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叫乌龙茶乌龙茶,又称青茶,采用半发酵的烘制方法,浓缩了绿茶与红茶的精华,是我国六大茶类中最具有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茶叶从颜色看,介乎绿茶和红茶之间,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即所谓“绿叶红镶边”。乌龙茶插秧颜色澄亮金黄,呈现为从绿茶的清绿明净到红茶的厚亮微褐的过渡。 乌龙茶的滋味兼取绿茶,红茶二者所长,透着绿茶的清幽鲜爽,却不似绿茶般收敛涩口:带着红茶的甘甜香醇,却不似红茶般刺激浓郁,滋味醇厚甘鲜香气馥郁持久,令人心旷神怡。由于独特的生长地域与加工工艺,又创造出乌龙茶不同于二者的独特韵味花香:乌龙茶在冲泡时会散发一股浓郁的“如梅似兰”的幽香,清代僧人释超全称其“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这种花香,果香,并非由茉莉,珠兰,玉兰等鲜花掺加而成,而是如诗所述全由乌龙茶的工艺引发而来。喉韵:喉韵即茶汤过喉时徐徐生津且有回味的醇厚回甘,如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这种乌龙茶所独有的特点,又因乌龙茶产区,茶树品种,制茶工艺的不用而有少许差异:武夷岩茶滋味浓醇请活,生津回甘,浓饮却不苦涩,这种独特的韵味,被称为“岩韵” 安溪铁观音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这种独特的韵味被称为“观音韵”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据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乌龙茶的种植所需的气候条件盛产乌龙茶的华南地茶区,主要是南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度-22度,全年日照总时数达1800小时以上。在降雨量方面,该地区年降雨量是全国各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2000毫米,其他台湾茶区的雨量尤为充沛,年降水量均超过2000毫米。茶树的年生长期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可达10个月以上,有利于嫩叶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丰富的营养物质,保证茶叶的品质。乌龙茶的种植需要的地理条件纵观乌龙茶四大产区的情况,生产优质乌龙茶所需的地理条件是:海拔高或者岩石多海拔高:所谓“高山出名茶”,海拔高度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这不仅仅暗含着隐约的仙道色彩,更存在着与现代接轨的科学依据。海拔较高的产茶区,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壤理性化能好,腐殖质量高,是种植茶树的有条件。该条件特别有利于鲜叶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使得茶树鲜叶中氨基酸,茶氨酸含量较高,呈香型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较多,而苦涩味较重的茶多酚含量较低。另外,海拔较高也使茶树纤维素合成速度放缓,鲜叶的持嫩性随之增强。这些优势,均为优质乌龙茶的品质奠定了基础岩石多:海拔不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唯一标准,处在低海拔的茶区,若生态环境符合茶树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特定条件,也同样能制出品质优异的乌龙茶。位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茶区,海拔仅200-300米,但山中岩峰耸立,溪水萦流,岩壑处常年云雾缭绕,营造出与高海拔等效的有利条件。乌龙茶种植所需的土壤条件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土质条件的优劣,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及茶叶的品质。从乌龙茶产区土壤环境来看,以赤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肥沃深厚,此外,长期的森林覆盖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根据有关调查,铁观音产地福建安溪,土层深厚,且多为山地棕壤,砂质质地,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多,矿质营养丰富,PH值在4.5-6.5之间,呈弱酸性,适宜茶树成长,茶叶亦香味双绝。武夷岩茶产地福建武夷山,峰峦岩壑之间,土壤多为岩石风化的暗色茶坛土,土层深厚,植被繁茂。山间茂密的植被与风化的岩石,为土壤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元素,使得武夷岩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乌龙茶的独特“岩韵” 四大乌龙茶的特点(1)广东乌龙茶;主产于广东潮州地区,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是广东乌龙茶中的最优秀产品。近年来,广东的石古坪乌龙和岭头单枞(即白叶单枞)也较出众。其次是产于饶平县的饶平色种。广东乌龙茶外形条索状,色泽棕褐,汤色金黄,滋味浓厚,有甜香味。 (2)台湾乌龙茶;主产于台北、南投、台中、桃园、苗栗、嘉义、花莲等地。台湾乌龙茶依据其做青发酵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发酵乌龙茶、中发酵乌龙茶和重发酵乌龙茶三类。