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朝代 :北宋 作者:苏轼一、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动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基础知识积累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宛转;诗文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之境界阔达豪迈,为豪放派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有东坡全集2 文体“记”是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3 通假字:无4 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户(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5 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6重点词语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欲:想要,准备。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出行。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亦:也。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ng):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为:动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耳:语气词,“罢了”。7 特殊句式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四 知识框架及重点问题叙事:与张怀民夜游,步于中庭 赏月的欣喜,漫步悠闲,写景:月色空明,澄澈 有一种贬谪的悲凉,自抒情:但少闲人(清闲的人,闲情逸致) 派遣的达观。如吾两人者耳 五 重点问题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答:积水空明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2 藻行交错比喻什么?表现景物什么特点?答:“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文中“闲”表现在哪?答:“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3、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答: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们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4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5、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