36、实物:灰陶罐 陶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口径9.65 cm、高11.6 cm、腹径14.6 cm、足径7.5 cm(0027) 3.2.37、实物:灰陶罐 陶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27 cm、口径15 cm、足径15 cm(0028) 3.2.38、实物:酱釉陶鼎 陶 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9.1 cm、口径16 cm(0038) 3.2.39、实物:酱釉陶鼎陶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14.5 cm、口径16.5 cm(0039) 3.2.40、实物:陶猪 陶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纵12 cm、横23 cm(0041)3.2.41、实物:陶猪 陶 汉 1件旺苍县文管所藏 纵长28 cm、侧高15.4 cm(0036) 3.2.42、实物:子母陶鸡陶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11 cm、横12 cm(0042)3.2.43、实物:菱形太阳陶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长35.5 cm、宽18 cm、厚10 cm(0069)3.2.44、实物:铺首衔环弦纹铜壶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21.8 cm、口径11.3 cm、腹径18.4 cm、足径11.7 cm(0044)3.2.45、实物:铺首衔环铜钫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高28.3 cm、口径99.4 cm、腹宽1415 cm、足径10 cm(0045)3.2.46、实物:铺首衔环云纹铜坊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高3 5 cm、口宽11.4 cm、足宽13 cm、腹宽29.5 cm(0232)3.2.47、实物:铺首衔环云纹铜坊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高26 cm、口宽8.99. cm 3、足宽10.03 cm、腹宽1414. cm 8(0233)3.2.48、实物:铺首衔环铜坊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28.3 cm、口径9.19.4 cm、腹宽14.514.9 cm(0234)3.2.49、实物:铜坊铜汉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 高32.4 cm、口径10.7 cm、足径11.6 cm(0019)3.2.50、实物:重圈铭文铜镜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直径16 cm、厚0.5 cm(0047)3.2.51、实物:铜镜 铜 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镜 径8.7 cm、厚0.4 cm(0111)3.2.52、实物:连弧铭文镜 铜 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径12.4 cm、厚0.45 cm、廓径0.4 cm、厚0.6 cm(0117)3.2.53、实物:连弧铭文镜 铜 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径8 cm、厚0.3 cm、廓径1.1 cm、厚0.4 cm(0120)3.2.54、实物:“青盖作”三角缘龙虎神兽镜铜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直径18.8 cm、厚0.8 cm、高1.6 cm、钮座2.6 cm(0001)3.2.55、实物:蒜头铜壶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33.7 cm、口径3.3 cm、足径13.6 cm、腹径22.3 cm(0236)(重点展示)3.2.56、实物:蒜头铜壶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33.2 cm、口径3.6 cm、足径13.6 cm、腹径22 cm(0237)3.2.57、实物:蒜头铜壶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33 cm、口径3.5 cm、足径12.1 cm、腹径22.5 cm(0238) 3.2.58、实物:蒜头铜壶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24.1 cm、口径2.7 cm、足径10.02 cm、腹径17.6 cm(0239)3.2.59、实物:铺首衔环弦纹铜壶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24.5 cm、口径11.6 cm、足径12.7 cm、腹径20 cm(0240)3.2.60、实物:铺首衔环弦纹铜壶 铜 汉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21.6 cm、口径11.2 cm、足径11.7 cm、腹径18.5 cm(0241)3.2.61、实物:铺首衔环弦纹铜豆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高18.3 cm、口径14 cm、足径13.6 cm、腹径16.1 cm(0245)3.2.62、实物:铜串锅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12 cm、口径23.8 cm(0246)3.2.63、实物:弦纹双耳铜釜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14.7 cm、口径14.4 cm、腹径18.8 cm(0242)3.2.64、实物:弦纹双耳铜釜 