清香乌龙茶及部分轻发酵包种茶(文山包种)属轻发酵乌龙茶,其品质特征是色泽青绿(似绿茶)、冲泡后汤色黄绿,花香突出,叶底青绿,基本上看不出有红边现象。中度发酵乌龙茶主要有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和竹山金萱等。其品质特征是外形多数为半球形颗粒状,也有曲卷状,色泽青褐,汤色金黄,有花香和甜香,滋味浓醇,叶底(指冲泡后的茶叶称)多数黄绿,看得出有少量红边。重度发酵的乌龙茶有白毫乌龙(包括台湾乌龙、膨风茶、香槟乌龙、东方美人等)。其品质特点是色泽乌褐,嫩芽有白毫,汤色橙红,有蜜糖香和果味香。 (3)闽北乌龙茶;主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等几个品类。武夷岩茶产于武夷山的丛山峻岭之中,因茶树品种不同,有不少“名枞”,最出名的名枞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此外还有十里香、金锁匙、不知春、吊金钟、瓜子金、金柳条等普通名枞。除了名枞之外,还有以品种命名的单枞,如奇兰、乌龙、梅占、肉桂、雪梨、桃仁、毛猴等。闽北乌龙茶外形条索状,色泽乌褐,香气高而持久。还有一种产于崇安八角亭的束状乌龙茶,是用彩色丝线将数枝茶条捆扎成龙须状而后烘干,故称“龙须茶”,是民间往来的重要礼品茶。 (4) 闽南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南部安溪一带,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和“黄金桂”,铁观音是用铁观音品种芽叶所制,黄金桂是用黄棪品种芽叶所制。这两种乌龙茶,外形曲呈青蜓头状,汤色金黄,有兰花香,耐冲泡,多次冲泡后仍有余香。闽南乌龙茶所用品种还有佛手、毛蟹、本山、奇兰、梅占、桃仁、香椽等。若以这些品种混合制作或单制混拼而成的乌龙茶,统称“色种”铁观音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发明于17251735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七泡余香溪月露 满心喜乐岭云涛 ”。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铁观音叶片铁观音既是一种珍贵的天然茶饮,又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经科学分析和实践证明,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和延缓衰老,防癌症、消血脂、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功效,闻名遐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 创制历史 铁观音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 品质特征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 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微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铁观音 诗文/东都漫士 闽南宝地毓植灵,安溪观音可赞评。 香汤独有自在韵,乾隆御赐观音名。 驱愁提神诗客慕,酒病此君最解酲。 主要分类清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为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的高档产品,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的感受,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温馨提示:宜用山泉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泡,泡饮效果最佳。 冲泡技巧要从水、茶具、冲泡时间入手。 水:要用山泉水为佳,好的水质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茶的内质。 茶具:以小为佳. 1.浓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以传统工艺“茶为君,火为臣”制作的铁观音茶叶,使用百年独特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湿风快速冷却,产品“醇、厚、甘、润”,条。 型肥壮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蜜香、粟香,汤色深金黄色或橙黄色,滋味特别醇厚甘滑,音韵显现,叶底带有余香,可经多次冲泡。茶性温和止渴生津,温胃健脾。 浓香型铁观音则要用紫砂壶泡,并且要用大嘴的,这样才能开发出浓香型铁观音的“内涵”清香味道,这样才会有甘中带甜的味道。如果用小嘴的紫砂壶不利于茶叶的散热,茶叶在壶里很快就会“熟化”,茶叶的滋味会体现出“涩”的一面。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2.韵香系列产品特色:本产品制作方法是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经过精挑细选、传统工艺精制拼配而成。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韵香型铁观音要用盖碗泡,这样才能泡出清香型铁观音的香气和美好的滋味。因为盖碗是白瓷制作,不吸味,导热也快。铁观音为珠茶,干茶与展开后的体积相差甚大,盖碗有利于其叶面的伸展,以鉴赏叶底。而且现代铁观音基本都是飘香茶的做法,即轻发酵轻火,与传统铁观音有别,所以更重视其香味,固以盖碗冲泡,当打开碗盖闻盖香时,这是紫砂壶无法比拟的。