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情况介绍.doc_第1页
柳州情况介绍.doc_第2页
柳州情况介绍.doc_第3页
柳州情况介绍.doc_第4页
柳州情况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州基本情况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中部。柳州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是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辖六县四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城中区、柳北区、鱼峰区、柳南区),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6.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31.04 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60万人。柳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世居少数民族7个(壮、苗、瑶、侗、仫佬、水、回),全市居住民有汉、壮、苗、瑶、侗等48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9%,有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6个民族自治乡。柳州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工业名城。柳州一直以来是广西乃至中国西南的工业重镇,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了以汽车、冶金、机械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3500户,其中大型工业企业10户,规模以上企业984户,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2户(柳钢、上汽通用五菱)、上市企业5户(桂柳工、柳化、两面针、优联和柳钢)、产值过亿元企业260户,已有4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6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77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和广西优质产品称号。柳州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名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汽车工业是柳州第一支柱产业。柳州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二汽、重汽)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是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全国七大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微型客货车、轿车、多用途商务车、轻中重型载货车及专用车、改装车等车型齐全,拥有“宝骏”、“五菱”、“乘龙”、“风行(MPV)”等汽车品牌。其中微型车市场份额名列全国同类车型第一位。2009年11月9日,全市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成为继北京、上海、长春之后全国第四个汽车年产量过百万辆的城市。2010年全市各类车辆产量达143.7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柳州第一个千亿元产业。冶金工业以钢材和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为主。柳钢是华南最大的钢铁企业, 2010年钢和钢材产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大关,产值超过450亿元。柳州的铟、锌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柳州被列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机械工业以工程、建筑机械、空压机等产品为代表。2010年全市工程机械产量超过5万台;柳工是世界工程机械50强、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多年来轮式装载机产品销量保持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欧维姆预应力锚具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技术开发中心在全球同行占有重要地位。其他行业中,拥有柳化、两面针、金嗓子、花红药业、鱼峰水泥、网山白糖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柳化集团是亚洲最大的保险粉和国内最大的双氧水生产企业,2010年全市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柳州工业新的支柱产业。两面针被评为中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之一,两面针中药牙膏连续20年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产销第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柳州历时十余年持续实施了四轮“创新计划”,极大推动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科技的支撑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柳州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30%。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柳工的主要产品技术在同行中占据着领先地位,其高原型轮式装载机是迄今为止行业惟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产品;欧维姆公司是广西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欧维姆预应力锚具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技术开发中心在全球同行占有重要地位;两面针是行业内惟一被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也是行业内拥有最多专利的企业之一。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在建自治区千亿元产业重要研发中心6家。有7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今年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100家。2010年,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柳州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城市。柳州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柳州是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五万多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市区有白莲洞遗址、大龙潭鲤鱼嘴遗址等古人类文化遗址。在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族的西瓯、骆越部族聚杂而居之地。秦末汉初属南越国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今柳州城内驾鹤山下为治所设置潭中县,是为柳州建置之始,迄今已有2122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柳州是其最后居留地,纪念柳宗元的柳侯祠、柳侯衣冠冢及历代碑文石刻至今保存完好。抗战时期,桂林和柳州成为中国的文化陪都。早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柳州彩调剧刘三姐改编的电影刘三姐为广西夺得“歌海”美名。柳州曾创作排演出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音乐剧白莲,被专家誉为“地市级剧团完成的国家级剧目”,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2008年柳州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并获得了国家首批、广西唯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光荣称号。文化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建成了免费向群众开放的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浮动大舞台,重建了柳州文庙并成功举办首届祭孔大典,工业博物馆等项目启动建设,电视连续剧刘三姐顺利拍摄完成。全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荣获“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奖”、“最受观众喜爱剧目奖”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先后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泛珠论坛开幕式等重大文化调演;铜鼓敲出壮乡情作为广西唯一入选节目,赴京参与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演出;德育动漫电视连续剧心灵之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填补了柳州乃至广西动漫影视产业的空白。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柳江之夏”群众文化活动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传统戏剧侗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奇石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柳州是一座充满风情的山水风光城市。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典型的岩溶地貌造就了柳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景观,市区青山环绕、水抱城流,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柳宗元诗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徐霞客笔下“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郭沫若诗句“邕江惜别柳江来,拔地奇峰画卷开”,便是柳州城市风貌最为形象的写照。柳江流经柳州市区75公里,市区北岸城中心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又有“壶城”之称。柳州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市区柳江上有形态各异的桥梁14座,在建5座。市区拥有8个公园和39个小游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柳州旅游资源丰富,辖区有4A级以上景区8处。市区有传说中歌仙刘三姐传歌和骑鱼升天的鱼峰山、小龙潭;有唐代文学艺术家、哲学家柳宗元衣冠墓以及后人祭祀柳宗元的柳侯祠;有集中展示柳州风土人情和建筑特色,被誉为“东方奇观”的大龙潭公园;还有以奇石文化为特色的箭盘山公园和以明清文化及道、佛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蟠龙山公园等景点。柳州奇石资源广、藏量大、品种多、质量高,建设有全国最大的奇石馆和奇石市场,被誉为“中华石都”。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堪称民族风情“四绝”。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就是在柳州传歌、在柳州成名、在柳州成仙的。位于三江县内的程阳八寨风雨桥是世界十大名桥之一。徐霞客于1637年游历柳州,考察的名胜古迹、幽岩暗洞和风土人情的情况以及考证,记录在徐霞客游记中。柳州是一座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近年来,柳州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步实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宜居生态环境日渐显现,独具山水园林特色的城市品位逐步提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与2005年相比,“十一五”期末,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3.1%和34.5%。全面开展园林景观建设,“十一五”期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150公顷,是“十五”期的2.5倍;绿化覆盖率达38.64%,比“十五”期末增长4.85%;人均公共绿地达9.05平方米,比“十五”期末增加1.21平方米。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森林资源保护有效开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75%。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夜景灯光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整治工程,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水质保持国家III类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排全国第九位、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排全国第十位。2010年,柳州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并由住建部推荐参加“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近年来,柳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坚持“三个同步”的发展理念,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发展速度多年保持在20%以上,基本上是三年翻一番。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5.7亿元,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大关;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652.6亿元,增长3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4.9亿元,增长47.4%;完成财政收入201.2亿元,增长27.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亿元,增长20%;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6元,增长10.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935元,增长14%。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3亿元,增长11%;工业总产值3150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5.6亿元,增长31.5%;财政收入229.6亿元,增长14.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5.5%。2010年,柳州荣获 “2010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2010年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市”等多项称号。2011年,柳州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试点,第六次荣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