铜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15.5 cm、口径12.5 cm、腹径17.7 cm(0243)3.2.65、实物:弦纹双耳铜鍪铜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10.5 cm、口径10 cm、腹径12.6 cm(0244)3.2.66、实物:铜带勾铜汉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13.4 cm(0224)3.2.67、实物:车马临阙砖砚 陶汉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长26 cm、宽15 cm、高8 cm(汉砖宋砚知识点说明)(0030)3.2.68、实物:青釉钵 瓷 汉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6、口径16.4 cm、足径9.5 cm(0020)3.2.69、实物:青釉钵 瓷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6 cm、口径16.4 cm、足径9.3 cm (0021)3.2.70、实物:铜钫 铜 汉 1件 皇泽寺博物馆藏(0045)辅助展示:1、拓片:画像砖拓片与画像砖对比陈列2、多媒体短片:画像砖实景短片动画 第三组:三国风云组说明:广元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三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蜀魏战争的主战场,它见证了蜀国的兴衰灭亡。广元三国遗址遗迹多达140余处,均分布于统称古蜀道的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上。通过观赏丰富多彩的三国文物,倾听生动神奇的三国故事、神话和传说,我们将在感性认知和理性理解中找寻到三国昔日的璀璨足迹,领略其耀眼风采。实物展示:3.3.1、实物:青釉瓷碗 瓷三国时期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6.6 cm、口径14.9 cm、足径8.7 cm(0090)3.3.2、实物:青釉瓷碗 瓷 三国时期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7.1 cm、口径16.5 cm、足径10.3 cm(0089)3.3.3、实物: 青釉瓷碗 瓷 三国时期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6.2 cm、口径16.6 cm、足径10.3 cm(0091)3.3.4、实物:半两钱币 铜 秦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直径3.02 cm、厚0.1 cm(0145)3.3.5、实物: 半两钱币 铜 秦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直径3.2、厚0.15 cm(0345)3.3.6、实物:直百五铢钱币 铜 三国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直径2.05 cm、厚0.2 cm(0144)3.3.7、实物:直百五铢钱币 铜 三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直径2.8 cm、厚0.3 cm(0353)3.3.8、实物:直百五铢钱币 铜 三国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直径2.8 cm、厚0.25 cm (0354)辅助展示:1、场景:三国战争内容2、照片:三国遗迹照片一组(6张) 说明:广元市地处大巴山南麓,雄踞嘉陵江上游,北枕秦陇,南制果阆,东控巴夔,西扼龙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为:“川北门户”。三国时期,广元是汉魏相争的主战场,由秦陇入蜀的金牛、阴平、米仓栈道均穿境而过,在此留下众多的遗址、遗迹和传说故事。广元是四川省三国蜀汉遗迹、遗址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葭萌关 即昭化古城。位于广元市西南36公里处。昭化是四川置县最早地地。秦时置葭萌县,蜀汉改称汉寿。古时葭 萌关以城为关,可四面迎敌。昭化县志称:“东来广元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剑阁有天雄关以镇之,南崐下苍、阆有梅岭关以间之,北渡阴平有白关以守之”。米仓山古碑 位于旺苍木门道上纪家河桥头。为米仓道上仅存的石碑。碑文上有“上通秦陇,下达蜀川”的文字,足证此道即为米仓古道。 烽火台 在祠后山顶上。相传孔明曾在此,设置烽火台。天雄关 位于昭化古城西门外7.5公里处的牛头山山腰。为剑门至葭萌关必经之磁隘。昭化县志称:“峰连玉垒 ,地抱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距嘉陵而枕清水,诚天设之雄也”。3、绘画:与广元有关的三国故事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典故。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典故。三国志魏灭蜀之战是结束自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中国统一的关键战役。第四单元 蜀道佛光(设计说明:本单元主要展示广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石刻造像。为凸显石刻之特点,可考虑主要以深色基调,墙面可考虑用真实漆做沙石状处理。造型精美、等级高的造像可考虑设置单独空间考虑。以射灯衬托出该文物的精美绝伦之气质。) 单元说明:魏晋南北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对抗、战争频繁的时代,也是我国佛教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佛教从印度的传入,佛教石窟艺术在蜀地的发展也初见端倪。