又称“三才杯”的盖碗,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是为天地人,也喻为品茶时天地人合一,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除了水、茶具、冲泡时间外,还有一点就是“心”。好茶、好水、好茶具,没有一颗细品的心,所喝的不过是一杯开水罢了。所谓“一叶一菩提”,每一壶茶都是一个人生,每一壶茶都是一个轮回,每一壶茶都是一方世界。只有细细品味,触动到你的心底的“禅”,才能算是品茶人。 制作方法正炒铁观音 正炒铁观音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并及时下锅杀青,采青后第二天中午11-12点炒青(杀青),所以称为正炒。正炒做法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干茶砂绿色明显,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明亮、透白;汤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浓郁,观音韵明显,回味甘甜,口齿留香;叶底色黄绿,有光泽,底片柔软;安溪茶农自己留着喝的也多数都是这种工艺茶。因此正炒铁观音适合有一定茶龄的茶客,也适合斗茶。铁观音茶王比赛用的就必须这种做法的铁观音。此类茶口感较轻。 拖补铁观音将摇好的茶青,置于空调间,静置至次日下午以后,才可以开始入锅炒青(杀青)。由于茶青静置时间长,杀青时间拖延至第二日晚22-24点炒青,有的拖到第三天6-10点再炒青,因此称为拖补或拖酸,又叫拖青。这种工艺做的好的有清爽的青香和酸香或清酸味,但却没有了铁观音的音韵。这类茶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有开盖夺香之势,很容易吸引刚接触观音的茶客。此类茶叶(铭茶案坊)口感较重。 主要产地安溪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 据安溪县志 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 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1982年6月,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从那以后安溪茶厂出品的特级铁观音连续20多年保持国家金质奖章的荣誉。 1984年,被审定为全国良种茶树。 1986年10月,在法国巴黎获“国际美食旅游协会金桂奖”,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 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2年,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 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06年1月,“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是全国茶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也是世界最喜爱的中国品牌之一。 2009年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上,安溪铁观音拿得第一位。2 2010年,安溪铁观音正式进驻世博会,成为世博会茶叶第一品牌,为安溪铁观音茶叶走向世界又上一个新台阶。 安溪境内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在蓝田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冠达3.2米。据专家论证,已有1000多年的生长历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断发现野生茶树,表明了安溪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产茶历史。 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6年(1083),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魏荫爱茶,所做之茶都争相品茗,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到南岩山麓游览得品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铁观音的传说。一、“魏说”观音托梦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二、“王说”乾隆赐名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故而茶名之中有“观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铁”字,又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茶色如铁”。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内安溪”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悠长,品之滋味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安溪铁观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黄金桂 黄金桂原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又称黄旦)。 名称黄棪,又名黄梭,茶叶商品名称为黄金桂。清咸丰年间(18501860年)原产于安溪罗岩。植株为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树势较高,树冠直立或半展开,枝条密集,分枝部位高,节间短。