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举制的创立.doc_第1页
4.科举制的创立.doc_第2页
4.科举制的创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要点南营中学 龚清华 本课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本课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历史的深远影响。 知识要点:1、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2、科举制的诞生背景: 魏晋时期,政府选拔官吏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这样的选官制度的弊端: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3、 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考试人数多,以考取进士为荣,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开创殿试制度,创设武举,应试者多至万人。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曾八次举行殿试。4、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达标检测南营中学 龚清华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隋唐时期,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战场立功杀敌 B积极垦荒耕作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2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取得的方式是A皇帝御赐 B科举考试制度 C分封制度3. 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5.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A、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B、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C、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凭才学参政 D、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6. 科举选官强调的原则是 ( ) A、以才能为标准 B、以战绩为标准 C、以财富为标准 D、以门第为标准7.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B C D8在中国封建社会要取得“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途径是:( ) A军功奖励 B辛勤劳动C科举考试 D去瓦子听说书9.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10.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n f)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夷。”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一说明,在唐以后无论家世如何,要想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通过什么途径?参加科举 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是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1)诗中的“长策”指什么制度?唐太宗兴奋,得益于实行了一种新型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2)这种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在哪个朝代逐渐完善?又是在哪个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