巴蜀石窟中,隋唐以前的早期佛教造像不多,在四川广元石窟中存有少量,可追溯到北魏。到了隋唐时期,举国上下大兴佛教,以广元为代表的早期石窟受长安、洛阳的影响,风格和题材都与中原佛教石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巴蜀金牛道的广元、剑阁等地成为了石窟艺术由北向南进入蜀地的前站。盛唐之后,巴蜀石刻就遍地开花了,几乎是每县都有。五代乱世,安岳、大足留存着中国石窟艺术的火种,两宋时期,巴蜀石窟延续并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并更加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第一组、佛主入蜀组说明:迄今巴蜀的佛教石刻造像,大多为唐及唐以后的作品,而广元因地处连接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古有“秦蜀交通要衢”、“川陆之会”、“蜀北重镇”等美誉,故早在北魏时期,佛教造像就已经出现在蜀北大地嘉陵江两岸的岩壁上,这也是迄今为止巴蜀大地上年代最早的石窟造像。由于受北方长安、洛阳的影响,广元早期佛教造像的风格和题材都与中原佛教石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佛像面部丰满,身躯魁伟,菩萨雍容华贵,力士勇猛威武。 实物展示: 4.1.1、实物:刘约造像碑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长51.2cm、宽41 cm、厚11.5 cm (73)(重点展示)4.1.2、实物:北魏延昌三年造像碑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通高70 cm、主尊残高48 cm、肩宽27 cm、座高22 cm、宽50 cm、厚32 cm (512)(重点展示)4.1.3、实物:鎏金石佛像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27.8cm(513)4.1.4、实物:佛像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31cm(514)4.1.5、实物:圆雕观音身躯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30cm(515)4.1.6、实物:佛头像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25.3cm (522)4.1.7、实物:佛头像 石 北魏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43.3cm (523)辅助展示:1、幻影成像:将千佛崖最具代表性的“持莲观音(东方美神像)”作为本单元的亮点首先突出,让观众一进入本单元就对广元佛像的美印象深刻。2、图片:广元北魏石窟照片一组(6张):释迦说法图、弥勒说法图、菩提瑞像、阿弥陀佛与五十二闻法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天王)、药师佛。3、地图: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的路线图4、地图:四川佛造像传播线路图及分布地图(标明各地的时代) 说明:将佛教造像最早从广元开始,越往南发展时代越晚的整个传播路线及传播到每个地方的时代在图中标示出来,每个地名上面可用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一尊佛像进行提示。第二组、佛龛盛世组说明:隋唐时期举国上下佛教盛行,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蔚为壮观。一大批隋唐官员、文人、商贾、工匠入蜀,将中原地区的凿佛之风也带入了广元。唐太宗贞观年间,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与妻子在寺中捐资凿像。晚唐,太守北平公出资重修今天的皇泽寺。开元年间,出任剑南道按察使的韦抗、苏颋,利州刺史毕重华等朝廷命官出资开龛造像,或是加以维护和重修佛像。广元石窟艺术不仅继承了中原石刻艺术的精髓,更融合了本土文化,将佛教石窟艺术发扬光大,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其中,尤以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崖的佛教石刻造像最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实物展示: 4.2.1、实物:半身佛像 石 隋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22.3cm(516) 4.2.2、实物:佛头像 石 唐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28.5cm(517)4.2.3、实物:弟子头像 石 隋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残高26.4cm(521)4、照片:中原佛教造像与广元佛教造像的对比4组5、拓片:旺苍木门寺摩崖石刻6、拓片:剑阁横梁子摩崖石刻造像7、拓片: 150号龛开元十年(722)题刻8、拓片:226号窟(三圣堂)9、拓片:11号龛开元七年(719)题刻10、拓片:天成二年(927)题刻11、拓片:251号龛中和二年(882)题刻12、拓片:366号窟大唐利州刺史毕公柏堂寺菩提瑞像颂并序碑(重点展示)辅助展示:1、视频:千佛崖、观音崖、皇泽寺历史及风光介绍,可配合解说(建议专门制作)2、背景图:将千佛崖、观音崖、皇泽寺的部分精美造像提炼出来制作成图片作为本单元的背景。 4、拓片:皇泽寺、千佛岩历代名人题记第五单元 金蕴银华(设计说明:本单元文物体量较小,单体文物可考虑采用放大镜发大局部的设施。)单元说明: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人所灭,高宗南逃,经济中心南移,出现了“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的景象。