叶为椭圆形,先端梭小,叶片薄,发芽率高,芽头密,嫩芽黄绿,毫少。 黄金桂冲泡后茶胚简介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 黄金桂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在现有乌龙茶品种中是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特别高,所以在产区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誉。早,是指萌芽得早,采制早,上市早;奇是指成茶的外形“细、匀、黄”,条索细长匀称,色泽黄绿光亮;内质“香、奇、鲜”,即香高味醇,奇特优雅,因而素有“未尝清甘味,先闻透天香”之称。 品质特征黄金桂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香气幽雅鲜爽,带桂 黄金桂1花香型,滋味纯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央黄绿,边沿朱红,柔软明亮。 历史传说在安溪黄棪的发源地有两则生动的故事: 一为: 黄金桂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溪县罗岩灶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 新婚后一个月,新娘子回到娘家,当地风俗称为“对月”。“对月”后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礼物让新娘子带回栽种,以祝愿她像青苗一样“落地生根”,早日生儿育女,繁衍子孙。 王淡临走时,母亲心想:女儿在娘家本是个心灵手巧的采茶女,嫁到夫家后无茶可采,“英雄无用武之地”,小日子也不好过,不如让她带回几株茶苗种植。于是便到屋角选上两株又绿又壮的茶苗,连土带根挖起,细心包扎好,系上红丝线,让女儿作为“带青”礼物带回灶坑。 王淡回家后将茶苗种在屋子前面的埕角。夫妻两人每日悉心照料,两年后长得枝叶茂盛。奇怪的是,茶树清明时节刚过就芽叶长成,比当地其他茶树大约早一个季节。炒制时,房间里飘荡着阵阵清香。制好冲泡,茶水颜色淡黄,奇香扑鼻;入口一品,奇香似“桂”,甘鲜醇厚,舌底生津,余韵无穷。 梓琴夫妻发现这茶奇特,就大量繁衍栽培,邻居也争相移植。并以这茶是王淡传来的,因为茶汤金黄,闽南话“王”与“黄”,“淡”与“棪”语音相近,就把这些茶称为“黄棪茶”。原树于1967年树龄已历百余年,高2米多,主干直径约9厘米,树冠1.6米。惜因盖房移植而枯死。 原产地实景照(3张)二为: 清咸丰年间(1850-1860),安溪罗岩茶农魏珍,到福洋探亲,回来路过北溪天边岭时,看到路边石缝间长着两株花开得引人注目的奇异茶树。便折下枝条带回家植于盆中,并压条繁殖,精心培育后单独采制,敬请邻居品尝。众人见此茶未揭杯盖已奇香扑鼻,遂盛赞为“透天香”。在众口相商之后,即取茶水金黄清淡命名为“黄棪”,并流传至今。在诏安也俗称为“八仙茶”。 相关资料黄旦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节间较短;叶片较薄,叶面略卷,叶齿深而较锐,叶色黄绿具光泽,发芽率高;能开花,结实少。一年生长期8个月。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单产较高。适制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制乌龙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黄,叶底黄亮,独具一格。 产品简介外型:颗粒不够紧结。 黄金桂1色泽:色泽暗绿稍黄,鲜活程度一般。 叶底:采摘时嫩度,叶底较薄。 香气:干闻香气甚浓。 滋味:黄金桂冲入开水片刻后闻盖香,可感知浓浓香味,25秒出汤,茶汤入口无苦涩,口感一般;饮后稍有回甘,非常耐泡。茶汤青黄色。 总结: 优点:茶汤浓,提神,饮后爽口,耐泡。 缺点:颗粒不够紧,茶色稍暗。 建议:正常泡法即可 种类介绍三峰黄金桂茶,属半发酵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兴宁市名茶示范场。用早芽种八仙“又名大叶黄旦”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因其成茶花香显现,味浓耐泡,上市早,满足了消费者“尝新”的心理需求,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故誉之为“黄金贵(桂)茶”。三峰黄金桂茶,内含物丰富,据分析水浸出物40.58%,茶多酚31.58%,氨基酸2782.91mg/100g,醚浸出物2.09%,儿茶素总量129.31mg/g。制作工艺分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机揉、机烘、手工足干。成茶品质外形紧结匀净,色泽青褐光润,香气幽雅,花香显现,汤色金黄亮丽,滋味浓醇尚爽口,叶底黄绿明亮,红边显。 【黄金桂的辨别与选择】 其实上选择黄金桂的话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口味了,在现在的茶叶市场上黄金桂都被商家们称作是“浓香型铁观音”商家们都不言明是黄金桂,到现在,我只看到在百度中一个叫做“茗人堂生态茶庄”的网络商家,标名:他们的浓香型铁观音就是黄金桂。我想只有我们自己喝到了的茶叶才是好茶叶。 制作工艺黄金桂是乌龙茶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采制工艺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特征。由于茶树品种和制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黄旦独特的品质。由黄旦品程制成的黄金桂成品茶,其“贵气”主要显示在“一早二奇”上。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黄旦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比一般品种早10余天,比铁观音早近20天。