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你穿着黑衣裳走向天那些寂寞的花朵黑的花朵你是天鹅船唯一的花朵/sogou?query=%E8%AF%97%E6%AD%8C&pid=AQg4A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摘要: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方法论影响和指导下,以五千年华夏文化为深厚底蕴,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发展的,以整体辨证观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历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病人的经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几千年来在保障我国老百姓健康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关 键 词:中医;护理;中医学一、中医护理学溯源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护理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护理实践与人类社会发展紧紧相连,医护同源。作为中华瑰宝的中医学,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己融进了大量的护理实践经验。中医护理理论、方法和技能都融汇于中医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医疗之中。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的状态。自古以来,中医治病都是集医、药、护为一身,医者同时也是护理者。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对危重病人均亲自作特殊的、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护理,同时也把护理工作嘱咐给病人或家属,并以此作为施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可见,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医者的助手及患者的家属所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所以,在我国传统医药学中一直都包含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名医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十分注重护理,内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古典医籍均有关于护理方面的论述。虽然历史上没有形成中医护理专门学科,但是,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方法、经验和理论,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早在古时,人们就认为治疗疾病应“将息得当”或“将息得宜”,“将息”即是护理。中医学认为“凡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是调理、侍疾的过程。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到本草纲目向来重视“七分养”。“护理”一词在古籍中尚未发现,但诸如将护、调理、调养、调慎、侍疾、扶持等具有护理含义的词汇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之中。周礼是一部较系统记载西周到战国时期官制、职掌和施政要领典章制度的文献,当时己有医政组织的设立,医学分科、医疗考核制度,病案的建立等。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医师(卫生行政官员)之下设有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负责看护病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中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伤寒杂病论在形成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治开创了先河。如所载服桂枝汤后应“嚷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还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认为“凡服汤发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出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且在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方面主张服桂枝汤后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为服药护理以及药后的观察提供了依据。唐朝孙思邀发明了“葱管导尿术”,这成为中医护理技术渐臻成熟的标志,比法国人1860年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有专门一节“将护”,陈实功外科正宗有“调理须知”一节,清代袁昌龄养生三要有“病家须知”等。这些论述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传统特色。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护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是多层面、多结构的概念组合,它包含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护理技能三个层面。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临床基础,以正邪论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临床认识,以辨证施治为临床护理的核心。中医护理方法是运用辨证施护理论指导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资料,判断疾病证候属性,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中医护理技能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安全、有效、民间流传广泛的操作技术,主要有针灸、推拿、刮疹、拔罐、熏洗、药浴、热熨、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发展历史和学术渊源,学术特色相似,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的现象,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之间的研究内容相互重叠,学科分工非常模糊,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很难明确区分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各自的学术分工与特色。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可以从理论基础上把握好两者的区分。中医护理学既与中医学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中医学偏重于疾病的治疗,而中医护理学虽然在疾病本身的护理上与中医学理论基础相同,但中医护理学在与疾病相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等知识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综合起来,相互交融与创新,上升为独特的护理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将中医护理学的两大特色、七个护理原则与六个特色护理方法与中医学理论做以比较。可以发现:整体观念与中医学一致,辨证施治其实就是中医学辨证施治理论方法。中医护理学七个护理原则,其实即中医学的七个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护反护”、“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与中医学一致,只不过将“治”改成“护”而已。中医护理学的六个特色护理方法,病情观察属中医诊断学内容,生活起居护理、预防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均属于传统中医养生康复的特色疗法,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刺法、灸法、中药用药护理技术、推拿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蜡疗法及气功法等几方面。除少部分现代护理技术如中药离子导入术、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水针疗法外,大部分均是传统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疗法。故可以这样说,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在理论体系上几乎完全一致。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中医护理学既古老又年轻。古老,是因为自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年轻,是因为中医护理知识蕴藏于历代中医典籍之中,经现代的不断整理研究才逐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历史、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成一支专门的护理队伍,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医不重视护理工作,更不能说中医护理缺乏独立的具体内容。虽然古代未能形更不能说中医护历代中医都十分重视护理在中医医疗工作中的作用,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置疑。(一)护医一体化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医学的发展休戚相关。古代中医同时兼有医生与护理的双重身份,治疗方法与护理技术方法,同时由医生来完成。在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中更能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中医医学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共同成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治疗方法与护理技术已很难截然分开,如敷药法、熏洗法、刮瘤、冷热敷、坐浴、针刺、艾灸法等都属于将治疗技术应用于中医护理的操作技术。这些治疗方法或技术是来源于医疗,还是出自于护理己无从考证。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与中医护理的技术操作,使得中医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二)护医并重古代中医没有专职的护理人员,但中医护理的方法,经验和理论却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完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适当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护理的疏忽能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对疾病的同时治疗与护理,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从治疗之日起,护理人员都参与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对资料进行分析,制定治疗与护理方案以及方案实施的过程,说明医疗与护理同等重要都不可或缺。(三)护乃医之延伸中医护理在中医医事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中医护理是中医医疗的延伸,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中医临床治疗能治愈、控制或缓解病情;中医养生能强身、防病益寿,但两者都离不开中医护理工作。只有以护理工作为依托,采取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才能确保医疗效果的维持,防止疾病复发以及益寿延年。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对养生防病和医疗实践经验的荟萃和总结,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中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很具特色的传统学科教育。它几乎与中医学同步肇始,经历了悠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医护并行,医生是集看病、抓药、煎汤、护理于一身的,后来,才由弟子和家属代劳,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也都蕴藏在中医学理论当中,因此,作为中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教育,是以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治为中心,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由于古代中医护理处于零散、经验式的状态,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融合2025年技术创新与应用报告
- 新能源企业2025年国际化经营策略与国际化市场开拓报告
- 3.1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爱护公物我能行(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素能提升课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图像分析与应用说课稿 浙科版必修第一册
- 实体眼镜店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高纯度六氟化钨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杠杆盖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干水培营养素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报告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 GB/T 1040.1-202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 DB54/T 0316-2024藏香生产技术规程
- 电力行业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
- 口腔诊所医患沟通与纠纷处理预案
- 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数学试卷
- 垃圾袋手工制作衣服
- 乳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泰康养老社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