北宋时期,四川诸多生产领域发展较好,金银铜器日益商品化,金银器已不再是王公贵族独享的奢华,而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南宋晚期至元,四川地区经历了几十年的宋元战争,人们纷纷将家族财宝埋藏以避战乱。四川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宋代金银器和铜镜,反映了当时四川繁荣的金银铜制造业。第一组、旺苍窖藏银器组说明:宋代金银器的造型极富变化,盏、杯、碟、盘、瓶、盒等常用器物都造型百态。宋代金银器的装饰以花鸟纹为大宗,题材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广元旺苍出土的宋代窖藏银器尤为精美。实物展示: 5.1.1、实物:银鎏金伎莲瓣纹执壶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通高:23; 口径:6.5; 底径:8; 盖高:5; 盖径:7; 流长:5.5 5.1.2、实物:银带盖方执壶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通高:18; 口径:4.5; 底径:6; 盖高:6; 盖径:5.5; 流长:5 5.1.3、实物:银鎏金花鸟纹葵口盘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口径:21; 底径:10; 高:6 5.1.4、实物:银鎏金花鸟纹盘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口径:21.5 ;底径:10; 高:6 5.1.5、实物:银蓝纹钵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口径:10; 底径:4.6; 高:4。5.1.6、实物:银鎏金花鸟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口径:14.5; 底径:6.5; 高:4.5。5.1.7、实物:银鎏金摩羯缠枝纹器盖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长:27; 宽:20。5.1.8、实物:圈足葵口杯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口径:10.5; 底径:5.6; 高:5 5.1.9、实物: “船形”杯 宋 银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口长:18; 口宽:7; 底长:8.5; 底宽:4;高:3.25.1.10、实物:银提梁串锅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口径:27; 底径:18; 高:10 5.1.11、实物:银圈足“船形”杯 宋 银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口长:17.5; 口宽:8; 高:4; 底径:2.5 5.1.12、实物:银葵口带柄勺 宋 银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柄长:22.5; 口径:18; 深:2.5 辅助展示:1、图片:广元旺苍窖藏银器发掘图片一组( 4张)2、白描图:金银器类与形态3、白描图:金银器器形和纹饰一览 第二组、对镜贴花黄组说明:唐宋时期,四川的铸铜工业发展较好,铜镜的出土数量较多,富丽而精美;明末清初,随着玻璃镜的普遍使用,青铜镜最终被玻璃镜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广元出土的宋代铜镜较多,宋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实物展示:5.2.1、实物:莲花纹团花铜镜 铜 唐代 广元市博物馆藏 直径19.7、厚0.45(0015)5.2.2、实物:四神十二生肖铜镜 青川县文管所藏 铜 唐代 广元市博物馆藏直径21.2、厚0.7(0046)5.2.3、实物:瑞兽葡萄纹镜 铜 唐 1件 剑阁县文管所 直径17.1cm、厚1.4 cm(108)5.2.4、实物:十二生肖八卦铭文铜镜 铜 唐 1件 剑阁县文管所 直径28.5、厚0.4 (109)5.2.6、实物:瑞兽葡萄纹铜镜 铜 唐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边长8.6、厚0.95.2.7、实物: 双凤纹带柄铜镜 铜 宋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直径12cm、厚0.3cm、柄长15cm、柄厚0.4cm5.2.8、实物: 八卦铭纹铜镜 铜 宋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直径4.1cm、厚0.4cm(9)5.2.9、实物: “湖州真石念二郎”铭文铜镜 铜 宋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直径13.3cm、厚0.3cm (10)5.2.10、实物:花卉纹铜镜 铜 宋 剑阁县文管所藏 直径13.4cm、厚0.4cm(11)5.2.11、实物: 八卦十二生肖铭文镜 铜 宋 1件 青川县文管所藏 直径20cm5.2.12、实物: “武德军都作院”铭文铜镜 铜 明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直径16cm(132)5.2.13、实物: “宝贵双全”铭纹铜镜 铜 明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直径12cm、厚0.35cm、外廓厚0.4cm、廓径0.6cm(115)5.2.14、实物:五子登科铭文铜镜 铜 明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直径15.1cm、厚0.85cm(289)5.2.15、实物: 清玄祖殿铜镜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直径68cm(2)5.2.16、实物: 仿汉连弧纹铭文镜铜 清 1件 直径13cm、厚0.4cm5.2.17、实物: 正其衣冠铭文镜 铜 清 1件 直径9.1cm、厚0.45cm辅助展示:1、 