二奇,即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 采摘标准为,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过嫩成茶香低味苦涩,过才老则味淡薄,香粗次。其他与铁观音采摘要求相同,以午后2-4时采的采料为最佳。初制工艺基本一制铁观音相同,但针对黄品种特点注意: 1、黄梗细小,叶较薄,含水量少,气孔大而密,易发醇,晒青程度应比铁观音轻,失重掌握5-7%为宜。 2、摇青宜轻,重摇叶张易红变,影响香气。前几次凉青时间宜短,以保持青叶鲜活。第四次摇青可稍重,经过4-5次摇青、凉青,待叶子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散发出馥郁花香,叶面呈黄绿色,有光泽,叶蒂青色,叶缘朱红色并向叶背卷曲,即进行炒揉作业。 3、杀青时间宜短,但要炒透。 4、黄注重香气清纯,烘焙温度宜稍低,火候宜稍轻。黄品种制成的黄金桂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优雅鲜爽,带桂花香型,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央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 鉴别方法黄金桂,又称黄棪(旦),原产于安溪罗岩,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01860年)创制。叶片很薄,叶片未采摘时颜色就已经偏黄。 外形:条索细长尖梭且较松,体态较飘,不沉重,叶梗细小,色泽呈黄楠色、翠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有“黄、薄、细”之称。 内质:汤色金黄明亮或浅黄明澈。香气特高,芬芳优雅,常带有水蜜桃或者梨香,滋味醇细鲜爽,有回甘,适口提神,素有“香、奇、鲜”之说。 叶底:黄绿色,叶片先端稍突,呈狭长形,主脉浮现,叶片较薄,叶缘锯齿较浅。 最核心特征:干茶比较轻;传统黄金桂的茶汤有水蜜桃香味;评叶底,发现叶片薄,呈狭长形。1 冲泡方法好茶好水好茶具: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茶具可用盖碗或紫砂壶,取干茶7克左右,用100度的沸水冲泡。第一泡一般为洗茶,不饮用,加水后立即倒掉。而后几泡时间随个人口味而定,一般能冲泡7、8次以上;其中以2、3泡香气最佳;铁观音适宜热饮,冷后一般口感没有热的好喝,并可能会有一点点苦涩味。如在办公室用玻璃杯等品饮铁观音时,请按个人口感放置适量茶叶,比正式功夫茶具泡出的口感、香气相对会差一些。铁观音具有一定的减肥、消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一、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为佳。 二、壶型与茶叶投放量: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三、水温要求:由于乌龙茶黄金桂包含某些非常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 四、开汤时间: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冲泡次数: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贮藏黄金桂需要注意哪些黄金桂是一种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作用的茶叶,如果保存不当,极易发生变质。造成变质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异味等。在贮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三个事项。 一、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 二、恒定的温度 黄金桂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黄金桂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黄金桂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三、适度的湿度 现在好的黄金桂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黄金桂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 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黄金桂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大红袍茶)武夷岩茶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早在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的诗句。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大量入贡。 “采摘金芽带露新,焙芳封裹贡枫宸,山灵解识君王重,山脉先回第一春。”就是诗人咏采摘御茶的诗篇。 17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为中国茶之首。 19世纪20年代开始,武夷茶在亚非美一些国家中试种,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中安家落户。进入本世纪80年代,武夷茶又风靡东瀛,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 武夷山生产的茶叶,以乌龙茶为主,年产量占80%以上,也有工夫红茶,占10%左右,绿茶占7%。