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doc_第1页
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doc_第2页
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doc_第3页
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湖北荆州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逐步得到改变和完善之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关注,不仅注重开发自然旅游资源,更将目光转向历史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本文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研究目前湖北荆州市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荆州 历史文物 旅游资源 开发 一、荆州市历史文化简述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吴国名将伍子胥、楚国名士申包胥、元末起义首领陈友谅、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著名文学家“三袁”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7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 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二、荆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2001年,实观旅游总收入28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504万人次。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荆州古城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城屡毁屡建,现在的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城墙四周原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6座城门,除小东门外,其它五座城门都由两道门组成,有瓮城,建国后,又新开3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均无瓮城,原来6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等,其中以曲江楼和景龙楼最为出名。“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三、荆州历史文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资金紧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有限;2.宣传力度不够,文化遗产价值未充分体现;3.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4.旅游资源开发为单向开发;5.开发主体单一,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四、荆州历史文物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针对荆州历史文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开发时应考虑到长远利益,明确历史文物旅游资源首先是“文化遗产资源”,然后才是“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必须制止破坏性的商业行为, 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利用。针对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最大难题,要从旅游收人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其维护工作。另外还要创造条件,争取将该历史文化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备选名录,这样既能使该资源获得全面的保护,还提高了知名度,使地区性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外知名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荆州历史文化。如政府与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密切协作,利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期刊杂志、宣传画册等等传播手段,印发有关体现当地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及民间文化传统,展现当地自然风光的旅游册;在国内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或代办点,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邀请国内外记者进行考察、拍摄专题片、进行专题报道;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如楚文化节、成语典故文化节、三国文化节、寺庙会等活动,不断扩大荆州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力,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3.编制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把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与旅游设施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三者同步规划为其指导思想,对旅游业发展作出战略构思。在市场定位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周边地区为发展重点,着重面向周边省市地区以内的游客,采取阶段性发展的步骤,逐步扩大影响;在景区规划上,应以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为核心,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旅游专线,打造旅游品牌。在项目开发上,充分利用优越自然环境,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文化遗产游与自然风光游、民俗文化游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针对过去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知识性强而趣味性弱的情况,加强其参与性与娱乐性,把以观光为主的单向旅游开发逐步发展为观光、度假、疗养、娱乐等多种功能并存的双向旅游开发。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使旅游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经济。4.突出地区特色,加大开发力度。旅游的本质在于其吸引力因素,因此,应遵循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突体现文化遗产一定时间和地城范围内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价值,同周边的地区形成优势互补. 如楚文化旅游开发应收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建设楚文化博物馆和文物会展中心,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楚文化,发展历史文物旅游提供了更好的载体;结合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资源,建设成为集文化、山水、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提升其整体吸引力。 5.搞活发展机制,加大投资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文化遗产部门对历史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旅游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 “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发旅游资源和经营旅游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民营资本、区外资金投资文化遗产旅游的积极性,并与驻区大企业、区外旅游企业联合开发的旅游资源。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支持景区附近的群众投身旅游产业。如鼓励赵王城景区附近左西村、引豹村、张庄桥村、小屯等村的群众在景区周围发展旅游商贸、服务、游乐等项目,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活力和后劲。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的发展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予以支持,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有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行社及导游素质等。参考文献:1.傅文伟著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2.崔凤军著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3.邹统钎著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4.肖星、严江平主编的旅游资源与开发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85.吴必虎著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