拓片:铜镜的纹饰2、动画:将铜镜纹饰进行动画演示第三组 铜像5.3.1、实物:数珠观音 铜 宋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高15.4cm(12)5.3.2、实物:持扇道教神像 铜 宋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通高22cm、肩宽3.4cm、站台高5.5cm(18)5.3.3、实物:持药杵道教神像 铜 宋 1件 剑阁县文馆所藏 高20.5cm、肩宽6cm (19)5.3.4、实物:刘海戏蟾铜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14.5cm(166)5.3.5、实物:鎏金铜玄武铜像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20cm、长31cm、宽20cm(167)5.3.6、实物:鎏金护法铜神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45cm、座长16cm、宽12cm(168)5.3.7、实物:鎏金护法铜神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48cm、座长16cm、宽12cm(169)5.3.8、实物:清鎏金铜罗汉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15cm(170)5.3.9、实物:迦叶铜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38cm(171)5.3.10、实物:阿难铜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37cm(172)5.3.11、实物:文殊铜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27cm(173)5.3.12、实物:释迦牟尼铜像 铜 清 1件 苍溪县文管所藏 高16cm(174)5.3.13、实物:武士铜像 铜 清 1件 剑阁县文管所藏 高127.5cm 第六单元 广元瓷窑(设计说明:考虑到瓷器的光反射,可使用LED灯条于通柜上方。保证观者从各个角度欣赏瓷器而不出现暗部。通柜及中心柜体部分可考虑用木质材料。考虑到广元以黑釉为代表,柜内基色可以青色或米色为基。单个文物积木台及亚克力支架将根据各文物的形状特点而有针对性的制作。)单元说明:广元窑位于广元瓷窑铺,始烧于晚唐五代,停烧于南宋末或元初,以烧黑釉瓷为主,兼烧酱釉、黄釉、绿釉瓷。装饰技法有窑变纹、压印纹、划纹、绘花纹四大类,其中以窑变的兔毫纹、鹧鸪斑纹、玳瑁纹、星点纹等颇具特色。这种黑釉瓷主要是饮茶具,以碗、盏 储酒器。宋代从宫廷至民间都流行“斗茶”,即把一种发酵的茶饼碾成细末,然后用煮沸的水点注入,茶面即浮起一层白沫,因此以黑釉瓷饮用为最佳,汤色和容器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广元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此地发掘了不同时期的瓷器,以宋代瓷器为主。外窑瓷器主要以龙泉、景德镇为代表,也有少量北方窑铺瓷器。辅助展示:1. 地图:四川古代瓷窑分布图,标注出广元窑窑址。(可采用浅浮雕造型方式) 2.图表:四川古代瓷窑调查表3.图表:四川古代瓷器的化学成分分析图第一组:广窑溯源6.1.1、实物:汉青釉碗 瓷 汉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8cm、口径19.1cm、足径11.2cm(226)6.1.2、实物:绿釉三足盘 瓷 汉1件 高3.5cm、口径13.2cm、足径4.4cm (227)6.1.3、实物:汉青釉钵 瓷 汉 1件 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6cm 口径16.4cm、足径9.5cm(20)6.1.4、实物:汉青釉钵瓷汉1件旺苍县文管所藏 高6cm、口径16.4cm、足径9.3cm(21)6.1.5、实物:三国青釉瓷碗瓷三国时期 1件 广元市博物馆藏 高7.1cm、口径16.5cm、足径10.3cm(89)6.1.6、实物:三国青釉瓷碗瓷三国时期 1件广元市博物馆藏高6.6cm、口径14.9cm、足径8.7cm(90)6.1.7、实物:三国青釉瓷碗瓷三国时期 1件广元市博物馆藏高6.2cm、口径16.6cm、足径10.3 cm(91)6.1.8、实物:南北朝青釉鸡首盘口壶瓷南北朝时期1件广元市博物馆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课件
- 兴工街道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无法履约的合同6篇
- 通知类短信营销方案(3篇)
- 兖矿安全技能培训课件
- 创建革命根据地课件
- 操作风险控制体系重构-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大单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 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内河船安全培训课件
- 水暖专业试题及答案
- 学校大班额化解实施方案
- 2025年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肺康复护理进展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诚实守信》教案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学习培训课件
- 202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表内除法》教案
- 污水处理在线运维课件
- 质量经理工作汇报
- 四川隆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万吨压裂支撑剂(150万吨石英砂、30万吨覆膜砂)项目环评报告
- 消毒灭菌物品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