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的青茶。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汤色澄黄、叶底明亮、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因而令人倾倒,畅销海内外。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近年来发现武夷岩茶还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可以防癌,降低血脂、胆固醇,还可以抗辐射、搞损伤、搞衰老,减肥、消食、健身、美容等,更成为茶界茶市场的抢手货。武夷茶艺一共有27道程序,高雅美妙。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据调查,仅山北慧苑岩便有名丛800多种。主要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武夷岩茶有规范性的国家标准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规范中对其产地以范围、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查规则、及标志、标签、运输、贮存及产品质量加以严格界定,只有生长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中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有名的“侨销茶”。 产地 武夷岩茶产于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 武夷岩茶新茶不宜多喝。 品种 品种包括大红袍、肉桂、吕仙茶、洞宾茶、水仙、武夷奇种、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大红袍是无性繁育,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 特点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特点甘、清、香,色泽绿褐鲜润,茶汤呈深橙黄色,茶性和而不寒,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最适宜泡工夫茶,18世纪传入欧洲后,曾有“病之药”誉。流传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让猴子穿上红色坎肩,爬绝壁采摘茶叶,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摵” 陈放一、必须是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即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传统工序标准去做,特别是焙火要焙透焙足。因为经过炖火(低温久烘)后,能起到提高香气,熟化香气并巩固茶叶品质的作用,这样的茶 耐储存不易变味。而清香型的武夷岩茶由于轻发酵轻焙火,虽然香气很好,但存放时间久了会出现“返青”的现象,原有的香气变成青涩的陈味。因此不适宜久存,建议当年之内喝完较好。 二、品质较好的茶才有存放价值。时间不是点金的手指,可以把任意品质茶都变成好茶。比如品质好的茶内涵丰富,口感厚重,经过存放会更醇和、层次感强。而差的茶本身香气滋味就淡薄,甚至粗杂,随着时间推移,也许跟自身相比滋味会变得醇些,但并不能完全改变它粗杂的本质,而且,滋味会更加的淡薄。所以,品质差的茶即使存放年头再久也意义不大。 三、需要正确的存储方式。陈年武夷岩茶的存储方式相当讲究,首先要挑选优质的精制茶密封储藏。在武夷山一般从第二年起,年年焙火后再密封储存(也有根据不同情况两三年一复焙的),以去除其水份及表面的杂味,五年后则隔年焙火,二十年后不复焙火,在阴凉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下密封保存即可。如有条件,每次焙火后最好用内膜两层的木箱装箱以蜡封口,再放入米仓内储存。而如果是在北方较干燥的地方存放,则完全可以不复焙(密封得当的情况下),这样存放的陈年岩茶会更具风韵! 产地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和流香涧、悟源涧等地,称“三坑两涧”品质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称小岩茶。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略逊于正岩。而崇溪、黄柏溪,靠武夷岩两岸在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为洲茶。 武夷岩茶武夷山的中心地带,盘卧着一条高低起伏的深长峡谷,谷底两侧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有如九条巨龙欲腾,又难觅首尾,因而得名“九龙窠”峡谷。谷中松柏成林,竹海连绵,谷底成行成列的茶树娇翠欲滴。茶树倚山岩而植,是为岩茶。武夷岩茶的茶园几乎都在“九龙窠”的岩壑幽涧之中,借谷底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的条件,特别是这里的土壤属于酸性岩石风化后形成孕育出岩茶独特韵味。 武夷岩茶生长的环境一、碧水丹山武夷山的人们常喜欢说,武夷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块风水宝地。这块宝地的最大特征就是“碧水丹山”。而最典型的地方就是风景区那六十五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座雄峻挺拔,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在蓝天白云下如同一片片燃烧的红色火焰。令人吃惊的是,在这铺天盖地的红火间,还夹杂着一块块相互连接的苍翠树林;峰岩下,是宛若玉带般绵延的澄碧溪流。峰壑中,则飘浮着棉絮般的洁白云雾。气势雄伟,景象瑰丽,变化多端,惊心动魄。 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武夷山景区处于北纬27 43,东经11801。平均海拔六百多米,最高的三仰峰729米。属于中海拔地区。而一般来说,中国的名优茶,特别是乌龙茶,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二、一岩一茶这只是一般的自然环境条件。事实上,岩茶的生长,还另有各自的特殊小环境。深入茶园考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茶树,都种在坡崖中石块垒起的梯台上,或者狭长的峡谷间,而不是想象的在高高的山峰顶上或者像一般地方的茶园一样成片连畦。茶树的周围,一般都是悬崖峭壁,或者杂树野草。形成一种既有阳光,又不至于直接照射的环境。这就是专业上所谓的“漫射光”。漫射光避免了紫外线直照,对形成岩茶大红袍的特殊品质至关重要。 正岩区的植被也非常特别。因为岩石多,土层薄,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而在岩壁和溪涧边,则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这一来,一年四季,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的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正岩茶区小环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因为多在峡谷间,云雾易聚难散,所以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这种小环境,为茶树提供了特别的生长条件。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据有关资料,武夷岩茶菜茶品种之名,竟多达8、900多个,仅慧苑岩一处,就有200多个。 三、宜茶之地尽管如此,就整个大武夷山脉来说,除了风景核心区之外,仍然有许多宜茶之地,也能生产很有韵味的优质岩茶。武夷山人沿袭历史传统,将景区核心区所产茶称为正岩茶,核心周边高山区所产茶称半岩茶,溪洲平地所产茶称洲茶。一般的看法是,正岩最佳,半岩次之,洲茶又次之。但是因为茶叶品质除了跟地理气候条件有关,还跟茶树品种、制作工艺有关。正岩茶如遇天气变化或制作工艺问题,品质也会受影响。而如半岩和洲茶,如各方面因素都配合的好,品质也会特别好。比如说曹墩村所处位置在半岩区,但历史上也是出好茶的地方。我到那里去寻茶,果然发现不少品质相当优异的岩茶。不仅如此,我甚至在洲茶区的井水村,都购到过岩韵很显的农家茶。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与武夷山风景核心区地理气候条件类似的地区,都是宜茶之地。也许未必能生产出与正岩茶一模一样的茶,但只要加强各个因素的配合,肯定也能生产出好茶来。 前不久,我在海峡两岸茶业博会上,就看到了名为“湖上岩茶”的好茶。此茶是泰宁大金湖区引进武夷岩茶优良品种与制作工艺,新开发的茶叶产品。大金湖地区距武夷山正岩区一百多公里,同属于武夷山脉的丹霞地貌,也是风光秀丽的“碧水丹山”的风景旅游区。上品湖上岩茶,色香味庶几可以和正岩茶相媲美,不细心几乎分辨不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武夷山市政府申报武夷岩茶原产地域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岩茶原产地确定为武夷山全市境内。又根据产区和历史习俗,将岩茶分为名岩与丹岩。名岩即正岩,此外统统是丹岩。正岩茶和丹岩茶,各以其独特的风味,共同构筑了一片岩韵的美好天地,给无数茶客以美好的享受。 属性武夷岩茶属青茶类(俗称乌龙茶类)、半发酵茶类。 品质特征: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以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渣土消纳协议书模板
- 2026-2031中国抽纱刺绣工艺品服装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硅橡胶电缆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26-2031中国公关市场深度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公文写作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题库及答案
- (2025)预防接种培训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氢站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6-2031中国泡沫镍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6年家居维修服务合同
- 风险合规培训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复习必背1600课标词汇(30天记背)
- 2025-2030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公路养护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2025时事政治3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干冰清洗积碳课件
-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医学生大病历书写规范
- 4M变更管理培训
- 工程保函管理办法
- 2025年军事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